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先生旧草堂,凉飚林叶已飘黄。 渐看天宇清霜肃,更觉人家白昼长。 历世既经三折臂,坐愁何必九回肠。 世间万事消磨尽,只有诗情未遽忘。 外子惟知愧可攻,羡公八十未衰癃。 曾孙喜见亲文褓,尚想当年掷镜翁。 楼台墙宇家家月,杨柳荷花处处风。 最喜两涯相映带,一时倒影入池中。 江南创见喜孤芳,见说闽花遍海乡。 安得一居香盛处,帐中巧作宝毬妆。 不嫌西照与朝曦,城郭谁知住翠微。 天幸外门才咫尺,欲陪杖屦夜忘归。 两夫持鎌行我先,巧寻径路其智专。 我扶枯藤衣短后,意气已出层峰巅。 何郎鲍叔饱经历,胜处一一手自编。 我携旧记访陈迹,正恐急景不得延。 当年共登青云梯,今日邀我为击鲜。 始观神龟闯清泚,上有石壁来飞泉。 隐清遗基平可坐,下顾乱石如磨鋋。 悬崖双瀑洒空雪,来自一握孤云天。 却从下流泝深险,崎岖直到清潭边。 朝阳射光破幽閟,断虹上下遮潺湲。 传闻高山更高处,雅有行路从西偏。 同行无乃深好事,杯酒自犒脚力全。 诛锄荆棘穷鸟道,欲进不得意愈坚。 旋呼僮仆累危石,笑採野菊聊盘旋。 扪萝腾身上苔磴,往往欢呼争著鞭。 侧行危步汗浃背,石角或使衣裳褰。 少焉身在双瀑上,又见高派冲泓渊。 自笑泉石成膏肓,爱赏不减议慕羶。 巉岩数峰巧遮护,妙处二老初无传。 脱迹尘埃到此地,便觉神思飘飘然。 回首江南尘一聚,城郭历历眼欲穿。 相期更看水流处,步履未倦夸轻翩。 一上千尺穷山椒,碧涧靡迤流苍烟。 寻源不能且忘返,石猊巍踞惊神鑴。 退求归径惘难问,藤萝所在相萦缠。 我方踟蹰风烟表,披披衣袂身欲仙。 晚归招提各痛饮,读尽屋壁长短篇。 截筒环山笕清驶,窍出珠穗心亦怜。 棋枰相与论瓜葛,横琴不妨挥五弦。 人生易老费扶掖,胜具大率须少年。 伊余历聘佳山水,爱奇切慕太史迁。 明年炎暑袭故步,与君共枕清流眠。 二公休致我来归,尽可同裁隐士衣。 此已屡谋登竹所,君其无吝造城扉。 人间厌见手翻覆,乐处但当赜指挥。 凉气一新宜近酒,盍簪莫似向来稀。 神明未觉晋公衰,老母尤欣兄弟怡。 范宁王枕无许寿,牢之无忌不闻诗。 秋风对酒劝酬处,夜月乘桥来往时。 但要两家同此适,不须更遣外间知。 公看鱼跃与鸢飞。鹤胫虽长断则悲。 世事不容人苦较,秋风自有叶先知。 青奴难免交新绝,素扇宁须手自持。 宋玉赋篇送未达,不如老子笑成诗。 田夫笑把褐衣牵,争问壶中别有天。 齿发虽衰浑未觉,精神愈胜果何缘。 公言已老偶能尔,我本无心只自然。 再祷百分才及一,定应椿寿八千年。 黄云万顷一时收,喜见高空风露秋。 岁事及今将告毕,人生到老盍归休。 固知景物能与感,亦有痴人苦过忧。 胸次果然无一累,岂容秋月使人愁。 文箫蹑彩鸾,夜半恐不逮。 山深忽呼名,惊喜不得退。 仙谪无所逃,士贫何可耐。 乃以三生缘,遂为二姓配。 至人与凡夫,伉俪岂其辈。 鬵书以自给,细字如玉碎。 一一存楷法,明珠蔑瑕颣。 初如鹣比翼,久若鱼同阴。 终日了韵编,心画亡罣碍。 人间八百本,终古知敬爱。 玉篇尤可珍,何必赠杂佩。 倘邀千黄金,虽贫亦当贷。 摩挲惜见晚,老眼看茫昧。 墨妙饶精神,笔劲含姿态。 次第部居中,盘曲法库内。 九龄美风度,孟博信清裁。 书拙无合作,见此增愧慨。 尤物难久假,雪窗暂相对。 遗踪虽已邈,真迹俨然在。 辄效西子颦,小楷书牍背。 石城江头可怜月,曾照六朝清夜猎。 古往今来知几何,长江衮衮萧萧叶。 谪仙去后诗盟寒,王孙诗瘦清栾栾。 诗情浩荡坐无奈,扁舟笑把磻溪竿。 江平风轻波瑟瑟,宿霭卷空天一色。 东风吹句入长安,一卷风流坐中得。 初得神意清,再读胸次平。 回头明月只如故,世上兴废徒纷更。 想君一叶方掀舞,夜静水寒谁与语。 船头有酒且孤斟,莫向金陵重怀古。 惊见银河空外翻,奔湍千丈有余寒。 下流不用长劳望,只向悬崖顶上看。 汪楼比屋古城隅,彼此清贫不愿余。 南阮诸贤今有几,东床佳婿竟谁如。 归乡年亦非全老,对酒情犹未觉疏。 来往两家无倦色,此身端合老犁锄。 涵秋古涧落珠旒,几欲相将作胜游。 芒屩未穿心已懒,不如莫莫且休休。 明月堂前玉几山,倦游双径却来还。 舅甥相与成三隐,城郭山林等是闲。 公居山外我城中,不见成疏见亦空。 要是归来当一见,待携藜杖访支公。 莫把坐忘成坐驰,归来须是识真归。 壶筹投尽无人拾,澹坐藤床风掩扉。 天将间气孕山川,名世还当五百年。 已是有官居鼎鼐,不妨平地作神仙。 书林尚欲校三豕,笔力犹能驱两肩。 前日勋名身既退,斯文留与后人传。 六一先生葛稚川,两孙俱并相君年。 词场鏖战今成梦,潭府齐盟望若仙。 政路三公旧同甲,洛阳四老信差肩。 坊名丙午真奇事,写入诗编盍并传。 顷尝假守向中川,公在黄扉已数年。 每念夔龙容接武,自期鸡犬亦登仙。 入朝终叹一交臂,问道几思偏祖肩。 数仞宫墙天样远,此心何日遂亲传。 别驾归来自赣川,相迎方叹别经年。 为言相国珠玑语,寄问祠庭山泽仙。 妙句耸观亲盥手,满城争玩日骈肩。 退怜母子方偕隐,却恐虚名似此传。 舅甥相与老鄞川,况值慈亲九十年。 画舫时追唐贺监,笋舆联访汉梅仙。 官名自愧偶同辙,才望如何敢并肩。 误辱品题称酷似,此声梁楚更堪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