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之声
北美枫
百科
百科
字典
成语
找字
生命树
文字通
智慧树
汉英
英汉
互译
时光隧道
朝代
国度
今日是何年
诗书伴读
中外诗歌
小说
历史
百科
散文
旅游
剧作
搜索
用户
密码
登陆
注册
English
简体
繁體
pīnyīn
我的
图片
我的地图
北美枫文集
似曾相识
中外诗歌
小说
历史
百科
散文
旅游
剧作
北美枫
意见反馈
我们
页面帮助
帮助
四书类
》
原本大学微言
》
导读
南怀瑾 Na Huaijin
怀师近来讲述的《大学》录音带,终于整理成册,定名《原本大学微言》。
本书名所以取“原本”(又称古本)两字,是为了有别于流行八百多年的朱子章句本。《大学》原本,是指西汉戴圣所传《礼记》的第四十二篇原文。自宋朝朱子的章句本流行以后,其他许多注解《大学》的书,如司马光的《大学广义》等,都已失传,甚至坊间连原本《大学》也久不流通。所以到明朝嘉靖年间,王阳明把原本《大学》刻印出来,当时的文士还惊怪起来,不相信还有这一种本子。甚至清朝的李惇还说:“学者有老死不见原文者。”因为大家既然只读朱子的章句,刻《礼记》的人索性就把其中的《大学》、《中庸》只存其目录,把文字都删除了。本书所采用的原文,是依据清未阮元重刊的《宋本礼记疏本》。
至于怀师为什么要用原本《大学》来讲述,详见本书《开宗明义篇》。至于其微言大义,更遍布全书,有待善为体会。怀师此次讲述《大学》,彷若悬河,滔滔不绝,又旁征博引,融会古今中外史实与学说于一炉,实难加以分段,但为便利读者阅读,勉强分为九篇,计含六十四章。现略述九篇内容摘下,以便先有个概印象:
一、开宗明义。首先请读者先熟读原本《大学》本文,以便阅读下去时,可以随时回到《大学》本旨,加以体会、印证。然后从一位教授的来访,谈到自幼诵读经书的受用,以及延续中华文化的多年心愿,因此而想到流传已久的《四书》,本有其超越时空的价值,可惜长久以来只被作考取功名的敲门砖,于今犹有其流弊。于是回想传统的农村教育的情景,而肯定《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对天奠定做人的良好基础,深具意义。
然后,对道、德、天、大人等关键字先作说明,并点《大学》的思想是源自《易经·乾卦·文言》而来,而《大学》原为古代中原文化、文学的代表作,自有其理路脉络,而不必去篡改原文,对于朱子把“大学之道”竟说成“初学入德之门”,更不以为然。接下来谈到《大学》的纲目,以及内明外用的修养次第,使读者先把握住《大学》的重点。由此而进入《大学》本文的探讨,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总纲。并为了恢复原本《大学的真面目,先对朱子的把“亲明”当作“新民”,以及改编〈大学〉次序,提出了批判,对于朱子把“明德”说成“虚灵不昧”,更详加探究,而强调要从自知之明做起。
二、七证的修养功夫。本篇旨在阐释《大学》所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道理,这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功夫,实为中国原创的儒家心传入中土时,借用来说明禅定的方法,影响后世甚为深远。只是这七证的功夫如何修,曾子未加说明,而宋元明清以来的理学家,困于门户之见,也无法疏解得清楚,更谈不到发扬光大。故特借用佛、道两家学术来加以阐明。对于内证学养有兴趣的读者,此篇最宜深思体会。
三、内明之学。本篇先阐释《大学》所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并说明向来学者都把“诚意”前面的“格物致知”及“物格知至”的关健所在,略而不谈,而不知其中内明与外用之环环相扣的密切关系。进而讲到要做到“诚意、正心、修身、”,就先须“格物致知”,以达到“格物知至”,故对“所知”与“能知”,及“心”、“意”、“识”细加明辨,再讲到心物一元、心能转物的道理,而警醒世人,不再被物质文明带向自我毁灭之途。
总之,此篇阐明自“格物”至“正心”属内明之学,如果内明修养达到“明德”的境界,由此外用天“齐家、治国、平天下”,就须从“修身”做起,故“修身”为内明外用之间的重大关健,也就是《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四、外用之学。本篇旨在阐释“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的道理。首先说明“齐家”的“家”是家族的家,不是现代小家庭的家,并推崇中国历史文化中,母德、母教的伟大。从东周以来直到清末,每个朝代的帝王家庭,大多是大有问题的家庭,本篇即以齐桓公(兼述管仲为政之道)、秦始皇(兼述吕不韦的“奇货”计划)、刘邦(兼述与他勾心斗角的吕后)为例,详加阐述。而给予正面评价的,则以虞舜、汉文帝为例,加以阐述。汉文帝得力于母教,而虞舜则成长于父母、弟弟都有心理问题的家庭,却能孝顺父母、友爱弟弟,尤为难得,故特推崇。
内外兼修之道。本篇从《大学》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讲到“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止。这段原本《大学》的原文,被朱子抽调得最厉害。怀师则恢复其原来次序,就原本《大学》所说”诚意“内外兼修的“八正知”,详加阐述,再讲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并引述老子、管子、庄子、佛家、医家有关身心的学说来加以说明。
