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人物列錶
老約翰·施特勞斯 Johann Strauss小約翰·施特勞斯 Johann Strauss凌廷堪 Ling Tingkan
王錦季王德暉
金聖嘆
清代  (1608年1661年)
籍貫: 江蘇吳縣

中國經典 Chinese classic《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

閱讀金聖嘆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名采,字若采,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一說本姓張,名喟。吳縣人。清初文學家、文學批評傢。
  
  生平、思想與創作
  金聖嘆幼年生活優裕,後父母早逝,傢道中落。他為人狂放不羈,能文善詩,但絶意仕進,以讀書著述為樂。順治十八年(1661),清世祖亡,哀詔至吳,大臣設幕哭臨,當時有諸生百餘人哭於文廟,上揭帖請逐酷吏縣令任維初。金亦參與 其事,遂以倡亂罪處斬,妻子傢産籍沒。
  金聖嘆博覽群籍,好談《易》,亦好講佛,常以佛銓釋儒、道,論文喜附會禪理。評點古書甚多。稱《莊子》、《離騷》、 《史記》、《杜詩》、《水滸》、《西廂》為“六才子書”, 擬逐一批註,但僅完成後二種,《杜詩解》未成而 罹難。其著作據族人金昌敘錄,有“唱經堂外書”,包括《第五才子書》、《第六才子書》、《唐才子書》、《必讀才子書》、《杜詩解》、《左傳釋》、《古傳解(二十首)》、《釋小雅(七首)》、《孟子解》、《歐陽永叔詞(十二首)》;“唱經堂內書”,包括《法華百問》、 《西城風俗 記》、《法華三昧》、《寶鏡三昧》、《聖自 覺三昧》、《周易義例全鈔》、《三十四卦全鈔》、《南華經鈔》、 《通宗易論》、《語錄類纂》、《聖人千案》;“唱經堂雜篇”,包括《隨手通》、《唱經堂詩文全集》。多屬未竣稿,或衹存片斷,或全佚。部分作品收入今傳之《唱經堂才子書匯稿》中。
  
  主要成就
  金聖嘆的主要成就在於文學批評,他的評點 很註重思想內容的闡發,往往藉題發揮,議論政 事,其社會觀和人生觀灼然可見。他斥責“犯上作亂”,釋“水滸”之名為“惡之至,迸之至,不 與同中國”,反對“以忠義予之”;然而他又同 情民生疾苦,痛恨魚肉良民的官吏和行同盜賊的官軍,並意識到“一高俅”之下還有“百高廉”, “千殷直閣”及其狐群狗黨,結成禍國殃民的社 會勢力,108人“不得已而盡入於水泊”是“亂自上作”,因而肯定了梁山英雄的反抗。他認為, “居其邦,不竊議其大夫之得失,惡傷治也”, “非聖人而作書,其書破道,非天子而作書,其書破治,破道與治,是橫議也”;然而又承認天 下無道則庶人敢議,“庶人之議皆史也”。他宣揚“忠恕”、“孝悌”之類儒傢道德規範;然而又揭露禮教對人性的摧殘,贊美崔鶯鶯、張生的叛逆行為,譏諷鼕烘秀纔目《西廂》為淫書,而 推《西廂》為“天地妙文”。他接受佛教的虛無思想,視人生若夢幻,所謂“天地夢境”,“衆生夢魂”;然而他又直面現實,並孜孜於述作,以為“生死迅疾,人命無常,富貴難求,從吾所好,則不著書其又何以為活也”。可以看出,金聖嘆的 思想中是充滿着矛盾的。金聖嘆文學批評的精彩之處在於對作品的藝 術分析。他的詩文評比較平常,如強分律詩為二解, 套用八股文起承轉合之法說詩,頗為人所詬病。 他評《水滸》、《西廂》二書時的藝術見解則獨 出手眼,繼李贄、葉晝之後將小說戲麯評點推進到新的高度。他自謂評書“直取其文心”,“略其形跡,伸其神理”,實即旨在探索創作規律,在這方面確實頗有創見。他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到首位,指出:《水滸傳》令人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而塑造性格成功的關鍵是捕捉住人物的獨特的個性,“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即使是同一類型的性格,也要顯示出同中之異。他的評點中還涉及描寫一個人物的性格應表現出多面性、復雜性,又應表現出統一性、連貫性的問題,如他認為《水滸傳》中先寫魯達以酒為命,後寫魯達涓滴不飲,“然而聲情神理,無有非魯達者”;寫李逵樸至中又有姦猾,而“寫得李逵愈姦猾,便愈樸至”。也涉及人物語言個性化的問題,“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 ”。在衆多的人物中應突出主要人物,如說“《西廂記》止寫得三個人:一個是雙文,一個是張生,一個是紅娘”,“若更仔細算時,《西廂記》亦止為寫得一個人。一個人者,雙文是也”。他所說的“澄 懷格物”,實際上又關及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性格,要靠冷靜細緻的觀察,要靠設身處地的體驗,即所謂“動心”、“現身”。他也很重視情節和結構:認為情節要出人意外,用“奇恣筆法”,“竜跳虎臥”,但又要合乎情理,“寫極駭人之事,卻盡用極近人之筆”;又強調結構的完整性,“一部書衹是一篇文章”,作者必須“全局在胸”,因此講究“過接”、“關鎖”、“脫卸”,要求 行文如“月度回廊”,有必然的次第。他所謂的 “靈眼覷見,靈手捉住”,相似於對創作靈感的強調;但他又重“法”,說“臨文無法便成狗嗥”, 並總結出種種表現手法,如“那輾”等等。總之, 金聖嘆已提出了較有係統的小說戲麯創作理論。
  金聖嘆在評點的同時,也對原作加以修改,除詞句外,還作了全局性的刪削。他判定《水滸傳》50回係羅貫中“橫添狗尾”,故盡行砍去,自稱 得“貫華堂古本”無續作,又偽造施耐庵序於前。 遂成今傳的70回本。又斷言《西廂記》第五本非出王實甫之手,也是“惡札”,故截去而以《驚夢》收尾。
  
