退避三舍
    拼音: tuì bì sān shě

    用法: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资料来源: 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例子: 我说姊姊不过,只得~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谜语: 一再让住房

    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 近义词:  缄口不言, 八面玲珑, 穿针引线, 牵线搭桥, 踌躇不前, 和睦相处, 天伦之乐, 甘拜下风, 精诚团结, 合家欢乐, 重归于好, 握手言欢, 八面珑
  • 反义词组:  不敢后人, 不甘后人, 不甘寂寞, 不甘示弱, 不甘落后, 不甘雌伏, 争名夺利, 争强好胜, 争权夺利, 你追我赶, 加人一等, 奋起直追, 急起直追, 恐后争先, 招摇过市, 拨弄是非, 挑三豁四, 挑拨离间, 搬口弄舌, 搬弄是非, 新愁旧恨, 旧恨新愁, 旧愁新恨, 明争暗斗, 更进一步, 畅行无阻, 白日衣绣, 百丈竿头, 百尺竿头, 迎头赶上, 逞强好胜, 逞强称能, 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