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 | 湖北棗陽 | ||
閱讀劉道玉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劉道玉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
在教育學研究方面,他從事創造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先後出版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創造教育概論——知識·智力·創造力》、《創業與人生設計》、《創造思維方法大綱》、創造《教育新論》等10多部著作並在報刊上發表了 150多篇文章。1985年獲法國總統密特朗最高榮譽勳章,1987年獲日本東洋哲學學術研究奬章,1993年獲英國劍橋名人中心二十世紀勳章。
生平概覽
生平:
1933年11月24日,出生於湖北省棗陽縣蔡陽鄉北大劉傢坡
1953年-1958年在武漢大學化學係學習
1958年-1960年武漢大學化學係助教
1961年-1963年先後在留蘇預備部和前蘇聯科學院元素有機化學研究生學習
1963年-1966年武漢大學化學係講師
1966年-1977年先後任武漢大學副教務長,校黨委副書記
1973年中國共産黨第十次代表大會代表
1977年-1988年先後擔任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
1979年-1988年先後訪問法國、日本、美國,與法國政府、京都大學、耶魯大學、日本創價大學等簽訂交流協議。
1982年中國共産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
1985年獲法國總統密特朗授予的最高榮譽勳章
1987年獲日本東洋哲學學術研究奬章
1990年參加中國化學會,被選為22屆理事,永久會員。
1993年獲英國劍橋名人中心二十世紀功勳章。
先後出版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創造教育概論——知識·智力·創造力》、《創業與人生設計》、《創造思維方法大綱》、創造《教育新論》等10多部著作並在報刊上發表了150多篇文章。 自傳《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
免職風雲
關於劉道玉為什麽會被免職:
劉道玉是武漢大學的蔡元培,是1980年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領軍人物之一。他開創了武大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之後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十七年前劉道玉因為改革激進,得罪了保守勢力,被突然免職,並幾乎被封殺。武大輝煌不再,劉道玉成了武大學子揮之不去的心結。從此,“有井水處皆詠柳詞”--有珞珈學子處,皆有劉道玉話題。11月5日晚,應武大某學生社團邀請,劉道玉時隔十七年後首次重登武大講臺,就他的新作《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發表演講。劉道玉卸職時僅有3-4歲的大學生們竟然為之沸騰了,許多學生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他們掌聲雷動--為這位傳奇的校長,為這位最有個性的校長,為這位永遠站在學生一邊的校長。
以下是選摘自劉道玉自傳《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中被免職部分的內容。
