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 人物列表
佚名 Yi Ming(现代中国)赵焰 Zhao Yan(现代中国)白先勇 Bai Xianyong(现代中国)
余秋雨 Yu Qiuyu(现代中国)于丹 Yu Dan(现代中国)孟宪实 Meng Xianshi(现代中国)
徐城北 Xu Chengbei(现代中国)叶坦 She Tan(现代中国)李宝臣 Li Baochen(现代中国)
王卫平 Wang Weiping(现代中国)董健 Dong Jian(现代中国)周杰伦 Jay Chou(现代中国)
刘德华 Andy Lau(现代中国)黄晓阳 Huang Xiaoyang(现代中国)杨澜 Yang Lan(现代中国)
张立宪 Zhang Lixian(现代中国)胡一虎 Hu Yihu(现代中国)李子大道 Li Zidadao(现代中国)
张靓蓓 Zhang Jingbei(现代中国)郑培凯 Zheng Peikai(现代中国)傅谨 Fu Jin(现代中国)
胡金兆 Hu Jinzhao(现代中国)佩德罗•阿尔莫多瓦 Pedro Almodovar(现代中国)吴虹飞 Wu Hongfei(现代中国)
夏君 Xia Jun(现代中国)方子 Fang Zi(现代中国)石钟山 Shi Zhongshan(现代中国)
王宝强 Wang Baojiang(现代中国)梅绍武 Mei Shaowu(现代中国)梅卫东 Mei Weidong(现代中国)
王峥 Wang Zheng(现代中国)朱军 Zhu Jun(现代中国)高晓曦 Gao Xiaoxi(现代中国)
窦欣平 Dou Xinping(现代中国)师洋妈妈 Shi Yangmama(现代中国)张小蛇 Zhang Xiaoshe(现代中国)
丁志可 Ding Zhike(现代中国)徐昕 Xu Xin(现代中国)廖小东 Liao Xiaodong(现代中国)
李伶 Li Ling(现代中国)张西 Zhang Xi(现代中国)郭敬明 Guo Jingming(现代中国)
万冰 Mo Bing(现代中国)水能沉 Shui Nengchen(现代中国)金海涛 Jin Haitao(现代中国)
周冰冰 Zhou Bingbing(现代中国)濮存昕 Pu Cunxin(现代中国)童道明 Tong Daoming(现代中国)
方俞 Fang Yu(现代中国)黄健翔 Huang Jianxiang(现代中国)李小牧 Li Xiaomu(现代中国)
田亮 Tian Liang(现代中国)杨景贤 Yang Jingxian(现代中国)陈凯歌 Chen Kaige(现代中国)
苏七七 Su Qiqi(现代中国)顾志坤 Gu Zhikun(现代中国)翁思再 Weng Saizai(现代中国)
蔡登山 Cai Dengshan(现代中国)花映红 Flowers Yinghong(现代中国)李伶伶 Li Lingling(现代中国)
马叙伦
现代中国  (1885年1970年)
籍贯: 浙江余杭

笔记杂录 Historical writings《石屋续渖》
道家类 Taoism class《庄子天下篇述义》

阅读马叙伦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阅读马叙伦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阅读马叙伦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1885.4—1970.5),现代学者、书法家。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男,汉族,浙江杭县(今余杭)人。少年时入杭州养正书塾师从陈介石,读《黄书》、《民约论》等。后因主持正义,一次学潮后被校方除名。出校后刻自学,致力于六法训诂、经史、韵文兼治新学,曾任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新世界学报》主编、《政光通报》主笔,后又执教于广州方言学堂、浙江第一师范、北京大学等。 1949 年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等职。自糼好书,开蒙之际便课八法。早年得力于欧。作书腕肘并悬,指臂齐运,擅楷、行兼及篆凝 = 练。于秀丽中含劲健之姿,清代远简穆,风神竣朗。出版《马叙伦墨迹选集》、《 马叙伦先生书法选集》等。作有论书绝句十首及短论数十篇,言简意赅。一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于文字学、金石学、训诂学、老庄哲学、诗词等皆有建树。
  
  生平:
  
