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人物列錶
歌德 Goethe荷爾德林 Friedrich Hölderlin海涅 Heinrich Heine
拉斯剋—許勒 Else Lasker-Schüler艾興多爾夫 Joseph Freiherr von Eichendorff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君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朋霍費爾 Dietrich Bonhoeffer葛瑞夫 Dieter M. Gräf
赫爾曼·黑塞 Hermann Hesse曼弗雷德·馬伊 Manfred Mai卡爾·威特 Carl Weter
康拉特·賽茨 Konrad Seitz萊內爾·埃爾林格 莱内尔埃尔林 grid哥爾特·朗古特 哥尔特朗古特
霍爾格·萊納斯 Holger Reiners烏特·艾爾哈特 Ute Ehrhardt戴特·奧藤 Dieter Otten
約爾格·艾剋曼 Jorge Ikmann赫爾曼·約瑟夫·左赫 Hermann-Josef Zoche洛塔爾·賽韋特 Lothar J. Seiwert
彼得·馬丁 Bidemading布魯諾·霍爾納格 布鲁诺霍尔 Nag花映紅 Flowers Yinghong
格哈德·施羅德 Gerhard Schroeder剋裏斯塔·施羅德 Christa Schroder羅鬍斯·米施 Rochus Misch
安格拉·默剋爾 Angela Merkel鬍戈·米勒-福格 Hugo Muller-Vogg韋爾納·比爾曼 Werner Bierman
佩特拉·納格爾 Petra Nagel特勞德爾·容格 Telaodeer Jung梅麗莎·米勒 梅丽莎米勒
埃米爾·路德維希 Emil Ludwig享利剋·埃伯利 Enjoy 利克埃伯利馬蒂亞斯·烏爾 Matthias Uhl
埃裏希·沙剋 埃里希沙克邁剋爾·舒馬赫 Michael Schumacher邁剋爾·舒馬赫 Michael Schumacher
海德格爾 Heidegger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黑格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Bertolt Brecht布萊姆·斯托剋 Bram Stoker席勒 Friedrich von Schiller
雅科布·格林 Jacob Grimm威廉·格林 Wilhelm Grimm卡爾·馬剋思 Karl Marx
剋勞斯·曼 Klaus Mann埃裏希·馬裏亞·雷馬剋 Erich Maria Remarque特奧多·施托姆 Theodor Storm
托馬斯·曼 Thomas Mann安妮·弗蘭剋 Anne Frank威廉·豪夫 Wilhelm Hauff
施篤姆 Theodor Storm漢斯·裏鮑 Hansilibao孔薩利剋 Heinz G. Konsalik
赫拉·琳德 Hera Lind威德爾·埃彭多夫 Wade Acres Peng Dorf卡爾·麥 Karl May
馬蒂亞斯
德國 神聖羅馬帝國  (1557年二月14日1619年三月20日)
開端終結
在位1612年六月13日1619年三月20日


馬蒂亞斯Matthias,1557年2月14日—1619年3月20日)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612年—1619年在位)、匈牙利國王(1608年—1619年在位,稱馬加什二世)和波希米亞國王(1611年—1619年在位)。

馬蒂亞斯的父親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剋西米利安二世(Maximilian II),母親是查理五世的女兒瑪麗亞。其兄長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

由於魯道夫不願嚮奧斯曼帝國妥協,而且頑固地認為他可以通過一次新十字軍東徵統一所有信奉基督教的國傢,1593年他開始了一場同土耳其的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1606年,被稱為“漫長的戰爭”(或“奧斯曼戰爭”、“十三年戰爭”),期間的1604年他所統治的匈牙利發生叛亂,1605年魯道夫被他的其他家庭成員迫使,將匈牙利事務的管理權交給了他的弟弟馬蒂亞斯,馬蒂亞斯在1606年艱難地分別同匈牙利叛亂者和土耳其人達成和平協定,魯道夫對此非常生氣,他認為馬蒂亞斯所作出巨大的讓步衹是為了維持自己的權力,因此準備重新對土耳其開戰。但馬蒂亞斯爭取到了匈牙利叛亂者的支援,迫使魯道夫放棄了匈牙利、奧地利摩拉維亞的王位給馬蒂亞斯。

與此同時,波希米亞新教派看準了神聖羅馬帝國最微弱的時機,提出更多宗教自由的要求,魯道夫在1609年簽署文件(Majestätsbriefe)滿足了他們的要求,賦予信奉新教的波希米亞和西裏西亞貴族以宗教信仰自由和特權,這一舉動成為了後來1618年開始的三十年戰爭導火索。雖然波希米亞人的要求被滿足了,但是他們卻得寸進尺地施壓要求更多自由,魯道夫衹得派兵鎮壓,波希米亞人轉而嚮馬蒂亞斯請求幫助,馬蒂亞斯將魯道夫囚禁在布拉格的城堡中,直到1611年魯道夫將波希米亞的王位讓與馬蒂亞斯。

被弟弟奪去所有實權的9個月後,魯道夫於1612年1月20日去世,去世時衹剩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個空頭銜,馬蒂亞斯在1612年6月13日繼承了魯道夫的皇位。

1617年,施蒂裏亞大公查理二世之子斐迪南當選為波希米亞國王。由於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明顯支援,他繼承無嗣的馬提亞斯皇帝的皇位和匈牙利王位幾乎也成定局。

斐迪南頑固的宗教政策引起了新教信徒的極度不安;在登上王位後不久,斐迪南就撕毀了前皇帝魯道夫二世頒布的在波希米亞准許宗教信仰自由的敕令。很快他在波希米亞便受到來自各個社會階層的反對。1618年5月22日,在布拉格發生了擲出窗外事件,波希米亞新教派為了捍衛先前魯道夫文件賦予他們的權利,將兩名皇帝的使者扔出窗外,成為波希米亞起義和整個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的開端。捷剋貴族宣佈廢黜斐迪南二世,選出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為國王。

1619年皇帝馬提亞斯去世,斐迪南二世順利地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和匈牙利王位。


<< 前一君主: 魯道夫二世神聖羅馬帝國馬蒂亞斯
(1612年1619年)
後一君主 >>: 斐迪南二世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