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陽春別   》 陽春別      郭沫若 Guo MoRuo

  1924年6月10日午前10時。
  
  上海三菱公司碼頭,N郵船公司的二層樓上。
  
  電話聲、電鈴聲、打字機聲、鋼筆在紙上賽跑聲,不間斷地,在奏着近代文明的進行麯。慄鼠的眼睛眼睛眼睛,毛蟲痙攣着的顔面筋肉,……隨着這進行麯的樂聲,不斷地躍進,躍進,躍進。空氣是沸騰着的,紅頭巡捕、西洋婦人、玉蘭玉蘭水的香氣、衣縫下露出的日本婦人的肥白的腳脛……人是沸水中浮遊着的水滴。
  
  在買三等船票的櫃臺外面站着一位臉色蒼白的青年,頭髮是亂蓬蓬的,穿着一件俄國式的“魯白西袈”①,側着身子在櫃臺上填寫買票的願書。他寫出的名字是王凱雲,要乘上海丸到日本長崎去的。
  
  ①作者原註:一種嚮左邊開襟的俄國常用的短裝。
  
  青年寫好了,擡起頭來看着旁邊賣頭等票的地方站着一個西洋人,攜着個五歲光景的兒子。西洋人有五十歲的光景,蓄着長長的頭髮,梳着“沃爾白剋”②,蓄着山羊鬍子,一眼看來便曉得他是美術傢,而且是法蘭西人的樣子。
  
  ②作者原註:“沃爾白剋”(all-back),頭髮不分開,整個嚮後梳。
  
  西洋人果然用着法國話在和賣票的日本人攀談。日本人衹把日本後來反問,兩下都不懂。青年在旁邊看見他們為難的情形,便挨近去嚮西洋人默禮了一下,替他把話翻譯了。
  
  西洋人也是要到長崎去的,問幾時有船,問頭等票要多少錢,問五歲的孩子要不要票。交涉的結果,仍然是乘上海丸,定買頭等C的一張整票和一張半票。
  
  西洋人在願書上寫着A.H.比利時人。……
  
  兩人各把願書和鈔票交給賣票者之後,退坐在沿壁的木凳上攀談起來了。
  
  比利時人說:
  
  ——“我本來是P大的繪畫教授。1908年便到P大教畫,一直教了十六年。中國學生對於繪畫雖不留心,但在八年前每月的薪水很豐富,生活是不吃苦的。1917年以後,薪水便漸漸拖欠起來,到最近兩三年來簡直是分文不發了。我的愛妻在今年正月死在北京,現在衹留着這個五歲的小兒。……”
  
  比利時人說到這兒,便沉默着了。他把兩手撫摩着他膝間站着的小兒,小兒擡起頭來望他。兩人的眼睛正整相對,含着淚光。
  
  ——“你此次到日本去是什麽目的呢?”青年待他悲感稍定之後問他。
  
  ——“我也沒有什麽目的,衹是去遊歷一下罷了。北京不是我住的地方,中國我也厭倦了。我要走之前,在北京開了一次個人展覽會,想把我十六年來所作的畫都賣成錢。但是中國人不行,中國人的腳是走八大鬍同的,不是走展覽會的。賣不了我都把來燒了。我所有的傢具也賣了,一架鋼琴賣了兩百塊錢。那是我愛妻所鐘愛的鋼琴。今年正月她病了,我們幾天沒米下鍋的時候,便想變賣它,但她總不肯。可憐她竟至死了。……這鋼琴留着,我有什麽用呢?它是大使我傷心。……我現在有了錢,我把P大的教職辭了,我想到俄羅斯去。東方我要永別了,但我在往俄國之前,我想去看看日本。朝鮮我是在八年前去過的,朝鮮人我覺得比中國人還要好。朝鮮人便是一個‘悲哀’,中國人是‘西班牙的村落’——莫名其妙。就譬如中國人做教授,不怕口頭在反對北政府,但是教授是要做的;不怕沒米下鍋,沒學生上課,但是教授是要做的。簡直是莫名其妙,莫名其妙。”
  
  ——“沒有什麽莫名其妙的地方。不過我們中國人的大學教授都是些烈士罷了。”
  
  ——“怎麽是烈士呢?”
  
