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首一頁 |
【賞析】 此詞作年各傢說法頗異,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註》將其編入“作年莫考諸什”。鬍雲翼的《宋詞選》則說“大約是辛棄疾閑居上饒擔任有名無實的祠官時所作”。並有說為其未任一方大吏時所作。詞語言辛辣,筆鋒銳利,憂國傷時,激憤之情,力透紙背。
詞一起連三個故實:一、馬周不得志時,睏躓新豐(今長安市東),“逆旅主人不之顧,周命酒一鬥八升,悠然獨酌,衆異之”(《新唐書》捲九十八《馬周傳》)。二、“蘇秦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絶,去秦而歸”(《戰國策·秦策一》)。三、齊人馮諼為孟嘗君門下客,為得重用,三次彈鋏(劍把)作歌:“長鋏歸來乎!食無魚。……”(《戰國策·秦策四》)。他們或流浪潦倒,衣衫破舊,滿目徵塵;或懷才不遇,慷慨悲歌。寫出歷史上這些窮睏落寞不為當世用的人物後,筆鋒轉嚮今天的社會現實:“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國。”“江左”,長江中下遊一帶,此指南宋偏安的江南地區。“尊”,使動用法。“尊中國”,意謂使中國國強位尊,免受凌辱。此二句看似尋常語,但卻道破了南宋政治現實。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是個徹頭徹尾的投降派,後來的皇帝基本上一脈相承,多少仁人志士請纓無路,報國無門,銜恨以終。至此可知中國之不尊,罪在最高統治者。前結仍抒上意。杜甫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大二十二韻》)。蘇軾詞雲:“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緻君堯舜,此事何難”(《沁園春·孤館燈青》)。“沉陸”即陸沉。《莊子·則陽》:“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沉者也。”郭象註:“人中隱者,譬無水而沉也。”《史記》捲一百二十六《滑稽列傳》:“東方朔”時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陸沉於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讀書萬卷,志在輔佐君王,報效國傢,反退而隱居,埋在底層,於詩書冠一“嘆”字,可知感慨之深。上片連用典故,壯懷激烈,悲歌慷慨,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傢種樹書”的無法實現統一中國的憤世之情。
下片從側面立意,故作曠達,隱痛深哀,仍充滿字裏行間。“休感慨”,實際是感慨有何用,不如藉美酒以消愁解恨。醽,亦作“醽”、“緑酃”。李賀《示弟》詩:“醽今夕酒,緗帙去時分。”左思《吳都賦》:“飛輕軒而酌緑酃”。李善註引《湘洲記》:“湘洲臨水縣有酃湖,取冰為酒,名曰酃酒”。而人生易老,即使歡樂也難以盡興。接再作超脫:“有玉人憐我,為簪黃菊”。此化用蘇軾詞:“美人憐我老,玉手簪黃菊”(《千秋歲·徐州重陽作》)。轉而又作憤語:“且置請纓封萬戶,竟須賣劍酧黃犢。”《漢書》捲六十四下《終軍傳》:“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又,《漢書》捲八十九《龔遂傳》:“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農桑……民有帶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這裏表示放下請纓殺敵、立功封侯的念頭,歸隱田園,以求解脫。最後引賈誼事作結:“甚當年,寂寞賈長沙,傷時哭”。賈誼在漢文帝朝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人稱賈長沙。《漢書》捲四十八《賈誼傳》:“誼數上疏陳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賈誼為什麽因寂寞而傷時痛哭呢?以反問的形式透露了詩人故作曠達而始終無法擺脫的痛苦。托古喻今,長歌當哭,全詞藉古人之酒杯,澆我胸中之塊壘,這塊壘似乎越澆越多了,因為辛棄疾的“悲劇”乃時代使然,終南宋王朝力主恢復的抗戰潮流,不過細波微瀾而已。(艾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