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 人物列表
周南 Zhou Na(秦代)召南 Zhao Na(秦代)先秦古歌 Xian Qinguge(秦代)
邶风 Bei Feng(秦代)鄘风 Yong Feng(秦代)王风 Wang Feng(秦代)
祈父之什 Qi Fuzhishen(秦代)卫风 Wei Feng(秦代)郑风 Zheng Feng(秦代)
齐风 Ji Feng(秦代)魏风 Wei Feng(秦代)唐风 Tang Feng(秦代)
秦风 Qin Feng(秦代)陈风 Chen Feng(秦代)桧风 Gui Feng(秦代)
曹风 Cao Feng(秦代)豳风 Bin Feng(秦代)鹿鸣之什 Lu Mingzhishen(秦代)
白华之什 Bai Huazhishen(秦代)小旻之什 Xiao Minzhishen(秦代)彤弓之什 Tong Gongzhishen(秦代)
北山之什 Bei Shanzhishen(秦代)桑扈之什 Sang Huzhishen(秦代)都人士之什 Dou Renshizhishen(秦代)
文王之什 Wen Wangzhishen(秦代)生民之什 Sheng Minzhishen(秦代)宋玉 Song Yu(秦代)
文王 Wen Wang(秦代)卜子夏 Pū Zixia(秦代)孔伋 Kong Ji(秦代)
曾参 Zeng Shen(秦代)孔鲋 Kong Fu(秦代)申不害 Shen Buhai(秦代)
邓析 Deng Xi(秦代)管仲 Guan Zhong(秦代)商鞅 Shang Yang(秦代)
文子 Wen Zi(秦代)庚桑楚(庚桑子) Geng Sangchugengsangzi(秦代)关尹子 Guan Yinzi(秦代)
河上公 He Shanggong(秦代)伍子胥 Wu Zixu(秦代)尉缭 Wei Liao(秦代)
风后 Feng Hou(秦代)孙膑 Sun Bin(秦代)吴起 Wu Qi(秦代)
范蠡 Fan Li(秦代)杨南柯 Yang Nake(秦代)秦越人(扁鹊) Qin Yuerenbianque(秦代)
师旷 Shi Kuang(秦代)程本 Cheng Ben(秦代)鶡冠子 He Guanzi(秦代)
李冰 Li Bing(秦代)秦始皇 Qin Shihuang(秦代)秦二世 Qin Ershi(秦代)
秦王子婴 Qin Wangziying(秦代)樗里子 Chu Lizi(秦代)
卜子夏
秦代  (前507年前420年)

易类 three T's type, terms, technique《子夏易传》

阅读卜子夏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亦称“卜子夏”,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生于公元前507年,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如其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句,孔子答以“绘事后素”,他立即得出“礼后乎”的结论,孔子赞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子夏才气过人,《论语》中保留了他的许多著名的格言,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百工居其肆以成其言,君子学以致其道”;“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等。
  
  孔子去世后,子夏至魏国西河讲学,还做了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子夏在西河的象征意义极其重大,华夏文化的重点就此转到了魏国,转到了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魏国也由此隐然成为诸国的文化宗主国。
  
  其实,魏文侯在延请子夏来西河的时候,子夏已是百岁老人,很少亲自教授了。而且子夏由于老年丧子之痛,哭瞎了眼睛。在西河真正教授的是子夏的弟子齐人公羊高、鲁人谷梁赤、魏人段干木和子贡的弟子田子方。
  
  儒本来是以教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教师。儒由于各有侧重而产生不同的流派。子夏之儒培养的是经世济用之儒,,讲求保国安民,因而,子夏的弟子们大量地充斥到各国的官僚系统中,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儒学流派。子夏到西河后,谋求进身的士人纷纷转入西河学习。这个时候,西河学派已经不以贵贱为收取学生的标准了。这些士人在西河学派学习后,很自然地选择魏国为其效力的首选国家。这样,西河学派为魏国吸引、培养了大批官员。各国的士人对西河都很向往,魏国无形之中成了他们理想的效力国家。魏国也因此得到大量的有作为的官员,为魏国在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奠定了人才方面的基础。
  
  由于在西河设教的并非子夏一人,还包括子夏的许多弟子和门人,因而,西河学派教授的内容很丰富。其中,公羊高口授的春秋成为后来春秋公羊传的蓝本,谷梁赤口授的春秋成为后来春秋谷梁传的蓝本。子贡的学生田子方传授的不仅包括儒本身的六艺,还包括子贡对儒学的发展,纵横术与经商的本领。段干木是子夏看重的一个学生,他的教授中还可以看到子夏培养高级官员的精髓。
  
  事实上,魏文侯请子夏来西河设教是有政治目的的,无疑,这个目的魏文侯是顺利的达到了。在此之前,魏国对儒并不重视的,魏国的文化起初受卫国的鬼谷文化影响最大。魏文侯时,使用大臣不看出身,重视能力。魏文侯重用的最重要的两个人物吴起和李悝都是来自卫国的平民。乐羊、西门豹是魏国的平民。翟璜是戎狄出身。只有魏成是魏文侯的弟弟,出身贵族。这些,都是源于鬼谷文化。魏文侯以后,在段干木及得到其真传弟子的教授下,魏国的公室贵族出现了大批的人才,如公叔痤、公子昂,成为魏国高级官员的一个主要群体。
  
  相传《论语》为子夏与仲弓(冉雍)合撰,《毛诗》传自子夏,《诗序》即为子夏作。《仪礼·丧服篇》亦传自子夏,《易传》1卷,亦为子夏所撰。汉人徐防又有 “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之说。梁萧统曾将《诗序》编入他的《文选》中,中间论诗的起源及作用一段,自来文学家都视为千古不刊之论。
  
  按:从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传播而言,孔门弟子中莫如子夏、曾子二人。曾子重内省,而子夏重外延。后世的儒学大家孟子主张性善,求于内,是曾子思想的延续;荀子主张性恶,认为善的获得要靠后天的外求,显系子夏一脉的影响。
  
  子夏最大的贡献,在于保存和发展儒家的经典。也由于拘泥于经典,在学问上务求扎实可靠,所以不免有些保守,终于自设藩篱,缺乏大度。而子夏的众多弟子们,都没有很好的继承子夏的学问:田子方、段干木入道,吴起入法,禽滑厘入墨。子夏之学虽曾一度大放异彩,最终未能广泛地传播开来,这或许是一种遗憾,然而,也说明了,一种学问要想长久而广泛的传播下来,必须要兼容并蓄,否则,最终只能走向衰亡。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