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 人物列表
苏曼殊 Su Manshu(近代中国)王国维 Wang Guowei(近代中国)
赵尔巽 Zhao Erxun(近代中国)李定夷 Li Dingyi(近代中国)
梁启超 Liang Qichao(近代中国)蔡东藩 Cai Dongfan(近代中国)
李宝嘉 Li Baojia(近代中国)张祖翼(梁溪坐观老人) Zhang Zuyiliangxizuoguanlaoren(近代中国)
孙希孟 Sun Ximeng(近代中国)黄小配 Huang Xiaopei(近代中国)
徐枕亚 Xu Zhenya(近代中国)刘鹗 Liu E(近代中国)
吴趼人 Wu Jianren(近代中国)颐琐 Yi Suo(近代中国)
林纾 Lin Shu(近代中国)储仁逊 Chu Renxun(近代中国)
黄世仲 Huang Shizhong(近代中国)遁庐 Dun Lu(近代中国)
云间天赘生 Yun Jiantianzhuisheng(近代中国)黄南丁氏 Huang Nadingshi(近代中国)
冷佛 Leng Fo(近代中国)苏舆 Su Yu(近代中国)
王先谦 Wang Xianqian(近代中国)徐珂 Xu Ke(近代中国)
孙诒让 Sun Yirang(近代中国)易顺鼎 Yi Shunding(近代中国)
宋玉卿 Song Yuqing(近代中国)罗惇曧 Luo Dunrong(近代中国)
张謇 Zhang Jian(近代中国)马建忠 Ma Jianzhong(近代中国)
许南英 Xu Naying(近代中国)叶德辉 She Dehui(近代中国)
李葭荣 Li Jiarong(近代中国)孟森 Meng Sen(近代中国)
佚名 Yi Ming(近代中国)黎遂球美周 Li Suiqiumeizhou(近代中国)
夏仁虎 Xia Renhu(近代中国)许国英 Xu Guoying(近代中国)
黄浚 Huang Jun(近代中国)虞公 Yu Gong(近代中国)
黄质 Huang Zhi(近代中国)钱基博 Qian Jibo(近代中国)
陶希圣 Tao Xisheng(近代中国)蒋芷侪 Jiang Zhichai(近代中国)
辜鸿铭 Gu Hongming(近代中国)胡开明 Hu Kaiming(近代中国)
陈莲痕 Chen Lianhen(近代中国)汉史氏 Han Shishi(近代中国)
宣南吏隐 Xuan Naliyin(近代中国)张春帆 Zhang Chunfan(近代中国)
吴沃尧 Wu Woyao(近代中国)程善之 Cheng Shanzhi(近代中国)
周大荒 Zhou Dahuang(近代中国)韵清女史吕逸 Yun Qingnvshilvyi(近代中国)
李涵秋 Li Hanqiu(近代中国)张恨水 Zhang Henshui(近代中国)
叶楚伧 She Chucang(近代中国)蔡元培 Cai Yuanpei(近代中国)
韩兆琦 Han Zhaoqi(近代中国)许地山 Xu Dishan(近代中国)
张君劢
近代中国  (1887年1月18日1969年)
字: 士林
网笔号: 立斋

  张君劢(1887—1968)中国政治家、哲学家,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 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宝山区)人。近现代学者,被部分学者认为是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徐志摩的第一任夫人张幼仪是其妹妹,前中国银行董事长张公权是其四弟。
  
