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类 詩經集傳   》 詩經集傳序      朱熹 Zhu Xi

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和宋代朱熹《詩集傳》是詩經學史上兩部重要的著作。夏傳纔《詩經研究史槩要》稱《毛詩正義》為《詩經》研究的第二個里程碑,《詩集傳》為《詩經》研究的第三個里程碑。洪湛矦《詩經學史》認為《毛詩正義》集漢魏《詩》學之大成,《詩集傳》是“詩經宋學”集大成的權威之作。 筆者所見的《詩集傳》,有1937年初版、1943年再版的世界書局版(書名《詩經集註》),1958年中華書局版,1980年上海古籍齣版社版和2007年鳳凰齣版社版四種。前三種為繁體字版,後一種為簡體字版。本文以王華寶整理、鳳凰齣版社版的《詩集傳》為底本,參照其他三個版本及四庫全書本《詩集傳》,對照中華書局1980年齣版的清代阮元的《十三經註疏》(下文簡稱《註疏》),校勘二者在文字上的一些差異。 一 赬 頳 《週南·汝墳》:“魴魚赬尾”,《註疏》“赬”作“頳”。《說文·赤部》作“ ”,又言或從貞,或從丁。《毛詩故訓傳》作“赬”。《經典釋文》亦作“赬”。《廣韻·清韻》:“赬,俗作頳。”《康熙字典》:“赬,本作頳。”《漢語大字典》:“頳,衕‘赬’。《玉篇·頁部》:‘頳,赤也。本作赬。’”《漢語大詞典》:“赬,亦作‘頳’。以上三辭書引文亦作“魴魚赬尾”。《中華字海》:“ 頳,衕赬。”愚按:此處阮元未齣校勘記。赬應該是正字或本字,當作赬。 二 穠 襛 《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註疏》“ 穠”作“襛”。中華書局版、上海古籍齣版社版作“襛”。《說文·衣部》:衣厚貌。詩曰:“何彼襛矣”。《毛詩故訓傳》作“襛”。《經典釋文》亦作“襛”。《廣韻·鐘韻》:襛,襛華,又衣厚貌;穠,花木厚。《康熙字典》“襛”字條引《詩》作“何彼襛矣”;“穠”字條引《詩》作“何彼穠矣”。《漢語大字典》“ 襛”字條引《詩》和《詩集傳》作“何彼襛矣”;無“穠”字,“穠”字條亦引《詩》作“何彼穠矣”。《漢語大詞典》“穠”字條引《詩》和《詩集傳》作“何彼穠矣”;“襛”字條引《詩》作“襛”,又引《五經文字》雲:“襛,見《詩·風》,從禾者偽。” 韓詩作“茙”。《康熙字典》:茙,厚貌,又通穠,引《詩》作“穠”。漢·毛亨《毛詩故訓傳》,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宋·蘇轍《詩經集傳》、呂祖謙《呂氏傢塾讀詩記》,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陳奐《詩毛氏傳疏》、鬍承珙《毛詩後箋》、王先謙《詩三傢義集疏》、吳闓生《詩義會通》等作“襛”;明·朱譱《詩解頤》,清·崔述《讀風偶識》作等 “穠”。今人髙亨、黃焯、陳子展、程俊英、嚮熹等均作“襛”。愚按:此處阮元亦未齣校勘記。襛與穠二者意思略有不衕,據下文“唐棣之華”,當作襛。以《五經文字》說為是。 三 鞠 鞫 《邶風·𠔌風》:“昔育恐育鞠”,《註疏》“鞠”作“鞫”。中華書局版、上海古籍齣版社版作“鞫”。《說文·革部》未單列“鞫”字,鞫為 的重文。《毛詩故訓傳》作“鞫”。《經典釋文》:鞫,本亦作諊。《廣韻·屋韻》:鞠,姓也;鞫,衕 ,衕 ,窮也。《竜龕手鑒·革部》鞫為鞠的俗字。《康熙字典》引此詩作“鞫”。《漢語大字典》鞠,通鞫;鞫,衕鞠。《漢語大詞典》鞠鞫互為通假。 愚按:阮元《校勘記》據唐石經、小字本、相臺本、閩本、明監本和毛本,認為當作鞫。鞠,另見於《詩》者,有:《齊風·南山》:“既曰告之,河又鞠止。”《小雅·采芑》:“鉦人伐鼓,陳師鞠旅。”《小雅·節南山》:“昊天不傭,降此鞠訩。”《小雅·小弁》:“踧踧週道,鞠為茂草。”《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鞫,另見於《詩》者,有:《大雅·公劉》:“止旅乃密,芮鞫之即。”《大雅·雲漢》:“鞫哉庶正,疚哉塚宰。”《大雅·瞻卬》:“鞫人忮忒,譖始競背。”鞠、鞫在各處的意思均不相衕。愚以為此處當從阮元作鞫,《詩集傳》是用其俗字鞠,誤。 四 盼 盻 《衛風·碩人》:“美目盼兮”,《註疏》“盼” 作“盻”。《論語·八佾》引《詩》曰:“巧咲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說文·目部》:盼,詩曰:“美目盼兮。”盻,恨視也。《毛詩故訓傳》作“盼 ”。《經典釋文》作“盻”。《廣韻·襇韻》:盼,美目;《廣韻·霽韻》:盻,恨視。《康熙字典》“盻”字條引《字匯》:盻字,乃盻痕之盻。今人混作盼睞之盼,非。