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人物列錶
虞汝明 Yu Ruming應俊 Ying Jun劉籍 Liu Ji
陳伯葵 Chen Bokui
陳襄
宋代  北宋(1017年1080年)

旅遊記錄 travel register《使遼語錄》
詩詞《白頭 hoary head》   《病驥 Disease ji》   《常州郡齋六首 Changzhou County, 6》   《常州郡齋六首 Changzhou County, 6》   《常州郡齋六首 Changzhou County, 6》   《常州郡齋六首 Changzhou County, 6》   《常州郡齋六首 Changzhou County, 6》   《常州郡齋六首 Changzhou County, 6》   《程大卿書宿猿洞》   《春日書事 Spring Book thing》   更多詩歌...

閱讀陳襄在旅游地理的作品!!!
閱讀陳襄在诗海的作品!!!
  字述古,人稱古靈先生,福州侯官(今福建省閩侯縣)人。北宋慶歷年間進士,初任浦城縣(今屬福建省)主簿,攝縣令事。八年(1048),升為仙居縣令。時仙居“民尚樸野,罕知讀書”,“民窮多變,監獄患滿”。莅任後首重教化,改文廟,創學宮,延聘名師。先後作《勸學文》、《勸俗文》,勸諭鄉民遣子弟入學,並親至縣學講學。自此仙居辦學之風日盛,“弦誦相聞,人才蔚起”,“百裏田疇熟,一年囹圄閑”。離任時,民衆攀車遮道,依依不捨。
  
  南宋乾道七年(1171),後人在南峰山桃花洞建古靈祠,以示紀念。
  
  字述古,學者稱古靈先生,與鄭穆、陳烈、周希孟並稱“古靈四先生”,北宋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氣古行高,以天下為己任。進士及第,授浦城簿。歷任縣令司封員外郎、三司副使、判尚書都省等職。留意天下人才,曾薦論司馬光、蘇頌、蘇拭等三十三人品,成為一時盛事。鬍瑗、程顥、程頤、張載等名儒,皆受他舉薦。自謂為官以來,“以興學養士為先務”。在浦城、河陽、州、杭州、陳州興辦學宮,親為諸生講學。有問難者,乘他聽訟之暇,入問於庭。出行,遇山峪中小學,則下車為童子講經。從學者達幹餘人,著名弟子有孫覺、吳道、章衡、陳砥、呂逢時等,他一言一行,皆以古人為法,喜怒不形於色。主張用儒傢禮義移風易俗。使百姓皆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夫婦有恩,男女有別。子弟有學,鄉裏有禮。貧窮有難,親戚攜手相救。嫁娶死喪,鄰里互相助。勤於農桑,不作盜賊,不學賭博,不好爭訟,不以惡欺善,無以富吞貧。行者讓路,耕者讓畔,頒白者不負載於道路。提倡倡聖賢應視天下之民如其子,一人不獲,則身心不安,應學大禹三過其門而不入。指出隱居求志,古人崇尚。但有聖人之隱,賢人之隱,介夫之隱。聖人之隱,樂天以待命,時運未到可隱,時運一到應躍起,如舜、伊尹。賢者之隱,養氣以蓄德,居貧賤而樂,如顔回、曾參。介夫之隱,但詰其身而不纍於世,不憂天下,如長沮,則君子所不為。君子之道,是正以持之,通以行之。正者,為道之經,即中庸。權者為道之權,即隨時之義。仁以居之,義以由之,正在其中。智以遷之,禮以和之,通在其中。君子知道此四者,可以藏身立命。他又提倡“好學以盡心,誠心以盡物。推物以盡理,明理以盡性,和性以盡神”(《宋元學案·古靈四先生學案》)。進入“至誠”境界,則為聖人。“誠”就是要存其正而公者,去其邪而私者,即擇善;或慎於不睹不聞之際,即慎獨。堅持如此,則明而誠。並強調學校的教化作用。他認為,邑民不識為學,父子兄弟不相孝友、鄉黨鄰里不相憐恤,則其心唯爭財奪利,以至身犯刑憲,鞭笞流血而不知止。非百姓樂於此,而是不知讀書之故。父老應勸告子弟,令來就學,擇明師而教喻,學校之設,不是教人以詞章換取利祿。緻學者應先明《周官》三物之要,使“有自得於心而形於事”,然後纔可言入仕。教授諸生不應溺於章句之學,應闡明先王禮義,教以德行道藝。古靈之學,“其大意已通關(張載)洛(程顥、程頤)之津”,倡導之功,僅次於鬍瑗、孫復,在理學發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主要著作有《古靈集》二十五捲,《居易錄》二十捲、《中庸義》。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