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 文王之什 Wen Wangzhishen  秦代  
文王 WEN WANG
大明 DA MING
綿 MIAN
棫樸 YU PU
旱麓 ZAO LU
思齊 SI QI
皇矣 HUANG YI
靈臺 LING TAI
下武 XIA WU
文王有聲 WEN WANG YOU SHENG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大明
DA MING

文王之什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於周,曰嬪於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於周於京,纘女維莘。長子維行,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於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譯者: James Legge

【注釋】 1、《詩緝》:“明明在下,居之善惡不可掩也;赫赫在上,天之予奪為甚嚴也。”
2、忱(陳chén):相信。
3、適:藉為嫡(迪dí),嗣子。挾:達。《集傳》:“殷適(嫡),殷之適嗣也。挾,有也。”
4、摯(治zhì):《毛傳》:“摯國任姓之中女也。”按摯國在今河南汝寧縣。
5、嬪:婦。《鄭箋》:“自殷商之畿內嫁為婦於周之京。”
6、身:《集傳》:“身,懷孕也。”
7、懷:招來。《集傳》:“懷,來。”
8、方國:《鄭箋》:“方國,四方來附者。”
9、載、合:《集傳》:“載,年。合,配。”
10、洽(hé):也作“合”、“郃”,水名,在今陝西合陽縣。
11、嘉:《毛傳》:“嘉,美也。” 《集傳》:“大邦,莘國也。子,大姒(似sì)也。”
12、俔(欠qiàn):好比。《說文?人部》:“俔,譬也。” 《詩緝》:“譬天之妹,尊之之辭也。”
13、文、祥:《集傳》:“文,禮。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納幣之禮定其祥也。”
14、造舟:《正義》:“孫炎曰:‘造舟,比舟為梁也。’……比船於水,加板於上,即今之浮橋。”
15、纘(鑽zuān):美女。《通釋》:“……纘女謂好女。”
16、行:出嫁。《集傳》:“長子,長女,謂大姒也。行,嫁。篤,厚也。”
17、燮(謝xiè):相會。《毛傳》:“燮,和也。”
18、會:通“旝”。旌旗。
19、矢:《爾雅?釋言》:“矢,誓也。”
20、予:《通釋》:“予為武王自指,則知女,指所誓之衆矣。臨,謂神明監之。”
21、洋洋:《毛傳》:“洋洋,廣也。”
22、騵(原yuán):赤毛白腹的馬。
23、尚父、鷹揚:《集傳》:“師尚父,太公望為太師而號尚父也。鷹揚,如鷹之飛揚而將擊,言其猛也。”
24、涼:輔佐。
25、肆:《集傳》:“肆,縱兵也。”
26、會朝:一個早上。清明:天下清明,指建立西周。《毛傳》:“會,甲也。不崇朝而天下清明。” 《通釋》:“甲朝即一朝也。”

【題解】
周族史詩之一。敘述王季娶大任,文王娶大姒以及武王伐紂取勝。

【譯文】
明明人事在下邊,赫赫顯應在上天,天命茫茫難相信,要當國王實在難。王位本屬殷嫡子,教令不能四方傳。
摯國任氏第二女,出生故土在商城。遠行出嫁到周國,充當新娘在周京。她跟王季成夫婦,專做好事有美名。不久大任懷了孕,月滿文王就出生。
就是這個周文王,恭敬謹慎又端莊。懂得如何敬上帝,招來福祿無限量。品德純正不邪僻,四方歸附民敬仰。
上天監察人間事,天命已經歸周邦。文王當初即位時,上天為他找對象。她的家乡是合陽,就在渭水另一方。文王贊美多稱揚,莘國有女真賢良。
莘國大姒多嬌豔,好比天上女神仙。納下聘禮定吉祥,文王迎親渭水邊。聚集船衹做橋梁,大顯光輝人人歡。
上帝有命從天降,命令降給周文王:建都周地興周邦,莘國有女真漂亮,排行第一嫁文王,天降厚福生武王。上天保有命令他,聯合諸侯伐大商。
滿山遍野殷商兵,旗幟招展密如林。武王牧野來誓師:惟我周朝定興盛。上帝日夜監視你,千萬不要懷二心。
牧野地方多寬廣,檀木兵車亮堂堂。四匹紅馬身強壯。三軍統帥為尚父,好比雄鷹在飛翔。一心輔佐周武王,大舉興兵伐殷商,一朝天下都明亮。

