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錶
白居易 Bai Juyi(唐代)劉禹錫 Liu Yuxi(唐代)張志和 Zhang Zhihe(唐代)
李白 Li Bai(唐代)溫庭筠 Wen Tingyun(唐代)王維 Wang Wei(唐代)
王昌齡 Wang Changling(唐代)李商隱 Li Shangyin(唐代)竇鞏 Dou Gong(唐代)
杜甫 Du Fu(唐代)韓愈 Han Yu(唐代)王勃 Wang Bo(唐代)
韋承慶 Wei Chengqing(唐代)盧綸 Lu Lun(唐代)皇甫鬆 Huangfu Song(唐代)
無名氏(唐) Wumingshi(唐代)虞世南 Yu Shina(唐代)王績 Wang Ji(唐代)
王梵志 Wang Fanzhi(唐代)寒山 Han Shan(唐代)盧照鄰 Lu ZhaoLin(唐代)
駱賓王 Luo Binwang(唐代)杜審言 Du Shenyan(唐代)蘇味道 Su Weidao(唐代)
楊炯 Yang Jiong(唐代)劉希夷 Liu Xiyi(唐代)宋之問 Song Zhiwen(唐代)
瀋佺期 Shen Quanqi(唐代)郭震 Guo Zhen(唐代)陳子昂 Chen Ziang(唐代)
賀知章 He Zhizhang(唐代)顧況 Gu Kuang(唐代)段成式 Duan Chengshi(唐代)
鄭符 Zheng Fu(唐代)李端 Li Duan(唐代)劉采春 Liu Caichun(唐代)
張若虛 Zhang Rexu(唐代)張九齡 Zhang Jiuling(唐代)韋莊 Wei Zhuang(唐代)
王之渙 Wang Zhihuan(唐代)孟浩然 Meng Haoran(唐代)李頎 Li Qi(唐代)
祖詠 Zu Yong(唐代)韋應物 Wei Yingwu(唐代)岑參 Cen Shen(唐代)
崔護 Cui Hu(唐代)韓翎 Han Hong(唐代)劉方平 Liu Fangping(唐代)
綦毋潛 Qiwu Qian(唐代)王翰 Wang Han(唐代)元結 Yuan Jie(唐代)
柳宗元 Liu Zongyuan(唐代)孟郊 Meng Jiao(唐代)高適 Gao Shi(唐代)
李賀 Li He(唐代)李隆基 Li LongJi(唐代)王灣 Wang Wan(唐代)
常建 Chang Jian(唐代)劉長卿 Liu Changqing(唐代)錢起 Qian Qi(唐代)
義淨
唐代  唐(635年713年)
姓:
字: 文明
籍貫: 北京
出生地: 山東省濟南

釋傢類 Buddhism class《佛說五藴皆空經》
《佛說三轉法輪經》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佛說譬喻經》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詩詞《在西國懷王捨城(一三五七九言) In the West Country pregnant Rajgir 13579 words》   《與無行禪師同遊鷲嶺瞻奉…雜言詩(一作慧淨詩) AND Villainous Honorific title for a buddhist monk Tour Eagle Ridge with Zhan Feng Miscellaneous words A poem for Hui jing poem》   《玄逵律師言離廣府還望桂林去留愴然自述贈懷 Yuen Kui Attorney Words from Cantonese We look Guilin (city) Leave or stay Sorrowful Recount by oneself Huai gifts》   《餘以鹹亨元年在西京尋聽於時與並部處一法師…聊題兩絶 I to Xianheng The first year of a reign Finding hearing in Xijing For the moment And ministries with a Rabbi Liaotiliangjue》   《西域寺》   《道希法師求法西域終於庵摩羅跋國後…聊題一絶 Road, Xi Rabbi Western method for finding Eventually Temple Mosque Postscript country to talk issues a special skill》   

閱讀義淨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閱讀義淨在诗海的作品!!!
  義淨(一作淨義),字文明,範陽人,俗姓張氏。鹹亨初,往西域,遍歷三十餘國,經二十五年,求得梵本四百部,歸譯之。詩六首。
  
