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人物列表
蒋春霖 Jiang Chunlin(清代)朱彝尊 Zhu Yizun(清代)潘永因 Pan Yongyin(清代)
陈廷敬 Chen Tingjing(清代)仓央嘉措 Tshangs-dbyangs-rgya-mtsho(清代)普荷 Pu He(清代)
郑燮 Zheng Xie(清代)金农 Jin Nong(清代)恽寿平 Yun Shouping(清代)
汪士慎 Wang Shishen(清代)张大受 Zhang Dashou(清代)宁调元 Ning Diaoyuan(清代)
吴淇 Wu Qi(清代)李方膺 Li Fangying(清代)俞樾内子 Yu Yuenazi(清代)
俞樾 Yu Yue(清代)宋荦 Song Luo(清代)律然 Lv Ran(清代)
曹雪芹 Cao Xueqin(清代)纳兰性德 Na Lanxingde(清代)吕抚 Lv Fu(清代)
钱谦益 Qian Qianyi(清代)吴伟业 Wu Weiye(清代)顾炎武 Gu Yanwu(清代)
顾贞观 Gu Zhenguan(清代)陈维崧 Chen Weisong(清代)王士祯 Wang Shizhen(清代)
查慎行 Cha Shenhang(清代)袁枚 Yuan Mei(清代)黄景仁 Huang Jingren(清代)
龚自珍 Gong Zizhen(清代)黄遵宪 Huang Zunxian(清代)秋瑾 Qiu Jin(清代)
何文焕 He Wenhuan(清代)冯班 Feng Ban(清代)王夫之 Wang Fuzhi(清代)
孙涛 Sun Tao(清代)郭麟 Guo Lin(清代)杨夔生 Yang Kuisheng(清代)
万斯同 Mo Sitong(清代)毕沅 Bi Yuan(清代)汪楫 Wang Ji(清代)
汤球 Shang Qiu(清代)黄奭 Huang Shi(清代)黄以周 Huang Yizhou(清代)
张廷玉 Zhang Tingyu(清代)佚名 Yi Ming(清代)王秉滔 Wang Bingtao(清代)
白君琳 Bai Junlin(清代)李清馥 Li Qingfu(清代)陈芳生 Chen Fangsheng(清代)
孙星衍 Sun Xingyan(清代)朱伯庐 Zhu Balu(清代)章学诚 Zhang Xuecheng(清代)
谷应泰 Gu Yingtai(清代)高鹗 Gao E(清代)蒲松龄 Pu Songling(清代)
吴敬梓 Wu Jingzi(清代)李汝珍 Li Ruzhen(清代)醒世居士 Xing Shijushi(清代)
陈衍
清代  (1856年1937年)
姓:
名:
字: 叔伊
网笔号: 石遗老人
籍贯: 福建侯官
今属: 福州市
阅读陈衍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阅读陈衍在诗海的作品!!!
近代诗人—陈衍,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陈衍(1856~1937) 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与沈曾植相识。二十八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堂教习。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学讲授,编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

简介

陈衍通经史训诂之学,特长于诗,与郑孝胥同为闽派诗的首领人物。光绪十二年(1886)在京时,与郑孝胥标榜"同光体"。他提倡"三元"之说,即"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他认为这是古近体诗的三个演变阶段,第一个高峰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第二个高峰在唐宪宗元和年间,第三个高峰在宋哲宗元祐年间。而继承"三元"的就是清代同治、光绪间的"同光体",也即他所倡导的诗风。他自己作诗,着重在学习王安石、杨万里的曲折用笔,骨力清健,与陈三立、郑孝胥、沈曾植、陈宝琛等,风格都不同。他一生宣扬"同光体"成就,对近代旧诗坛,发生过广泛影响。

主要作品

民国4年(1915年),李厚基聘沈瑜庆、陈衍为《福建通志》正、副总纂,陈衍与沈家为姻亲,其姐陈仲容为沈瑜庆长兄沈玮庆的继室。受聘之后,沈瑜庆仍留居上海。一切皆由副总纂陈衍负责,
著有《石遗室丛书》,收书18种,116卷,其中除辑录校补者 8种外,自著10种,包括《石遗室文集》12卷,《石遗室诗集》6卷,《石遗室诗集补遗》1卷,《说文举列》7卷,《朱丝词》2卷等。有家刻本。《丛书》外,又有《石遗室诗话》32卷、《续编》6卷,《辽诗纪事》12卷、《金诗纪事》16卷、《元诗纪事》24卷,都有商务印书馆排印本。《石遗室论文》 5卷、《史汉文学研究法》1册,都有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又选有《近代诗钞》24册,《宋诗精华录》4卷,皆为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生平简介