  1902年,马叙伦毕业于杭州养正书塾,曾任上海《选报》、《国粹学报》编辑,后以教书为生。
  
  辛亥革命前加入柳亚子等发起的南社。1911年赴日本,在东京由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浙江参与筹办民团,响应武昌起义。后协助章太炎在上海创办《大共和日报》,任总编辑。
  
  1913年,任北京医学专科学校文职教员,并应邀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兼课。1913年冬,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辞职南下回上海。
  
  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聘邀他任北大哲学系教授。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主席,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2年夏,出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此后,曾任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长。1929年冬辞职,次年回北大任教。1932年应聘为国难会议议员。
  
  1936年1月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被推为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因贫病交加,蛰居上海,化名邹华孙,专事著述。
  
  1945年底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6月,参加上海各界人士举行的反内战游行示威,被推举为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团团长,在南京下关车站被特务殴伤。1947年底,到香港筹建民进港九分会,继续从事反蒋民主运动。
  
  1949年与李济深等赴北平,出席政协会议,并当选为政协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从1949年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第一任部长,从1952年到1954年是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部长。
  
  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最初是马叙伦的建议。
  
  关于马叙伦是否真的加入过中国同盟会学界又有新认识,详细请参阅2007年6月29日的《光明日报》“马叙伦加入过同盟会吗”一文。
  
  主要著作:
  
  1、古书疑义举例札迻1918年 铅印本 (1905年国粹学报1卷1、2号)
  2.古书疑义举例三补校录民国十三年秋刻本 又收入长沙鼎文书社辑《古书疑义举例丛刊四种》 1924年版
  3.唐写本经典释文残卷校语补正1918年 铅印本
  4、庄子札记 十四卷上下册 1919年
  5、庄子义证 五卷 民国八年 铅印本 三十三卷 附录二卷 1920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6册) 校补记一卷(共三十六)
  6、老子覈诂 四卷 1924年 景山书社又1925年印本
  7、老子校诂1956年古籍出版社1974年中华书局 (17万字)
  8、说文解字研究法 1929年 商务印书馆版(1928年重定本)。 1933年 1988年 中国书店 (1935年一册)
  9、中国文字之构造法1927年上海暨南大学 铅印本
  1O、读吕氏春秋记1931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 铅印本
  11、西溪历樊榭先生祠堂记1932年 印本(马叙伦撰 余绍宋书)
  12、周凤山先生墓志铭1932年 石印本(黄侃撰 马叙伦书)
  13、象山纪子庚墓志铭1935年
  14、故北京大学教授瑞安许叔玑先生之碑1935年 石印本 (藏北京图书馆善本室)
  15、读书小记1931年 商务版 后收入天马山房丛书 (卷一卷二)
  16、读书续记1939年 商务版 (卷三、四、五)
  17、读书续记 五卷 ([按]1919年2月27日起连载于《北京大学日刊》)1986 中国书店 (卷六、七)
  18、六书解例 四卷1931年商务印书馆石印本
  19、六村解例1933年 商务版
  20.石鼓文疏记1935年 商务版 1935年再版
  21、天马山房丛著1933年自费印行
  22、尔雅讲义民国间抄本 藏北京图书馆
  23、殷虚书契前编所见许氏说文解字所无之字1942年稿本(藏北京图书馆)
  24、马叙伦言论集1946年 山东新华书店编印
  25.我在六十岁以前(生活从书之一) 1947年7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 9月再版 1983年12月三联书店重版 又台湾文海版 又收入周谷城主编《民国丛书》沪版
  26、石屋余渖1948年上海建文书店[按]1947年3月9日《文汇报》 浮世绘版开始连载 1984年上海书店
  27、石屋续渖1949年上海建文书店1984年上海书店 (8万字)
  28、石屋余渖 石屋续渖1996年山西古籍出版社横排本
  29、马叙伦学术论文集1958年科学出版社
  30、说文解字六书疏证1957年科学出版社(15册) 1985年 上海书店(8册)(244万字)
  31、庄子天下篇述义1958年上海龙门联合书局 (7万3千字)
  32.读金器刻词1962年中华书局
  33.马叙伦墨迹选集196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34、马叙伦书法选198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35、马叙伦先生法书选集198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36.马叙伦政论文选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4月第一版
  37.马叙伦诗词选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3月第一版
  38、读书续记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6(1939年商务印书馆)又卷八~卷十五未及出版,原稿存北京图书馆
  39、石屋余沈上海书店1991
  40、石屋续沈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5
  
