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李叔同 Li Shutong(現代中國)
趙超 Zhao Chao(現代中國)錢穆 Qian Mu(現代中國)柏楊 Bai Yang(現代中國)
嶽南 Yue Na(現代中國)易中天 Yi Zhongtian(現代中國)林語堂 Lin Yutang(現代中國)
趙柏田 Zhao Baitian(現代中國)陳舜臣 Chin Shunshin(現代中國)子金山 Zi Jinshan(現代中國)
王利器 Wang Liqi(現代中國)馬非百 Ma Feibai(現代中國)落花散人 La Huasanren(現代中國)
朱謙之 Zhu Qianzhi(現代中國)王明 Wang Ming(現代中國)馬敘倫 Ma Xulun(現代中國)
劉武 Liu Wu(現代中國)歐陽競無 Ouyang Jingmo(現代中國)道源法師 Dao Yuanfashi(現代中國)
廣化法師 An Huafashi(現代中國)袁閭琨 Yuan Lvkun(現代中國)岑仲勉 Cen Zhongmian(現代中國)
夏嵐馨 Xia Lanxin(現代中國)鬍適 Hu Shi(現代中國)王蒙 Wang Meng(現代中國)
梅朝榮 Mei Chaorong(現代中國)李勇 Li Yong(現代中國)成君憶 Cheng Junyi(現代中國)
劉緒義 Liu Xuyi(現代中國)張海鷗 Zhang Haiou(現代中國)餘秋雨 Yu Qiuyu(現代中國)
曾仕強 Ceng Shijiang(現代中國)張曉傑 Zhang Xiaojie(現代中國)於丹 Yu Dan(現代中國)
孔健 Kong Jian(現代中國)王立群 Wang Liqun(現代中國)李零 Li Ling(現代中國)
徐晉如 Xu Jinru(現代中國)楊昊鷗 Yang Haoou(現代中國)馬駿 Ma Jun(現代中國)
趙林 Zhao Lin(現代中國)孔慶東 Kong Qingdong(現代中國)方爾加 Fang Erjia(現代中國)
錢文忠 Qian Wenzhong(現代中國)姚淦銘 Yao Ganming(現代中國)李剛田 Li Gangtian(現代中國)
馬明達 Ma Mingda(現代中國)楊泓 Yang Hong(現代中國)錢紹武 Qian Shaowu(現代中國)
崔樂泉 Cui Lequan(現代中國)趙世民 Zhao Shimin(現代中國)黃樸民 Huang Piaomin(現代中國)
顔世安 Yan Shian(現代中國)止庵 Zhi An(現代中國)馮時 Feng Shi(現代中國)
白雲翔 Bai Yunxiang(現代中國)南懷瑾 Na Huaijin(現代中國)劉德江 Liu Dejiang(現代中國)
方舟子
現代中國  (1967年九月)
籍貫: 福建雲霄

科普 dissemination of science《方舟子帶你走近科學》

閱讀方舟子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方舟子
  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於福建雲霄縣。1985年畢業于云霄一中,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生物係。1990年本科畢業後赴美留學。1995年獲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先後在美國羅切斯特(Rochester)大學生物係、索爾剋(Salk)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後研究,研究方向為分子遺傳學。 1998年起主要從事寫作和網站建設。
  為中文互聯網的先驅者之一。1994年創辦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網絡文學刊物《新語絲》,主持新語絲網站,擔任新語絲社社長。2000年創辦中文網上第一個學術打假網站“立此存照”,揭露了多起科學界、教育界、新聞界等領域的腐敗現象。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福建日報》等多傢媒體曾做過報道,中央電視臺“面對面”、“新聞會客廳”、“人物”、“中國周刊”等節目和上海電視臺“七分之一”、福建電視臺“新聞啓示錄”、遼寧電視臺“ 今晚博客”、北京電視臺“魅力科學”、東方衛視“非常道”等節目分別做過專訪。美國《科學》在2001年8月10日和2006年12月1日曾兩次專文介紹,美國《商務周刊》、《聖荷塞信使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高等教育紀事報》和英國《自然》、《新科學家》、《經濟學家》、《蘇格蘭人》等國外報刊也做過報道。
  目前擔任《中國青年報》、《經濟觀察報》、《長江商報》和《法製晚報》的專欄作者。著有《進化新解說》、《方舟在綫》、《叩問生命——基因時代的爭論》、《進化新篇章》、《潰瘍——直面中國學術腐敗》、《長生的幻滅——衰老之謎》、《江山無限——方舟子歷史隨筆》、《餐桌上的基因》(再版改名《食品轉基因》)、《基因時代的恐慌與真相》、《尋找生命的邏輯——生物學觀念的發展》、《科學成就健康》、《批評中醫》、《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謎》、《方舟子帶你走近科學》等16部著作。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