“盼”字條雲:《舉要》盼亦衕盻,並非。《漢語大字典》“盻”字條(二),讀為pǎn,意為美目貌。引《詩》作:“巧咲倩兮,美目盻兮。”“盼”字條引《詩》作:“巧咲倩兮,美目盼兮。”又曰:《詩》今本作“盻”。《漢語大詞典》:盼,眼睛黒白分明貌。《詩·衛風·碩人》:“巧咲倩兮,美目盼兮。”一本作“盻”。盻,恨視,怒視。或衕“盼”。《中華字海》“盻”字條(二),讀為pǎn,意為美目貌。引《詩》作:“巧咲倩兮,美目盻兮。”“盼”字條,引《論語·八佾》作:“巧咲倩兮,美目盼兮。”愚按:阮元《校勘記》認為“盼字是也”。當從《說文》與《論語》作“盼”。盻,《說文》作“ 1”;盼,《說文》作“2”。二者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廣韻·襇韻》“盼”字寫作“3”,《中華字海》:4,衕“盼”。因為“兮”字的俗字一般寫作“3”,所以,人們會誤以為“3”是“盻”的俗字。另,疑《漢語大字典》與《漢語大詞典》釋義均有誤。 五 實 碩 《唐風·椒聊》:“實大且篤”,《註疏》“實”作“碩”。現錄《詩集傳》中全詩如下: 椒聊之實,蕃衍盈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 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實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 世界書局版《詩經集註》、中華書局版、上海古籍齣版社版作“碩”。《毛詩故訓傳》亦作“碩”。 愚按:重章疊句,是《詩經》一大藝術特色,《唐風》就較好得體現了這一藝術特色。今見《唐風》諸詩,凡重章疊句處,毎句前幾字均相衕。現再從《唐風》中摘錄幾首詩: 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於沃。既見君子,雲何不樂? 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綉,從子於鵠。既見君子,雲何其憂? 揚之水,白石粼粼。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 ——《唐風·揚之水》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唐風·綢繆》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唐風·無衣》 有杕之杜,生於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適我?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有杕之杜,生於道週。彼君子兮,噬肯來逰?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唐風·有杕之杜》 “實大”、“碩大”義皆可通。但《椒聊》詩中第一章為“碩大”,則第二章當衕第一章,即“實”當為“碩”。《詩集傳》誤。 六 遘 覯 《豳風·伐柯》:“我遘之子”,《註疏》“遘” 作“覯”。世界書局版《詩經集註》、中華書局版、上海古籍齣版社版作“覯”。《說文·辵部》:遘,遇也;《說文·見部》:覯,遇見也。《毛詩故訓傳》作“ 覯”。《經典釋文》作“覯”。《廣韻·候部》:遘,遇也;覯,見也。《康熙字典》:遘,與覯通;覯,引《詩》曰:“我覯之子。”《漢語大字典》“遘”字條引郝懿行《爾雅義疏》:“遘訓見者,字當作覯。”《漢語大詞典》:遘,遇,遭遇;“覯”字條引《詩》作“我覯之子”,遇見、看見之意。《中華字海》:遘,逢,遇;覯,遇見。愚按:遘,從辵,當有遇意;覯,從見,當訓有見意。細研詩意,當以“覯”為佳。《詩集傳》誤。 [參考文獻] [1] [宋]朱熹著,王華寶整理.詩集傳[M].南京:鳳凰齣版社,2007 [2] [宋]朱熹.詩經集註[M].北京:世界書局,1943年再版 [3] [宋]朱熹.詩集傳[M].北京:中華書局,1958 [4] [宋]朱熹.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齣版社,1980 [5] [清]阮元.十三經註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6] [漢]許愼.說文解字[M].長沙:嶽麓書社,2006 [7] [漢]毛亨.毛詩故訓傳鄭箋[M].清衕治五雲堂刊本 [8] [宋]陳彭年等.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M].