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人物列表
谷川俊太郎 Shuntaro Tanikawa与谢野晶子 Yosano Akiko石川啄木 Takuboku Ishikawa
岛崎藤村 Shimazaki冈元凤 Yuan Feng Gang陈舜臣 Chin Shunshin
川口长孺 Kawaguchi Changru辻原登 Noboru Tsuji高桥敷 Takahashi apply
大江健三郎 Kenzaburō Ōe茂吕美耶 Moro Miya山冈庄八 Yamaoka Sohachi
山本常朝 Chang Korean Yamamoto石原结实 Ishihara strong坂东真理子 Mariko Bando
千叶丽子 1000 叶丽子福田千晶 Fu 田千晶高桥美佳 Takahashi Meijia
中泽琉美 Nakazawa Okinawa U.S.立石员子 Tateishi member sub-津田妙子 Jin 田妙子
辜朝明 Koo松嶋·亚 Song Nakajima Asia大野耐一 Taiichi Ohno
樋口泰行 Yasuyuki Higuchi海音寺潮五郎 Kaionji Chogoro甲田光雄 A 田光雄
东茂由 Tung Mau by the黑泽明 Akira Kurosawa桐山桂一 Kiriyama Keiichi
井上笃夫 Inoue Du Fu重野秀一 Shuichi Shigeno加藤正秀 Kato Masahide
伊奘诺尊 Izanagi respect天照大神 Amaterasu神武天皇 Emperor Jimmu
绥靖天皇 Appeasement Emperor安宁天皇 Annei Tennō懿德天皇 Itoku-tenno
孝昭天皇 Kosho-tenno孝安天皇 Koan-tenno孝灵天皇 Emperor Xiao Ling
孝元天皇 Kogen-tenno开化天皇 Civilized Emperor崇神天皇 Emperor worship God
垂仁天皇 Emperor Suinin景行天皇 Kageyuki Emperor成务天皇 Emperor into service
仲哀天皇 Emperor Chuai神功皇后 Jingū Kōgō应神天皇 God Emperor should be
仁德天皇 Emperor Ren履中天皇 To fulfill the Emperor反正天皇 Hanzei-tennō
允恭天皇 Ingō-tennō安康天皇 Ankō Tennō雄略天皇 雄略 Emperor
清宁天皇 Qing 宁天皇显宗天皇 Exoteric Emperor仁贤天皇 Renxian Emperor
松尾芭蕉 Matsuo Bashō
日本 江户时代  (1644年1694年11月28日)
Matuwo Baseu; Matsuo Kinsaku; Matsuo Chūemon Munefusa
俳圣
金作
宗房; 桃青


松尾芭蕉[注 1] (1644年(宽永21年)-1694年11月28日(元禄7年10月12日),是日本江户时代前期的一位俳谐师的署名。他公认的功绩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顶峰,但是在他生活的时代,芭蕉以作为俳谐连歌(由一组诗人创作的半喜剧链接诗)诗人而著称,被誉为日本“俳圣”。[注 2]

松尾芭蕉在年轻时就开始写诗,在进入江户后很快的成为全日本的知名人物。他曾以教书维生,但后来丢弃了在文学圈中的社交及都会生活,开始在日本各地漫游,为了获得灵感,甚至曾前往北方的荒野。他的作品也受到他第一手的生活经验所影响,多半借由一些简单的事物来表达其感受。
 

名字

松尾芭蕉出生于宽永21年(公元1644年),幼名金作,后又以宗房むねふさ宽文7年(公元1667年))为名。在他一生曾用了许多笔名,如早期取的俳号桃青延宝3年(公元1675年)),用以表示尊崇唐朝诗仙李白,“桃青”与“李白”是对偶,前者指的是未成熟的桃子或青色桃子,而后者则为白色李子。

松尾芭蕉的弟子李下于延宝9年(1681年)送了一株芭蕉树给他,并种在他当时隐居的庭园内(后来因此命名为芭蕉庵)。不久后,他在天和2年(公元1682年)开始使用芭蕉为俳号。意指气候太冷以致无法生出果实,此外他有意使用这个笔名唤回诗作无用的想法,或企图影响诗无用论。松尾芭蕉的许多笔名很少以罗马拼音翻译,除了日本式拼音Matuo Basyou外,还有以罗马拼音对应的Matuwo Baseu拼法用来作英文生平介绍时使用。[来源请求]

