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杂家 梦溪笔谈   》 梦溪笔谈诗话摘录      沈括 Shen Kuo

在中国历史上难以胜计的笔记小说中,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本书乃集作者沈括一生学识和见闻之精萃而撰成,因成书于梦溪园,故名《梦溪笔谈》。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祐(1056-1063年)进士。神宗朝参予王安石变法,尝出使契丹,力争河东黄嵬山地。沈括于文学、艺术、历史、考古、军事、天文、方志、律历、医药、卜算均有研究,且多贡献,为我国及世界少有之通才。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今江苏镇江东郊),以平生闻见,著《梦溪笔谈》。著述甚丰,今存者除《梦溪笔谈》外,尚有《苏沈良方》和卷帙不全之《长兴集》。《宋史·沈遘传》附《沈括传》,《宋史新编》、《东都事略》、《京口耆旧传》亦有传。张荫麟有《沈括编年事辑》。 《梦溪笔谈》分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十七门,共二十六卷,又有《补笔谈》一卷,《续笔谈》一卷。《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著录于子部小说家类,《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著录于子类小说家类。《四库全书》收于子部杂家类。 沈括长于自然科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在北宋,学问最为博治。于当代掌故,及天文、算法、钟律,尤所究心。”沈括论诗亦重在求实、“造微”,以为诗之状物、写景、叙事,均宜确切。如评《长恨歌》,称峨嵋与唐玄宗幸蜀“全无交涉”。诗中不当言“峨嵋山下少人行”;《蚊诗》云:“十幅红绡围夜玉”,然“十幅红绡为帐,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二诗均失其实。鹳雀楼,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诸所咏为佳,盖三诗皆“能状其景”。又称诗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方称工到。如王安石集句诗“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一联,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遂成名句。论诗又主含蓄,称“景意纵全”,而“一读便尽,更无可讽味”。作诗欲求实,“造微”而可“讽味”,即应“旬锻月炼”,“埏蹂极工”;而读诗亦须通达,穷诘词义,是书即详考“郭索”,“钩辀”、“乌鬼”等语,其言多可从。沈括精于音律,论诗、曲关系亦较切当。 沈括论诗间有求实太过之病,如称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一联,状古柏“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持论甚陋,常为后人非议,如王楙《野客丛书》即讥其“以九章算法”言诗,不谙杜诗仅“言其极高尔”。 本书转载自网络,未进行重校,只更正了个别明显错误。非诗话部分亦全部保留,以窥本书全貌。《笔谈》部分转自文化共享网,《序》及《补笔谈》、《续笔谈》部分转自猎书人网。全书诗话部分不多,故摘录部分集中列示,小标题为摘者所加,非书中原有。
梦溪笔谈诗话摘录 一、词曲声意相谐 古诗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谓之协律。其志安和,则以安和之声咏之;其志怨思,则以怨思之声咏之。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则诗与志、声与曲,莫不安且乐;乱世之音怨以怒,则诗与志、声与曲,莫不怨且怒。此所以审音而知政也。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今管弦之中缠声,亦其遗法也。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之前者。又小曲有“咸阳沽酒宝钗空”之句,云是李白所制,然李白集中有《清平乐》词四首,独欠是诗。而《花间集》所载“咸阳沽洒宝钗空”,乃云是张泌所为。莫知孰是也。今声词相从,唯里巷歌谣及《阳关》,《捣练》之类,种类旧俗。然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卷五,下同) 二、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刘禹锡诗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又王建诗云:“听风听水作《霓裳》。”白乐天诗注云:“开元中,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造。”郑嵎《津阳门》诗注云:“叶法善尝引上入月宫,闻仙乐。及上归,但记其半,遂于笛中写之。今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用敬述所进为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曲》。”诸说各不同。今蒲中逍遥楼楣上有唐人横书,类梵字,相传是《霓裳》谱,字训不通,莫知是非。或谓今燕部有《献仙音曲》,乃其遗声。然《霓裳》本谓之道调法曲,今《献仙音》乃小石调耳,未知孰是。 三、郭索钩辀 欧阳文忠常爱林逋诗“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之句。文忠以谓语新而属对亲切。“钩辀”,鹧鸪声也;李群玉诗云:“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郭索”,蟹行貌也;扬雄《太玄》云:“蟹之郭索,用心躁也。”(卷十四,下同) 四、语反意全 韩退之集中《罗池神碑铭》有:“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今验石刻,乃“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古人多用此格。如《楚辞》:“吉日兮辰良”,又“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盖欲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耳。杜子美诗:“红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此亦语反而意全。