  ——“我們有句古話,叫做‘烈士殉名’。”
  
  ——“啊,啊,說不定,說不定。但是你呢?我看你日本話談得很好,法國話也還說得不壞。……”
  
  ——“我在日本住了十年,是在那邊的大學畢業的。學的是工科。法國話是我自己學的。”
  
  ——“你要到日本去做什麽呢?”
  
  ——“我想去找點職業。”
  
  ——“中國沒事情給你做嗎?”
  
  ——“中國哪裏容得下我們!我們是在國外太住久了。你不知道嗎、我們中國選用人材的標準,凡是在日本混過五六個月的,便可以當教授技師,在西洋混過一二年的,便可以當什麽總長督辦了。中國哪裏容得下我們!”
  
  ——“啊,這是你們東方的精神文明的表現呢。‘無’,——‘無’——‘無’的妙用!‘無’是萬物之母。學問總也要‘無’纔行,有了學問是應該吃糟粕的呢。嚇!嚇!東方的精神文明!……”
  
  教授好象比青年還要悲憤的樣子,他指着樓口上站着的一位紅頭巡捕又接着說道:
  
  ——“那位吃英國飯的偉人,也怕在做夢,想把東方的精呻文明來做全世界的救主罷?……我在沒有到東方來的時候,也常常夢想着東方的黃金國,但我現在是醒了。未來的天國在北方的俄羅斯,未來的救主不是釋迦牟尼,不是老子、孔子,也不是耶穌呢。朋友,你為什麽不到俄國去?到俄國去做工不比日本更有意義嗎?”
  
  ——“沒有錢。”
  
  ——“你和我同路去罷,我們去看過日本的澎湃城(Pompeii)後,再坐西比利亞鐵路到莫斯科。……”
  
  兩人在對談的時候,賣票的人已經把票寫好了。
  
  兩人各自拿了船票,下樓從郵船公司走出。
  
  欲雨不雨的梅雨天氣,好象印度人的臉色一樣籠罩在黃浦灘上。在街頭叫着客的黃包車夫,在碼頭上吃着臭油豆腐的苦力,駱駝一樣拿着一根黑棒步來步去的紅頭巡捕,他們那超然物外的神情,好象沒有註意到黃浦江頭浮着有幾萬噸的外國兵船和巨舶的光景。他們的午夢很濃,尖銳的汽笛聲,嘈雜的機械聲,都不能把他們叫醒。他們是把世界徵服了。他們在和天地精神往來,他們的世界是另外一個世界。他們是返虛入渾,他們是等於“無”——世界上就等於沒有他們一樣。
  
  ——“中國朋友!我們明天在船上再見罷!我要回北四川路。”
  
  H教授抱着小兒坐上了一輛黃包車了,青年還立在公司門口。
  
  ——“好!明天再見。”
  
  ——“準定到莫斯科嗎?”
  
  ——“到莫斯科。”
  
  ——“阿丟①!”
  
  ①作行原註:Adieu(再見)的音譯。
  
  ——“阿丟!”
  
  H教授乘起車子走了,青年還忙立在N公司門前。他心裏橫亙着一個莫大的問題,但不是徵服世界的東方的精神文明,也不是未來的天國莫斯科;他是在躊躇着——他今天中午在什麽地方開飯。
  
  他回上海五個月了,找事找不到手,也沒有人可以攀緣,吃書籍,吃衣裳,吃到近來衹剩着一張大學畢業文憑了。他昨天决計把文憑拿到虹口日本人的當鋪裏當了四張五圓的老頭票,買船票去了十五圓,餘下的五圓便是他唯一的財産了。他近來每晚上都在滬寧車站上過夜,吃中飯的時候大概是銅板十枚的兩碗陽春面。——這面的名字他很喜歡:在這兒他很感謝東方的精神文明,因為東方人愛給一種不值錢的東西,加上一個超然物外的名字:陽春面、雪裏紅、荷花少、長手將軍、花柳病、精神文明、國故整理、武威將軍、歐化文、人生觀的論爭,等等,等等,等等。
  
  青年躊躇了一會,在褲包中取出了四個銅板來嚮臭油豆腐擔上走去。
  
  他自己心裏嘆道:
  
  “噯,陽春喲!我衹好從此和你告別了。”
  
  1924年8月15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評論 (0)


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学净土 Wonderland of Chinese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