生平

他出生于伊贺国的上野(今三重县伊贺市),靠近京都。他是低级武士的儿子,一开始是当地领主藤堂良忠的侍童,藤堂良忠只比他大两岁。他们都喜欢写俳句,松尾芭蕉第一次出名是在1662年。在1664年在京都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俳谐诗集。大约在这段时间,他起了武士的名“宗房”。在1666年,他的主人良忠逝世,松尾芭蕉选择离开这个家而不是留下来服侍新的主人。他的父亲于1656年逝世。

传统上认为在接下来的6年中,他至少有一部分时间生活在京都;在这段时间他出版了几部诗选。1672年他迁往江户(现在的东京)。他继续写作,到1676年他被公认为俳句大师,出版自己的文学小册子并且给诗歌比赛做裁判。他接受了一批追随的弟子,这些弟子在1680年为他建了第一间芭蕉庵。

芭蕉发现他的成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而转向了禅宗沉思)以求慰藉。1682年的冬天芭蕉庵被焚毁,他的母亲于1683年早些时候去世。1683年的冬天他的弟子为他建了第二间芭蕉庵,但是他还是不满意。1684年的秋天他开始他后来称之为《旷野纪行》或《饱经风霜的骷髅之纪录》(野ざらし纪行)的旅行;在这次旅行结束时他创作了《散文之旅》和一些诗歌。这次旅途他从江户到富士山,到伊势,上野和京都,1685年夏天回到江户。

由于松尾芭蕉在旅程中展现的快速步伐,有些人认为他可能当过忍者。而他的长程旅途同时也让他得以观察列国的状况和得知最新的消息,包括获得德川幕府的相关情报。当时的德川幕府本身也派遣许多忍者进行查探消息的工作。松尾芭蕉的出生地就在伊贺国的上野,而伊贺就是众多忍者的故里。早期他也可能曾作过藤堂良忠的随从侍卫。然而,少数的文学领域的学者却严正暗示松尾芭蕉其实是德川幕府的间谍。

位于松尾芭蕉徒步旅行的“奥之细道”终点站——大垣市的芭蕉像

旅程中看似成功消除了他心中的恶性,在接下来几年的写作也描述出松尾芭蕉对友好与自然的平静爱好。他曾在贞亨4年(1687年)仲秋为了欣赏中秋满月特地到鹿岛神宫(位于鹿嶋市一游。也因此写了篇游记提作《鹿岛纪行》;原作见)。

同年10月在举行如同达官显要般的饯别宴会后,松尾芭蕉开始向另一阶段的长途旅程出发。 旅程经过了上野、大坂须磨明石、京都、名古屋、日本中部地方山区。此外并前往更科里欣赏姨舍山(今长野县千曲市的冠著山)的中秋满月。这段从上野到明石的旅程详细叙述在《笈之小文》或《笈中小札》(原作见)中。而在这部作品中他表现出以俳谐作为主要作品型式的信念。

另一部作品《更科纪行》(原作见)则描叙了赏月的另一段行程。

在1689年的春末,他开始了一段更具有挑战性的本州岛北部之旅。这次的行程包括日光东照宫宫城县松岛象泻石川县金泽,最后路过佐渡岛。且他做出了一本旅游日志——《奥之细道》或《奥州小道》,内容主要以为思想概念以及人对自然的归属感。另外两本书也给了他灵感,分别是《七日事记》或《七天的纪录》(‘記紀がき 七日ぐさ’)和 《山中经》。

自1689年的秋天,芭蕉以两年的时间拜访朋友及到京都和琵琶湖做短暂旅行。在这段时间,他完成了由他的几位学生编辑完成的俳谐集《猿蓑》(原作见),表现了他在北方之旅达成的美学观点。

元禄4年(1691年)冬,松尾芭蕉返回江户并搬进第三间弟子为其搭建的芭蕉庵中。然而他却不再维持独居,而与两个健康状况不佳的人同住,一个是外甥桃印(),另一个是至爱寿贞尼()。同时期来访者络绎不绝让芭蕉庵门庭若市。松尾芭蕉曾在一封信中抱怨这个光景害他心无宁日。

