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 人物列表
陶渊明 Tao Yuanming(晋代)王衍 Wang Yan(晋代)潘岳 Pan Yue(晋代)
潘尼 Pan Ni(晋代)僧肇 Seng Zhao(晋代)傅玄 Fu Xuan(晋代)
何劭 He Shao(晋代)张翰 Zhang Han(晋代)张华 Zhang Hua(晋代)
张协 Zhang Xie(晋代)张载 Zhang Zai(晋代)陆机 Liu Ji(晋代)
陆云 Liu Yun(晋代)石崇 Dan Chong(晋代)孙楚 Sun Chu(晋代)
曹摅 Cao Shu(晋代)郭璞 Guo Pu(晋代)刘琨 Liu Kun(晋代)
卢谌 Lu Chen(晋代)袁宏 Yuan Hong(晋代)习凿齿 Xi Zaochi(晋代)
干宝 Gan Bao(晋代)曹嘉之 Cao Jiazhi(晋代)邓粲 Deng Can(晋代)
徐广 Xu An(晋代)李轨 Li Gui(晋代)孙盛 Sun Cheng(晋代)
陈寿 Chen Shou(晋代)陆翙 Liu Hui(晋代)司马彪 Sima Biao(晋代)
常璩 Chang Qu(晋代)王隐 Wang Yin(晋代)虞预 Yu Yu(晋代)
朱凤 Zhu Feng(晋代)华峤 Hua Jiao(晋代)谢沈 Xie Shen(晋代)
袁山松 Yuan Shansong(晋代)张璠 Zhang Fan(晋代)佚名 Yi Ming(晋代)
皇甫谧 Huangfu Mi(晋代)法显 Fa Xian(晋代)周处 Zhou Chu(晋代)
嵇含 Ji Han(晋代)葛洪 Ge Hong(晋代)杜预 Du Yu(晋代)
范宁 Fan Ning(晋代)郭象 Guo Xiang(晋代)马隆 Ma Long(晋代)
戴凯之 Dai Kaizhi(晋代)刘徽 Liu Hui(晋代)崔豹 Cui Bao(晋代)
任豫 Ren Yu(晋代)罗含 Luo Han(晋代)王嘉 Wang Jia(晋代)
郭义恭 Guo Yigong(晋代)张僧鉴 Zhang Sengjian(晋代)孔晔 Kong Ye(晋代)
刘欣期 Liu Xinqi(晋代)顾微 Gu Wei(晋代)盛弘之 Cheng Hongzhi(晋代)
王衍
晋代  西晋(256年311年)
阅读王衍在诗海的作品!!!
王衍
  一提到魏晋时代,人们总是会想到魏晋风度。想象中那该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名士们衣着潇洒,神情悠然,手挥尘尾,口中妙谈玄言,举止洒脱不羁,既超然物外而又深情款款。这些都是在历来的礼法社会中所渴望而又难以做到的。所以魏晋风度成了人们精神的桃花源,一种理想的个性飞扬的境界。
  然而很多人忘了,这是一个战乱的时代。三国鼎立的硝烟刚刚成为过去,五胡十六国的战乱又接踵而来。在这样一个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魏晋风度该走向何处?洒脱张扬的个性与战乱社会的现实政治之间,能否协调呢?
