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禪觀正脈研究 》
公案三生白骨禪
南懷瑾 Na Huaijin
古往今來,多少世間人夢寐以求出世間的妙法。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論男女老幼,正如古人所說:“學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實在一點不假。禪宗三祖僧璨大師的“信心銘”說:“至道無難,惟嫌揀擇。”雖然人人都知道大道原本平凡,平常心即是道,但卻因揀擇無難中的難處,迷惑了多少人群,千山萬水,跋涉種種艱難辛苦而求道求法,結果還是零落歸山丘,依然白骨揚塵,虛誑終生。
自西元一九七七年初開始,到西元一九七九年底,懷師再度閉關,三年期滿。於出關前夕,因某法師的至誠啓請法要,師即一笑提筆,寫了明代詩人唐寅的一句詩:“公案三生白骨禪”作為答案。看了讓人一頭霧水,更為茫然。
可惜讀書不多,為了追蹤根源,查出唐伯虎的這首全律,原是:
悵悵莫怪少時年,百丈遊絲易惹牽。
何歲逢春不惆悵,何處逢情不可憐。
杜麯梨花杯上雪,潮陵芳草夢中煙。
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
老後思量應不悔,衲衣持鉢院門前。
在唐伯虎這首詩裏,當然找不出佛法與道妙。衹是看到文人的錦心綉口,妙筆生花的文字遊戲而已。
然而文字般若,亦非容易。雖然說詩文衹是雕蟲小技,但要仔細推敲,以積學太淺來說,也頗費一番精神。唐伯虎為什麽說到“灞陵芳草”?為什麽說到“衲衣持鉢”?又要碰上追蹤典故的麻煩了。至於“前程兩袖黃金淚”,還可推測而知他受寧王宸濠迫害的歷史掌故。但“公案三生白骨禪”,與他又有何幹?為了“衲衣持鉢”,又想到要修道成道而必須出傢為頭陀雲雲。
再念及蘇東坡答道元佛印禪師的詩:
瘦骨難支玉帶圍,鈍根仍落箭鋒機。
欲教乞食歌姬院,猶勝雲山補衲衣。
談了蘇詩,仍然不得着落,為了“乞食歌姬院”的故事,還須追尋李唐後主時代韓熙載政治逃難的掌故,愈來愈麻煩。先不說佛法道妙,衹從“書到用時方恨少”的角度來講,還不如幹脆請教懷師,接受一番教訓比較省力。結果師說:用心在尋章摘句以求道妙,總是多餘,不如用志不分,勤求佛法為是!雖蒙慈悲解說這兩首詩的內涵,仍然諄諄告誡不可從文字上求。於是蒙師再為說“禪秘要法”不淨觀、白骨觀等,貫通三乘修法的奧妙。
首先師設三問:
讀大小乘經律的記載,當世尊住世,所謂正法時期,何以出傢衆的僧尼,及在傢修士,大多數能立地證果,甚之悟道。所以者何?
讀東漢以後的佛教史料,包括《高僧傳》初集,《比丘尼傳》等。當佛經三藏教法,尚未普遍傳人時,中國初期出傢衆的僧尼及一般修學者,由禪觀修持而得證果,頗不乏人。自智者大師創立天台宗教義以後,再加達摩大師東來傳授禪宗心印,直至初唐,單傳一脈而至六祖,禪道普行。又有玄奬大師譯出大小乘經藏,十宗昌盛。從此以後,明理者多,實證者少。甚之,每下愈況,愈來愈差,乃至統統流於口頭禪,皮相佛,所以者何?
由持齋吃素而到念佛生西。或觀心參禪,而到追求秘密宗乘的修法。甚之,轉入丹道,如宋釋(薛)道光改學丹道南宗。無論禪淨律密,各宗各派,紛紛離情絶俗,號稱專修者多如過江之鯽,而確得悟真證果者,寥若晨星。所以者何?
經此三問,尋思至再,猶始終不得要領。
師雲:無他。正以好高騖遠,足跟自不點地,不從平常心入道而已。且師常言:“最初的,即是最後的。最平凡的,即是最高深的。”列子說:“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如此而已。
師復雲:當以經律中世尊初傳法藏,從四念處入門以至三十七菩提道品。尋繹鳩摩羅什法師所傳譯之“禪秘要法”中所藴藏“不淨觀”、“白骨觀”的秘密,貫而通之,神而明之,依教奉行,虔誠製心而修證之,足以盡大小乘密藏的道妙。何須心外求法,嚮外馳驅。
講到“不淨觀”與“白骨觀”等的基本佛法,固皆人人盡知,而人人未以為然,更啓疑竇,因進而請師再為慈悲開示。師即默然良久,囑取“禪秘要法”原譯,詳為開示如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公案三生白骨禪 | 實修禪觀的證驗公案 | 初修專一係念法 | 白骨觀想法 | 化朽腐為神奇的不淨觀 | 慚愧自責第三觀法 | 化朽腐為神奇 | 白骨觀和淨土 | 薄皮觀 | 白骨觀和係心一緣 | 顛倒淨穢本來人 | 夜叉的故事 | 尋尋覓覓 | 厚皮蟲聚觀 | 極赤淤泥濁水洗皮雜想觀 | 新死想觀 | 具身想觀 | 節節解脫觀 | 白骨流光觀 | 四大觀與九十八結使境界觀 | 四大第二觀、結使根本觀 | 九十八結使的影事重現 | 附註 | |
|
|
|
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学净土 Wonderland of Chinese Liter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