  马叙伦与“三白汤”
  
  自古以来,文人学者常与美食佳肴结缘。究其根源,食品文化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罢了。历史上很多名人如苏东坡、李渔、袁牧、曹雪芹等,不仅善作佳肴美馔,也纷纷将佳肴美馔写成著作或收集成食谱流传至今。大思想家、大文学家的鲁迅,在少年时代写过的《戛剑生杂记》,也曾津津有味地提到过数种菜肴。马叙伦先生也有此种爱好。关于马叙伦先生,世人多知其为革命家、哲学家、教育家,还兼擅古文、诗词、书法,殊不知他还是一个美食家。
  我没有见过马老先生,只是与他的后裔有过交往。马先生字夷初,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一直任高教部部长,并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患病而卧床,一九七年逝世,享年八十六岁。他年轻时追随孙中山先生,是老同盟会员。其它诸如参加南社、编辑《国粹学报》、《大共和日报》等等,是为当时士林之俊彦。民国以后任过浙江省民政厅厅长等职,并在北京大学任过哲学教授,讲老庄哲学,对儒、道、释诸家兼而通之,著有《庄子义证》等。一九一六年袁世凯称帝,马先生大愤离职而去,一时有“挂冠教授”之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奔走呼号反对专制,组织民主促进会,引起国民党政权嫉恨,因而在南京下关车站被特务殴伤,一时声动全国;周恩来当时曾亲赴医院慰问。毛泽东对马先生的道德文章也颇为推崇,进北京后曾亲自登门拜访,新中国成立伊始即亲自指定马先生与郭沫若、茅盾、范文澜等七人组成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我见过一幅照片,那是一九五三年元旦宴会上,马先生曾与毛泽东主席比肩而坐;据说凡上下台阶,毛泽东均亲自搀扶,由此可见毛泽东对马叙伦的器重。
  马先生的信仰诚如他自己所云是为社会“生死不计”,但他的兴趣却又是多方面的。从他早年出版的两种随笔集《石屋余渖》、《续渖》中,竟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美食家,竟善治佳肴美馔。
  听老辈人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旧北京餐馆食谱中有三种以当时名人命名的肴馔:赵先生肉、张先生豆腐、马先生汤。而其中的“马先生汤”即为马叙伦先生所创。当时北平中山公园辟有茶座,为社会名流茗谈雅集之处。马先生常光顾那里的川黔馆长美轩,看到那里菜烧得好,惟独汤不甚佳,遂将自己所创“三白汤”的制作方法告诉厨师。长美轩仿制后命名为“马先生汤”,到此品尝者无不称赞,以后此汤便成为长美轩的一大特色。
  何为“三白汤”?三白者,即白菜、笋、豆腐也。因皆为白色之物,故名。原料看似简单,做法却十分复杂。不但主料要选最好的,还要配以雪里蕻等二十余种作料。此汤烧制后,味极鲜美。马先生在《石屋余渖》中说:“……此汤制汁之物无虑二十,且可因时物增减,惟雪里蕻为要品……”看来作料中最重要的是雪里蕻,别的尚可“增减”,惟此不可缺也。
  据说,长美轩仿制的马先生汤虽然鲜美,但比马先生亲手所制“三白汤”的味道仍要略逊一筹。其中奥秘恐怕自然在火候及作料配置上。现在中山公园里的餐馆中已没有“马先生汤”了,不妨可以说已是“广陵绝响”了,因为现在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没有品尝过。那时能在长美轩品尝“马先生汤”而今又健在者,至少要有两个条件:一、当时有一定社会身份。二、年龄起码要在二十岁左右。我认识两位老先生,一位是张中行;他在《负曝闲话》一书中谈起过马叙伦和“三白汤”,但他没有品过。另一位是郑逸梅,他在其所著的《南社丛谈》一书中也提到过“三白汤”,但郑老也未曾品尝过。可见称之为“广陵绝响”并不为过。
  
