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人物列錶
孫奭
宋代  北宋(962年1033年)

四書類 Class Four Books《孟子註疏》
詩詞《送張無夢歸天台 accompany Zhang momeng Pass away _set_》   

閱讀孫奭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閱讀孫奭在诗海的作品!!!
  北宋經學家、教育傢。字宗古。今博州博平(今山東茌平博平鎮)人,後徙居須城(今山東東平)。他自幼讀經書,篤學成纔,九經及第,宋太宗時入國子監為直講。真宗時,為諸王侍讀,纍官至竜圖閣侍製。仁宗即位,他以名儒被召為翰林侍講學士,判國子監,後遷兵部侍郎、竜圖閣學士、禮部尚書。晚年以太子少傅致仕,卒於傢。他以經學成名,一生堅守儒傢之道。宋真宗大搞迷信,宣揚“天書”,群臣阿附,唯孫奭直言:“我衹聽孔子說過‘天何言哉’,豈有書也!”對真宗的到處拜山祀神,他也是每每切諫。他給仁宗講課時,“每講論至前世亂君亡國”時,總是“反覆規諷”。他的經學著述甚多,其代表作是《經典微言》50捲,這是他從《五經》蒐集的“ 切於治道”的精華。
  
  孫奭從小就和家乡的少年朋友拜同郡學者王徹為老師,學習鑽研五經。他聰明好學,學業成績特別好。老師王徹故去後,原來跟隨王徹求學的數百名學生也都拜孫奭為師,求教他解答疑難。他對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都給予詳細滿意的回答。由於社會的信任和支持,在孫奭年紀長成後,便在家乡開辦起私學,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
  宋太宗時,孫奭參加了朝廷舉行的科舉考試,以《九經》及第,授予他莒縣主簿。後又升為大理評事、國子監直講。當時,宋太宗還親自到國子監聽他講《書經》,並對孫奭的講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嘉奬。
  宋真宗即位後,委任孫奭為各王府的教師,同時兼職於太常禮院、國子監、司農寺。後纍遷工部郎中、竜圖閣侍製、翰林侍講學士、禮部尚書、太子少傅等。
  孫奭知識淵博,生性方直,守道自處,據事理,陳己見,遠見卓識,教學有方,深得皇上的器重。後來因為年老,他曾多次要求辭官回鄉,都未被批準。經他再三請求,皇上衹好委以他太子少傅的官職,辭職回到家乡,不久因病故去。
  孫奭在世70多年,在宋王朝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作官達40年左右,先後經歷了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但他一生所從事的主要事業是教育工作。在還沒有走入仕途前,即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當他以《九經》及第,被任命為莒縣主簿後,還沒有上任,他就嚮宋太宗遞上報告,要求到國子監作教師。於是他被委任為國子監直講。宋真宗時,他又被派任皇族中各王府的教師,同時兼任國子監的工作。宋仁宗時,孫奭又被委任為宮廷教師,直到他臨去世的前一年,還在宮廷裏孜孜不倦地講學。
  孫奭在講述經義時,總是把經典歷史同當時宋王朝治國安民的實際結合起來。諫喻宋王朝的各級統治者,以前代的“亂君亡國”為鑒戒,體恤人民的疾苦,以鞏固宋王朝的統治。大中祥符初(1008年),皇上將迎“天書”,孫奭直言上諫,“臣愚,所聞‘天何言哉’,豈有書也?”明確反對天有意志之說。因為他長期擔任教學工作,宋王朝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中的不少官員都是他的學生,所以孫奭成為當時很有影響的教育傢。
  孫奭在長期從事教學和參政的同時,還認真選錄了五經中的治政之言,輯成《經典徽言》50捲,另撰《崇祀錄》、《樂記圖》、《五經節解》、《五服制度》等。參與校定《莊子》、《爾雅》釋文,考正《尚書》、《論語》、《孝經》、《爾雅》謬誤及律音義。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