1988年1月25日至31日,國傢教委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直屬院校工作會議,部署了新的一年工作的安排。回校後,我嚮中層以上的幹部傳達了會議的精神,要求各院係、各部處在放寒假以前,提出本單位新學期的工作計劃,重點是轉變教育觀念,製定加大教學改革力度的措施。與此同時,我組織了一個調查組,先後到法學院、經濟學院、圖書情報學院、管理學院、中文係、化學係進行調查研究,直到2月9日上午,我還在物理係召開教師座談會。我的打算是,在調研的基礎上,利用寒假的時間,製訂《武漢大學第二個十年教育改革綱要》,以便從寒假以後的新學期開始,掀起武漢大學教育改革的第二次高潮。
可是,到了第二天(2月10日),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是日上午,國傢教委駐漢工作組組長張文鬆通知我到東湖賓館談話,宣佈免除我的黨委副書記、校長的職務。當天晚上,工作組在東湖賓館召開武漢大學校級幹部會議,宣讀了國傢教委免除我職務的傳真文件。
時值春節前夕,消息傳出,全校嘩然,業內震驚。校內外為我請願的信函紛紛寄到北京,質問這是為什麽?雖然這些於事無補,但是為我鳴不平的深情,卻使我得到了極大的慰藉。正如一位教授對我所說:“道玉同志,你被免職是因為你的觀念超前了,改革的步伐太大了,致使那些‘九斤老太們’不能容你。”我心想,是呀,我32歲任副教務長,39歲任黨委副書記,45歲任教育部黨組成員兼高教司司長,48歲任大學校長,54歲被免職。所以,有人說,我是個超前的人,不僅教育觀念超前,而且任職和離退也都超前了。
過去,有不少人曾不解地嚮我提過相同的一個問題:“你為什麽要辭去教育部的任職和拒絶出任武漢市的市長?要不然,你現在也能當上一個什麽大官了,至少地位、物質生活條件要比你現在強多了。”在某些人看來,這的確是不可思議的,有些人為了往上爬,削尖腦袋投機鑽營,到處跑官、要官,甚至不惜用重金去買官。其實,這也沒有什麽不可理解的,人各有志,人各有求嘛。儘管人性中有一種迷戀權勢的傾嚮,但我卻重義輕利,重術輕權。我國自古就流傳着:“文人不做官,做官的非文人。”我相信這一點,我崇尚自由,衹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不願任人擺布,想說自己想說的話,不願鸚鵡學舌。在一些高官看來,他們是主,群衆是民,他們可以搞特權、耍威風,但是他們在其上司的面前,又是某種意義上的臣僕,我討厭這種依附性的主僕關係。古時文人中有一句俗話:“不做官,不受管。”我很欣賞這句話,所以就不願做官。
當然,我先後多次婉拒了堪為要職的安排,對於我來說,這是一種放棄,可能使我失去了本可以得到的某些東西,但是我並不後悔。其實,在我的一生中,還有過很多的放棄,如放棄了在前蘇聯學習研究的優越條件,放棄了獲得副博士學位的機會……對此,有人就說:“劉道玉太傻,不該去響應什麽‘反修’的號召,如果像其他人那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專門作研究’,他肯定會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副博士學位,憑着他的聰明才智和勤奮精神,或許也評上了中科院的院士,也會名利雙收。”但是,我認為人生是一個大舞臺,我們每個人都要在其中扮演某一個角色,有的是自己選擇的,也有的是陰差陽錯促成的。我認為,在人生的舞臺上,不管你擔任何種角色,衹要你盡心盡力,光明磊落地做人,那麽你就問心無愧。因此,我對自己的人生選擇,無論是追求也好或是放棄也好,我都無怨無悔。
恩格斯在馬剋思墓前的講話中,對馬剋思作了這樣的評價:“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我很欣賞這一句話,也很敬仰這位學識淵博的學術大師的做人行事的典範。
