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评论 》 童蒙詩訓 》
童蒙詩訓一
呂本中 Lv Benzhong
童蒙诗训一童蒙诗训 童蒙诗训一
《童蒙詩訓》,原為呂本中《童蒙訓》之一部分。《童蒙訓》係呂所著傢塾訓課之本,言理學則折衷二程,論詩文則取法蘇、黃。後因朱學盛行,時多詆毀東坡之論,《童蒙訓》之論詩文語因而遭到刪削,失而不存。後乃有人專錄是書被刊除部分,輯以為《童蒙詩訓》。
《童蒙詩訓》,不知捲數。明《菉竹堂書目)捲四、《文淵閣書目》捲十均予著錄。原書久佚,郭紹虞曾輯其佚文,得七十五條。
是書出於呂氏傢塾訓課之本,遺聞軼事在所不錄,而以論學詩為主,述論切實,確有一些精粹之語。
呂本中強調對前人遺産的學習,他對於自《詩經》以後豐富的詩歌遺産、自魏晉至本朝衆多的傑出詩人,殊多推許、評論,時有精當之見。是書訓導學詩者對古人佳篇應“常自涵養,自然下筆不同”;又“不可循習陳言,衹規摹舊作也”,強調“老杜詩云:‘詩清立意新’,最是作詩用力處”。在學習前人這個方面來說,這些見解是相當中肯的。
強調獨創,是作者論詩的一大特色。他雖極推重蘇、黃,以為蘇、黃“當永以為法”,但他所贊許的正是二人能“廣備衆體,出奇無窮”,“包括衆作,本以新意”。他以黃庭堅“隨人作詩終後人”,“文章切忌隨人後”等語為詩歌創作的警策,強調詩應“出新意”,應“自成一傢”。他認為寫詩當“遇事因感”,有所為而發,“不可鑿空強作出於牽強”,這也體現出他對“新意”的強調。
呂本中批判“齊梁間綺靡氣味”,並說“初學作詩,寧失之野,不可失之靡麗;失之野不害氣質,失之靡麗不可復整頓”。可見是強調內容,反對形式主義風氣的。他認為作詩應“先立大意”,使詩能“說盡情意”,“事理明白”,並稱許“置心平易始知詩”的道理,而不可“有意於言語之間”,雕章鑿句,“失之綺靡而無高古氣味”,也是申論應註重內容的主張。他還指出,古詩十九首和曹子建詩“思深遠而有餘意,言有盡而意無窮”,特加贊許。這是值得重視的詩論見解。
哈哈兒據中華書局1980年9月版繁體橫排本《宋詩話輯佚》錄校製作。
童蒙詩訓一
一、學者先讀古詩及曹詩
讀《古詩十九首》及曹子建詩,如“明月入我牖,①流光正徘徊”之類,詩皆②思深遠〔而有餘意,〕③言有盡而意無窮也。學者當以此等詩常自涵養,自然下筆不同。④(《叢話》前一、《仕學規範》三十九、《竹莊》二、《玉屑》十三、《鑒衡》一)
案:《詩學指南》本《名賢詩旨》以此則為楊誠齋語,誤。
----------------
①曹植《七哀詩》“入我牗”作“照高樓”、《鑒衡》作“入高樓”。
②《竹莊》“詩皆”作“皆詩”;《仕學規範》、《鑒衡》作“皆緻”。
③《仕學規範》、《鑒衡》無“而有餘意”四字。
④《竹莊》“下筆不同”作“筆下超妙”;《仕學規範》、《鑒衡》“不同”作“高妙”。
二、李白詩氣蓋一世
〔李太白詩〕①如“曉②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一③萬裏,吹度玉門關”,④及“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長亭,大舶夾雙櫓,中流鵝鸛鳴”⑤之類,皆氣蓋一世,學者能熟味之,自〔然〕⑥不褊淺〔矣。〕⑦(《叢話》前五、《詩林》一、《仕學規範》三十九、《竹莊》五、《鑒衡》一)
----------------
①《仕學規範》、《鑒衡》有“李太白詩”四字。
②《詩林》、《竹莊》“曉”作“明”。
③《詩林》、《竹莊》“一”作“幾”。
④案:此《關山月詩》。
⑤案:此《淮陰抒懷寄王宗成詩》。
⑥《仕學規範》、《鑒衡》無“然”字。
⑦《鑒衡》無“矣”字。
三、杜詩自然雕琢均到極至
謝無逸語汪信民雲:“老杜有自然不做底語到極至處者,有雕琢語到極至處者:如‘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此自然不做底語到極至處者也;如‘金鐘大鏞在東序,冰壺玉衡懸清秋’,此雕琢語到極至處者也。”(《叢話》前六)
四、前人文章句法