  从尽忠报国到参加民主革命
  
  马叙伦的高祖是农民,曾祖是鞋匠,开个小鞋铺。祖父三考⑴出身,做过京官。父亲继承书香,写得一手好字,但一生坎坷,只做得一个县学生员。他五岁那年,父亲就给他延师破蒙,期望殷切,督教极严。10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道中落,生计艰难。可是母亲偏要他继续念书,并嘱咐说:“你爸爸没有得志,是他一生的恨事,你要替爸爸争争气。”从此,这位贤母加倍辛劳,以十指所得,供他一人读书。他不负慈母期望,学习勤奋,过目成诵。11岁那年,他跟父亲生前好友汤颐琐先生到苏州读书。不久,他又随亲友去温州就读。13岁那年,他回到杭州,先后进宗文义塾和范文成老师的私塾读书。14岁那年,碰上戊戌变法,杭州有了新式学堂。翌年夏,他进养正书塾读书。
  养正是一个比较新式的书塾,设有国文、历史、掌故、地理、数学、英语等课。对于地理、数学、英语等课,他总是格格不入,学不进去;但对于国文、历史、掌故等课,他则得心应手,在学习成绩上总是名列前茅。星期考试,一连考上七次第一。半年之内,连升两班。一年以后就升为特班生。当时他想:自己“总算生长在仕宦之家,幼年晓得文天祥是个状元宰相,尽忠报国的人,很羡慕他,所以也想中状元,做宰相”,⑵成为历史名人。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革命浪潮打消了。
  1900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西太后挟着光绪皇帝逃出了北京城。一天。他从陈介石老师那里听到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好像天从头上压下来了”,不禁嚎啕大哭。这位老师却不声不响,等到他实在哭得太伤心了,才慈祥地对他说:“不要哭了,你回去吧,我慢慢地给你讲明白。”翰林出身的陈老师,是他平时所尊敬的历史学家,善于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那天以后,并没有找他谈话,只是在上历史课时给学生讲些六朝五代和宋明亡国换代的历史。听了这些,他心里似乎亮堂多了.接着,陈老师又介绍他阅读王夫之的《黄书》,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以及《明季稗史汇编》里的《扬州十日记》和《嘉定屠城记》等禁书。得到这些书以后,他夜以继日地贪婪地阅读着。这些论著和史实,激起了他的义愤,打消了“尽忠报国”的糊涂思想。
  接着陈老师又指点他阅读一些西欧进步书刊的译著,最先读到的是严复翻译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当读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时,他感到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极为新鲜的境界。
  他又读了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法意》。《法意》的作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其后,他又读了法国卢梭的《民约论》。这本书阐述了天赋人权和平等自由的理论。论证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观点,被称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福音书”。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思考着,他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寻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不知不觉地非要打倒清政权建立民主国家不可了。他开始找志同道合的革命者。
  在同学里,他把特班生里的汤尔和、杜士珍引为同志,并拜了把子。他们三人开始做组织同学的工作。
  他们担任了备班生的教师,指导小同学们读书。他们向总理(校长)上书,要求开设体操课,增加体育设备,活跃体育生活。
  他们用个人得到的奖学金购置书报,办起了一个小藏书楼,叫做“皆大欢喜藏书楼”,给同学们提供了阅览场所。
  他们还组织各种时事演讲会、新知识辩论会,开展各种社交活动。