我信奉孟子的“性本善”的觀點,在教育實踐中也一貫倡導博愛精神。因此,對於我來說,不存在“ 有過許多敵人”,更不可能“有一個私敵”。但是,我崇尚教育改革,身體力行地實踐教育改革,在改革中兩種觀念上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於是,那些抱着極“左 ”路綫不放的少數幾個人,對我妒忌,左右都看不順眼,把我當作“敵人”,總是欲除之而後快。我突然被免職以及以後所遭受的打擊,就是他們這一思想的表現,是對我的報復。其中的一個人,在他整我的目的達到以後,曾洋洋得意地對人說:“我把劉道玉整倒了,真是痛快得很,我毫不手軟,要讓他永世不得翻身。”還是這個人,利用手中的權力,指使一個青年教師進京告我的狀,並說如果沒有路費,可以到他那裏去報銷。本來,這個教師是我的學生,他原在外省的一所普通大學任教,但是他工作了十多年後還沒有提升為講師,他感到受壓。於是,他寫信給我,希望調回母校,報效母校。我覺得那所學校的做法太過分了,出於保護學生的思想,我把他和他妻子(本無對口工作)一起調入了武大。為了支持他的工作,很快解决了他的講師職稱,我還親自為他的一本書寫了序言。但是,他並不滿足,緊接着他又要求提升副教授,我未予同意。就這樣,他反目成仇,並立即投靠了那個搞“左”傾的人,充當了反劉的急先鋒。
但是,這個教師恩將仇報的做法暴露以後,很快遭人不齒。他無法在學校呆下去了,於是要求調走,再次改換門庭。不知是出於良心自責還是別的什麽原因,他在離校前居然來嚮我告別,並徵求我對他的意見。我接待了他,心平氣和地對他說:“中國知識分子十分重視道德文章,我認為你缺少的就是品德修養。儘管你做出了對不起我的事,但是作為你的老師,我還是不忘傳道之責,至於聽不聽由你。怎樣做一個德行高尚的人呢?我贈送給你三句話:不以勝敗論英雄,不以好惡判是非,不以得失分親疏。”接着我解釋說,這三句話是我的信條,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正常情況下,人們總是要爭取勝利而避免失敗,但是對勝利與失敗也必須作具體的分析,那種靠整人起傢,踏着別人身子而爬到高位的勝利,是“勝”而可恥;而那些因為說了真話而受到打擊或因改革而遭受的失敗,雖敗猶榮。是非是有客觀標準的,並接受實踐的檢驗,是不以人的好惡為轉移的。親與疏也應當建立在正確的價值觀念之上,不能因為得到了某人的好處就親近他,或者反過來就憎恨他,如果這樣,那豈不是把人降為普通動物一樣了嗎?
類似的情況,在我的經歷中還有很多很多,真是不勝枚舉。有的人,受到我的培養而成纔,但他卻忘恩負義;有的人受到我的器重而擢升,但他又背棄我;還有的人,因犯錯誤受到我的保護而擺脫睏境,但他卻又寫書惡毒地誹謗我。更多的人是,在你得勢時,他緊跟你,但是一旦氣候變幻,他們馬上變臉,或揭發批判,或劃清界綫,對此,一些好心的人問我:“你對那些無情無義的人怎麽看,是否後悔過?”人本來就是形形色色的,從個人總結識別人的教訓來看是應當的,但後悔卻是不必要的。我的信條是:寧可人負我,而我决不負於人。我還認為,愛是奉獻,是以不求回報為前提的,如果你要求索取,那就是把愛心當作了商品,這是對偉大愛的褻瀆。因此,我對任何人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自覺自願的,是無怨無悔的。
1988年7月中旬,我的學生田安邀請我到通山縣九宮山去避暑,正好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在那裏寫書,於是我同意了。說實在的,我太纍了,在任副校長、校長和高教司司長的15年間,沒有過一個寒暑假,沒有遊覽過名山大川,甚至連校工會組織教職工分批到廬山夏遊,我也未能享受。被免職以後,我真正品嚐到蘇東坡被貶謫黃州時所發出的“無官一身輕”感嘆的滋味!
一天,我攜帶一箱圖書和文獻資料衹身上山了。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到避暑勝地過暑假,一切費用完全自理。那時,旅遊條件比較差,道路還是碎石路,坑窪不平,汽車顛簸得很厲害,沿着崎嶇的山路,到午後1 時纔攀上海拔1500多米的九宮山的天池,在一個縣鄉鎮企業管理局的普通招待所住了下來。
8月5日,學校派車把高偉送到九宮山我住的招待所,她的突然出現使我驚愕不已。不知發生了什麽事情,我問:“你怎麽來了,出了什麽事?”她說:“幾天前,學校黨辦打電話找你,說教育部要你到北京去一趟。我告訴他們你出差去了,沒有寫信回來,現在在哪裏我也不知道。我對他們說,劉道玉已經免職了,還找他幹什麽,沒有什麽好談的。可是,昨天他們又來電話說是李鐵映要找你談話,好像很急迫似的。所以,我們商量一下,看去還是不去?”