前人文章各自一種句法。如老杜“今君①起柂春江流,予亦江②邊具小舟”,“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如此之類,老杜句法也。東坡“秋水今幾竿”之類,自是東坡句法。魯直“夏扇日在搖,行樂亦云聊”,③此魯直句法也。學者若能遍考前作,自然度越流輩。(《叢話》前八、《玉屑》三、《總龜》後二十)
----------------
①《杜詩》十二“今君”作“君今”。
②《杜詩》十二“江”作“沙”。
③案:黃山𠔌《鬆子高二十二韻兼簡常甫世弼詩》雲:“我行嚮厭次,夏扇日在遙”
五、文宜頻改
老杜雲:“新詩改罷自長吟”。文字頻改,工夫自出。①近世歐公作文,先貼於壁,時加竄定,有終篇不留一字者。魯直長年多改定前作,此可見大略,如《宗室輓詩》雲:“天網恢中夏,賓筵禁列侯”,後乃改雲:“屬舉左官律,不通宗室侯”,此工夫自不同矣。②(《總龜》前八、《竹莊》一、《叢話》前八)
----------------
①《仕學規範》三十引至此。
②《竹莊》無“矣”字。
六、文章貴警策
陸士衡《文賦》雲:“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此要論也。文章無警策則不足以傳世,蓋不能竦動世人。如老杜及唐人諸詩,無不如此。但晉宋間人,專致力於此,故失於綺靡而無高古氣味。老杜詩云:“語不驚人死不休。”所謂驚人語,即警策也。(《叢話》前九、《仕學規範》三十五、《竹莊》一、《詩學指南》本《名賢詩旨》、《玉屑》六、《草堂詩話》一)
七、文章之妙
“雕蟲蒙記憶,烹鯉問沉綿”,①不說作賦而說雕蟲,不說寄書而說烹鯉,不說疾病而云沉綿;“頌椒添諷味,禁火卜歡娛”,②不說節歲但雲頌椒,不說寒食但雲禁火,亦文章之妙也。(《叢話》前十二)
----------------
①案:此為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
②案:此為杜甫《續得觀書迎就當陽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峽》詩。
八、詩中響字
潘邠老言①:“七言詩第五字要響,如‘返照入江翻石壁,歸雲擁樹失山村’,翻字、失字是響字也。五言詩第三字要響,如‘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浮字、落字是響字也。所謂響者,致力處也。”予竊以為字字當活,活則字字自響。(《叢話》前十三、《仕學規茪》三十九、《竹莊》一、《玉屑》六、《總龜》後二十四、《鑒衡》一)
案:《詩學指南》本《名賢詩旨》以此則為楊誠齋語,誤。
----------------
①《鑒衡》“言”作“雲”。
九、韋蘇州詩有六朝風緻
徐師川言:人言蘇州詩多言其古淡,乃是不知蘇州詩。自李杜以來,古人詩法盡廢,惟蘇州有六朝風緻,最為流麗。(《叢話》前十五、《玉屑》十五)
一○、浩然詩高遠
浩然詩:“挂席幾千裏,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①但詳看此等語②,自然高遠。〔如此詩亦可以為高遠者也。〕③(《叢話》前十五、《玉屑》十五、《竹莊》十四、《詩林》二)
----------------
①案:此《晚泊潯陽望廬山詩》。
②《竹莊》“語”作“詩”。
③《詩林》有此語。
一一、韓孟聯句
徐師川問山𠔌雲:“人言退之、東野聯句,大勝東野平日所作,恐是退之有所潤色。”山𠔌雲:“退之安能潤色東野,若東野潤色退之,即有此理也。”(《叢話》前十八)
一二、魯直識淵明退之詩
淵明、退之詩,句法分明,卓然異衆,惟魯直為能深識之。學者若能識此等語,自然過人。阮嗣宗詩亦然。(《叢話》前十八、《總龜》後二十)
案:鬍仔曰:“洪龜父謂山𠔌於退之詩少所許可。龜父乃魯直之甥,其言有自來矣。故居仁之言,殊未可信也。”
一三、蘇子由愛劉禹錫詩
蘇子由晚年多令人學劉禹錫詩,以為用意深遠,有麯折處。後因見夢得《歷陽詩》雲:“一夕為湖地,千年列郡名。霸王迷路處,亞父所封城。”①皆歷陽事,語意雄健,後殆難繼也。(《叢話》前二十,《玉屑》十、十五)
----------------
①案:此《歷陽書事詩》。
一四、集句二則
〔徐師川雲:〕①為詩文常患意不屬,或衹得一句,語意便盡,欲足成一章,又惡其不相稱。〔師川雲:但能知意不屬,則學可進矣。凡註意作詩文,或得一兩句而止。〕②若未有其次句,即不若且休養銳,以待新意。若盡力,須要相屬。譬如力不敵而苦戰,一敗之後,意氣沮矣。③
