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首一頁 |
【賞析】 這首詠情小調,以暮春為背景,通過自然景色與人物動作的描述,寫出了詞中主人公心情的鬱悶孤凄。
上片寫詞中人孤獨地在大雨欲來的氣氛中行走。首句“遊妓散,獨自繞回堤”便指出,酒盡麯終宴遊之人已經散去,詞中人獨自繞行在迂回縈麯的堤岸上。“遊妓”,是專門陪同達官貴人、官傢子弟遊樂宴遊的風塵女子。同遊人已散,而詞中人未去,是他興猶未盡,還是想作獨自排遣?伏下了一個未知的謎,下面寫他放眼望去,衹見“芳草懷煙迷水麯,密雲銜雨暗城西”一派大雨欲來的景象:如茵的芳草漸漸被霧氣籠罩,迷失在彎彎麯麯的河道之內;密佈的烏雲含着山雨,已經把整個城西變得黑暗陰沉。這霧中的緑色原野,濃雲帶雨的天氣,儘管“九陌未沾泥”,道路上還沒有泥水,但是山雨欲來之勢已成。這種景象對孤獨的人來說會感到更加失落與壓抑。“九陌”,本指京城內的大街小巷,如漢代長安市有八街九陌;但此處都泛指原野。
下片通過自然景色與典型動作的描寫,揭示詞中人心緒的迷茫不寧與孤寂。“桃李下,春晚未成蹊”是說:春已暮,桃、李樹上早已是繁花謝盡,子實初結還未成果兒,所以樹下也還沒有被摘果人踩出路來。這句話是翻用前人現成典語,《史記·李將軍列傳》篇後“太史公曰”中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句子,是說桃李不會誇贊標榜自己,然而纍纍的果實卻誘引人們紛紛走到它們身邊,便踩出一條一條的路來。因為桃李果實成熟是夏天的事,而這裏衹是寫春末的實景,未必涉及典語中的實意。接下去則抓住人物的一兩個動作進而摹寫他的癡迷情態,“墻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是寫:他見到別傢墻內的花枝伸出墻外,便急急忙忙彎轉尋路想入園探花,而後又緩緩放馬徐行在緑柳濃蔭之下,入迷地傾聽黃鶯的宛轉嬌啼。上述動作的描寫似乎顯得詞中人很消閑、很灑脫,似乎純粹是在入迷地追逐快要老去的春光!其實不然,下面尾句“無處不凄凄”便作了回答。為什麽在詞中人眼內無一處風物景色不呈現着令人哀楚的凄涼?答案衹能是詞中人內心悲凄。這便是“遊妓散”而不去,仍在“獨自繞回堤”的原因。至於他悲凄的內容,雖沒有正面點出,但也有側面泄露,從“墻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二句,似乎可見端倪:是為了愛情的糾葛纏綿。文學作品中的花、柳、鶯啼均與美女、戀情有關,詩詞中更甚。
該篇采用“萬物皆着我色”的“移情”手法,抒寫的全是情中景色,含蓄藴藉,寫熾烈的情愛而未露市井俚俗之氣,自然中透着典雅。(韓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