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类 》 易經雜說 》
第一部份
南懷瑾 Na Huaijin
易经杂说 第一部份
敲門磚
中國人一般的觀念,講到《易經》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唱京劇拿鵝毛扇穿八卦道袍的連了起來。好像學了《易經》以後,便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能不能達到這個程度,可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易經》是不是包括了那麽多東西,能不能知道過去、未來,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很大的問題。
剛纔提到唱京劇,我們對《易經》,從京劇《三國演義》中就可以瞭解到,中國京劇非常註重臉譜和服裝,舞臺上穿件八卦道袍,我們現在看起來像是妖道,實際上八卦代表了最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說“《易經》是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這是我們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場來推崇《易經》的看法。
此外,我們看見京劇中的臉譜,有的在額上畫一個太極圖,就是表徵這位劇中人的頭腦中充滿了智慧——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從這種戲劇藝術表現方面,就可以看到《易經》在中國文化上的地位被一般人重視的程度了。這是就好的一面看;就壞的一面看,一提到《易經》,有人就聯想到那些跑江湖的、算命的、看風水的、卜卦的江湖術士。不管哪一種看法,都表示我們對於自己的文化,認識是不夠的。今天我們開始研究《易經》,所要走的路綫,因為大部分人,以前還沒有接觸過,所以我們在這裏先要使大傢知道怎樣去讀《易經》這部書,先從怎樣去認識它、怎樣去瞭解它開始。至於深入的研究,有人研究了一輩子,也還沒有搞清楚的,所在多有,包括我在內,研究了大半輩子,還跟一個初學的人差不多。實際上,講這門學問,我自己都是戰戰兢兢的,覺得自己非常膚淺,沒有辦法嚮大傢報告,不過有一點點可以提供大傢的,衹是一塊敲門磚而已。
潔靜精微
現在我們先說古人對《易經》的重視。《禮記》的《五經解》這篇文章中,提到《易經》這門學問時說:“潔靜精微,易之教也。”據說這是孔子整理《易經》以後所作的結論,對《易經》的評語。“清靜精微”這四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它的含義卻是很廣。“潔靜”包括了宗教的、哲學的含義,就是說學了《易經》這一門學問,他心理的思想、情緒的變動,是非常清潔而寧靜的。“精微”兩字則是科學的,所以學《易》的人,要頭腦非常冷靜,我常常將我的經驗告訴年輕的同學們:“晚上不要讀《易經》。”他們不大相信,因為老輩們說《易經》可以避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經》。有的人生了重病,枕邊放一本《易經》,就可把鬼趕跑,又說《易經》一讀,鬼神都不安,所以夜裏不讀《易經》。而我卻最喜歡夜裏讀《易經》,可是夜裏一讀,就完了。以後我也就不敢讀了,因為夜間一讀《易經》,一夜不能睡覺,越研究越沒完,一個問題找到了答案,同時又會發現另一個新的問題,這樣不斷發現問題,發現新的道理,研究下去,不知不覺,就到天亮了。所以深深體會到古人的“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一個春天過了都不知道的情景。為什麽時間過去了都不知道?因為研究《易經》需要一個非常冷靜的頭腦,非常精密的思想,所以《易》之教,是“潔靜精微”,這是孔子對於《易經》的評價,有如此之嚴重。
但是在《五經解》中,對《易經》也有反面的批評,怎麽說呢?它說《易經》的流弊是:“其失也,賊。”就是一個“賊”字。學了《易經》的人,如不走正路,旁門左道,就賊頭賊腦,鬼頭鬼腦,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一套,拿起鵝毛扇,就扇起別人來造反。這是我們自己文化中對《易經》最好的評論,一個“賊”字的斷語下得非常妙。
歷史上漢朝的王鳳、唐代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創業時的“秘書長”,他私人的好朋友)推崇《易經》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不學《易經》的人,不能作一個很好的宰相,亦不能作一個很好的大將,推崇《易經》有如此的重要。
我們知道了這些以後,至少可以鼓勵自己,對於老祖宗留下來的這部書,到底畫的是些什麽名堂,非要弄個清楚不可。譬如有人認為房子對面有一個什麽煞,就到街上買一個八卦回來,在門口一挂,好像就可以保險了,這中間究竟有什麽作用?有沒有這種作用?