荊公好集句,嘗於東坡處見古硯,東坡令荊公集句,荊公雲:“巧匠斵山骨”,④衹得一句,遂逡巡而去。山𠔌嘗有句云:“麒麟臥葬⑤功名骨”,終身不得好對。(《叢話》前三十五、《總龜》後二十)
----------------
①《總龜》有“徐師川雲”四字。
②《總龜》有“師川雲”至此數語。
③《叢話》前三十五,與下文合為一條,今據《總龜》後二十二分。
④案:《麯洧舊聞》五,謂此句為東坡所唱,荊公無以續之。《王直方詩話》又謂荊公欲集句賦之,非出東坡意。
⑤《山𠔌外集》一“葬”作“笑”。
一五、慈母溪
徐師川言:作詩〔自〕①立意,不可蹈襲前人。因〔誦其所作《慈母溪詩》,且〕②言慈母溪與望夫山相對,望夫山詩甚多,而慈母溪古今無人題詩。末兩句云:“離鸞衹說閨中事,舐犢那知母子情1(《叢話》前三十七、《玉屑》十二、《宋紀》三十三、《歷代》六十)
案:吳景旭雲:“三山采石相近處,有名慈姥磯,師川以為慈母溪則誤。”又“師川謂詩人未嘗挂齒牙,然梅聖俞護母喪歸宛陵,發長蘆江口有詩云:‘南國山川都不改,傷心慈姥舊時磯。’師川偶忘之耳”。
----------------
①《宋紀》無“自”字。
②《宋紀》無“誦其所作《慈母溪詩》,且”九字。
一六、學文者應涵泳杜蘇語
〔老杜歌行,最見次第,出入本末。而〕①東坡長句,波瀾浩大,變化不測;如作雜劇,打猛諢入,卻打猛諢出也。②《三馬贊》“振鬣長鳴,萬馬皆瘖”,此記不傳之妙。學文者能涵詠此等語,自然有入處。(《叢話》前四十二、《仕學規範》三十五、《玉屑》十七、《東坡詩話錄》下、《鑒衡》二、《總龜》後三十一)
案:王楙《野客叢書》附錄其父《野老紀聞》,亦有東坡《三馬贊》雲雲一則,文與之同。
----------------
①《玉屑》、《東坡詩話錄》下無“老杜歌行”至此數語。
②《總龜》引至此。《仕學規範》、《鑒衡》無以上諸語。
一七、魯直詩之成就處
或稱魯直“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以為極至。魯直自以此猶砌合,須“石吾甚愛之,勿使牛礪角,牛礪角尚可,牛鬥殘①我竹”,②此乃可言至耳。③然如魯直《百裏大夫塚詩》與《快閣詩》,已自見成就處也。(《叢話》前四十七、《竹莊》十)
----------------
①《竹莊》“殘”作“殺”。
②《竹莊》有“此”字。
③《詩林》三引至此。
一八、黃陳學義山
義山《雨詩》“摵摵度瓜園,依依傍水①軒”,此不待說雨,自然知是雨也。後來〔魯直〕②無己諸人,多用此體,〔作〕③詠物〔詩〕④不待〔分〕⑤明說盡,衹仿佛形容,便見妙處。如魯直《酴醿詩》雲:“露濕何郎試湯餅,日烘荀令炷爐香。”⑥(《叢話》前四十七、《玉屑》六、《鑒衡》一、《總龜》後二十八)
案:《仕學規範》三十九自“詠物詩不待明說頸句起與下20條合。
----------------
①《全唐詩》二十“水”作“竹”。
②《玉屑》無“魯直”二字。
③《總龜》無“作”字。又以上數語在下“日烘荀令”句後。
④《總龜》無“詩”字。
⑤《鑒衡》無“分”字。
⑥《玉屑》先引《詠物詩》雲雲,次引“義山《雨詩》”。
一九、學古人文字須得其短處
學古人文字,須得其短處。如杜子美詩,頗有近質野處,如《封主簿親事不合詩》之類是也。東坡詩有汗漫處;魯直詩有太尖新、太巧處;皆不可不知。①東坡詩如“成都畫手開十眉”,“楚山固多猿,青者黠而壽”,皆窮極思緻,出新意於法度,表前賢所未到。然學者專力於此,則亦失古人作詩之意。(《叢話》前四十八、《玉屑》五)
案:鬍仔曰:“《童蒙訓》乃居仁所撰,譏魯直詩有太尖新、太巧處。無乃與《江西宗派圖》所云‘抑揚反復盡兼衆體’之語背馳乎1
----------------
①玉屑引至此。
二○、賦詩必此詩
東坡詩云:“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此或一道也。魯直作詠物詩,麯當其理。如《猩猩①筆詩》“平生幾兩屐?身後五車書”,其必此詩哉?(《叢話》前四十八、《仕學規範》三十九、《竹莊》十、《詩林》三、《玉屑》六、《鑒衡》一)
案:《仕學規範》與《鑒衡》均以此條與前之18言《詠物詩》條合。
----------------