  金聖嘆又能詩,有抄本《沉吟樓詩選》傳世。 今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版《金聖嘆全集》。
  金聖嘆還節評《國語》、《國策》、《左傳》等書。其評點註重思想內容的闡發,往往藉題發揮,議論政事,其社會觀、人生觀灼然可見。他提出了較為係統的小說、戲麯創作理論,其文學理論及批評業績為我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作出了特殊貢獻。首先,他闡發了小說、戲劇等敘事文學創作不同於詩歌、散文寫作的若幹規律,他強調小說要“因文生事”,而又非任意杜撰,要遵循生活的邏輯;同時又提出了以塑造人物性格為中心的文學理論批評的觀點和方法。其次,提供了一種以評價作品人物性格分析和性格塑造為核心的文學批評。第三,他還總結出了諸如倒插法、夾敘法、草蛇灰綫法、綿針泥刺法、弄引法、獺尾法等全新的創作方法與批評方法。金聖嘆有詩集《沉吟樓詩選》。墓葬在藏書五峰山下博士塢,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相關
  【金聖嘆自題聯】
  老拳搏古道;
  兒口嚼新書。
  ——金聖嘆自題
  蓮子心中苦;
  梨兒腹內酸。
  ——金聖嘆的“臨終要事”
  大師金聖嘆文筆幽默言語幽默,幽默了一輩子,連臨終要事也還是幽默——大師身陷囹圄將被斬首時叫來獄卒說“有要事相告”。獄卒以為大師會透露出傳世寶物的秘密或是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拿來筆墨伺候大師。但沒想到大師的“臨終要事”竟然還是幽默。金聖嘆指着獄卒給的飯菜說:“花生米與豆幹同嚼,大有火腿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這也是大師最後一句被記錄下來的話。
  刀起頭落,從金聖嘆耳朵裏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疑惑的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
  ——金聖嘆刑場訣別自題
  金聖嘆因冒犯皇帝,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行刑日,凄涼肅穆,方圓不大的一塊陰森森空地,四周閃着刀光劍影,顯得陰森恐怖。胸藏秀氣,筆走竜蛇,蔑視朝廷的一代文學批評傢金聖嘆,披枷戴鎖,巋然立於囚車之上。刑場上,劊子手手執寒光閃閃的鬼頭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眼看行刑時刻將到,金聖嘆的兩個兒子梨兒、蓮子(小名)望着即將永訣的慈父,更加悲切,淚如泉涌。金聖嘆雖心中難過,可他從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為了安慰兒子,他泰然自若地說:“哭有何用,來,我出個對聯你來對,”於是吟出了上聯。兒子跪在地上哭得氣咽喉幹、肝膽欲裂,哪有心思對對聯。他稍思索說:“起來吧,別哭了,我替你對下聯。”接着念出了下聯。旁聽者無不為之動容,黯然神傷。上聯的“蓮”與“憐”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兒子悲切慟哭之狀深感可憐;下聯的“梨”與“離”同音,意即自己即將離別兒子,心中感到酸楚難忍。這副生死訣別對,出神入化,字字珠璣,一語雙關,對仗嚴謹,可謂出神入化,撼人心魄。衹見寒光閃處,伴着這驚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絶唱,一代才華橫溢的飽學之士、文壇巨星過早地隕落了。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歸器內,各現方圓。
  ——金聖嘆自題
  上聯是從杜甫《北徵》詩中“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兩句化出,杜詩原意為天賜雨露相同,而果實甘苦各別。“雨入花心自成甘苦”,則指同樣是雨露滲入花心,衹因花自身的變化出現或甘或若的結果。繼上聯表現水的質變,下聯強調水的形變,即放入不同的器皿中,其形不同,器方則方,器圓則圓。此聯寫得是常見的自然現象,但給人的啓迪是多方面的,如人應如何對待外界影響,應如何把握自身努力等等,正因此,當細讀而深究。
  
