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人物列錶
歌德 Goethe荷爾德林 Friedrich Hölderlin海涅 Heinrich Heine
拉斯剋—許勒 Else Lasker-Schüler艾興多爾夫 Joseph Freiherr von Eichendorff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君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朋霍費爾 Dietrich Bonhoeffer葛瑞夫 Dieter M. Gräf
赫爾曼·黑塞 Hermann Hesse席勒 Friedrich von Schiller
海因裏希·伯爾
德國 西德  (1917年十二月21日1985年七月16日)
海因裏希·特奧多爾·伯爾
出生地: 德國科隆

Heinrich Theodor Böll
海因裏希·特奧多爾·伯爾德語Heinrich Theodor Böll,1917年12月21日-1985年7月16日),生於德國科隆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最重要的作傢翻譯傢之一,1972年獲諾貝爾文學奬

生平

伯爾的半身像

青年及戰爭年代(1917–1945)

海因裏希生於科隆,其父母為木匠維剋多·伯爾(Viktor Böll)及其妻瑪麗亞(Maria,娘傢姓Hermann)。海因裏希是其父的第八個孩子也是第三個兒子。瑪麗亞是維剋多的第二任妻子。這個小市民家庭信奉羅馬天主教,因而排斥納粹主義

1924年至1928年,伯爾在天主教市民學校學習。此後轉入國立的威廉皇帝完中。1937年中學畢業後,他開始在位於波恩的書商蘭帕茲(Lempertz)當學徒。在十一個月之後因故中斷。在此期間,他開始了最初的文學寫作嘗試。1938年,伯爾服了一年帝國自願服務。1939年夏,他進入科隆大學,學習日爾曼語言學經典哲學,同時開始寫作第一部小說,“教堂邊緣”(Am Rande der Kirche)。但是在夏末時他被徵召入伍。此後一直在軍中服役,直到1945年4月被美軍俘虜,並在同年9月被釋放。

1942年,伯爾從前綫回到德國休假,並與相識多年的阿內瑪麗(Annemarie Čech)結婚。生於1945年的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剋裏斯多夫(Christoph)出生後不久即夭折。隨後他們於1947年、1948年、1950年分別生育了三個兒子雷蒙特(Raimund),雷內(René)及文森特(Vincent)。

在二戰的時候,他在信中多次請求他的父親,給他寄甲基苯丙胺(Pervitin),這種興奮劑在士兵當中很流行。在戰爭結束之後海因裏希還對此依賴。

企業傢和漁夫的故事

1963年,伯爾在五朔節的時候給德國的Norddeutscher Rundfunk廣播電臺寫了一個故事,名叫“Anekdote zur Senkung der Arbeitsmoral”,意思是“一個關於降低勞動生産率的故事”。講的是一個企業傢旅行者給一個漁民生活建議的故事

故事大綱

“一個企業傢旅行者來到一個歐洲西部的無名海灘,他拍照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穿着破爛的漁夫在船裏睡覺,他對漁夫的懶惰感到失望,就過去問漁夫為什麽躺在這裏而不去打漁。漁夫說他上午已經出海了一次,捕到的魚已經足夠接下來兩天的生活了。

旅行者告訴漁夫,如果他每天出海打漁好幾次,一年內他就能買一臺摩托艇,第二年就能再賣一條。這樣幾年積纍下來,他就能建一座冷庫,一個魚加工廠,坐直升飛機飛來飛去,建一座魚餐廳,並把竜蝦直接出口到巴黎去。

漁夫並不感冒地問:“接下來呢?”

旅行者說:接下來你就可以無憂無慮地坐在海邊打瞌睡、欣賞海景了。

“但我不是已經這樣做了嗎。”漁夫說。

旅行者沉思着走了,他一點也不對漁夫感到遺憾,反而有些嫉妒。”

故事的流行和改編

這個故事及其的變體在網絡上相當流行,也被一些書和論文引用。在有的變體中,故事的人物改成了哈佛MBA和一個墨西哥人。這個故事經常被拿來討論金錢與幸福的關係。被一些大學列入閱讀書目,也被選入一些德語教材。

主要作品

  • 短篇小說方面,目前已知的有:
    • 《流浪人,你若來斯巴……》
    • 《我的昂貴的腿》
    • 《在橋邊》
  • 中篇小說,目前已知的有:
    • 《列車正點到達》
  • 長篇小說,目前已知的有:
    • 《……一聲沒吭》
    • 《無主之傢》
    • 《九點半鐘的臺球》
    • 《小醜眼中的世界》
  • 目前已知,但無法確定是哪一類的小說作品有:
    • 《萊尼和他們》
    • 《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
    • 《監護》
    • 《與貴婦分拍的團體照》
  • 散文
    • 《愛爾蘭之旅》

參考資料

  1. ^ Conard, Robert C. Understanding Heinrich Böl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2: 43 . ISBN 978-0-87249-779-5OCLC 24106001.
  2. 跳轉至:2.0 2.1 Böll, Heinrich. Anecdote Concerning the Lowering of Productivity. The Stories of Heinrich Boll. Leila Vennewitz (translato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5: 628–630. ISBN 0-8101-1207-8.
  3. ^ Moeller, Jack. Kaleidoskop: Kultur, Literatur, und Grammatik.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1991: 167. ISBN 978-0-395-57260-3OCLC 23220682.
  4. ^ Christoph Vorwerk. Anecdote Concerning the Death of Enterprise by Quality Assurance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2-11..
  5. ^ Plass, Jan L.; Dorothy M. Chun, Richard E. Mayer and Detlev Leutner. Cognitive load in reading a foreign language text with multimedia aids and the influence of verbal and spatial abiliti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Elsevier). March 2003, 19 (2): 221–243. doi:10.1016/S0747-5632(02)00015-8.
  6. ^ Schwantes, V. David. Ethics in a Cocoon: How (Not) to Live Well Together. AuthorHouse. 2007: 52. ISBN 978-1-4343-2004-9OCLC 176931764.
  7. ^ Ghosh, Indranil. 10 Feel Good Factors. Pustak Mahal. 2006: 13. ISBN 81-223-0953-4.
  8. ^ Education F205: The Study of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Indiana University
  9. ^ German 90b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10. ^ Turneaure, Brigitte M. Der treffende Ausdruck, Texte, Themen, Übungen, 2nd ed., pp. 26–28. W. W. Norton, New York, 1996. ISBN 978-0-393-96823-1.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