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 | 浙江紹興 | ||||
閱讀章學誠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章學誠在诗海的作品!!! |
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志。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並稱史學理論名著。曾編纂《史籍考》,擬盡收古今史部書敘目凡例,總目達三百二十五捲,但書未完成,稿亦散失。所修方志,傳世有和州、亳州、永清三志。曾主修《湖北通志》,現存遺稿數十篇。
哲學上提出“道(理)寓於器(事物)”命題,認為“道”是客觀事物之規律,“求道”應根據對事物的實際考察。所提出“六經皆史”之說,主張治經以考證史料和發揮義理相結合,將治經引嚮治史,反映其解脫舊經學傳統束縛學術趨嚮。論文註重內容,反對擬古和形式主義傾嚮,批判了當時桐城派的流弊。其學說至清末始為人重視。1922年有《章氏遺書》刊行。
章學誠倡“六經皆史”之論﹐治經治史﹐皆有特色。所著《文史通義》共 9(內篇6捲﹐外篇3)﹐是清中葉著名的學術理論著作。其中《文德》﹑《文理》和《史德》等篇中涉及文學理論見解最多。他反對“桐城派”的專講“義法 ”﹐袁枚的專講“性靈”。他在《文德》﹑《與朱少白論文》中﹐認為作文要“修辭立誠”﹐要“主敬”﹐所謂“敬”﹐就是態度要嚴肅﹔“論古必恕”﹐就是從事批評應該設身處地﹐知人論世﹐通情達理。在《文理》中﹐認為“是以學文之事﹐可授受者規矩方圓﹐其不可授受者心營意造”。強調“讀書養氣之功﹐博古通經之要﹐親師近友之益﹐取材求助之方”纔是論文的前提。着重批評了捨本逐末的“文法論”。在《史德》中﹐認為“氣昌而情摯”﹐纔是“天下之至文”。在《答瀋楓墀論學》中﹐提倡“文貴發明”(亦即是要有創新)﹐“亦期用世”。在《古文十弊》中﹐反對“不達時勢”﹑“畫蛇添足”﹑“優伶演劇”﹑“削足適履”等等不良文風。這些都具有針砭時弊的作用。所作的文章也疏暢條達﹐以議論勝。《文史通義》有近人葉長青註本。另有《校讎通義》4捲﹐《方志略例》2捲﹐《文集》8捲﹐《外集》2捲﹐《湖北通志檢存稿》4捲及《未成稿》1捲﹐《外編》18捲等﹐均收入吳興嘉業堂刊本《章氏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