  【金聖嘆撰題聯】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金聖嘆題佛經
  千古絶吟太白詩;
  大江東去學士詞。
  ——金聖嘆題書房
  真讀書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金聖嘆感題時勢
  一個文官小花臉;
  三朝元老大姦臣。
  ——題舅父錢謙益
  金聖嘆的舅父錢謙益,老姦巨猾,玩世不恭,原是明崇禎手下禮部尚書,後李自成進京,他投靠了南明姦相馬士英。清兵南下,眼看南明快要覆滅,他又搖身一變,屈膝投降,當上清朝的禮部侍郎。這天,錢侍郎生日作壽,金聖嘆母命難違,前往祝壽。酒席宴上,一個個搖頭晃腦,彈冠相慶。獨有金聖嘆板着臉,不卑不亢,沉默不語。酒過三巡,一個打秋風的賓客過來拍馬屁了。他說:“錢大人,令甥金相公乃江南才子,今日盛會,正好置酒論文,讓我等開開眼界。”一時間贊聲四起,金聖嘆倒也不推辭,站起來淡淡一笑:“盛情難卻,衹好獻醜了。就提一對聯吧!”衹見金聖嘆手握鬥筆,飽蘸濃墨,寫道:“一個文官小花臉;”衆人一見,大驚失色,錢侍郞正在捋須的手一顫抖,不覺拔掉了幾根鬍子。心想,這小子也太狂妄了!這七個字可以亂寫?衹見金聖嘆不慌不忙又寫了四個大字:“三朝元老……”衆賓客一見,臉上露出笑容。錢侍郎怕金聖嘆又來什麽邪勁,便走上前衝他伸大拇指:“人瑞,真人才也!”誰知金聖嘆卻冷冷一笑,毫不遲疑,“刷刷刷”寫完,把筆一擲,拂袖而去。衆人一看,衹見金聖嘆寫下的是十四個字:“一個文官小花臉;三朝元老大姦臣。”錢謙益兩眼翻白,手腳冰涼,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臺榭如富貴,時至則有;
  草木知名節,久而後成。
  ——金聖嘆題書齋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買東西;
  少老頭,坐睡椅,由鼕至夏讀春秋。
  ——金聖嘆撰技巧聯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朝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金聖嘆題時令年節
  一年中秋賞月,金聖嘆偶得上聯,可是苦思半夜未有下聯,次日他把這上聯寫在壁上,每天沉思,終不能對。直至大年三十除夕夜團年守歲,其妻嘆曰:“今夜是最後一天,到明日又是一年的開頭了。”金聖嘆一聽,突然跳起來說:“下聯有對了!”隨即在壁上續接寫出了下聯。
  這老翁捨得幾文錢,齋僧布道,加幾年陽壽足矣。鬍為乎,使金童玉女引上天堂;呀呀呀,玉帝也嫌貧愛富;
  那婆子偷嘗兩片肉,破戒載葷,打兩個嘴巴夠了。又何必,差馬面牛頭拿歸地獄,哈哈哈,閻王乃重畜輕人。
  ——金聖嘆題戲臺(41+41=82字)
  
  【金聖嘆評《水滸》第四十四回聯批】
  李逵忽然有假;
  宋江到底無真。
  宋江爺生不如死;
  李逵娘死賢於生。
  李逵取娘,村中遇鬼;
  宋江取爺,寨裏見神。
  宋江爺不忍見活強盜;
  李逵娘不及見死大蟲。
  李逵遇鬼,衹見兩板斧;
  宋江見神,受三捲天書。
  宋江遇玄女,是姦雄搗鬼;
  李逵遇白兔,為純孝格天。
  李逵取娘歸時,帶兩衹真虎;
  宋江取爺還時,攜三捲假書。
  