三易
易學的重要有如此,我們該怎樣去研究它呢?大傢要註意,各位手邊的《易經集註》,衹是中國《易經》學問的一部分。這本書名《周易》,是周文王在囗裏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傢的文化,道傢的文化,一切中國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易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傢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事實上還有兩種《易經》,一種叫《連山易》,一種叫《歸藏易》,加上我們手邊所持的《周易》,總稱為“三易”。《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樣的。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這是三易的不同之處。說到這裏,我們要有一個概念,現在的人講《易經》,往往被這一本《周易》範圍住了,因為有人說《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絶傳了。事實上還有沒有?這是一個大問題,可以說現在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江湖”中這一套東西,如醫藥、堪輿,還有道傢這一方面的東西,都是《連山》、《歸藏》兩種易學的結合。
《易經》的三原則
《連山》、《歸藏》以外,《周易》的本身這門學問中,有一個原則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說《易經》包括了三個大原則:就是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研究《易經》,先要瞭解這三大原則的道理。
(1)變易
第一,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譬如我們坐在這裏,第一秒鐘坐下來的時候,已經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鐘的情況又不同了。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麽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由這一點,我們同時亦瞭解到印度佛學中的一個名詞“無常”。這個名詞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變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廟裏塑一個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頭吐得很長,名“白無常”,而說這個“無常鬼”來了,人就要死亡,這是迷信。實際上“無常”這名詞,是一種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能永恆存在的,所以名為“無常”,這就是《易經》中變易的道理。我們中國文化中的《易經》,是講原則,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非變不可,這是原則。印度人則是就現象而言,譬如看見一幢房子蓋起來,這房子將來一定會倒,看見人生下來,也一定會病、會老、會死,這是看現象而名之為“無常”。
(2)簡易
第二簡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瞭解的。在這裏産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衹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瞭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我們看京劇裏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麽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後,懂了宇宙事物以後,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係,空間的關係,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來。這就是把那麽復雜的道理,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作簡易。那麽,《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儘管變的法則很復雜,宇宙萬事萬物再錯綜復雜的現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後,就非常簡單了。
(3)不易
第三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是永恆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麽呢?宗教傢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薩”。哲學家叫它是“本體”,科學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麽名稱,反正有這樣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能變萬有、萬物、萬事的“它”是不變的。
這是《易經》的三個原則,先要懂得。
