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
1495年~
1575年)
明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临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后七子"之一。谢榛一目失明,16岁时作乐府商调,早工词曲,为少年争相传诵。此后,摒除他志,潜心于诗歌创作。不久,即以律、绝闻名于世。入京后与李攀龙、王世贞相识,为首结社论诗。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在当时文坛上享有一定名声,诗坛称他们为“后七子”。后与李攀龙论诗见解不同,遭到排挤。但诗名已著,晚年遂以布衣身份长期客游诸藩王之间,均受到盛礼接待,万历三年(1575)到大名府,有客请他赋寿诗百章,至80余首,投笔死去。死在游历途中。谢榛的诗歌内容,多是写他浪迹外乡、对家室乡土的眷恋之情,以及政治上的抑郁不平。仅有少数作品客观上反映了外族侵扰、人民遭受灾难的现实。论诗倡导摹拟唐音,但取径宽,以为初盛"咸可取法",提倡"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褒精华"。强调情真,反对盲目模仿,要求诗人应有"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的胆识。其主张主要体现在所著《四溟诗话》中。其诗作抚时感事,富于比兴,常抒发他飘游中的凄苦情怀,如《夜坐感怀寄徐文山》等篇,苦情愁绪,溢于言表;还写下很多描写塞外风光之作,如《塞上曲四首》、《胡笳曲》、《九月曲》等诗,很生动具体。擅长近体,五律写得更好。句响字稳,风格稳凝,可见其深厚功力。有《四溟集》24卷(一说为10卷)、诗论《四溟诗话》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