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离子散
拼音: qī lí zǐ sàn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一家子被迫分离四散。
资料来源: 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例子: 无辜人民之死伤成千累万,~啼饥号寒者到处皆是。(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
- 近义词: 背井离乡, 流离失所, 流离转徒, 荡析离居, 骨肉离散, 骨肉分离, 家败人亡, 瞒天昧地, 卖儿鬻女, 瞒天瞒地, 瞒上瞒下, 卖男鬻女, 沦落风尘, 流落他乡, 流离颠沛, 流离颠顿, 无家可归, 流落天涯, 流落失所, 四海为家, 志在四方, 各个击破, 日前月腹, 远涉重洋, 漂洋过海, 流离颠痜, 流落街头
- 反义词组: 十面埋伏, 危机四伏, 四郊多垒, 四面楚歌, 河清海晏, 海宴河澄, 海晏河清, 腹背受敌, 表里受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