理、象、數
懂了這三個原則以後,還有三個法則要懂得,這三個法則就是我們手邊的這部《易經》的三個內涵:理、彖、數。
這些基本原則要先記住,才能研究《易經》,現在先解釋這三個字。
根據《易經》的觀點看宇宙的萬事萬物——人生也好,情緒也好,思想也好……都有它的原則和道理。以我們現代的觀念而言,理是屬於哲學的,宇宙間萬事萬物既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過來說,宇宙間的任何一個現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時每個現象,又一定有它的數。譬如這個錄音帶,是錄音用的,它能錄音,其中有很多理,錄音帶的樣子、大小以及它還會放出聲音,就是它的象;這捲錄音帶,若幹分鐘可以錄完,有若幹長,若幹寬,這就是它的數。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理、它的象和它的數。
所以研究《易經》的學問,有些人以“理”去解釋《易經》,有些人以“象”去解釋《易經》,有些人以“數”去解釋《易經》。古代的人掐指一算,萬事皆知,那就是瞭解了易數的緣故。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有它的數,這是必然的過程,譬如我們舉起桌上的茶杯,左右搖擺,這就是一個象;而左右搖擺了多少度,多少秒鐘搖擺一次,就有它的數;為什麽要搖擺,就有它的理——是我為了使大傢更具體瞭解《易經》理、象、數的道理所做的動作。所以《易經》每一卦、每一爻、每一點,都包含有理、象、數三種涵義在內。人處在世界上,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不停地在變,衹要發生了變,便包涵了它的理、象、數。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象、數,就會知道這事物的變,每個現象,到了一定的數,一定會變,為什麽會變,有它的道理,完全明白了這些,就萬事通達了。理、象、數通了,就能知變、通、達,萬事前知了。
我常常告訴同學,最好不要去鑽研《易》這門學問,如果鑽進去了,會同我一樣,爬不出來。如果一定要學,也最好衹學一半。如果真把《易經》學通了,做人就沒有味道了。譬如要出門了,因為《易》學通了,知道這次出門會跌倒,於是不出門了,一步都懶得動了。像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麽味道?何必去學?所以我說學《易》最好衹學一半,覺得奧妙無窮,如黑夜摸路,眼前迷迷茫茫蠻有趣的;天完全亮了走路,眼前有一個坑,會掉下去,看得清清楚楚,於是不走了。可見學通了《易經》非常乏味,何必去學?話雖這麽說,但學《易》真的通了,哪裏還用來講《易經》;我現在還來講《易經》,可見就是半吊子,還不通。像我這樣不通的人,在這裏吹這些東西,還可以幫助大傢摸摸這條路;真通了《易》的人,也許還會來這裏講,因為他知道我們這些人這樣盲目太可憐了,他有眼睛,喜歡來帶帶路,也說不定。
理論講到這裏,以下我們進行八卦的研究。
玩索而有得
我們現在開始研究《易經》,有一個法則要把握住,這個法則就在手邊這本書上,孔子研究了《易經》以後說出來的。他這句話很妙,他說:“玩索而有得。”學《易經》最好用打麻將的方式來學它,如果把八卦刻在麻將牌上,摸起來就趣味無窮了。孔子教我們念別的書,都是要持嚴肅的態度,唯有教我們學《易》,要“玩索而有得”,要天天玩它。我年輕時讀《易經》,老師硬叫背,痛苦之至,問他這些話是什麽道理,他也不講,大概他也沒弄清楚,衹認識書上的文字。自己後來年紀大了,慢慢摸這個東西,就發現需要玩了,最初用象棋子,畫上八卦排來排去,後來幹脆改用麻將牌。現在一直想改用電腦,可惜沒有時間去研究製作,最好能像科學館的天文儀一樣來玩,所以《易經》要“玩索而有得”。要玩什麽?玩卦。
卦與八卦
什麽叫作卦?古人解釋:“卦者挂也。”等於沒有解釋。實際上是說,卦就是挂起來的現象,八卦就是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有八個東西,這八個東西的現象挂出來,就是八卦。這個宇宙就是一本《易經》,宇宙的現象都挂在那裏,現在我們先瞭解它的原理。
第一個乾卦代表天,我們仰頭一看,天總是在上面,到了太空倒轉頭來,頭上還是天,天一定在頭頂的。
坤卦是地,人類是地球的文化,地總是踩在腳底下,這個地的現象挂在那裏。
、這兩個符號,代表了時間、空間、宇宙。在這個天地以內,有兩個大東西,一個是太陽,一個是月亮,像球一樣,不斷在轉,所以:
離卦代表太陽。
坎卦代表月亮。
這兩個東西不停地旋轉於天地之間,於是有四個卦挂出來了,還有兩個卦是雷、風。
震卦代表雷,我們以現代科學的知識和觀念,來說明我們自己老祖宗的文化,他們認為宇宙間有這種能,電震動了就是雷,一震動以後,對面變成氣流了,就是風。
巽卦代表風,亦即是氣流,氣流震動得太厲害,一摩擦又發電,又回轉來了,就是“雷風相薄”,這是雷風兩個卦。
還有兩個卦是:
艮卦代表高山、陸地。
兌卦代表海洋、河流。
在宇宙間,除了這八個大現象以外,再找不出第九樣大的東西了,這衹說大的,不說小的,如說小的,西裝亦一卦,灰塵亦一卦,那就多得很,不能再講了。大的現象衹有八個,沒有九個,亦不能七個,衹有八個卦,而且都是對立的。可是這八個現象,變化起來就大極了,是無窮的,不能窮盡的數字,變化當然也是無窮無盡的。
現在看伏羲八卦方位圖。
這個卦圖以前是不用的,在唐宋以前沒有看見過,在宋以後纔出現這個圖。過去研究《易經》,衹研究《周易》,研究的人多構成自己的圖案,到宋朝以後,宋版的《易經》始用這裏的圖案,變化就從這裏來的。其次,我們懂了“卦者挂也”的道理以後,再來看《易經》的卦,不必那麽嚴重,但亦不簡單,要輕鬆地去看。
《說卦傳》: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
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後面是文王八卦方位圖,八個卦排列的位置不同:
《說卦傳》:
帝出乎震。齊乎冀。相見乎離。
緻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
勞乎坎。成言乎艮。
伏羲八卦方位圖又名“先天八卦”,文王八卦方位圖又名“後天八卦”。
先天八卦
什麽叫“先天”?以哲學的觀點說,宇宙萬物沒有形成以前,即是所謂的先天,有了宇宙萬物,那就是後天了。換言之,我這個人,在母親未生我以前,是我的先天,生了我以後,就是我這個人的後天。在娘胎裏是先天,離開了娘胎是後天,這是先天、後天的觀念。先、後天這兩個名詞,衹是一種代號的作用,以邏輯來說,這衹是一種界說,用以劃分出階段範圍而已。
伏羲的“先天八卦”,畫在紙上是平面的,看起來好像毫無道理。假如有一種儀器,使其立體化,就更容易表現出它的精神了,現在寫在紙上的,衹不過是一種符號。譬如現在的乾卦,是三這樣的三橫,但在古代卻並不一定是這樣畫的,像我們在甲骨文中看到的囗和囗都是乾卦。所以大傢不要把卦看得那麽呆板嚴重,好像說門口挂上八卦,把鬼都可以趕跑,那是我們人的偉大,不是卦的偉大。不過到現在,對於卦的符號,我們已經確定下來了。
字是寫的,卦是畫的,所以我們叫作畫卦。人類原始的時候沒有文字,中國的原始文字都是圖畫,像“鳥”字,原來就畫成一隻鳥的樣子,日月山水舟車蟲魚都是這樣,可知中國文字的起源就是圖畫。卦的圖案,每個卦都有三畫,我們稱為三畫卦,卦中的畫叫“爻”。為什麽叫“爻”?“爻者,交也。”為什麽“爻”就是交?這是說明卦在告訴我們,宇宙間萬事萬物,時時都在交流,不停地發生關係,引起變化,所以叫作“爻”。
三乾卦的三爻,都是完整的—,這叫作“陽爻”(大傢不要上當,我們中國人,一遇到“陽”、“陰”,馬上産生一種神秘的觀念,覺得奇怪,其實並不奇怪,“陰、陽”也一樣的衹是一種代號)。一畫在中間斷裂的如一,叫作陰爻,兩個是相對的。
三個陽爻,完整的三畫,為乾卦,代表天。三個陰爻,斷裂的三畫,為坤卦,代表地。在人來說,乾卦代表男人,坤卦代表女人,以一隻手來說,手背是乾,手心是坤。由此可知,這衹是一種不定的代號,也是一種數理的符號,這種符號可以有很多方面的用法。
八卦的圖案,乾卦代表天在上,坤卦代表地在下,畫出來就是前面伏病逝的先天圖,它的方位,和現代我們所用地圖,上為北方、下為南方的情形,恰恰相反。八卦的方位,上面是南方,下面則是北方,它的圖是這樣的:
兩者不同各有它的道理存在。
剛纔我們談的是乾卦與坤卦,現在再提出來一個卦,這個卦下面是陽爻,上面也是陽爻,中間一資金是陰爻,這是離卦,代表太陽,位置在東方。離卦這樣畫,實際上古人已經看到,太陽中間有一個黑點,外面兩爻是陽爻,中間是陰爻,光明的,看得見的是陽,看不見的是陰,所以這是代表太陽,叫離卦,亦代表火,代表光明。
離卦的對方是,下面是陰爻,中間是陽爻,上面是陰爻,卦名叫坎,代表月亮,這現象表現太陽在東方挂起來了,月亮挂到西方去了。太陽、月亮繞着南北磁場之間一條無形的綫在轉,以現代的科學來說,古人太不科學了,太陽、月亮怎麽是繞地球轉的?但是古人站在地球上看太陽、月亮的出沒,的確是這種現象,古人把眼見的現象,用八卦這樣簡單地表現出來,亦不能說不科學。以地球為本位,當然是太陽跟着地球轉,以太陽為本位則自然是地球繞它轉了,各個立場不同,並沒有錯,是很科學的。現在我們假定把時間和環境拉回到三千年以前,就可以瞭解古人是很科學的了。再往前看,在一百年以後的人,來看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人,也同樣是很不科學、很落伍的。
這個坎卦,代表月亮,也代表水。
有人講《易經》的科學,問老祖宗畫卦是怎樣來的?答案是觀察來的,是依據科學來的。但是依我的看法,它不像是我們這一個時期的人類文化,而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的人類文化,發達到最高點,把科學的無數法則,歸納又歸納,最後歸納到八個簡單的符號——八卦,留下來這麽一點東西,而被我們的老祖宗發現了拿來用。我想我們的老祖宗,說不定還不會有那麽高的智慧,達到能夠創造出來《易經》的程度。《易經》的法則,隨便用在哪裏都通的,以現在的科學來看,《易經》的法則,用在化學上亦通,用在物理上亦通,所以《易經》的法則,真正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現在,乾、坤、離、坎四個大卦,挂在那裏大傢都看得見的,就是天、地、日、月四個大象。
這個卦,下面一爻是陽爻,上面兩爻是陰爻,這個卦名為震。“震為雷”,它代表的是雷電、動能,以現代的觀念來說,宇宙間有一種動能,而動能最大的現象就是雷電,在八卦圖上,它的位置放在東北角上。
在震卦的對面西南角上的一個卦是:
下面一爻是陰爻,上面兩爻是陽爻,恰和震卦的陰陽爻相對,這個卦名是巽,代表宇宙的氣,代表風。
仔細再看這兩個卦的卦象,震卦正是一種震動的現象,打雷了,雷電震動以後,陽變為陰,陰變為陽,就變成氣流了。這兩個卦的位置相對,名為“對宮卦”,一般人去算命,算命先生說這命是哪一宮。一般人聽到“宮”字,就聯想到宮殿,想到自己是皇帝、皇后了。實在不是這個意思,古人說的“宮”,就是位置、方位。震卦的對宮卦就是巽卦,宇宙的雷電一震動,就發生大氣流,大氣流摩擦,又發生雷電,這兩個不斷地在互相變化。
另外在圖的西北角上,下面兩爻是陰爻,上面一爻是陽爻,形成:
艮卦,代表山,它的對宮卦是:
下面兩爻是陽爻,上面一爻是陰爻,名兌卦,又叫作澤,代表海洋江河。這是先天八卦圖的基本觀念。
其次要註意的,是先天八卦圖的“數”,乃依據八卦排列的秩序産生的。“數”在《易經》裏是很奇妙的,人們在遇到不如意的事之後,往往認為這些事的發生,是有定數的。我們知道,在世界科學史上,天文和數學,都是以我們中國的為最古老,當時我們已經進步到歸納的數理,現代西方的數學,都是嚮外演繹的,越算方法越多,中國的文化是講歸納的,就是把很多的公式、方法,一個一個慢慢歸納起來,最後衹歸納到十個數,而且方法非常簡單,衹是加與減,“加減”就哲學的觀點而言,宇宙的萬物,不是增加,就是減少,沒有第三個現象。現在這個先天八卦圖的數字排法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八個數字,如果連接起來,它的順序方向是一條綫自正南乾起,走嚮東南兌,而東方離,而最後至東北震,這是順。另一條綫,是起自西南的龔卦,而走嚮西方的坎,而西北的艮,終於正北的坤,這是逆。九在中央。這個先天卦的數要背誦得滾瓜爛熟,以後研究易數,隨時隨地都用得着,這是要特別註意的。