  義淨(635—713)唐代高僧,著名佛經翻譯傢。俗姓張,名文明,唐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地區)山莊人。
  因慕法顯、玄奘之高風,於十四歲出傢。及從慧智禪師受具足戒後,學習道宣、法礪兩傢律部的文疏五年,前往洛陽學《對法》(《集論》)、《攝論》,又往長安學《俱捨》、《唯識》。唐高宗鹹亨元年(670),他在長安曾和同學處一、弘褘等相約西遊;但處一未能成行,弘褘亦至江寧而中止。後來他途經丹陽,有玄逵同行。翌年(671),他在揚州坐夏,遇着將赴龔州(今廣西僮族自治區平南縣)上任的州官馮孝詮,一同去廣州,得到馮氏的資助,這年十一月間,從廣州搭乘波斯商船泛海南行。這時衹有他弟子善行相隨。他們海行二十天到達室利佛逝(今蘇門答臘),停留了六個月,在此學習聲明。善行因病返國,他即孤身泛海前行,經末羅瑜(後改隸室利佛逝)、羯荼等國,於鹹亨四年(673)二月到達東印耽摩梨底國,和另一住在那裏多年的唐僧大乘燈相遇,停留一年,學習梵語。其後,他們一同隨着商侶前往中印,瞻禮各處聖跡。往來各地參學,經歷三十餘國,留學那爛陀寺歷時十一載,親近過那爛陀寺寶師子等當時著名大德,研究過瑜伽、中觀、因明和俱捨,並和道琳法師屢入壇場,最後求得梵本三藏近四百部,合五十餘萬頌,方纔言旋。
  武周垂拱三年(687),他歸途重經室利佛逝,在那裏停留兩年多,從事譯述。他為了求得紙墨和寫手,曾於永昌元年(689)隨商船回到廣州,獲貞固律師等的相助,仍於是年十一月返回室利佛逝,隨授隨譯,並抄補梵本。天授二年(691),他遣大津回國,把自己在室利佛逝新譯的經論及所撰《南海寄歸傳》等送回。到了證聖元年(695),他纔偕貞固、道宏離開室利佛逝,歸抵洛陽,受到盛大的歡迎,住在佛授記寺。他先共於闐實叉難陀、大福先寺主復禮、西崇福寺主法藏等譯《華嚴經》。久視元年(700)以後,他纔組織譯場,自主譯事。從此直到睿宗景雲二年(711)止,譯抄經典並撰述共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捲(《貞元錄》「敕薦福寺翻經」下一百零七部,四百二十八捲)。他所譯述雖遍三藏,但力行專攻律部,譯事之暇,常細心地把日常重要律儀教授學徒,漉囊護生,淨瓶滌穢,嚴守規矩,樹立新範,學僧傳習,遍於京洛,為一時所稱嘆。玄宗先天二年(713)正月,卒於長安大薦福寺翻經院,享年七十九歲。
  義淨西行求法,意在傳宏,在那爛陀寺參學時,即已試譯有《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頌》及《一百五十贊佛頌》等,後在東印耽摩梨底及南海室利佛逝,續有翻譯。回國專主譯場以來,所譯各書,可分為三部分:最初,從武周久視元年到長安三年(700—703),於洛陽福先寺及長安西明寺,譯出《金光明》等經,《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等律及《掌中論》共二十部,一百一十五捲。其次,唐中宗神竜元年到景竜四年(705—710),在洛陽內道場、福先寺及長安大薦福寺翻經院,譯出《大孔雀咒王》等經、《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等律及《成唯識寶生》等論著二十四部,九十四捲。最後,於睿宗景雲二年(711),在長安大薦福寺翻經院,譯出《稱贊如來功德神咒》等經、《能斷金剛論頌》及《釋》等論共十二部,二十一捲。當時在譯場擔任證梵的有沙門北印何爾真那、吐火羅達摩末摩、中印拔駑、罽賓達摩難陀,及盤度、慧積等;擔任筆受的有沙門波侖、復禮等;擔任證義的有沙門法寶、法藏等;擔任證譯的有居士東印瞿曇金剛、迦濕彌羅國王子阿順;監護的有成均太學助教許觀、秘書監楊慎交等;參加潤文的有崔湜、盧粲、韋嗣立、張說等,皆一時名流,保證了譯籍的高質量。