①《竹莊》“猩猩”下有“毛”字。
二一、蘇黃詩不可偏廢
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①敢作。讀《左傳》〔便〕②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此〕③二書不可偏廢〔也。〕④近〔世〕⑤讀東坡、魯直詩⑥亦類比。⑦(《叢話》前四十九、《仕學規範》三十五、《竹莊》一、《鑒衡》二)
----------------
①《鑒衡》“意寬思大”作“思意寬大”。
②《鑒衡》無“便”字。
③《仕學規範》、《鑒衡》有“此”字。
④《鑒衡》無“也”字。
⑤《鑒衡》無“世”字。
⑥《鑒衡》“詩”作“文”。
⑦《竹莊》“類此”作“此類”。
二二、作詩在精不在多
山𠔌嘗謂諸洪,言“作詩不必多,如三百篇足矣。某平生詩甚多,意欲止留三百篇,餘者不能認得”。諸洪皆以為然。徐師川獨笑曰:“詩豈論多少,衹要道盡眼前景緻耳。”山𠔌回顧曰:“某所說止謂諸洪作詩太多,不能精緻耳。”(《叢話》前四十九)
二三、少遊詩嚴重高古
〔秦少遊詩〕①“雨砌②墮危芳,風軒納飛絮”之類,李公擇以為謝傢兄弟得意不能過也。③少遊《過嶺後詩》,嚴重高古,自成一傢,與舊作不同。(《叢話》前五、《玉屑》十八、《竹莊》二十三)
案:《詩林廣記》四引少遊《納涼詩》:“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鬍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波池蓮自在香。”謂呂氏《童蒙訓》雲:“少遊此詩閑雅嚴重。”
----------------
①《竹莊》有“秦少遊詩”四字。
②《竹莊》“砌”作“腳”。
③《竹莊》引至此。
二四、張文潛詩
文潛詩,自然奇逸,非他人可及。如“秋明樹外天”,“客燈青映壁,城角冷吟①霜”,“淺山寒帶水,旱日白吹風”,“川塢②半夜雨,臥冷五更秋”之類,逈出時流,雖是天姿,亦學可及。學者若能常玩味此等語,自然有變化處也。(《叢話》前五十一、《玉屑》十八)
----------------
①案此《舟中曉思詩》,《張右史集》二十“吟”作“吹”。
②《玉屑》“塢”作“嗚”。《張右史集》十七亦作“嗚”。
二五、學古人妙處
大概〔學〕①詩,須以《三百篇》、《楚辭》及漢、魏間人詩為主,方見古人妙處,自無齊梁間綺靡氣味②也。(《叢話》後一、《仕學規範》三十九、《竹莊》二、《玉屑》五)
----------------
①《仕學規範》、《竹莊》、《玉屑》有“學”字。
②《玉屑》“味”作“象”。
二六、李君行軼事
李君行自虔州入京師,至泗上,其子弟請先行,君行問其故,曰:“科場近,先欲至京師,貫開封戶籍取應。”君行不許。曰:“汝虔州人而貫開封,欲求事君而先欺君,可乎?寧遲數年,不可行也。”(《叢話》後二十二)
二七、韓持國詩
持國閑居潁昌,程伯淳自洛往訪之,時範中丞純禮亦居潁昌,持國作詩示二公雲:“閉門讀《易》程夫子,清坐焚香範使君。顧我未能忘世味,緑樽紅妓對西曛。”(《叢話》後二十二)
二八、作文必要悟
作文〔必〕①要悟入處,悟入必自工夫中來,非僥幸可得〔也。〕②如老蘇之於文,魯直之於詩,蓋盡此理也。③(《叢話》後三十一、《仕學規範》三十五、《竹莊》十、《玉屑》五、《耆下續聞》二、《鑒衡》二)
----------------
①《竹莊》無“必”字。
②《鑒衡》無“也”字。
③《仕學規範》、《玉屑》、《鑒衡》“也”作“矣”。
二九、曾子宣能下士
龔殿院彥和清介自立,少有重名。元祐間,簽判瀛州,其弟大壯尤特立不群,曾子宣帥瀛欲見不可得,一日徑過彥和,邀其弟出,不可辭也遂出相見。即為置酒,從容終日乃去,因題詩壁間雲:“自慚太守非何武,得嚮河陽見兩龔。”近時貴人如子宣之能下士,亦難及也。(《叢話》後三十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
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学净土 Wonderland of Chinese Liter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