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 佚名 Yi Ming  汉代  
有所思 have one's thoughts
上邪 Heavens
上山采蘼蕪 Climb up mountains Mining millet Wuhu
行行重行行 Trekking Integro Row
青青河畔草 Dense Riverside grass
青青陵上柏 Dense Ling on cypress
今日良宴會 Today fine party
西北有高樓 Northwest have tower
涉江采芙蓉 She Jiang pick hibiscus
明月皎夜光 Bright moon bright noctilucence
冉冉孤生竹 Gradually Orphan bamboo
庭中有奇樹 In the yard Bits and pieces tree
回車駕言邁 Enter Introduction Main drive
迢迢牽牛星 remote Altair
東城高且長 East city High and long
驅車上東門 Drive The East Gate
去者日以疏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生年不滿百 Birth Resent hundred
凜凜歲雲暮 Cold cloud twilight years
孟鼕寒氣至 First month of winter Chilliness extremely
客從遠方來 customer come over
明月何皎皎 Bright moon what The shining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涉江采芙蓉

佚名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賞析】   有許多動人的抒情詩,初讀時總感到它異常單純。待到再三涵詠,纔發現這“單純”,其實寓於頗微妙的婉麯表現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屬於這一類。初看起來,似乎無須多加解說,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現遠方遊子的思鄉之情。詩中的“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不正把遊子對“舊鄉”的望而難歸之思,抒寫得極為凄惋麽?那麽,開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當是離鄉遊子無疑了。不過,遊子之求宦京師,是在洛陽一帶,又怎麽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關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豈可徑指其為“遊子”?連主人公的身分都在兩可之間,可見此詩並不單純。我們不妨先從女子口吻,體味一下它的妙處。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在風和日麗中,蕩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開始一年一度的採蓮活動,可是江南農傢女子的樂事!採蓮之際,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難說就不是妻子、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何況在湖岸澤畔,還有着數不清的蘭、蕙芳草,一並摘置袖中、插上發際、幽香襲人,豈不更教人心醉?--這就是“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吟嘆,所展示的如畫之境。倘若傾耳細聽,你想必還能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的陣陣戲謔、歡笑之聲哩!
  
   但這美好歡樂的情景,剎那間被充斥於詩行間的嘆息之聲改變了。鏡頭迅速搖近,你纔發現,這嘆息來自一位悵立船頭的女子。與衆多姑娘的嬉笑打諢不同,她卻註視着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張親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長長的籲嘆,點明了這女子全部憂思之所由來:當姑娘們競采摘着荷花,聲言要將最好的一朵送給“心上”人時,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卻正遠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能遺送給誰呢?人們總以為,倘要表現人物的寂寞、凄涼,最好是將他(她)放在孤身獨處的清秋,因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時將人物置於美好、歡樂的採蓮背景上,抒寫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接着兩句空間突然轉換,出現在畫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還顧望歸鄉,長路漫浩浩。”仿佛是心靈感應似的,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她遠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帶着無限憂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鄉。他望見了故鄉的山水、望見了那在江對岸湖澤中採蓮的妻子了麽?顯然沒有。此刻展現在他眼間的,無非是漫漫無盡的”長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煙雲!許多讀者以為,這兩句寫的是還望“舊鄉’的實境,從而産生了詩之主人公離鄉遊子的錯覺。實際上,這兩句的“視點”仍在江南,表現的依然是那位採蓮女子的痛苦思情。不過在寫法上,采用了“從對面麯揣彼意,言亦必望鄉而嘆長途”(張玉𠔌《古詩賞析》)的“懸想”方式,從面造出了“詩從對面飛來”的絶妙虛境。
  
   這種“從對面麯揣彼意”的表現方式,與《詩經》“捲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懸想中顯現丈夫騎馬登山望鄉,父母在雲際呼喚兒子的幻境,正有着異麯同工之妙--所以,詩中的境界應該不是空間的轉換和女主人公的隱去,而是畫面的分隔和同時顯現: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身後的密密荷葉、紅麗荷花,襯着她飄拂的衣裙,顯得那麽孤獨而凄清;一邊則是雲煙縹緲的遠空,隱隱約約搖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閃而隱的面容,竟那般愁苦!兩者之間,則是層疊的山巒和浩蕩的江河。雙方都茫然相望,當然誰也看不見對方。正是在這樣的靜寂中,天地間幽幽響起了一聲凄傷的浩嘆:“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浩嘆無疑發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為是在 “對面”懸想的境界中發出,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個聲音:它仿佛來自萬裏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那痛苦嘆息的交鳴!這就是詩之結句所傳達的意韻。當你讀到這結句時,你是否感覺到:此詩抒寫的思無之情雖然那樣“單純”,但由於采取了如此婉麯的表現方式,便如山泉之麯折奔流,最後終於匯成了飛凌山岩之急瀑,震蕩起撼人心魄的巨聲.
  
   上文已經說到,此詩的主人公應該是位女子,全詩所抒寫的,乃是故鄉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憂傷。但倘若把此詩的作者,也認定是這女子,那就錯了。馬茂元先生說得好:“文人詩與民歌不同,其中思婦詞也出於遊的虛擬。”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終仍是遊子思鄉之作,衹是在表現遊子的苦悶、憂傷時,采用了“思婦調”的“虛擬”方式:“在窮愁潦倒的客愁中,通過自身的感受,設想到傢室的離思,因而把一性質的苦悶,從兩種不同角度表現出來”(馬茂元《論〈古詩十九首〉》)。從這一點看,《涉江采芙蓉》為表現遊子思鄉的苦悶,不僅虛擬了全篇的“思婦”之詞,而且在虛擬中又藉思婦口吻,“懸想”出遊子“還顧望舊鄉”的情景。這樣的詩情抒寫,就不衹是“婉麯”,簡直是奇想了!



【北美枫文集】古詩十九首
貢獻者: 戴玨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