  一。
  王衍(公元256年一311年)就是一位处在这种尖锐矛盾中的名士。他在经世和玄谈之间选择了后者。然而,历史是那样的无情,他最终死在石勒的铁骑之下。经世与玄谈的冲突,终于酿成了一幕悲剧。
  名门秀士 崇尚玄谈
  魏晋是一个很重视门阀等第的时代。门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王衍很幸运,出生在琅讶郡临沂地方(今山东临沂),其家门是著名的琅讶王氏。出身于这样的名门望族,这对他以后性情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他的字叫做夷甫,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当他还是少年时,有一次曾去拜访当时的名士山涛。山涛看见他后,感叹了很长时间。王衍走的时候,山涛目送他走出很远,感慨地对别人说:“不知道是哪位老妇人,竟然生出了这样俊美的儿子!然而误尽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这个人啊!”王衍的父亲曾任平北将军,经常有公文事务,派使者呈送,但常常不能按时得到答复。王衍14岁的时候,人在京城,常到仆射羊祜那里申报陈述公文的内容,言辞常清晰明白。羊祜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德高望重,他的对手和朋友吴国陆抗(东吴陆逊之子)曾评价羊祜的德量可与乐毅和诸葛亮相比。但少年王衍在他面前却没有自卑低下的神色,大家都觉得十分惊异,都说他是一个奇士。太傅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衍却以此为耻,就假装发狂得免。王氏一门名士,王衍的从兄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素有善于鉴赏人物的高名。晋武帝司马炎听到王衍的名声,就问王戎当世哪个人可以跟王衍相比。王戎说:“没有见到当世谁能跟夷甫(王衍的字)相比,应该从古人中去寻求。”对他十分推重。
  晋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3年),皇帝下诏书要求举荐可以安定边疆的人才。王衍起初喜欢谈论连横合纵的游说之术,所以尚书卢钦把他举荐为辽东太守,但王衍没有就任。从此以后,他不再谈论世事,整日里只是吟咏诗赋,清谈玄虚而已。他曾托族人办事,但好久没有回音。有一次聚会宴饮,就问那个人说:“近来托您办的事,为什么没有消息?”没想到那个人很恼怒,举起酒器就砸他的脸。王衍开始沉默不语,领着王导一起乘车而去,但心里很是愤愤不平。他在车中用镜子自照,对王导说:“你看我的眼光还是在牛背上呢!”
  王衍的父亲在北平去世后,朋友族人送的丧葬钱财很多,因而许多亲戚熟人向他借贷,王衍就把钱财分给他们。没有几年时间,家里的财产就几乎用光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王衍只好搬到靠近洛阳城西的田园中居住,过了一阵子悠闲宁静的田园生活。
  不久,王衍便开始步人仕途,先任太子舍人,后又升为尚书郎,之后出京城任元城(今河j匕大名东)县令,整天还是清谈,但县里的大小事务也还算理顺。不久,他又回到京城,任中庶子、黄门侍郎(皇帝侍从官)。
  名士风流 木秀于林
  魏晋是一个尊崇名土,也产生了众多名士的时代。名士的特征主要是善于清谈,而且行为举止潇洒风流。王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名士,其生前身后为许多人所推重。
  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自称继承老庄,清谈玄学,他们的主要立论是:“天地和一切生物都以‘无’为本。所谓‘无’,就是开创万物完成事务,无论哪里没有不存在的。阴和阳依靠它化为生命,万物依靠它而成为形体,贤明的人依靠它修养道德,不贤明的人依靠它避免灾祸。所以‘无’的运用,没有爵位却能够尊贵。”这是魏晋玄学的开始,后人称为正始玄学。王衍常推重这种看法,但名士裴颁认为这种看法不正确,并著文章来讽刺它。王衍还是像平常一样,而且认为裴颁很有才华,很推崇他。有一次他对人说:“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士,凡识也。若死而可作,当与之同归。”
  王衍才华横溢,容貌俊雅,聪明敏锐有如神人,常常把自己比作子贡,加上他声誉名气很大,为当世人所倾慕。他精通善长玄理,专以谈论《老子》、《庄子》为事。谈论时,他经常手持白玉柄的尘尾,手和玉柄的颜色一样白皙。凡是他觉得道理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就马上更改,世人称他为“口中雌黄”。无论朝廷高官,还是在野人士,都很仰慕,又称他为“一世龙门”。王衍接连担任显要的职务,很多年轻求仕进的人,没有不景慕仿效他的。凡被朝廷进用的官员,都认为他应该做士族的首领。他崇尚浮华放诞,因此被许多人赞同,成为世间风气。