韩退之《雪》诗:“舞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亦效此体,然稍牵强,不若前人之语浑成也。 五、唐人富贵诗 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如贯休《富贵曲》云:‘刻成筝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弹者皆有之,何足道哉!又韦楚老《蚊诗》云:“十幅红绡围夜玉。”十幅红绡为帐,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 六、作诗旬锻月炼 诗人以诗主人物,故虽小诗,莫不埏蹂极工而后已。所谓旬锻月炼者,信非虚言。小说:崔护《题城南》诗,其始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以其意未全,语未工,改第三句曰:“人面只今何处在”,至今所传此两本,唯《本事诗》作“只今何处在”。唐人工诗,大率都如此,虽有两“今”宇,不恤也,取语意为主耳。后人以其有两“今”字,只多行前篇。 七、一读便尽无可讽味 小律诗虽末技,工之不造微,不足以名家,故唐人皆尽一生之业为之。至于字字皆炼,得之甚难,但患观者灭裂,则不见其工,故不唯为之难,知音亦鲜。设有苦心得之者,未必为人所知。若字字皆是无瑕可指,语意亦掞丽,但细论无功,景意纵全,一读便尽,更无可讽味。此类最易为人激赏,乃诗之《折杨》、《黄华》也。譬若三馆楷书作字,不可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此病最难为医也。 八、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之者。 九、诗律 古人文章,自应律度,未以音韵为主。自沈约增崇韵学,其论文则曰:“欲使宫羽相变,低昂殊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自后浮切之语,体制渐多,如傍犯、蹉对、假对、双声、叠韵之类。诗又有正格、偏格、类例极多。故有三十四格、十九图、四声、八病之类。今略举数事。如徐陵云:“陪游趿娑,骋纤腰于结风;长乐鸳鸯,奏新声于度曲。”又云:“厌长乐之疏钟,劳中宫之缓箭。”虽两长乐,意义不同,不为重复,此类为傍犯。如《九歌》:“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当日蒸蕙肴,对奠桂酒,今倒用之,谓之蹉对。如“自朱邪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邪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又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名白日长”。以鸡对杨,以朱云对白日,如此之类,皆为假对。如“几家村草里,吹唱隔江闻。”几家、村草,与吹唱、隔江,皆双声。如“月影侵簪冷,江光逼屐清。”侵簪、逼屐,皆叠韵。诗第二字侧入,谓之正格,如“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之类。第二字平入谓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类。唐名贤辈诗,多用正格。如杜甫律诗,用偏格者十无一二。(卷十五,下同) 十、鹳雀楼诗 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诸三篇能状其景。李益诗曰:“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随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风烟并在思归处,远目非春亦自伤。”王之涣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畅诸诗曰:“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总龟》前十五) 十一、乌鬼乃鸬鹚 士人刘克博观异书。杜甫诗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世之说者皆谓夔、峡间至今有鬼户,乃夷人也。其主谓之鬼主,然不闻有乌鬼之说。又鬼户者,夷人所称,又非人家所养。克乃按《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为乌鬼。蜀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之,至今如此。予在蜀中,见人家养鸬鹚使捕鱼,信然,但不知谓之乌鬼耳。(卷十六) 十二、养乌鬼疑为禳乌鬼 杜甫诗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之句。近世注杜诗者,引《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为乌鬼。蜀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之,至今如此。又尝有近侍奉使过夔、峡,见居人相率十百为曹,设牲酒于田间,众操兵杖,群噪而祭,谓之养鬼。言乌蛮战殇,多与人为厉,每岁以此禳之。又疑此所谓养乌鬼者。(《续笔谈》) 十三、韩偓诗极清丽 唐韩偓为诗极清丽,有手写诗百余篇,在其四世孙奕处。偓天复中避地泉州之南安县,子孙遂家焉。庆历中,予过南安,见奕出其手集,字极淳劲可爱。后数年,奕诣阙献之。以忠臣之后,得司士参军,终于殿中丞。又予在京师见偓《送巩光上人》诗,亦墨迹也,与此无异。(卷十七) 十四、诗不可逾实 司马相如叙上林诸水曰:“丹水、紫渊、灞、浐、泾、渭,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灏溔潢漾,东注太湖。”李善注:“太湖,所谓震泽。”按,八水皆入大河,如何得东注震泽?又白乐天:《长恨歌》云:“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保”峨嵋在嘉州,与幸蜀路全无交涉。杜甫《武侯庙柏》诗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之病也。(卷二十三,下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后一章回 >>   
梦溪笔谈诗话摘录卷二·故事二卷三·辩证一
卷四·辩证二卷五·乐律一卷六·乐律二卷七·象数一
卷八·象数二卷九·人事一卷十·人事二卷十一·官政一
卷十二·官政二卷十三·权智卷十四·艺文一卷十五·艺文二
卷十六·艺文三卷十七·书画卷十八·技艺卷十九·器用
卷二十·神奇卷二十一·异事异疾附卷二十二·谬误谲诈附卷二十三·讥谑
第   I   [II]   页

评论 (0)


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学净土 Wonderland of Chinese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