  【金聖嘆應對、合撰聯】
  〖金聖嘆應對老者聯〗
  貓伏墻頭風吹毛,毛動貓不動;(中年人)
  鷹立樹梢月照影,影移鷹不移。(老者)
  ——附錄:老者應對中年人
  金聖嘆一生評點過不少古人名著,曾以《離騷》、《莊子》、《史記》、杜甫的詩歌、《水滸》和《西廂》合稱為天下“六才子書”。並對《水滸》、《西廂》兩書進行批改,很有獨到見解。後又把《三國演義》稱為“天下第一才子書”。一天早晨,金聖嘆在茶館吃茶,聽到近旁桌子上有四五個人在談論對對子。其中一長須老者對一個中年人說:“這個下聯我有了。你上聯是:‘貓伏墻頭風吹毛,毛動貓不動’,我下聯對:‘鷹立樹梢月照影,影移鷹不移。’”。中年人聽了忙說:“您老真不愧對對子老手,佩服佩服!”
  上素月公餅;(老者)
  中糖雲片糕。(金聖嘆)
  ——金聖嘆應對老者
  長須老者捻捻鬍須說:“我也出一副聯給你們對對。”說着用手指盤中月餅:“上聯就出個‘上素月公餅’吧,但我上聯指的是食物,所以下聯也衹準以食物相對。”長須老者說完,大傢抓耳撓腮,因其中“上素”是“尚書”諧音,不容易對。金聖嘆見半天無人對出,心裏一急,脫口而出:“這有何難!對‘中糖雲片糕’不就行了。”他這下聯中,不但“中糖”和官名“中堂”同音,雲片糕也是食物,大傢都點頭稱是。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買東西;(老者)
  少老頭,坐躺椅,由鼕至夏讀春秋。(金聖嘆)
  ——金聖嘆應對老者
  長須老者看看金聖嘆,見他一表人才,出言不凡,便邀金聖嘆一起吃茶。金聖嘆也不推辭,端着茶壺坐了過來。長須老者拱供手說:“看來先生十分精於對句。我這裏有一對子,想請教先生,不知意下如何?”金聖嘆高興地說:“快請講出,讓我試試。”長須老者不慌不忙地說出了上聯:“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買東西。”衆人都以為金聖嘆難以對出。怎料金聖嘆低頭略一思索就說:“少老頭,坐躺椅,由鼕至夏讀《春秋》。”他話音剛落,就博得滿堂喝彩。長須老者請教姓名方知是大名鼎鼎的金聖嘆,大傢更是贊嘆不已。
  
  〖金聖嘆綜合應對聯〗
  半夜二更半;(某方丈)
  中秋八月中。(金聖嘆)
  ——金聖嘆屬對報國寺方丈
  金聖嘆在“哭廟”案被冤殺的三年前,剛剛批點完了《水滸傳》、《西廂記》,便走進報國寺信步小憩。一天夜裏,已批書成癖的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到了半夜乃毫無睡意,便披衣秉燭去見寺裏方丈,想藉佛經予以批點。鶴發童顔、長須飄飄的老方丈得知其來意後,慢條斯理地說:“想批書可以,我有一個條件在先,我出一聯,如你能對出,即取出佛經讓你批點,否則請恕老僧不給臉。”當時正值半夜子時,忽聽外面“ 篤篤”幾聲梆子聲,老方丈靈機一動,脫口說出了上聯。可金聖嘆冥思苦想,絞盡腦汁,就是對不出下聯來,衹得抱憾而歸,一直鬱記在心。三年後,金因“哭廟” 案被判斬殺。刑場上,剛逾知天命之年的金聖嘆,泰然自若,臨刑不懼,昂然地嚮監斬索酒酣然暢飲,邊酌邊說:“割頭,痛事也,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其心愛的兒子痛不欲生,呼天搶地、淚流滿面地趕到刑場,與慈父訣別。他看見兒子哭得淚人似的,勸慰道:“別哭了,告訴我今天是什麽日子?”兒子哽咽着說:“八月十五日,中秋。”聽到“中秋”二字,金聖嘆突然仰天大笑,高興地說:“有了!有了!……中秋八月中。”並要兒子馬上去報國寺告訴老方丈,他對出了下聯。可是,一代文壇巨子,再也不能為佛經批點了。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