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处之
拼音: tài rán chǔ zhī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解釋: 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處:處理,對待。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鎮定。
資料來源: 《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處之,若承平無事,此事安逸所以為根本之禍者也。”
例子: 老東山已鬆開孫若西,他平了平氣,眼睛半閉,~,穩立不動。(馮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二章)
- 近義詞: 安如盤石, 堅如盤石, 安之若素, 滿不在乎, 處之泰然, 見怪不怪, 以怪為常, 見怪未怪, 鎮定自如, 安之若泰, 敗而不餒, 坦然自若, 處處泰然, 悠悠自得, 面無懼色, 文風不動, 不露聲色, 不置可否, 漠不關心, 不感興趣, 穿越之安之若素
- 反義詞組: 不尷不尬, 哭笑不得, 啼笑皆非, 失魂落魄, 驚慌失措, 驚魂不定, 驚魂未定, 夢想顛倒, 夢魂顛倒, 狼狽不堪, 自相驚憂, 銷魂奪魄, 銷魂蕩魄, 馳魂奪魄, 馳魂宕魄, 黯然傷神, 黯然淚下, 黯然神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