南京:江蘇教育齣版社,2005 [9][清]張玉書等.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M].上海:漢語大詞典齣版社,2002 [10]徐中舒等.漢語大字典[M].成都、武漢:四川辭書齣版社、湖北辭書齣版社,1986 [11]羅竹風等.漢語大詞典(電子版)[M].北京:漢語大詞典齣版社,1998 [12]冷玉竜,韋一心.中華字海[M].北京:中華書局、中國友誼齣版公司,2000 [13]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M].上海:上海古籍齣版社,1985 [14][清]紀昀等.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M].上海:上海人民齣版社,2003 (江北過客)
詩經集傳序 或有問於予曰、詩何為而作也。 予應之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夫旣有欲矣、則不能無思。旣有思矣、則不能無言。旣有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而發於咨磋詠嘆之餘者、必有自然之音響節族〈音奏〉而不能已焉。此詩之所以作也。 曰、然則其所以教者何也。 曰、詩者人心之感物、而形於言之餘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聖人在上、則其所感者無不正、而其言皆足以為教。 其或感之之雜、而所發不能無可擇者、則上之人、必思所以自仮、而因有以勸懲之。是亦所以為教也。 昔週盛時、上自郊廟朝廷、而下達於郷黨閭巷、其言粋然無不齣於正者。聖人固已協之聲律、而用之郷人、用之邦國、以化天下。至於列國之詩、則天子巡守、亦必陳而觀之、以行黜陟之典。 降自昭穆而後、寖以陵夷。至於東遷、而遂廢不講矣。孔子生於其時、旣不得位、無以行勸懲黜陟之政。於是特舉其籍、而討論之、去其重複、正其紛亂。而其譱之不足以為法、惡之不足以為戒者、則亦刋而去之、以從簡約、示久遠、使夫學者、卽是而有以考其得失、譱者師之、惡者改焉。是以其政雖不足以行於一時、而其教實被於萬世。是則詩之所以為教者然也。 曰、然則國風雅頌之體、其不衕若是何也。 曰、吾聞之。凡詩之所謂風者、多齣於裏巷歌謡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惟週南召南、親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發於言者、樂而不過於淫、哀而不及於傷。是以二篇獨為風詩之正經。 自邶而下、則其國之治亂不衕、人之賢否亦異、其所感而發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齊。而所謂先王之風者、於此焉變矣。 若夫雅頌之篇、則皆成週之世、朝廷?郊廟?樂歌之詞、其語和而莊、其義寬而密。其作者、往往聖人之徒。固所以為萬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至於雅之變者、亦皆一時賢人君子、閔時病俗之所為、而聖人取之。其忠厚惻怛之心、陳譱閉邪之意、尤非後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 此詩之為經、所以人事浹於下、天道備於上、而無一理之不具也。 曰、然則其學之也、當奈何。 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參之列國、以盡其變、正之於雅、以大其規、和之於頌、以要其止。此學詩之大旨也。 於是乎、章句以綱之、訓詁以紀之、諷詠以昌之、涵濡以體之、察之情性隱微之間、審之言行樞機之始、則修身及傢、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於此矣。 問者唯唯而退。餘時方輯詩傳。因悉次是語、以冠其篇雲。 湻煕四年丁酉鼕十月戊子 新安朱熹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詩經集傳序詩經捲之一朱熹集傳詩經捲之二朱熹集傳詩經捲之三朱熹集傳詩經捲之四朱熹集傳
詩經捲之五朱熹集傳詩經捲之六朱熹集傳詩經捲之七朱熹集傳詩經捲之八朱熹集傳

評論 (0)


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学净土 Wonderland of Chinese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