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类 》 周易今註今譯 》
敘言
南懷瑾 Na Huaijin
徐芹庭 Xu Qinting
周易今注今译 叙言周易今注今译 叙言
《周易》又稱《易經》,在我國在世界的影響都極為深遠,但卻是秦漢後直至今日無人真正通曉的上古典籍。占筮及《周易》一書起源於甲骨卜的實踐,或許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了六十四卦係的卦辭。後來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繼承了孔子對周易的發現,著了《易傳》。本書中帶有的卜筮功能使它成為古代各典籍中的“百經之首”,書中體現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的精神,成為了中華文明的根源之一。同時,書中體現出的“順天應人、陰陽轉合”的思想觀念,也深深影響了從古至今的中國人。本書由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和易學大師徐芹庭進行註譯,以明白曉暢的語言對這部古代的經典進行了闡釋,適合當代人的閱讀口味,不但是一部啓迪當代人心靈的經典之作,更是一部企業的經營寶典。
敘言
南懷瑾
《易經》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典籍,歷代正統派的學者,用許多不同的文字贊揚它,大致說來,推崇它為“群經之首”,緻予無上的敬意。相反的,認為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書,近於巫祝的誣詞,卑不足道,衹是經過孔子的傳述《周易》以後,又加上歷代許多學者穿鑿附會,纔有了後世的盲從和崇敬。甚之,近代以來,還有許多類似輕薄的譏刺。
無可否認的,《易經》原是上古卜筮的學術,但到了商、周之際,經過文王的整理和註述,把它由卜筮的範圍,進入“天人之際”的學術領域,由此《周易》一書,便成為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自東周以來,再經過孔子的研究和傳述,同時又散為諸子百傢學術思想的源泉,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因此,如要研究中國文化,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儒、道、墨和諸子百傢,乃至唐、宋以後的儒、佛、道等諸傢之學,不從《易經》探研,便有數典忘祖之概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
|
|
敘言 | 《易經》與“三易” | 易名的定義 | 《易經》的作者 |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 | 易學的傳承及其他 | 兩派十宗及其他 | 易學的精神 | 本書譯事的經過 | 《周易今註今譯》四版序 | 《周易今註今譯》凡例 | 上經(1) | 上經(2) | 上經(3) | 上經(4) | 上經(5) | 上經(6) | 上經(7) | 上經(8) | 上經(9) | 上經(10) | 上經(11) | 上經(12) | 上經(13) | |
| 第 I [II] 頁
|
|
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学净土 Wonderland of Chinese Liter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