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續金針詩格   》 續金針詩格/舊題      梅堯臣 Mei Yaochen

续金针诗格 续金针诗格/旧题
续金针诗格 续金针诗格/旧题
续金针诗格 续金针诗格/旧题
续金针诗格 续金针诗格/旧题
《續金針詩格》一捲,舊題宋梅堯臣撰。《郡齋讀書志》著錄於集類小說類,《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於集部文史類。晁公武雲:“皇朝梅堯臣聖俞撰。聖俞遊廬山,宿西林,與僧希白談詩,因廣樂天所述雲。”希白即撰《處囊訣》之僧保暹之字。陳振孫則認為題梅堯臣續撰,一如謂白居易撰《金針詩格》,“大抵皆假托”。但舊題蔡傳編《吟窗雜錄》已收此書,則假托年代,當在北宋末以前。 《〈續金針詩格〉序》中,稱許白樂天《金針詩格》“長於意理”,是“真知詩之骨髓者”,故續之,“以廣樂天之用意。” 《續金針詩格》評詩論詩,本着“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提出“詩有內外意”,“詩有七不得”。並列舉許多詩句,指出其言外之意,多屬於反映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等政治內容,有些則不免牽強。“詩有五理”,即是強調詩歌的社會作用,特別是“美”、“刺”作用。 《續金針詩格》指出詩人喜怒哀樂均可得詩,但其辭各異。喜而“辭麗”,怒而“辭憤”,哀而“辭傷”,樂而“辭逸”。詩人創作方法不同,其詩句便有“自然句”、“容易句”、“苦求句”之不同。在藝術風格上,“純而為正”者,為上格;“淡而有味”者,為中格;“華而不副者,為下格。 在寫作技巧表現形式上,提出“三本”、“四得”、“五忌”等,對煉字、造句、聲律、用韻、詩體、詩格都有論述,堪稱作詩之要旨。 格格兒據張伯偉編校,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繁體竪排本《全唐五代詩格匯考》錄校製作。
續金針詩格/舊題 予遊廬山,宿西林,與僧希白談詩,極有玄理。常鄙學者不知意格,徒摘葉搜奇,而不能入雅正之奧閫。希白評唐賢詩,諷誦樂天數聯,言樂天之詩,尤長於意理。出樂天在草堂中所述《金針詩格》,觀其大要,真知詩之骨髓者也。樂天寄元微之雲:“多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乃知樂天《詩格》自有理也。且詩之道雖小,然用意之深,可與天地參功、鬼神爭奧。予愛樂天作《金針詩格》,乃續之,以廣樂天之用意,得者宜繹而思之。 詩有內外意 內意欲盡其理,外意欲盡其象,內外含蓄,方入詩格。詩曰:“旌旗日暖竜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旌旗”喻號令也;“日暖”喻明時也;“竜蛇”喻君臣也。言號令當明時,君所出,臣奉行也。“宮殿”喻朝廷也;“風微”喻政教也;“燕雀”喻小人也。言朝廷政教纔出,而小人嚮化,各得其所也。“旌旗”、“風日”、“竜蛇”、“燕雀”,外意也;號令、君臣、朝廷、政教,內意也。此之謂含蓄不露。 又詩:“島嶼分諸國,星河共一天。”言明君理化一統也。 詩有三本 一曰聲調則意婉,律應則格清;二曰物象明則骨健,物象暗則格弱;三曰意圓則髓滿,格高則髓深。 聲律為竅一。詩曰:“影沉嵩嶽短,光溢太行高。”意婉格清,莫非聲調而律應也。物象為骨二。詩曰:“雷霆驅號令,星鬥煥文章。”“雷霆”喻號令,“星鬥”喻文章也。意格為髓三。詩曰:“是星皆拱北,無水不朝東。”“星”“水”喻民,皆嚮明君之化也。此兩句謂意圓、格高、詩髓滿也。 詩有四格 十字句格一。詩曰:“日離山一丈,風吹花數苞。”此喻明君理國,教令纔出,小人各安其所也。十四字格二。詩曰:“雨露施恩無厚薄,蓬蒿隨分有枯榮。”此喻君澤流,而卑賤之人各安其分也。五衹字格三。詩曰:“萬裏八九月,一身西北風。”言“萬裏”,遠方;“八九月”,行役之時。忠臣銜君遠命而不辭勞也。拗背字格四。詩曰:“衹有照壁月,更無吹葉風。”言明時無滋彰之教令也。 詩有四得 句欲得健一。詩曰:“蟄竜三鼕臥,老鶴萬裏心。”“蟄竜”喻隱君子未動之時也;“老鶴”喻耆舊君子有遠去意思也。字欲得清二。詩曰:“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言峻刑之世,有君子孤貞守節也。意欲得圓三。詩曰:“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上句言佞人在位,正人不見容也;下句言君子行正道,雖直言得罪而輕也。格欲得高四。詩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此物象顯明,格所以高也。 詩有三煉 煉句一。詩曰:“嚴霜百草白,深院一株青。”煉字二。詩曰:“此中涵帝澤,到底接天光。”本作“此波”,改為“此中”,是煉字也。煉意三。詩曰:“喚人看腰裊,欲嫁惜娉婷。”“腰裊”,駿馬也;“娉婷”,佳人也。待有識之人而喚,擇有行之人而嫁。不可喚無識之人看馬,召無行之人配貞女。賢人亦然。 詩有五忌 一曰格懦則詩不老;二曰字俗則詩不清;三曰纔浮則詩不雅;四曰理短則詩不深;五曰意雜則詩不絶。 詩有八病 一曰平頭。第一字不得與第六字同聲;第二字不得與第七字同聲。詩曰:“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今”與“歡”同聲,“日”與“樂”同聲。 二曰上尾。第五字不得與第十字同聲。詩曰:“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樓”與“齊”同聲。 