  生平介绍
  1887年1月18日出生于江苏嘉定县一个儒医兼经商的家庭。6岁私塾启蒙。12岁考入上海江南制造局广方言馆,在这里张君劢开始“知道世界上除了做八股文及我国固有的国粹外,还有若干学问”。
  1902年,张君劢16岁,应宝山县乡试,中了秀才。翌年,他被《新民丛报》梁启超所撰《祝震旦学院之前途》一文所吸引,不惮巨额学费,投考震旦学院修拉丁文。后因学费无继,而转入南京高等学堂,学习不及一年,因参加拒俄爱国运动而被勒令退学。经友人介绍,去湖南长沙做中学教师。
  1906年,张君劢东渡扶桑,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修习法律与政治学。留学期间,结识了具有师友关系的梁启超,并参与发起梁启超主持的“政闻社”。
  1910年,张君劢于早稻田大学毕业,获政治学学士学位。回国应试于学部,取得殿试资格,次年经殿试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为暂避袁世凯的迫害,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张君劢于1913年取道俄国赴德入柏林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
  辛亥革命后,任宝山县议会议长,与汤化龙等人组织共和建设讨论会,后与共和统一党联合改组为民主党。
  1913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因此精通日文与德文。1915年回国,任浙江交涉署长、《时事新报》总编。不久,赴北京任段祺瑞内阁国际政务评议会书记长和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
  1917年后,长期从事唯心论哲学教育和研究。
  1918年,张君劢等6人随梁启超去欧洲考察,之后留在德国师从倭铿学习哲学。后来曾参与创办过政治大学、学海书院和民族文化书院,当过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教授,是1923年“人生观论战”的发起人和后来《文化宣言》的发起人,与丁文江、陈独秀和胡适交锋,并先后有《人生观》、《民族复兴之学术基捶》、《中华民国民主宪法十讲》、《社会主义思想运动概论》、《中国专制君主制之评议》、《主国之道》、《明日之中国文化》、《新儒家思想史》等论著发表和出版,被公认是现代新儒家的重镇。
  1933年与张东荪等人组织国家社会党(国社党),任中央总务委员兼总秘书。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与黄炎培等人组织中国民主同盟,历任常委;与陈布雷合办民族文化学院,任院长。抗战后,国社党与民主党合并为中国民主社会党(民社党),被举为主席,参加国民党政府工作。1946年担任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参与创办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主导起草《中华民国宪法》,将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设计改造成倾向内阁制的五院制,企图制约蒋介石的大权。
  从政治一方面看,他早年追随梁启超从事立宪活动,是政闻社的骨干人物,自30年代起,又先后组建过或参与组建过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和中国民主社会党,参加过两次民主宪政运动,是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并起草过《中华民国宪法》。
  主要著作有:《中西印哲学文集》、《新儒家哲学发展史》、《思想与社会序》、《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等。
  张君劢反对中国实行共产主义,又不满蒋介石不遵守《中华民国宪法》,1949年后去美国。由于民社党迁往台湾后内斗不断,又受到国民党实施一党专政的压迫,张君劢曾经于1962年出面号召党内团结,但无功而返。1969年病逝美国。
  
  人生评价
  张君劢一生充满着矛盾。他既被国民党绑架过和软禁过两年,其著作多次遭到国民党的查禁,又是蒋介石的座上客,支持过国民党的反共内战政策;他既与共产党有过很不错的关系,59岁生日时周恩来还送过他一块“民主之寿”的寿匾,又与共产党人势不两立,1949年被毛泽东宣布为“战犯”而遭通缉。
  他既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人之一,长期担任民盟中央常委,又违背民主同盟的政治原则,率民社党参加国民党单方面召开的国大和政府,被民主同盟令其退盟。
  他既热情地宣传介绍过十月革命,又对十月革命进行过肆意攻击,一生以反对中国走俄国人的道路为鹄的。
  他从小进的是新式学堂,留学过日本和德国,却拥有秀才和翰林的功名;他掌握和精通三门外语,用德文和英文写有著作,却拒绝使用白话文,他发表和出版的中文论著都用的是文言文。
  他提倡过妇女解放,抨击过封建大家庭对妇女的压迫,然而1922年他却顽固地不许他妹妹张幼仪在与徐志摩离婚后改嫁,而他自己则毫不犹豫地与一字不识的发妻离了婚,重新娶了一位知识女性……
  张君劢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但他在政治与学术这两个领域里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他反对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却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并于1949年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不满于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却依然如故,而且是变本加厉;他反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却成了新中国的指导思想;他提倡复兴儒学,直到他1969年逝世……他的主张在中国始终没有真正实行过。
  张君劢虽然不是一个成功者,这并不意味着他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学术史上的地位不重要。实际上,在这两个领域里的许多方面,他都产生过有形或无形的影响。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