這八個大卦,是古人告訴我們,天地間就是這八個大現象在變化,這些圖案都是相對的,如乾卦三條完整的一代表完全的陽,而對面三條中間斷裂的一坤卦,代表完全的陰,兩卦的現象是相對的,坎、離是相對的,震與輿、艮與兌都是陰陽相對的。舉物理的例子來說,桌子上的這個毛巾、碟於,大傢所看得見的,一個圓的盤子,黃色的毛巾,第一個原因是我們每人的感受,儘管眼睛有近視、老花或散光,而感受是一樣的;第二個原因,物體形狀、顔色的不同,拿到物理實驗室去分析,衹是構成物體原子的排列不同,而呈現了形狀、顔色等等的不同。如構成鑽石的原子,是和構成煤的原子一樣,衹不過是原子的排列不同,於是就分別構成了鑽石與煤,這是現代科學幫助了我們對物質的瞭解,而我們的老祖宗早已瞭解這個道理,組合排列不同,現象亦變了,作用亦變了,數字亦變了,效果亦變了。由此亦可瞭解人事的法則,譬如講領導學,同樣三個人一組,甲當組長,乙丙當組員,改為乙當組長,甲丙當組員,那麽領導的方法就變了,作用亦變了,效率亦變了,這亦同樣是這個道理,組合排列一有變化,整個事物都會變。我們今天看到美國總統領導的政府又換了人,他的組合排列變了,他這個八卦又要動了。所以古人說:“善易者不言卜。”通了《易經》的人,不必算卦,一看現象,就瞭然了。在後來發展到一種“梅花易數”,聽別人的聲音,一句話,就知道了問卜的結果,這種卜卦的方法,就是根據問卜的時間、空間,當時環境、景物,問卜者的身份以及所問的事情等等因素,以《易經》的數理推算結果出來,沒有什麽稀奇。
現在,就先天八卦,除掉乾、坤、坎、離四個卦,我們不去管它,看另外四個卦:
艮卦,圖案就是高山,下面兩爻是陰爻,上面是陽爻,畫成綫條,就是高山。地球開始形成,原來是一大塊濃漿,漸漸冷卻,凝固起來就是高山,下面平地,再下去就是海洋,陰的上面是陽爻,成凸出的高山。
相反的,地球的下面是海洋,海洋下面的海底又是石塊為陽,就是兌卦,和高山相對的,這和震、龔兩卦相對,雷電的震動産生氣流,氣流的摩擦産生雷電的道理一樣。
這個圖案,就叫作“先天八卦”,亦叫作“伏差八卦”,因為我們的老祖宗伏羲,在黃帝、神農以前,伏羲還不是最早的老祖宗,以前還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慢慢纔到伏羲,照我們舊觀念的說法,我們的歷史文化,到現在已經是兩百多萬年。現在的一九七五年,是根據西洋文化來說的,或說中國文化三千年、五千年,都是跟着西洋人說的,是我們的謙虛,在這運氣不好的時候,衹有謙虛一點,等到運氣好的時候,再說我們的歷史有兩百多萬年。所以伏羲並不是我們最老的老祖宗,衹是代表我們八卦的文化,是從他開始。
現在我們把中國的地形圖放在前面,那就更妙了。當時畫八卦,是以我們中國為本位,試依艮、兌、震、巽四個卦的位置看,艮卦在西北,而我國西北高原是高山,艮卦是代表山,由艮卦一直下來,到東南是兌卦,而我國的東南,正是海洋。西南是巽卦,代表風。我自己的經歷,當年到了雲南,去洱海經過下關,這裏以風大著名,十輪大卡車經過這裏,可以關了油門,任風吹着走,雲南在西南邊睡,就有這個現象。等於現在說基隆宜蘭一帶多雨,是“金生麗水”,因為這帶有金礦,嚮來有金礦的地方都是多雨的,這是現象,有沒有道理,尚待研究。但是西南多風,東南多河川及海洋,東北多震雷,西北多高山,這個八卦的圖案,代表了宇宙的一切現象,平面的現象,代表了中國的地形,因為這是以中國為本位的。關於這一點,舉個現在的事例來說明,曾有一位跟我學《易》的學生,在澳洲要蓋房子,寫信來問,在澳洲用羅盤是不是和在國內一樣的用法。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問題,因為《易經》八卦是以中國為本位,所以在五行方位上,南方為火,北方為水,而澳洲在赤道以南,現象恰恰和我們相反。一時之間,幾乎把我問倒了。所有以前《易經》方面的著作,都沒有談過這個問題,又沒有辦法去問老祖宗們,經過仔細一想,所謂“萬物一太極”,從這句話想出道理來了,告訴他把羅盤的南北嚮倒過來用。後來他寫信告訴我,照這個方法用,結果非常靈,這就是堪輿學的“移形換步”。譬如一張桌子,換一個位置,所形成的狀況,坐在那裏所看見的現象,就和以前不同了。
這是初步介紹“先天八卦”,亦即“伏羲八卦”圖案的大概,獲得一個基本的概念,接下來介紹“後天八卦”,亦即是“文王八卦”的方位。
後天八卦
“後天八卦”的卦,還是乾、坤、離、坎、震、艮撰、兌八個卦,可是圖案上擺的位置完全不同了。周文王的八卦,為什麽卦的方位要作這樣的擺法,這要特別註意。假使學《易經》學到需要在某一方面應用,而且用得有功效,就要特別研究後天八卦了。“先天八卦”等於是表明宇宙形成的那個大現象,“後天八卦”是說明宇宙以內的變化和運用的法則。
從前面的圖可以看到,後天八卦的位置,坎卦在北方,離卦在南方,震卦在東方,震卦對面的西方是兌卦,東南是賣卦,東北是艮卦,西南是坤卦,西北是乾卦。
說到這裏,先講一點八卦的運用,現在大傢把這個後天八卦,放到左手的手指上,排的位置是這樣的:
無名指的根節上放乾卦,中指的根節上放坎卦,食指的根節放艮卦,食指的中節放震卦,食指的尖節放龔卦,中指的尖節放離卦,無名指的尖節放坤卦,無名指的中節放兌卦。
我們看了這幅手掌圖,誰能說我們不科學?能把如此一個大宇宙的法則,放在幾個手指上搬來搬去,太科學了!太科學了!帶一副儀器在身上,多麽不方便,這樣放在手心上玩,要多方便有多方便,指斷了還可在手掌心上用,真是再高明不過了!可見說八卦不科學的人,一定是不科學的人,一定沒有學好科學;真的學好了科學的人,看它都很合乎科學方法。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道理、原因和方法,不能說自己所不懂的,就指為不科學,衹是觀念不同,方式不同。古人在八卦的運用上,不用電腦,就能用這個方法算出來,多簡便,能說不科學嗎?