元禄6年(1693年)秋,曾有长达一个月之久的时间松尾芭蕉拒绝接见任何人,如此闭关清心后才恢复心平气和。没有物欲毫无羁绊的生活信条让他得以过着超越痛苦的隐居生活。

元禄7年(1694年)夏,松尾芭蕉最后一次离开京都,在到大坂前曾在上野和京都停留一段时间。最后因腹疾死于大坂,享年51岁,临终前留下了最后一句俳句:

旅途罹病,荒原驰骋梦魂萦[注 3] 

事业

芭蕉像,葛饰北斋

松尾芭蕉将一般轻松诙谐的喜剧诗句提升为正式形式的诗体──俳句,并在诗作中灌输了的意境。事实上他多数俳句的前三行为长连歌(一些评论家认为此为其最佳创作)组成而不是各别单独的作品。但这些诗句本身曾被多次选集并出版,而且他的诗作往往也是后期诗人如小林一茶正冈子规等的最佳灵感来源。最有名的俳句之一要算松尾芭蕉在后江户时期的作品──『たわらぼ』中的咏叹诗句“松岛啊,松岛呀松岛”(原文为“松島やああ松島や松島や”)颂扬松岛湾的无语之美。(但近代论者普遍以为此句并非芭蕉所写,实为后世的狂歌师田原坊所作)此外,松尾芭蕉尤偏好在农历十月十二以季语“时雨”(意指秋之寒雨)来写作。

1686年,创作了蛙的发句:

古池や蛙飞びこむ水の音(ふるいけや かはづとびこむ みずのおと) ‘蛙合’

松尾芭蕉一生游遍了相当广大的地区,而这些游历也充分反映在他的作品上。像他在元禄7年(公元1694年)完成的最佳杰作——《奥之细道》或《奥州小道》(原作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部作品集中,松尾芭蕉以他最闻名的俳句为所经过的景色留下了引人入胜的翩翩诗采。

学生

松尾芭蕉的学生中,有十位称为蕉门十哲,分别是 宝井其角、 服部岚雪、 森川许六、 向井去来、 各务支考、 内藤丈草、 杉山杉风、 立花北枝、 志太野坡和 越智越人

另一种蕉门十哲的版本是将最后四位的杉风、北枝、野坡及越人改为河合曾良应濑惟然服部土芳天野桃邻

铜像・碑

日本多处都有松尾芭蕉的铜像及其俳句的句碑,伊贺新大佛寺的句碑称为芭蕉冢。

相关条目

脚注

  1. ^ 虽然松尾是这位日本诗圣的本姓,但一般均以芭蕉直接称呼他而不用姓氏,如芭蕉翁。
  2. ^ 在19世纪,连歌的开始一节(称为和歌)发展成独立的诗体,称为俳谐明治时代的诗人正冈子规首先称其为俳句
  3. ^ 该俳句的意思是:行旅中病了,梦在枯槁的荒野上回荡。原文:旅に病で、梦は枯野をかけ回る

注释

参考文献


Matsuo Bashō (松尾 芭蕉, 1644 – November 28, 1694), born Matsuo Kinsaku (松尾 金作), then Matsuo Chūemon Munefusa (松尾 忠右衛門 宗房), was the most famous poet of the Edo period in Japan. During his lifetime, Bashō was recognized for his works in the collaborative haikai no renga form; today, after centuries of commentary, he is recognized as the greatest master of haiku (then called hokku). Matsuo Bashō's poetry is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and, in Japan, many of his poems are reproduced on monuments and traditional sites. Although Bashō is justifiably famous in the West for his hokku, he himself believed his best work lay in lead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renku. He is quoted as saying, "Many of my followers can write hokku as well as I can. Where I show who I really am is in linking haikai verses."

Bashō was introduced to poetry at a young age, and after integrating himself into the intellectual scene of Edo (modern Tokyo) he quickly became well known throughout Japan. He made a living as a teacher; but then renounced the social, urban life of the literary circles and was inclined to wander throughout the country, heading west, east, and far into the northern wilderness to gain inspiration for his writing. His poems were influenced by his firsthand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around him, often encapsulating the feeling of a scene in a few simple elements.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