  在那些譯籍中,《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十七事》原已全部譯出,中經散失,後再搜列《藥事》等七事,共四十七捲,其餘十事約十餘捲(據西藏譯本分量估計)終於佚缺。他如《集量》、《法華》二論,比較重要,今亦失傳。綜觀義淨所譯,律籍最為完全,除上面已提到的幾部以外,還有《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戒經》一捲、《尼戒經》一捲、《雜事》四十捲、《尼陀那目得迦》十捲、《百一羯磨》十捲、《毗奈耶頌》五捲、《律攝》二十捲等。
  義淨在那爛陀寺所學是一種綜合性而偏重瑜伽一係的學問,所以他在盡量譯出律部各書以外,還譯出瑜伽係方面的書好幾種,如無著、世親的《金剛般若論頌》和《釋》,陳那的《集量》、《觀總相論頌》等,護法的《成唯識寶生論》(釋《二十唯識論》)、《觀所緣論釋》等,現存本雖不完全,但可以見到陳那、護法學說的要點,都是玄奘翻譯所遺漏而有待補缺的。此外,他還適應當時崇尚密教的風氣,重譯了《金光明經》及一些陀羅尼經(在他所著《求法高僧傳》內,還附述明咒藏概略,保存了有關密宗源流的重要資料)。不過,他的譯著在文字方面偏於直譯,潤飾不足,因而時有生澀欠暢之處。衹是他對於梵語音義的翻譯極其認真,常於譯文下加註以作分析說明,並着重訂正譯音、譯義,以及考核名物制度。譯音方面,除分別俗語、典語(如說明和尚是印度俗語,非是典語,梵本經律皆云鄔波陀耶,見《有部百一羯磨》捲一)及校補略音(如說明褒灑陀舊譯為布薩之訛,褒灑是長養義,陀是清淨洗滌義,有遮現在及懲未來之慢法二義,不可省略,見《有部百一羯磨》捲三)外,對於咒語中一些字的讀音多附註四聲或反切,分別發聲的長短輕重,彈舌音藉字則加口旁(見《佛說大孔雀咒王經·前方便法》),又對二三合音之字,選用適當字音,也能麯盡其妙。譯義方面,指出舊譯如理作意應正翻寂因作意(見《六門教授習定論》),以及《金剛般若經》譯文保留陀羅音譯,以見梵文一詞含多義之例(見《金剛般若論釋》捲二)等。考核名物方面如《有部百一羯磨》捲二註釋尼用五衣,捲八註釋五種畜水羅等。在這些註文裏,可見他對於譯事一絲不苟,有獨到之處,不愧為新譯時代之一大傢。
  義淨的撰述,關於律儀方面的有《別說罪要行法》、《受用三水要法》、《護命放生軌儀法》各一捲。另有《略明般若末後一頌贊述》一捲,述印度《金剛般若》譯的傳承及以九事解九喻的觀行要義。他歸途停留南海佛逝時,曾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捲,《南海寄歸內法傳》四捲(二書各有專條)。此外,尚有《南海錄》(見《寄歸傳》序)、《西方十德傳》(見《寄歸傳》捲四)和《中方錄》(見《求法高僧傳》捲上末),從前的經錄都未見著錄。
  義淨在譯籍和撰述上介紹了印度當時的綜合學風,並表明他對於佛學的認識。他以為大乘無過中觀、瑜伽,二者同契涅盤,理無乖意,應該和合。並謂般若大宗實即含斯兩意(見《寄歸傳》序及《略明般若末後一頌贊述》序)。他對律部一宗則以其在印度專業的關係,獨尊根本說一切有部的傳統。日常行儀特別註意,以為含生之類,衣食為先,受用失度,易招罪纍,特致意慎護。他所撰《南海寄歸傳》,意欲據十七事重要節目,糾正中土僧徒實踐上失當之處。如當時持律者諸部互牽,混淆派別;律傢章疏繁雜,不切踐行,他都表示不滿。可惜他的主張沒有發生多大影響,所傳根本說一切有部律儀,隨着他的去世,就歸寂寥了。他的門人參加譯事的有智積等。他賞識的有崇慶、崇勖、元廓、玄秀、玄睿、慧神等。分佈諸州的有法明、敬忠、慧福等;常侍左右的有崇俊、玄暉、曇傑、寶嚴等,事跡都不詳。後來德宗建中、貞元間(780—803),有京兆律師道澄,以律範著稱。他不滿南山律學缺點,所至常以瓶杖自隨,護生為切,又不常住一寺,以為西方三時分房,防止貪著,觀門易立(見《宋僧傳》捲十六)。道澄的風範,似乎是受了義淨的影響,在當時四分律盛行的律學界是罕見的。
    

評論 (0)


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学净土 Wonderland of Chinese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