我突然被免去校長已6個多月了,事前事後均沒有任何領導人給我做工作,為什麽現在要找我去談話呢?我們分析意圖有二:一是對我免職的做法不民主、不公平、不公正,因而引起了校內外的強烈的反響,以至於教育部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他們請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的李鐵映出來約我談話,目的可能是安撫,變被動為主動。二是可能重新安排我的工作,因為我被免職以後,教育部一再放出了風聲。我們認為,我被免職與李鐵映同志無關,因此無論從組織原則抑或從禮貌上說,我還是應當去。於是,我和高偉乘火車於8月8日到了北京。
9日上午,教育部人事司負責人安排我與教育部的主要負責人見面,當我得知其中有實際上的一把手參加時,我提出不願與他見面,如果他出席我就不參加,因為免我的職就是他一手包辦的,而且是藉機發泄對我進行改革的不滿。關係弄得很僵,一個想參加,另一方不要他參加,相持不下。怎麽辦呢?最後,朱開軒副主任多次給我打電話,說明那位負責人是誠懇的,是專程從北戴河趕回來見我的,希望我消除誤會,有話當面說清就是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再堅持,還算是顧全大局的了。
談話的場面十分尷尬,似乎誰也不想首先發言。沉靜片刻之後,還是那位一把手先開了口,他說:“ 道玉同志,我們之間有太多的誤會。其實,我們對武大的改革一直是肯定的,對你的工作也是肯定的……”我插話說:“不是什麽誤會,而是你對武大的改革成見太深,你不是說:‘學分製在美國失敗了,蘇聯不搞學分製也出了優秀的人才嘛!’這怎麽能說你對武大的改革是肯定的呢?你既然對我的工作是肯定的,又為什麽不明不白地免除了我的職務呢?校長可以不當,是非必須澄清。還有,1986年12月15日,我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的一個學術討論會上,作了一個《關於高等教育宏觀管理的幾個問題》的學術報告。可是,會後你派人搜集我發言的錄音帶,其用意何在?這是極不光明正大的,這篇發言在《高等教育學報》和《上海高等教育研究》都發表了,還用得着你去搜集嗎?這是違法行為,粗暴地踐踏了學術研究政策。”
那位負責人辯解說:“我不是對着你的。聽說武大有個教授在會上發言時很激動,寧肯被開除黨籍也要批評國傢教委。我以為這一個教授是對我有意見,因此想找到錄音帶聽聽,以便檢查自己的工作。”
“不,絶對是衝着我來的,後來的一係列的事實均說明了這一點。我認為,在改革中有不同的意見是正常的,但决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打擊報復持不同意見者。”
談話當然沒有結果,最後不歡而散。下午,人事司負責人陪同我們到了北戴河,住在全國教師休假活動中心。
按照約定,8月10日上午去接受李鐵映同志的會見。那是一棟兩層樓的別墅,隱藏在參天青鬆翠柏之中,四周是緑茵茵的草地和盛開的鮮花。教委人事司的負責人陪同我,穿過了戒備森嚴的層層守衛,最後來到了接待大廳。談話是在我與李鐵映同志之間進行的,他的秘書和人事司的負責人均沒有參加。
我們是第一次見面,彼此寒暄了幾句。他首先打開話題說:“這一次請你來是個人間談談心,主要是想聽聽你對教育形勢的看法,特別是希望你談談教育改革的建議,對國傢教委工作的意見。同時,也想就你的工作安排問題交換一下看法。”
既然已經出了題目,我就本着實話實說的態度講了以下的意見:
首先,我介紹了武漢大學8年以來的教學改革的情況。總的說來,我們思想解放,改革步子邁得比較大,緊緊圍繞着教學制度改革這個重點,創建了6種新的教學與管理制度,使教學質量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了,畢業生深受社會特別是沿海開放城市的歡迎。此外,還進行了科學研究體製、人事制度、後勤工作體製等方面的改革,使學校出現了欣欣嚮榮的局面,科研成果和學術著作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豐收。因而,武漢大學被譽為“高教戰綫上的深圳”。
