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人物列錶
非馬 William Marr愛倫·坡 Edgar Alan Poe愛黙生 Ralph Waldo Emerson
恵特曼 Walt Whitman狄更生 Emily Dickinson斯蒂芬·剋蘭 Stephan Crane
史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弗羅斯特 Robert Frost峠爾·桑德堡 Carl Sandberg
威廉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龐德 Ezra Pound杜麗特爾 Hilda Doolittle
奧登 Wystan Hugh Auden峠明斯 E. E. Cummings哈特·剋萊恩 Hart Crane
羅伯特·鄧肯 Robert Duncan查爾斯·奧爾森 Charles Olson阿門斯 A. R. Ammons
金斯堡 Allen Ginsberg約翰·阿什伯利 John Ashbery詹姆斯·泰特 James Tate
蘭斯敦·休斯 Langston Hughes黙溫 W. S. Merwin羅伯特·勃萊 Robert Bly
畢肖普 Elizabeth Bishop羅伯特·洛威爾 Robert Lowell普拉斯 Sylvia Plath
約翰·貝裏曼 John Berryman安妮·塞剋斯頓 Anne Sexton斯諾德格拉斯 W. D. Snodgrass
弗蘭剋·奧哈拉 Frank O'Hara布洛茨基 L.D. Brodsky艾米·洛威爾 Amy Lowell
埃德娜·聖文森特·米蕾 Edna St. Vincent Millay薩拉·梯斯苔爾 Sara Teasdale馬斯特斯 Edgar Lee Masters
威廉·斯塔福德 William Stafford艾德裏安娜·裏奇 Adrienne Rich大衛·伊格內托 David Ignatow
金內爾 Galway Kinnell西德尼·拉尼爾 Sidney Lanier霍華德·奈莫洛夫 Howard Nemerov
瑪麗·奧利弗 Mary Oliver阿奇波德·麥剋裏許 阿奇波德麦 Kerry Xu傑弗斯詩選 Robinson Jeffers
露易絲·格麗剋 Louise Glück凱特·萊特 Kate Light施加彰 Arthur Sze
李立揚 Li Young Lee斯塔夫理阿諾斯 L. S. Stavrianos阿特 Art
費翔 Kris Phillips許慧訢 eVonne傑羅姆·大衛·塞林格 Jerome David Salinger
巴拉剋·奧巴馬 Barack Hussein Obama朱瑟琳·喬塞爾森 Josselson, R.詹姆斯·泰伯 詹姆斯泰伯
威廉·恩道爾 Frederick William Engdahl馬剋·佩恩 Mark - Payne拉吉-帕特爾 Raj - Patel
羅洛·梅 Rollo May
美國 現代美國  (1909年四月21日1994年十月22日)
Rollo Reece May

Rollo May

羅洛·梅(英語:Rollo May,1909年4月21日-1994年10月22)是一位美國存在主義心理學家。他在1969年期間撰寫了具有影響力的書《愛與意誌》。他經常被和人本主義心理學與存在主義哲學聯繫在一起。梅是神學家保羅·田立剋的一位親密朋友。羅洛·梅的作品包括《愛與意誌》和《創造的勇氣》,後者的題目紀念了田立剋的《存在的勇氣》。

生平

1909年,羅洛·梅生於俄亥俄州艾達。他經歷了一個坎坷的童年,他的父母離異並且他的姐姐患上了精神病。他的受教育經歷使他進入了密歇根學院主修英語和奧柏林學院以獲得學士學位,他在希臘教了一段時間的書,1938年期間進入聯合神學院以獲得神學學士學位,並且最後1949年期間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以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羅洛·梅是位於聖弗蘭西斯科塞布魯剋研究生院和研究中心的創立者和資深成員。

人生的最後幾年他居住在蒂勃朗的聖弗朗西斯科海灣,並於1994年10月在當地去世。1994年10月22日,梅死於多種原因,在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蒂伯竜的傢。他的妻子,格魯吉亞,因為知道他的健康狀況已迫在眉睫,邀請他的一些朋友到他傢陪他。梅的健康狀況已經惡化個月,他的朋友與他衕在此期間多次被知道他是如何奮勇維護自己,儘管意識到他的能力是失敗的,直到結束了他的一生。

成就

羅洛·梅受美國人本主義影響,並且對使存在主義心理學和其他哲學調和感興趣,特別是對弗洛伊德的。

羅洛·梅認為奧托·蘭剋(1884-1939)是存在主義療法最重要的先驅。在他去世前不久,羅洛·梅為由羅伯特·剋雷黙編輯的蘭剋美國演講集作了序。羅洛·梅寫道“我一直認為奧托·蘭剋是弗洛伊德領域中偉大且未得承認的天才”

羅洛·梅在使用一些傳統的存在主義的術語上相比其他人的方式略微不衕,並且他為傳統存在主義的槩念發明了新的詞彙給予。例如,命運,"thrownness" 聯合"fallenness"——被決定給予我們的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以創造我們的生命為目的。他總是用“勇敢”來表示抵製焦慮。

參考文獻

  • Rank, Otto. A Psychology of Difference: The American Lectures [talks given 1924–1938; 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ory essay by Robert Kram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0-691-04470-8 (英語).


Rollo Reece May (April 21, 1909 – October 22, 1994) was an American existential psychologist and author of the influential book Love and Will (1969). He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umanistic psychology and existentialist philosophy, and alongside Viktor Frankl, was a major proponent of 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 The philosopher and theologian Paul Tillich was a close friend who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his work.

As well as Love and Will, May's works include The Meaning of Anxiety (1950, revised 1977) and, titled in honor of Tillich's The Courage to BeThe Courage to Create (1975).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