【賞析】
這是一首具有史詩性質的頌詩,當是周王朝貴族為歌頌自己祖先的功德、為宣揚自己王朝的開國歷史而作。它與《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緜》、《皇矣》、《文王》諸篇相聯綴,儼然形成一組開國史詩。從始祖後稷誕生、經營農業,公劉遷豳,太王(古公亶父)遷岐,王季繼續發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剋商滅紂,可以說是把每個重大的歷史事件都寫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們看作一組周國史詩,衹是《詩經》的編者沒有把它們按世次編輯在一起,而打亂次序分編在各處。本篇先寫王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寫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後寫到武王在姜太公輔佐下一舉滅殷的史實,是上述一組開國史詩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可算是這組史詩的最後一篇。《毛詩序》說:“《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意思當然是對的,但說得抽象了些。朱熹《詩集傳》說:“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詩。”說它和《文王》那篇一樣,“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傢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於此,以戒成王。”這又太拘泥了。從哪裏可以看出是周公所作?又從哪裏可以看出有警戒成王的意思?總觀這組六篇詩文,不過是周王朝統治者為歌頌祖先功德,追述開國歷史的顯赫罷了。

全詩八章。歷代各傢的分章稍有不同,這裏是根據詩意確立的。第一、二、四、七章章六句,第三、五、六、八章章八句。排列起來,頗有參差錯落之美。

首章先從贊嘆皇天偉大、天命難測說起,以引出殷命將亡、周命將興,是全詩的總綱。次章即歌頌王季娶了太任,推行德政。三章寫文王降生,承受天命,因而“以受方國”。四章又說文王“天作之合”,得配佳偶。五章即寫他於渭水之濱迎娶殷商帝乙之妹。六章說文王又娶太姒,生下武王。武王受天命而“燮伐大商”,與首章遙相照應。七章寫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敵軍雖盛,而武王鬥志更堅。最後一章寫牧野之戰的盛大,武王在姜尚輔佐之下一舉滅殷。全詩時序井然,層次清楚,儼然是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的發展史。

詩篇以“天命所佑”為中心思想,以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相繼為基本綫索,集中突現了周部族這三代祖先的盛德。其中,武王滅商,是本詩最集中、最突出要表現的重大歷史事件,寫王季、太任、文王、太姒,不過是說明周傢奕世積功纍仁,天命所佑,所以武王纔剋商代殷而立天下。所以,詩人著筆,歷述婚媾,皆天作之合,聖德相配。武王剋商,也是上應天命、中承祖德、下合四方的。因此,儘管詩意變幻不已,其中心意旨是非常清楚的。全詩雖然籠罩着祀神的宗教氣氛和君權神授的神學色彩,其內在的歷史真實性一面,對我們還是有認識價值的。

這是一首敘事詩,但它並不平鋪直敘地敘事。其中,既有情勢的烘托,也有景象的渲染。文王兩次迎親的描述,生動具體;牧野之戰的描繪,更顯得有聲有色。“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一連三個排比句子,真可謂把戰爭的威嚴、緊迫的氣勢給和盤托出了。“殷商之旅,其會如林”,雖然寫出了敵軍之盛,但相比之下,武王的三句誓師,更顯得堅強和有力。“維師尚父,時維鷹揚”,雖然僅僅描寫了一句,也似乎讓人看到了姜太公的雄武英姿。至於它有詳有略、前呼後應的表現手法,更使本篇避免了平鋪、呆板和調,給人以跌宕起伏、氣勢恢宏而重點突出的感覺。這些,在藝術上都是可取的。詩中的“小心翼翼”、“天作之合”等句也早已成為著名的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仍有很強的活力。(霍旭東)



【北美枫文集】詩經

【資料來源】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text was taken from The Chinese Classics, vol. 4 by James Legge (1898) and checked against a reprinted edition by Wen Zhi Zhe chu pan she (Taiwan, 1971).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