  王衍很有性情。一次,他的幼子不幸夭折,名士山简去安慰他。王衍十分悲痛,几乎不能自持。山简就说:“孩子不过是怀抱中的东西,哪至于悲痛到这种地步!”王衍说:“圣人可以忘掉感情,最下等的人则对感情没有体会。然而最珍重感情的,正在我们这样的人身上。”山简很佩服他的言论,也就转而为他感到悲痛。
  王衍的妻子郭氏,是贾后的亲戚,凭借皇后的权势,刚愎贪婪,性情暴戾,搜刮财物贪得无厌,喜欢干涉别人的事情。王衍的弟弟王澄15岁时,看到郭氏让奴婢在路上挑粪,就劝郭氏说,这样做不好。郭氏大怒,对王澄说;“夫人临死时,把你托给我,不是把我托付给你。”卷起袖子来就准备打王澄。王衍耳闻目睹妻子的种种恶劣行为,但是没有办法禁止她。当时,他的同乡人、幽州刺史李阳,是名震京师的大侠士,郭氏素来很忌惮他。王衍因此对郭氏说:“不只是我说你不能这样做,李阳也说过这样做不好。”郭氏因此行为稍稍收敛。王衍素来鄙夷郭氏的贪重钱财,所以口中从来不提钱这个字。郭氏想试试他究竟会不会说,就让奴婢用钱绕床一圈,使他不能走出来。王衍早晨起来看到钱后,就对奴婢说:“把这些东西都拿走!”还有一次,他与裴邈因为志趣爱好不同而发生分歧。裴邈总想攻击他而抓不到把柄,便故意去找王衍,肆意辱骂,想让王衍应答,然后诽谤他。但王衍声色不动,缓缓地说:“白眼儿遂作。”从以上几件事可知其涵养。
  还有一件关于王衍的趣闻。彭城王有一头快牛,对它常爱惜。王衍和他赌射,赢得了这头牛。彭城王说:“你如果要自己骑乘就算了,如果想杀掉吃牛肉的话,我愿意用二十头肥牛代替它。既有肉吃,又能存下我喜爱的东西。”王衍却把牛杀掉吃了。
  王衍俊秀而有很好的名望,一心企求玄虚悠远,从来不谈利字。他的族弟王敦在晋末南渡之后,经常称赞他说:“夷甫处在人群之中,犹如明珠美玉落在瓦片石块之间。”顾恺之在王衍的画像上作赞词,也称赞他人品如青山耸峙,千仞壁立。由此可见他被人所推崇的程度。
  任人为亲 清谈误国
  西晋末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大纷争。晋武帝死后,由白痴皇帝惠帝即位,皇后贾南风掌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先后杀死一批名臣。由此为契机而爆发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一时间,朝野动荡不安,大权变动不居,官员们唯求自保。名士王衍也不例外,整日玄谈,不以国家大事为重,考虑的只是自己日后的万全之计。
  王衍后来历任北军中侯、中领军、尚书令(宰相)。他任尚书令时,皇族之间争权混战,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匈奴贵族刘渊乘机举兵。当时王衍任宰相,专谋自保。他的女儿是愍怀太子的贵妃,愍怀太子被贾后所诬陷。王衍怕有祸患,就自己上表请求解除婚约。贾后后来被废黜后,官员们上书弹劾王衍,说:“王衍给司徒梁王司马肜写信,抄录呈送皇太子亲手写给贵妃以及王衍的信函,陈述被诬陷的经过。梁王司马肜等人拜读后,深感文词语言常诚恳感人。而王衍身为大臣,应该以道义谴责。太子既被诬陷遭到罪罚,王衍却不能拼死坚持正义,竟随即要求离婚。他得到太子亲手写的信函之后,收藏起来并不示众,一心只想苟且偷生,避免灾祸,完全没有忠诚正直的操守,必须给予公开谴责,以勉励直臣的气节。所以应该把他监禁终身。”皇上同意了这个意见。
  赵王司马伦及孙秀等人掌握大权后,大肆杀戮朝臣。孙秀曾为琅邪郡小吏,请求乡里名流为他品评。王衍开始不许,后来听从了王戎的建议为他品题。孙秀得志后,对王戎、王衍自然大加照顾。但王衍素来轻视司马伦的为人,因此,在司马伦篡位后,王衍又装作颠狂欲杀奴婢而免于出来做官。等到赵王伦被诛杀,王衍官拜河南尹,转任尚书,又任中书令。当时齐王司马同有匡扶皇帝复位的大功,他专断大权,任意行事,公卿见到他都下拜,唯有王衍长揖不拜,因此得罪司马同,托病辞去官职。后来,王衍又在成都出任尚书仆射,兼管吏部。而后又任尚书令、司空、司徒。
  王衍虽然担任国家宰相的重任,但是却不认真考虑国家的治理,只想方设法保全自己。他考虑的只是在纷繁变乱的局势中,如何能够使自己长久生存下去,因此他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退路。青州和荆州都是当时的军事要地,物产也很丰饶。因此,王衍对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原现在已经大乱,应该依靠各地的负责大臣,因此应该选择文武兼备的人才出任地方长官。”就使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狡兔三窟了。”当时有见识的人都很鄙视他。
  王澄是一个无赖子弟,王敦则有狼子野心。王衍任用此二人,完全出于任人唯亲的原则,不以国家大局为重。这一举措,虽然未能使他保全性命,但对以后的东晋局势却造成了重大影响。以后王敦渡江,为荆州刺史。荆州物产丰饶,王敦又手握重兵,与下游朝廷相抗衡。曾一度攻入建康,逼死晋元帝。建立在这种势力基础上,琅邪王氏在东晋声势显赫,一时号称“王与马,共天下”,不能不说跟王衍没有关系。
  在官员选举时,王衍也是十分随便。有一次,他问名士阮修说:“老子、庄子之学跟儒教有什么不同?”阮修回答说:“将毋同。”王衍认为他说得好,就把他辟为掾官,世人称之为“三语掾”。当时卫蚧曾据此嘲笑说:“一句话就可以辟举,何必要三个字呢?”