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所以兩頭大,中心小,似蜂腰之形。詩曰:“遠與君別久,乃至雁門關。”“與”字與“久”字同聲。 四曰鶴膝。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所以兩頭細,中心粗,似鶴膝之形。詩曰:“新製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圓似秋月。”“素”字與“扇”字同聲。 五曰大韻。為重疊相犯也。如五言詩以“新”字為韻者,九字內更著“冿”字、“人”字等為大韻也。詩曰:“鬍姬年十五,春日正當垆。”“鬍”字與“垆”字同聲也。 六曰小韻。除本韻外九字中,不得有兩字同韻。詩曰:“客子已乖離,那宜遠相送。”“子”、“已”、“離”、“宜”是也。 七曰傍紐。一句中已有“月”字,不得着“魚”、“元”、“阮”、“願”字,此是雙聲,即為傍紐也。詩曰:“丈人且安坐,梁塵將欲起。”“丈”、“梁”之類,即謂犯也。 八曰正紐。如“壬”、“裧”、“任”、“入”四字為一紐,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裧”、“任”、“入”字。詩曰:“我本漢傢女,來嫁單於庭。”“傢”、“嫁”是一紐之內,名正雙聲。 詩有五理 一曰美。詩曰:“都來銷帝力,深不用兵防。”美君文德以服遠人也。 二曰刺。詩曰:“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去尚徵苗。”刺政煩斂重也。 三曰箴。詩曰:“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箴佞人進而賢人未仕也。 四曰規。詩曰:“幸無偏照處,剛有不明時。”規聖人行事有所未至也。 五曰誨。詩曰:“明河川上沒,芳草霧中衰。”喻明時草澤中賢人不得進用也。 詩有三體 一曰頌。詩曰:“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此頌太平也。 二曰雅。詩曰:“才分天地色,便禁虎狼心。”此正君臣也。 三曰風。詩曰:“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朝陽。”風聖人不用正人也。 詩有上中下 純而歸正上格。詩曰:“幾席延堯舜,軒墀立禹臯。” 淡而有味中格。詩曰:“閑欹太湖石,醉聽洞庭秋。” 華而不浮下格。詩曰:“山花插寶髻,石竹綉羅衣。” 詩有四得 喜而得之其辭麗格。詩曰:“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怒而得之其辭憤格。詩曰:“高陽酒徒半凋落,終南山色空崔嵬。” 哀而得之其辭傷格。詩曰:“淚流襟上血,發變鏡中絲。” 樂而得之其辭逸格。詩曰:“誰傢緑酒歡連夜,何處紅樓睡失明。” 失有四失 失之太喜其辭放。詩曰:“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失之太怒其辭躁。詩曰:“解通銀漢終須麯,纔出昆侖便不清。” 失之太哀其辭傷。詩曰:“主客夜呻吟,痛入妻子心。” 失之太樂其辭蕩。詩曰:“驟然始散東城外,倏忽還逢南陌頭。” 詩有齊梁格 四平頭格。《麯江感春》詩:“江頭日暖花正開,江東行客心悠哉。高陽酒徒半凋落,終南山色空崔嵬。” 雙側雙平格。《釣翁》詩:“八月九月蘆花飛,南溪老翁垂釣歸。秋山入簾翠滴滴,野艇依檻雲依依。” 兩平頭格。《鳳凰臺》詩:“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時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詩有扇對 第一與第三句對,第二與第四句對,如詩曰:“去年花下留連飲,暖日夭桃鶯亂啼。今日江邊容易別,淡煙衰草馬頻嘶。”謂之扇對。 詩有三般句 自然句。詩曰:“麯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容易句。李白《宮詞》:“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苦求句。《古鏡》詩:“篆經千古澀,影瀉一堂寒。” 詩有四字對 疊韻字對一。詩曰:“磴危攀薜荔,石滑踐莓苔。”疊語字對二。詩曰:“青春背我堂堂去,白發欺人故故生。”骨肉字對三。詩曰:“晚蕊初開紅芍藥,秋房初結白芙蓉。”藉聲字對四。詩曰:“關河一棲旅,楊柳十東風。” 詩有七不得 說見不得言見。詩曰:“僧房嵩嶽色。” 說聞不得言聞。詩曰:“公府洛河聲。” 說遠不得言遠。詩曰:“孤舟行一日,萬水與千山。” 說靜不得言靜。詩曰:“竹裏柴扉掩,庭前鳥雀行。” 說苦不得言苦。詩曰:“別地葉頻落,去程山已寒。” 說樂不得言樂。詩曰:“乘舟泊山寺,着屐到人傢。” 說恨不得言恨。詩曰:“但取詩名得,何論下第頻。” 詩有物象比 詩曰:“蛇蝎性靈生便毒,蕙蘭根異死猶香。” 詩有二傢 詩人之詩雅而正。詩曰:“朝廷有道青春好,門館無私白日閑。” 詞人之詩才而辯。詩曰:“長官衫色湘波緑,學士文章蜀錦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續金針詩格/舊題

評論 (0)


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学净土 Wonderland of Chinese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