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 文王之什 Wen Wangzhishen  秦代  
文王 WEN WANG
大明 DA MING
绵 MIAN
棫朴 YU PU
旱麓 ZAO LU
思齐 SI QI
皇矣 HUANG YI
灵台 LING TAI
下武 XIA WU
文王有声 WEN WANG YOU SHENG
多首一页
四言诗 the poem each line of which consists of four words
下武
XIA WU

文王之什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译者: James Legge

【注释】 1.下武:在后继承。下,后;武,继承。
2.世:代。哲王:贤明智慧的君主。
3.三后:指周的三位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后,君王。
4.王:此指武王。配:指上应天命。
5.求:通"逑",匹配。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按‘求’当读为‘逑’"。逑,匹也,配也。…言王所以配于京者,由其可与世德配合耳。"
6.言:语助词。命:天命。
7.孚:使人信服。
8.下土:下界土地,也就是人间。式:榜样,范式。
9.孝思:孝顺先人之思,此系以⒋杆械拿赖?举一以概之。王引之《经义述闻》:"孝者美德之通称,非谓孝弟之孝。"
10.则:法则。此谓以先王为法则。
11.媚:爱戴。一人:指周天子。
12.应侯顺德:吴闿生《诗义会通》:"侯,乃也;应,当也。‘应侯顺德’,犹云应乃懿德。"而《水经注》等书认为应侯是武王之子,封于应(地在今河南宝丰西南)。
13.昭:光明,显耀。嗣服:后进,指成王。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广雅·释诂》:‘服、进,行也。’…《仪礼·特牲·馈食礼》注:‘嗣,主人将为后者。’…是知嗣服即后进也。"
14.兹:同"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兹、哉古同声通用。"来许:同"后进"。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谢沈书引作‘昭哉来御’是也,…许、御声义同,故通用。…‘昭哉来许’犹上章‘昭哉嗣服’也。"
15.绳:承。武:足迹。祖武,指祖先的德业。
16.於(wū):感叹之词。斯:语助词。
17.祜(hù):福。
18.不遐: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不遐’即‘遐不’之倒文。凡《诗》言遐不者,遐、胡一声之转,犹云胡不也。"

【题解】
赞美周王后嗣能继承先王功业。

【译文】
后能继前惟周邦,
世代有王都圣明。
三位先王灵在天,
武王配天居镐京。

武王配天居镐京,
德行能够匹先祖。
应天命真长久,
成王也令人信服。

成王也令人信服,
足为人间好榜样。
孝顺祖宗德泽长,
德泽长久法先王。

爱戴天子这一人,
能将美德来承应。
孝顺祖宗德泽长,
光明显耀好后进。

光明显耀好后进,
遵循祖先的足迹。
长啊长达千万年,
天赐洪福享受起。

天赐洪福享受起,
四方诸侯来祝贺。
长啊长达千万年,
那愁没人来辅佐。

【赏析】
《毛诗序》云:“《下武》,继文也,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郑笺云:“继文王之业而成之。”陈奂《诗毛氏传疏》补充说明:“文,文德也。文王以上,世有文德,武王继之,是之谓继文。”宋代自吕祖谦、朱熹以后,释《下武》另有说法,如严粲《诗缉》、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或以为下武乃不尚武,有偃武之意,或以为下武即世修文德,以武为下。清代的经学家解此诗,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戴震《诗经补注》、胡承珙《毛诗后笺》等均坚守毛、郑之说,而翁方纲《诗附记》、桂馥《札朴》等则赞同宋儒之说。笔者以为,按验诗歌文本,毛、郑之说不误,“不尚武”、“以武为下”云云,过于迂远,不可信。今人陈子展《诗经直展》说:“《下武》,康王即位,诸侯来贺,歌颂先世太王、王季、成王之德,并及康王善继善述之孝而作。此诗如非史臣之笔,则为贺者之辞。”其说出自陆奎勋《陆堂诗学》。陆氏以《尚书》等经文印证本诗,谓“‘下武维周’,犹《长发》之‘濬哲维商’也”,“周公之戒成王者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故继言之曰‘永言配命,成王之孚’也”,“‘昭哉嗣服’,即《顾命》所云‘命汝嗣训,临君周邦’也;‘绳其祖武’,即所云‘答扬文武之光训’也;‘四方来贺’,即《康王诰》所云‘诸侯皆布乘黄朱,奉圭兼币’也;‘不遐有佐’即所云‘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也”。陈氏以为其所析“以经证经”,“不为无据”。今从陆、陈之说。

《下武》的篇章结构非常整饬严谨,层层递进,有条不紊。第一章先说周朝世代有明主,接着赞颂太王、王季、文王与武王,第二章上二句赞颂武王,下二句赞颂成王,第三章赞颂成王能效法先人,第四、第五章赞颂康王能继承祖德,第六章以四方诸侯来贺作结,将美先王贺今王的主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修辞上,本篇特别精于使用顶针辞格,将顶针格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致。第一、第二章以“王配于京’’顶针勾连,第二、第三章以“成王之孚”顶针勾连,第五、第六章以“受天之祜”顶针勾连,而第四章的末句“昭哉嗣服”与第五章的首句“昭兹来许”意思相同,结构也相同,可视为准顶针勾连。《大雅》的第一篇《文王》也善于使用顶针修辞,但比起《下武》那样精工的格式,显然不及远矣。而且本篇以顶针格串联的前三章组成的赞颂先王的述旧意群,与同以顶针格(或准顶针格)串联的后三章组成的赞颂今王的述新意群,又通过第三、第四章各自的第三句“永言孝思”可以上下维系。这种刻意经营的巧妙结构,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其韵律节奏流美谐婉,有效地避免了因庙堂文学歌功颂德文字的刻板而造成的审美负效应,使读者面对这一表现《大雅》、《周颂》中常见的歌颂周先王、今王内容的文本,仍能产生一定的审美快感。英国文艺理论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著名的论断,确实,形式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决不容低估,有时候,形式本身就是美。读完《下武》,我们可能很快就忘了诗中“哲王”、“世德”、“配命”、“顺德”之类赞颂之词,但对它章法结构的形式美则将记忆犹新。(王 焰)



【北美枫文集】诗经

【资料来源】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text was taken from The Chinese Classics, vol. 4 by James Legge (1898) and checked against a reprinted edition by Wen Zhi Zhe chu pan she (Taiwan, 197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