陈衍自幼随祖父读书写字诵诗, 10岁时已读完《书》、《诗》、《礼》、《易》等国学经典,能将“六朝人文长篇若两都若哀江南诸赋皆背诵如流”,且“终年为诗,日课一首”,还对唐、元、明人笔记、小说广有涉猎。但他在考场上并不如意,屡试屡败,好不容易在光绪八年(1882年)才中举,当时二十七岁,同榜者中还有后来的外国名著翻译家林纾。
1886年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府,随军招抚当地土著。1886年在北京时,与郑孝胥共同标榜“同光体”,并成为“同光体”闽派的代表人物,其评论著作有《石遗室诗话》。 1895年三、四月间,陈衍到京会试,时值甲午中日战争后期,清政府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求和签署《马关条约》,举国哗然。陈衍起草、并与林纾等人联名上书都察院,反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等领土。1897年夏,陈衍被公推为《求是报》主笔,在其主事期间,《求是报》的内容包括社论、谕旨恭录、中外新闻、中外法律法规、译文和逸闻、理论科学的译介和小说连载等等,而且每期都有针对中国现状的论说,因此读者日多,风行一时。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正是由《求是报》看出陈衍的卓越的才干,于1898年邀请他到武昌,为其写作,并任《官报》局总编纂。1898年春,京城会试之际,变法呼声正高,陈衍作《戊戌变法榷议》,分议相、议兵等十条,提出自己的变法主张。同年,应经济特科试,不中。戊戌变法失败后,《官报》停办,陈衍筹办《商务报》,以研究实业为主,除了连载他同其下属河濑仪太郎翻译的《银行论》、《货币制度论》、《商业经济学》、《商业地理》、《商业开化史》、《商业博物志》、《日本商律》、《破产律》等外,还连载了《欧美商业实势》,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情况做了大量翔实报道。1907年陈衍到北京任学部主事、并兼京师大学堂文科教习。1911年清朝灭亡后,到南北各大学讲学。1912年12月起,在梁启超主办的《庸言》半月刊上连载,数十万言的长文,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甚获好评。后来《石遗室诗话》结集出版,风靡一时。“煌煌巨帙,声教远暨海内外,一时豪俊,奔趋其旗之下。”他要续辑诗话的消息传出后,各地诗人竟“争欲得其一言为荣,于是投诗乞品题者无虚日”。他得意地告诉朋友:“海内诗人寄到之集,已阅过者殆满间一屋,而架上案头,有已选佳句不及收入者,尚不可胜计。”陈衍的诗歌理论对“同光体”诗人的上述主张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发展,具有集大成的意义。他的诗作则瓣香白居易、杨万里,多抒发闲适情趣,涵泳山水妙旨,遣词造句,颇具新意,于“同光体”中自成一家。
1916年起编修《福建通志》,5年后《通志》全稿完成,凡600余卷约1000万字,除盐政、水利等数志外,皆由陈衍一人经营编纂。该《通志》于1938年出版,迄今仍是省志中最为完备的一部。
1933年除夕,钱钟书拜会他,当时已年过七旬,钱其时尚在清华读书。可谓忘年之交。钱在英国留学时陈衍还寄给他自己的诗作,其中有“青眼高歌久,于君慰已奢”诗句。钱钟书早年“好义山、仲则风华绮丽之体,为才子诗,全恃才华为之”,陈衍则批评他:“汤卿谋不可为,黄仲则尤不可为”,因而改弦易辙,奉衍若神明。三十年代初,陈衍仍对钱钟书到国外念文学大惑不解:“文学又何必向国外去学呢!我们中国文学不就很好吗?”
陈衍晚年寓居苏州,与章炳麟、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并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1937年8月,陈衍在福州病逝,葬于西门外文笔山。

参考资料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文学分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07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