記住了這個手指上的後天八卦,要註意同時記住幾個數字,記憶的方法,可以用下面四句歌詞,背誦下來,更容易記住:
“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由這首歌謠,可見古人教育方法的高明,把如此復雜難記憶的事,寫成韻文以後,可以唱出來,不但容易學,容易熟記,尤其容易運用了。
從圖上看數字,好像很亂,其實仔細研究一下,一點也不亂,試把這個八卦圓圈,加幾條綫,改成方圖:
從這個圖的位置上看,凡是相對的兩個卦加起來,都得十的和數,如果連中心的五亦計進去,則無論任何一行,橫的、直的、斜的三格總和都是十五,而兩卦相加,都合而為十。所以中國人、印度人,乃至天主教徒,行禮都是兩掌合起,就是合十。
數是科學的東西,其中的道理非常多,不要輕視它。我們即使不管八卦,以這個數字排列的現象,以這個法則來領導人事、管理人事、處理傢務、駕車,乃至打西洋拳都有用處,這是運用它的道理,不是迷信。
監本《易經》
《易經》為什麽不容易看懂?因為對象、數方面沒有基本的認識,所以必須把《易經》的象(這個“象”我們不妨輕鬆點,以現代語來說它是圖案畫)認識清楚。《易經》不像別的書本,聽過了就算了。同時,講下去有一個係統,假使中間缺了一節,以後就接不上了。還有學《易經》,其中的註解,有的是不對的,不能看的,尤其宋朝朱熹註的《易經》,也許比我高明,可是他一輩子也沒有讀通,如參考他的,就完全走錯了路。而且宋朝以後的《易經》註解,多數是走物理的路綫,就是用儒傢的學術思想來解釋《易經》,而我們手邊的這本《易經》,過去叫作監本,就是明朝以後的國子監,近乎現代的國立大學的課本而已。這個監本是明朝那些儒傢采用了朱熹的思想編的。明清以來,我們的文化講孔孟,大部分都傾嚮於朱熹的思想。明朝之所以捧朱熹,等於唐太宗捧道教,因為老子姓李,唐太宗也姓李。明朝的皇帝姓朱,所以也找出一個姓朱的人來捧。明朝永樂皇帝以後,硬性規定,考功名時,四書五經必定要用朱註的,所以我們幾百年來的文化思想,受這個規定的禍害很大,他們都是用儒傢四書五經的思想來講《易經》的理。如果研究《易經》有興趣,學久了就會知道,《易經》的理不必偏重地太管它,但並不是不重視,因為研究幾年,懂了《易經》以後,大傢都會說理。譬如對於乾卦,朱熹認為是那樣,我們亦可以認為是這樣,各有各的理,正理衹有一條,歪理可有千條。而《易》的象與數,卻是科學的,沒有辦法講歪的,就非要學會它的規矩、法則,才能懂得《易經》。可是千古以來,有關《易經》的書本,都不肯把這個規矩說清楚,乃至於老師都不肯說清楚。在抗戰時期,有一位留美學科學的四川朋友,對象數很有研究,卻不肯隨便教人,所以對象數我們要特別註意。
六十四卦的來源
《易》的象、數,該如何開始學起?大傢要先把八卦、六十四卦默誦熟了,不過這很睏難,但是每天如果能夠抽出十分鐘到十五分鐘,坐在公共汽車上背誦,三個星期就默誦熟了。一般文章,論也好,述也好,句句有道理,還容易默誦;八卦的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這八個卦,是韻文,也還易默誦。至於八八六十四卦,就難了。從中國學術史上看,唐宋以前,還沒有分宮卦象次序,學《易經》,默誦《易經》,還沒有這個分宮卦象次序可資遵循,就更不容易記憶。還是到宋朝以後,纔把這個次序列出來。這個次序的排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由每一卦變出了八個卦,八個卦變成六十四卦,如乾卦的變:
乾為天,乾是卦名,接下來天風女後,為什麽接下來就是天風女後?是什麽道理?為這問題,我們當年吃過苦頭的,嚮老師提出這個問題來,老師衹是說“先默誦”,衹好背誦,可是到底講了些什麽東西則不知道。心裏真納悶,衹好去背誦。現在可以告訴大傢一個秘訣,一定背誦得來,這就是要先明理,理懂了,就容易背誦。
像這個三乾卦,從下數到上,有三爻,名三爻卦,這是先天卦的畫法,是伏羲畫的卦,亦是中國有文字的開始。這八個圖案,是中國文字的始源,亦是中國文化思想的來源。後來人類社會越發展,人事越復雜,三爻卦已經不夠用,就變成了六爻卦,如囗乾為天,便是六爻卦。現在的卜卦者所卜的卦,就是六爻卦。後天卦統統是六爻的圖案,這六爻卦是很精細的,亦是很科學的。
