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人物列錶
劉敏中 Liu Minzhong(元代)姚桐壽 Yao Tongshou(元代)鬍三省 Hu Sansheng(元代)
脫脫 Tuo Tuo(元代)佚名 Yi Ming(元代)辛文房 Xin Wenfang(元代)
徐顯 Xu Xian(元代)馬端臨 Ma Duanlin(元代)佚名 Yi Ming(元代)
鄭元祐 Zheng Yuanyou(元代)尤玘 You Qi(元代)俞鎮 Yu Zhen(元代)
盛如梓(元代)伊世珍 Yi Shizhen(元代)林坤 Lin Kun(元代)
吾衍(元代)郭翼(元代)黃雪簑 Huang Xuesuo(元代)
陳元靚 Chen Yuanjing(元代)宇文懋昭(元代)完顔納丹 Wanyan Nadan(元代)
葉留 Ye Liu(元代)徐元瑞 Xu Yuanrui(元代)鬍祇遹 Hu Zhiyu(元代)
王士點(元代)劉孟保(元代)郭鬆年 Guo Songnian(元代)
郭畀 Guo Bi(元代)楊瑀 Yang Yu(元代)權衡(元代)
陸友仁 Lu Youren(元代)孟奎 Meng Kui(元代)孔剋齊 Kong Keqi(元代)
劉鬱(元代)李材 Li Cai(元代)劉一清(元代)
吳仁卿
元代 

詩詞《小令 short lyric》   《套數 cycle of songs in a traditional opera》   

閱讀吳仁卿在诗海的作品!!!
  名弘道,號剋齋。金臺蒲陰(今河北安國市)人。曹本、《說集》本、孟本《錄鬼簿》均作名仁卿、字弘道,唯天一閣本《錄鬼簿》作名弘道。孫楷第《元麯傢考略》據元人許善勝大德五年(一三○一)《史州啓劄》序,作“仁卿名弘道”,遂成定論。邵曾祺《元明北雜劇總目考略》認為鐘嗣成很可能將吳氏的名和字顛倒了,天一閣本糾其誤。據許氏序文,弘道曾官江西省檢校掾史;《錄鬼簿》記其約在至順元年(一三三○)前以府判致仕;據其小令〔金字經〕《頌升平》,他還擔任過知縣。《錄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 並謂《錄鬼簿》捲上所載麯傢, 皆“餘友陸君仲良,得之於剋齋先生吳公”。他是與元雜劇流傳很有關係的人物。邵曾祺認為:弘道於大德年間已有文名;他是北方人,對大都作傢當然熟悉,且與關漢卿同鄉(如《祁州志》記載可靠),更有條件與這些人接近,他應是鐘嗣成的前輩。弘道對中州文獻的搜集保存,不遺餘力。除提供了《錄鬼簿》捲上的資料外,尚編有《麯海叢珠》,今佚;《中州啓劄》四捲,今幸有傳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許善勝序,稱吳君裒中州諸老往復書尺,類為一編,凡若幹捲。體製簡古,文詞渾成。其上下議論,率於政教彝倫有關。風流篤厚,典刑具存。今考其所載,有趙秉文、元好問、張斯立、杜仁傑諸人劄子,大抵皆一時名流。《永樂大典》載宋元啓劄最多, 其猥濫亦最甚。惟此一編,猶稍稍近雅。” 弘道更是一位重要的麯傢,作雜劇五種:《子房貨劍》、《正陽門》、《醉遊阿房宮》、《楚大夫屈原投江》、《手捲記》,惜皆無傳。嚴敦易考無名氏雜劇《漢公卿衣錦還鄉》第一折的關目,很可能是從吳氏《子房貨劍》一劇的殘本中鈔襲而來的(《元劇斟疑·衣錦還鄉》)。散麯集《金縷新聲》亦不傳。盧前有《金縷新聲》輯本,收入《飲虹簃所刻本》中,收小令二十三首, 套數四套。今據《全元散麯》,存小令34 首,套數4 套。他遊宦南方,頗多眷戀,“愁裏南閩,客裏東吳,夢裏西湖”,與南方“士夫”結下了深厚友情。他和許多漢族知識分子一樣,感到纔不盡用。他做過“窮知縣”,他說:“晉時陶元亮,自負經濟纔,恥為彭澤一縣宰”,“賦一篇《歸去來》”。這是元麯傢普遍存在的心態。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山間明月”, 賈仲明補《錄鬼簿》吊詞贊其“錦樂府天下盛行”。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