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诚布公
拼音: kāi chéng bù gōng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解釋: 指以誠心待人,坦白無私。
資料來源: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評論》:“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例子: 上頭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時時接見商人,與商人~,聯絡一氣。(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
謁後語: 包大人的告示
故事: “開誠布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為成語“開誠布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並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幹出危害國傢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
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後主劉禪治理國傢。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絶,並認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經擔任了這麽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麽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
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準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於軍中。他一生清貧,並無什麽産業留給後代。
- 近義詞: 冷若冰霜, 不苟言笑, 本來面目, 廬山真面目, 發憤忘食, 足履實地, 廬山真面, 廬山面目, 正言厲色, 鑿壁偷光, 囊蟲映雪, 穿壁引光, 正言厲顔
- 反義詞組: 做張做勢, 做張做智, 做張做緻, 好大喜功, 忸怩不安, 忸怩作態, 惺惺作態, 扭扭捏捏, 沽名釣譽, 狗彘不知, 男盜女娼, 盜世欺名, 盜名竊譽, 行同狗彘, 釣名欺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