為什麽要用六爻?因為一直到現代的科學時代為止,宇宙間的事情、物理,沒有超過六個階段的。一切的變,衹能變到第六個階段,第七個變是另外一個局面開始。以現代科學證明,物理上、化學上、電子、原子的變,都是六個階段,衹有化學的變有七個階段,可是化學的第七個階段是死的,沒有用的。我們的老祖宗的頭腦真厲害,當時並沒有儀器,不知是如何發現了宇宙間一切事物,變的階段不會超過六個的大原則。到今天為止,把全世界的文化集中起來,亦沒有超過這個範圍,所以後天衹用六爻變,這是我們現代的解釋。
古代的解釋,孔子在《係傳》中說六爻的道理是:“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什麽是“三極”?就是天地人三纔。人文文化中是人就有男有女,亦即有陽有陰,三纔有陰陽相對,三二就得六,這是孔老夫子的心得報告,幾千年來,沒有脫離他的範圍。
這些是我當年吃過苦頭得來的,現在不再帶大傢去繞那些迂回的路。從我的經驗中,找一條捷徑,使初步學《易》的人可走,使大傢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懂得,至少可以把門打開了。
要註意的,畫八卦是從下面畫起,不像寫字是從上面寫起,如是既濟卦,第一爻是陽爻,第二爻是陰爻,第三爻是陽爻,第四爻是陰爻,第五爻是陽爻,第六爻是陰爻,這樣一路往上畫的。學《易經》是學哲學,亦是學科學。哲學家、科學家對每一件事都問:“為什麽?”那《易經》的卦為什麽要這樣畫?第一個道理,天下的事情發生變動,都是從下面開始變,換言之是從基層變起;第二個道理,《易經》的卦,原來衹是三爻,後來變成六爻,名稱上就有了分別:下面三爻的卦為內卦,上面三爻的卦為外卦,內外兩卦連起來的。自下面開始畫卦,亦說明了宇宙事物的變,是內在開始變,如人的變,是內在的思想先變,一個公司機構出問題,必然是內部先出了問題,亦是我們中國人說的:“物必自腐,然後蟲生。”一切東西都是從內變開始,所以畫卦是由下往上,由內而外。
這些道理都知道了,再告訴大傢默誦這些卦的方法,這裏可以看到一個很有趣的東西來了,這是我吃了許多苦頭以後纔發現的,現在不要再讓大傢吃苦頭了。如果把這個道理瞭解,在默誦時,一方面想到這個道理,一方面默誦,就容易了。
現在請看下邊這個分宮卦象圖。
乾坎艮震為陽四宮 巽離坤
分宮卦象次序兌為陰四宮 每宮陰陽八卦
我們先看分宮卦象次序的頭八個卦:
乾為天,天風女後,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
囗先看乾卦。我們說過,《易經》是講天地間的變道。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隨地,在時、空以內沒有不變的。現在,這個乾卦,第一爻開始變了,陽極陰生,一件事物到了極點,就要走下坡路了,所以中國的人生哲學,任何事物都留一點餘地,一到了極點就完了。就像袁世凱當年想做皇帝,他的第二個兒子袁剋文寫一首詩勸他老子不要這樣做,袁世凱看到幾乎氣死了。詩中兩句說:“遽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到最高層是不可以的,像爬坡一樣爬到了頂頭,一定下來。這個囗乾卦是陽極了,第一爻變了,陽極就變陰,是由內開始變,於是外卦還是乾三,內卦第一爻變作陰,就成為巽卦,巽為風,所以成為:
囗天風(女後)。
接着第二爻變了,外卦還是三乾,內卦第二爻變為艮卦,艮代表山,所以成為:
囗天山遁。
繼續變下去,外卦還是不動,內卦第三爻變為三坤卦,坤代表地,於是成為:
囗天地否。
這樣一看便次序井然,懂了這個道理,就易默誦了。
也許還有人記不清楚,或者不滿足,希望不要繼續講下去,先把綢卦、遁卦的道理說清楚:
囗天風女後,外卦乾就是代表太空,內卦巽代表風——氣流。如果學過地質學,學過地球物理學,就會發現我們的祖先越來越偉大。原來太空是無比的大,太空在數字上就是一個“0”。《易經》的數字和外國的數理學在最高處相同而且比外國好;衹是在應用數學上,現代分析下來,誰好誰壞那是另一問題了。《易經》早就指出,宇宙間衹有一個數——,沒有更多的。什麽是二?一加一等於二,再加一為三,再加一為四,都是用一加出來的,一纔有象,一從哪裏來的?從“0”來的,“0”就代表沒有,代表本體,代表沒有數亦代表無窮數,包括了很多很多,等於一個房間,裏面一樣東西亦沒有,一個空房間,說沒有用也就一點用都沒有,可是它的價值無比,因它可以做電影院,可以做舞廳,可以做課堂,所以“0”代表沒有、代表無窮、亦代表天體——太空。太空在沒有構成宇宙以前的第一個動能,以現代名詞而言,是氣體在流動,由氣流的摩蕩,慢慢凝結,因為氣流的震蕩,便發生了電力、熱力,形成了泥土,高山也起來了,於是由天風女後,然後天山遁,遁就是逃避。意思是物質形成以後,最初的功能,慢慢在退位,像一幢房子建築完成,開幕啓用的那一天,亦是這幢房於開始衰壞的一天,也就是它開始“遁”的一天。
最妙的是到了第三爻一變,外卦還是乾代表天,內卦完全變成坤卦,坤卦代表地,天地否,就是倒楣了。我們祖先的哲學可真妙啊!天地開闢了多好,西方的宗教認為上帝開闢天地,創造了萬物,又照他的樣子創造了人,這該多好!可是《易經》說,這要倒據了,並不美麗,天地否,如果沒有宇宙,亦沒有人生,大傢免得煩惱,都空空洞洞的,滿好。一有了天地宇宙,便倒媚了。猶如一個窮小子,身上衹有一個明天吃的饅頭,晚上睡覺一定安逸,假使袋裏忽然有了一百萬,夜裏反而失眠。
內在開始變,變到第三爻,等於我們內在思想中動一個念頭,想做一件事,一步步地思想成熟了,可以發展到外面去了,內卦影響到外卦,從內變影響到外變,外面環境亦受到影響了,於是外卦的第一爻亦開始變了,就變成為:
囗風地觀,再第五爻變了,成為:
囗山地剝,現在外卦衹剩下了一點陽,所謂“碩果僅存”,陽能被一點一滴剝削完了,衹剩最後一點唯一的生機,所以是剝。試看地球上,海洋的面積最大,陸地最少,高山又占了很多面積,剝削了可供人類生存的大地。
從乾卦的本卦開始,到剝卦已經出現了六個卦了,再變下去,則産生第七個卦了,那麽這一次變,我們祖先的法則,不能再往上變了,如果再往上變,則很簡單,變成囗坤卦,陽極就是陰。如以《易經》這個道理看,人生沒有什麽道理,衹不過生出來又死掉,兩個階段而已,睡覺、醒來,亦衹是兩個階段而已,所以不能再變了。那麽這第七變,是另一個變法,變出的第七個卦,名為遊魂卦。老一輩年紀大的人,以文字對人傢說自己活不長久了,往往用“魂遊虛墓之間”來表示,意思是說,人是活着而靈魂已經進入墳墓中了,遊魂就是這個境界。現在說乾卦的變,由一、乾為天,二、天風女後,三、天山遁,四、天地否,五、風地觀,六、山地剝,到了第七變不能再往上變了,於是改為外卦的初爻再變,即第七卦:
囗山地剝的外卦即艮卦的初爻,亦即是囗剝卦的第四爻變,又是陰極陽生,成為:
囗火地晉,晉就是進步的進。這第七個卦名為遊魂之卦,這是表示由內在的思想,變成行動,由行動影響到外在的環境,現在又是外在的環境,又壓迫自己內在的思想發生了變,遊魂就是這樣回來的。到了第八變,名歸魂卦,意思是回到本位了,內卦變成原位,於是成為:
囗火天大有。
乾宮的八個卦就這樣變的,簡單地說,分宮卦象次序的變是這樣的:一、本體卦,二、初爻變,三、第二爻變,四、第三爻變,五、第四爻變,六、第五爻變,七、第四爻變回原爻,八、內卦變回本體卦,知道了這個道理,發現原來有如此好的組織,就容易默誦了。
再舉坎卦:
坎為水,第一爻開始變,內卦成為三,兌卦為澤。
囗水澤節,第二爻再變,陽爻變為陰爻,內卦變成震卦,震為雷,於是成為:
囗水雷屯。照同樣法則依次是囗水火既濟,囗澤火革,囗雷火豐,囗地火明夷,囗地水師。衹要知道了這個法則,以下艮、震、巽、離、坤、兌等六個卦都是一樣,不必我一一詳說,大傢都會變,都會默誦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部份 | 第二部份 | 第三部份 | 第四部份 | 第五部份 | 第六部份 | 第七部份 | 第八部份 | 第九部份 | 附錄 | |
|
|
|
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学净土 Wonderland of Chinese Liter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