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李清照 Li Qingzhao  南宋   (1084~1155)
如夢令 Like a Dream
點絳唇 Point Jiangshouju lip
醉花陰·重九 Under the Shadow of Flowers
一剪梅 Yi Jianmei
漁傢傲·記夢 Yu jia ao Kee Meng
如夢令 Like a Dream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Like a dream Chang Kee Creek Pavilion eventide
鳳凰臺上憶吹簫 Phoenix On the stage recall to play the vertical flute
聲聲慢 Beauties
永遇樂 Yong Yule
點絳唇 Point Jiangshouju lip
浣溪沙 Huan Xisha
浣溪沙 Huan Xisha
浣溪沙 Huan Xisha
浣溪沙 Huan Xisha
菩薩蠻 Song Form
菩薩蠻 Song Form
訴衷情 complain heartfelt emotion
孤雁兒 Lone Wild Goose children
行香子 The Hong Son
孤雁兒並序 Lone wild goose children And sequence
玉樓春·紅梅 Yu Louchun Plum
漁傢傲 Yu Jia Ao
清平樂 Qingping Yue
多首一頁
一剪梅 Yi Jianmei
一剪梅
一剪梅
一剪梅
一剪梅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
  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
  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纔下眉頭,
  卻上心頭。

【朗誦者】 朗誦天地

【賞析】   此詞之妙,前在虛實,後在詞工,上片一句"雲中誰寄錦書來"甚妙,不然,"玉簟""西樓"俱元所藉力。下片"纔下眉頭,卻上心頭",把相思寫得有模有樣,有動有靜。遍觀古今詞,衹有李煜"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堪敵;然又不如,剪不斷理還亂是紛綫亂麻,有形而無意,有靜而無動。(文禾)
  
  這是一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詞。這首詞在黃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李清照寫給新婚未久即離傢外出丈夫趙明誠,她訴說了自己獨居生活孤獨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歸來心情。伊世珍《琅嬛記》說:“易安結褵(婚)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作者在詞中以女性特有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捉摸思想感情,以素淡語言表現出具體可感、為人理解、耐人尋味東西。
  
  詞上闋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 寫荷花凋謝、竹席浸涼秋天,空靈藴藉。“紅藕”,即粉紅荷花。“玉簟”,是精美竹席。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了蕭疏秋意時節,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表面上寫出荷花殘,竹席涼這些尋常事情,實質上暗含青春易逝,紅顔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贊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間煙火氣象”。“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寫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詞人解開綾羅裙,換着便裝,獨自劃着小船去遊玩。“輕解”與“獨上”,栩栩如生地表現出她神態、舉動。 “輕”,寫手腳動作輕捷靈敏,表現出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少婦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上。 “獨”字就是回應上句“輕”字,點明了下闋“愁”字癥結。 “獨上蘭舟”,正是她想藉泛舟以消愁,並非閑情逸緻遊玩。昔日也許雙雙泛舟,而今獨自擊楫,恩愛情深、朝夕相伴丈夫久盼不歸,怎不教她愁情滿懷。 “雲中誰寄錦書來?”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傢書抵萬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她思夫迫切心情,突然自現外在表現。作者藉助於鴻雁傳書傳說,畫面清晰,形象鮮明,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悅背後,藴藏着相思淚水。“月滿西樓”寫月夜思婦憑欄望眺。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盼望音訊她仰頭嘆望,竟産生了雁足回書遐想。難怪她不顧夜露浸涼,呆呆伫立凝視,直到月滿西樓而不知覺。
  
  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言眼前落花流水可不管你心情如何,自是飄零東流。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 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衹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紅顔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復雜而微妙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具體表現。當然,它所喻人世一切諸如離別,均給人以無可奈何之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這是有情人心靈感應,相互愛慕,溫存備緻,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着。這種獨特構思體現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二人心心相印、情篤愛深,相思卻又不能相見無奈思緒流諸筆端。“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相思之情籠罩心頭,無法排遣,蹙着愁眉方纔舒展,而思緒又涌上心頭,其內心綿綿愁苦揮之不去,遣之不走。“纔下”、 “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把真摯感情由外露轉嚮內嚮,迅疾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心態,把相思之苦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表達了綿綿無盡相思與愁情,獨守空房孤獨與寂寞充滿字裏行間,感人至深。這和李煜《烏夜啼》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有異麯同工之妙境,成為千古絶唱。
  
  總之,《一剪梅》筆調清新,風格細膩,給景物以情感,景語即情語,景物體現了她心情,顯示着她形象特徵。詞人移情入景,藉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尋味。(難得糊塗)



【北美枫文集】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