  王衍的这种行为,助长了西晋混乱的形势,在当时就为人们所诟病。
  不思抗敌 国破身亡
  八王之乱引起政局的动荡,使西晋局势岌岌可危。这时候,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起兵,企图在混乱中夺取政权。当时北方军队大部分集中在匈奴主刘渊的旗下。他派石勒、王弥攻打洛阳。
  晋廷以王衍为都督征讨诸军事、持节、假黄钺,率军抵抗石勒、王弥的军队。王衍命前将军曹武、左卫将军王景等进攻敌军,击退了他们,缴获了他们的辎重。因此,王衍又转任太尉,兼任尚书令,封为武陵侯。他多次辞让封爵,不肯接受。当时洛阳危险紧急,大多数人想迁都以躲避灾难,但王衍却卖掉牛车,以示坚定来安抚人心。
  东海王司马越讨伐苟唏时,王衍以太尉身份担任太傅军司。等到东海王去世,众人共同推举他为元帅。王衍认为这时战争频繁,惧怕因而不敢担当,就推辞说:“我年少时就没有做官的愿望,然而积年累月,升迁到现在的地位。今天的大事,怎能让我这样一个没有才能的人来担任统帅呢?”不久,晋军被石勒的军队攻破。石勒呼叫主公大臣前来与他相见。他以晋朝的旧事询问王衍。王衍向他陈说了西晋败亡的原因,并说责任不在自己。石勒很欣赏他,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参与政事,想求自身避免祸患,因而劝说石勒自称皇帝。石勒大怒说:“你名声传遍天下,身居显要职位,年轻时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头生白发,怎么能说不参与朝廷政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过。”让左右手下把他押出去。石勒对他的参谋孙苌说:“我行走天下多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还应该让他活下去吗?孙苌说:“他是西晋朝廷的三公,一定不会为我们尽力,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石勒说:“总之不可用刀刃加害于他。”于是命令士兵在半夜里推倒墙壁把他压死。王衍临死时,看着别人说:“唉!我们即使不如古人,平时如果不崇尚浮华虚诞,勉力来匡扶天下,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他死时56岁。
  王衍本质上是一个文人,崇尚玄谈,讲究风度,然而,他生活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中,时代需要的是具有经世才能的人。王衍以清谈名士出仕是当时的一种风尚,但同时也是一种悲剧。他的一生在出世与人世之间徘徊。
  王衍品格并不高尚,为自己的安危而将国家大事抛之不顾。虽说西晋末年的局势个人所能左右,但王衍在其中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消极作用。他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后来桓温北伐时,在中原登临远眺,曾经感慨地说:“国家破裂,百年来中原一片废墟,王夷甫等人摆脱不了他们的罪责。”参谋袁宏说:“天运有兴废,不一定是个人过错。”桓温听了就打了一个比方,说以前荆州刘表有一头重达千斤的肥牛,吃食十倍于常牛,但负重行远,还不如一头老牛。曹操攻破荆州,就把它杀了以飧兵士。奇行异表,名士风度,若于国家民族无补,又有什么意义呢?
  此话有理,令人三思。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