进而讲述“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有关“修身齐家”容易因“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的心理偏差而产生重大问题,并分别引述赵太后、武姜、弦章、章景公与晏子、邴吉与汉宣帝、元帝,以及陶朱公及其儿子的史实,来加以说明,并阐释其给现代人的启示。
六、齐家治国。本篇《大学》所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讲到“此谓治国在齐其家”。首先谈到中国上古社会以“礼治”为主,并引述周室治国齐家的史实,来说明孝、弟、慈的道理,以及周文王以前,为何会有多人推位让国的原因。至于后来帝王讲求”法治“,则须把握治国当家的原则,从历史中得到教训。最后再从《大学》所引的《诗经》,详加阐释不论古今,妇德在齐家(或及治国)中的重要性。
七、治国平地天下。本篇讲述《大学》最后一段,从”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至“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首先说明古代对”天下“的原义,以及“絜矩之道”的意义,以及当政者要先“立德”才能得到民心,尤其要注意一言一行。其次,讲述魏晋南北朝在“胡”、“华”民族混和中,那些“家天下”王朝更替的前因后果,以及秦穆公如何重用百里奚,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阐述“治国平天下”之道。最后,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财经学说,则以曾子、子贡的故事,《史记·货殖的列传》的观点,以历史上注重财政的名相、名臣的言论、策略,为长期以来传统儒家学者陷于义利的矛盾纠结而解套,并期勉国人朝着“民富即国强,国富则民强”的大道前进。
八、儒学演化与国家发展。在依序讲述《大学》原文完毕的,本篇则总论在佛教传入中土后,儒家学说,尤其是《四书》、《五经》,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演化,以及它与历朝盛衰的关系。从魏晋南北的玄学谈起,历经唐代的儒佛道禅,以及《原道》、《复性书》的出现,宋儒理学的兴起,元朝以藏密为主下的儒家,明清的科举利弊,阳明学说的兴起,最后并谈到清朝的外示儒学,内用佛老,并以康熙、雍正、乾隆为例,加以说明。这是一篇非常生动的文化融会史。
九、西方文化与中国。本篇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谈起,并略述清初以来,西方国家的重大变革,以及美国的兴起及其文化对世界的强力影响;进而提出国人应加以反思、检讨的三大问题。最后的结语则在说明,在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中,虽有所谓“诸子百家”之说,而立国的精神主要还是奠定在儒家的基础上,而儒家思想的精义在国际之间,向来是主张“兴灭国,继绝世”,尽力辅助弱小国家民族的。至于西方人会有“黄祸”的误解,则起于非儒家文化所及的蒙古的西征,这是中国历史中的特案,有其特别的历史背景(详见第五十八章)。因此正告西方学者如亨廷顿之流,不应挑起文化之间的互相敌视,引起人类争战的悲剧。中国是由历史上许多民族混和而成的,而中国文化也在历史上融合了西域、印度等地的文化。“有容乃大”,中国及其文化永远是开放心胸,希望“礼运大同”,以达到和平共存、互相繁荣文明的世界。
以上九篇概要,只是给读者鸟瞰全书的来龙去脉,至于其中高山流水、柳暗花明之风光,处处引人入胜,时兴慧解,则有赖读者亲自一游。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在把近百卷的录音带整理成初稿的过程中,曾经参与文字整理工作中的有:蔡策、李淑君、劳政武等先生。参与校订的有:李素美、刘雨虹、来新国、李表原、韦志畅、赵海英、朱守正、彭嘉恒、马有慧、陈定国、陈美珍、杜忠诰、谢锦杨、陈照风、欧阳哲、郭姮妟等先生小姐。参与打字及校对的有宏忍法师,傅莉、李仪华、李茵丽等小姐。在如此群智群力合作下,终于完成文字初稿,最后交由我再作整理,虽自知学识粗浅,不足以荷任,只因退休下来,较有时间,而无理由可以推辞。而今兢兢将此怀师讲述大作出版,若仍有错误,其咎在我,敬祈各位先进不吝赐正为感。
周勋男
1998年1月30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后一章回 >>
导读
第一篇 开宗明义
第二篇 七证的修养功夫
第三篇 内明之学
第四篇 外用之学
第五篇 内外兼修之道
第六篇 齐家治国
第七篇 治国平天下
第八篇 儒学演化与国家发展
第九篇 西方文化与中国
评论
(0)
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学净土 Wonderland of Chinese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