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张元干在诗海的作品!!! |
《宋史翼》有传。有《芦川归来集》十卷,《芦川词》二卷。周必大《跋张仲宗送胡邦衡词》:“长乐张元傒,字仲宗,在政和、宣和间,已有能乐府声。今传于世,名《芦川集》,凡百六十篇,而以《虞美人》二篇为首。”
[南宋初期的词]
词经过长期的发展、题材不断拓宽,技巧日益成熟,地位也得到提高。南宋初期,
它与诗歌、散文一样,已经成为文人惯用的文学体裁。而由于靖康之变的巨大冲击,文
人的悲愤心态也同样反映到词的创作中来。而且,由于词的形式上的特点,它比诗更适
宜于表达那种激奋的、跳荡的和变化不定的情绪。有很多记载表明,一些反映出当时社
会共同心态和期望的词作,一旦问世,便广为传诵,脍炙人口。它们的社会影响要比同
类的诗歌更大。这样,以感怀时事、抒写抗敌壮志为中心,词的题材和风格在南宋初期
又出现了一次新的重大变化。
张元幹(1091—1160以后)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长乐(今福建闽侯)人,北宋末
为太学生,曾被抗金名将李纲辟为属官,不久随李纲免职而被贬斥。南宋初,因“避谗”
而辞官。有《芦川词》。绍兴年间,胡铨上书请斩秦桧,遭到流放,当时士大夫大都畏
祸钳口,只有张元幹等几个人敢于写诗词为他送行并抒发不平之慨。这首《贺新郎·送
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是张元幹词中最著名的一篇: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
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
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
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这首词打破历来送别词的旧格调,把个人之间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这样一个大背
景中来咏哦,因此写来境界壮阔,气势开张;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
情;既有悲伤的遥想,又有昂扬的劝勉。这些情绪纠结在一起,形成了悲壮激昂的情调,
在通常尔汝呢喃的送别词中确实不同寻常。因此,尽管词中用了不少典故和前人诗句,
布局简率,也有些俗套子语,但饱满的感情和流贯的气势所造成的强烈的感染力,把这
些都冲淡了。这首词在当时曾广为流传,并激怒了秦桧,张元幹因此而被除名。
张元幹在北宋末年即以词著称,其题材和风格,都是属于旧有传统的。南渡以后,
虽然仍有这样的作品,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除了上引《贺新
郎》外,如《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水调歌头
·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等,都往往把对民族危亡的关注与对个人身世的感伤融合起
来,写来慷慨悲凉,波澜起伏,境界阔大。
这类词在艺术上明显受苏轼的影响。张元幹很善于采摭历史典故和前人诗意,把它
们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眼前的景物风光相间交错,构成一种纵横的空间感与历史感;又
很善于把心中低沉悲伤的情绪与激昂高亢的热情错综交织,形成情感脉络的起伏流动。
如《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头两句“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州”,一是眼
前实景,一是心中想象的虚景,一落一起;接着“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百二山
河空壮,底事中原尘涨,丧乱几时休”,又是一起一落,一虚一实,把境界拓得很宽阔;
下面再收回来,“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用屈原的典故和杜甫的诗句,写自己满
腹的悲怆。下阕则承接上阕,“想元龙,犹高卧……”,用了一个典故,从高昂转入消
沉,末句“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则扫尽前面的情绪,以旷然豁达、似乎不相干
的话语,表现了壮怀激烈、痛苦悲怆之后的无奈心境。又如《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也同样如此,从登高眺远,海阔天空,到眼前“宿雁落寒芦深处”,再由“怅望关河空
吊影”和“正人间、鼻息鸣鼍鼓”的对映,引出深深的孤独:“谁伴我,醉中舞。”下
阕更时而伤心,时而激昂;时而“唤取谪仙平章看”,壮心未已,遥想古代文人飞扬的
风采,时而“过苕溪、尚许垂纶否”,想高隐远遁,追随古代高士旷逸的踪迹;最后以
一句“风浩荡,欲飞举”收结得飘逸超尘。在张元幹的词中,这种情绪起伏变化、视境
变幻流动的作品屡见不鲜,读者由此可以深切地体验作者在当时处境下复杂的心情。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youth扫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