  1901年养正书塾改为杭州府中学堂,他和汤、杜两人将于翌年暑假毕业。校方已内定派他们三人毕业后赴日本留学。他们也互相约定赴日本学陆军,以便学成后干革命。可是就在毕业前两个月,校里发生一次学潮,把他和杜士珍卷进去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校里有一位学正,官儿不大,平时威风却不小,早为同学们所侧目。一天晚上,有三位同学和学正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他们本来就不把学正放在眼里,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学正向他们怒目而视,他们却装作没看见,继续高声谈笑。这一来,学正发脾气了:“食不语,寝不言’,夫子之道也。你们懂得吗?”
  “我们不懂。嘻,嘻!”
  于是学正拍案而起,盛怒而去。同学们都替这三个人担忧.果然,没过多久,校里的监督(养正改为学堂后的校长)坐着四人大轿,冲进校门,立即在“君子堂”里召集全校师生,要把三个肇事学生宣布开除出校。
  马叙伦和几位特班生急了,立即邀请总教习陈介石来挽救,陈老师毫不推辞,一口气跑进办公室。监督拿起朱笔正要写开除布告,陈老师迫不及待地嚷道:“不能!不能!"
  “本监督自有权衡,该教习毋得干预!”
  “那末我也辞职好了!”
  听说总教习辞职,满堂学生都轰动了:“陈老师辞职了,我们都走!”
  同学们说到做到,一面凑出钱来租房子,作为暂时安身之所,同时推几位特班生写呈文向三大宪(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控诉。第二天清早,大家向孔夫子牌位行个礼,就陆续离开学校,以示决绝。事情闹大了。校方就用分化手法,稳住了大部分学生继续上学。校里六个特斑生,除汤尔和因病未参加学潮外,都因带头闹事,被开除出校。
  被开除出校以后,赴日留学的计划落空了。为了生活,马叙伦跑到上海从事报刊编辑工作。
  那时,上海是维新和革命两种思潮集中角逐的场所,各种刊物蓬勃兴起.他身临其境,感到耳目一新.他先后帮蒋观云编辑《选报》,帮赵祖德办《新世界学报》,任主编。后来,他又和黄晦闻办《国粹学报》,邀章太炎、柳亚子、陈佩忍、刘师培等人写文章.这个刊物鼓吹民族民主革命,想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寻找反清、反帝的武器。出版以后,居然风行一时。在革命思潮的不断陶冶中,他提高了思想意识,更坚定了革命斗志。
  一次他在西湖游艇里高声唱道:“一击满湖(谐“满胡”音)烟雨破,谁家天下举杯看。”20岁结婚时,他写了一副对联,挂在新房门口。上联是“卿桴独立鼓”,下联是“我揭自由旗”。豪情壮志,放言无忌。
  结婚以后,他在杭州、江山、诸暨等地做了两年教员,传播革命思想。1906年下半年,他应陈介石老师之邀,到广州两广师范馆和方言学堂先后教书。方言学堂学生有许多是同盟会的会员,他和学生之间,不仅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有共同的革命理想。他当时以“戎马书生”自励。课余之暇,就练习武术、骑术。不久,他居然可以不用控缰踩镫,放手让骏马飞奔了。
  1908年,清廷颁布咨议局章程。次年l0月,各省咨议局开会,陈介石当选为浙江省咨议局议长。马叙伦应陈老师之邀,辞去方言学堂教职,回杭州工作。_他在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教课,在《浙江日报》担任社论主笔,还在咨议局兼了一个职务。通过教学和报纸,传播革命思想,鼓吹民族和民权主义,反对清廷统治和君主政体。19l0年,他参加了由柳亚子、陈佩忍、高旭等发起的南社。
  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l9l1年夏季,他专程去日本会见章太炎,商讨革命策略。经章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回杭以后,立即投入江浙两省民众为保卫沪杭甬铁路的权益而掀起的爱国护路运动。
  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各地革命党人纷起发难。他立即商得陈介石议长的同意,由咨议局邀请杭州商会和各界绅士共同发起组织民团。成立民团局,推汤寿潜、陈介石分任总、副理。表面是维护治安,实际是准备响应起义。他和汤尔和、楼守光三人分别担任城区巡防,并联络驻军,准备发动起义。
  到了农历九月十三日夜,标统周承菼部起义成功,包围了巡抚衙门,活捉巡抚增韫。第二天大早,马叙伦到咨议局商量善后,决定由陈介石、沈钧儒、褚辅成和他四人署名,电邀汤寿潜来杭就都督职,接着就组成都督府,由褚辅成任民政司长。沈钧儒任教育司长,张鸿任财政司长,他被任为都督府秘书。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