其次,對全國教育改革形勢也談了我的看法。我認為,全國教育改革的步伐嚴重滯後於經濟改革,1985年通過的《教育體製改革决定》基本上沒有落實,教育經費不僅沒有增加,而且絶對值的比例下降了。教學領域的改革根本沒有列入國傢教委的工作日程,以至於舊的教育觀念、教學制度、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我們學校教育中占着統治的地位。不客氣地說,教育戰綫在全國是最保守的,其原因就在於國傢教委保守,主要負責人不放權、不改革、不深入基層。這種情況正如維新變法先驅者梁啓超所說:“變法不變本源,而變枝葉,不變全體,而變一端,非徒無效,衹增弊耳。”今天,我國的教育改革形勢正是如此,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其前景則是令人憂慮的。
再次,關於武大的所謂領導班子調整問題。我認為,這次班子調整是不民主、不公正、不分是非的。工作組在長達21天中,不僅沒有進行廣泛的民主測驗,而且衹找了6個教授個別談話,置全校95%以上師生員工的意見於不顧。所謂正常換屆,也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我的任命本無任期,如果一定要4年換屆的話,那也沒有到期,而且與我同時任職的一位61歲的女副校長仍保留職位,卻要免去一個勵志改革、年方54 歲的校長職務。對此,我口不服心亦不服,校長我可以不當,但我要求說明原因,分清是非。
最後,關於工作安排問題。我說,既然已經免職了,我希望就不要再安排了。同時,我國的幹部仍然是終身製,衹能上不能下,衹能高不能低,衹能官不能民,這種情況,遲早是要廢除的。我既然勵志改革,那麽也就决心從我做起,我願意做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再說,幹領導工作就像吃大肉一樣,也有吃膩的時候。我現在膩厭了,太纍了,我需要休息,嘗試另一類的生活。
李鐵映同志耐心地聽完了我的介紹,中間基本上沒有打斷我的講話。待我講完以後,他針對我的講話,一一作了表態。他說:
“關於武漢大學的改革,方向是正確的,成績是主要的,教育界的反映也是好的。你富有改革精神,事業心強,工作作風踏實,密切聯繫群衆,這些都是必須肯定的。至於武漢大學領導班子的調整,我完全不知道情況,因此我說不清當中有什麽問題。不過,既然已經調了就要面對現實,承認現實。我希望你嚮前看,改革的成績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是非將來自有公論,現在就不必再提了。我覺得重要的是把你的工作安排好,繼續在改革中發揮作用,工作實踐將說明一切。
至於你的工作,你自己可以選擇,來北京也可以,去沿海城市也可以,到國外大使館當參贊也可以。不過,我希望你到北京來,最近準備成立一個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領導小組,在國務院直接領導下工作,建議你來抓這項工作。怎麽樣?如果你現在定不下來,回去考慮後再作决定也可以。”
時針已指嚮12點了,談話進行了3個小時,似乎應該結束了。於是,我說:“鐵映同志工作很忙,感謝你撥冗接見。至於你談到的工作安排建議,我還需要認真考慮再作答復。”
“好吧!今天就談到這裏,以後有事再聯繫。”
實際上,這些都是客套話。我所說的“認真考慮”,衹不過是禮貌性地、婉轉地回絶了他的建議;他說的“再聯繫”,也是客套話,以後我們彼此再也沒有聯繫了。
自傳沉浮
劉道玉自傳:
這是一個書生的官場記錄。作為書生,本分是做好自己的專業也許就足夠了。但是,書生卻喜歡憂國憂民。劉校長曾經被人賞識,獲得一展其抱負的機會。但他不能忍辱負重,終於中道而廢。這是中國這種官場體製下的必然結局。
【作者簡介】
劉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棗陽人。1977年任國傢教委高教司司長,對恢復高考起了推動作用。1981年至1988年擔任武漢大學校長,是當時國內高等院校中最年輕的校長。在任期間,他在武漢大學率先推行了學分製、插班生製、導師製、取消輔導員等一係列改革措施。 曾出版《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智力·創造力》等10多部著作。 1985年獲得法國總統密特朗頒發的最高榮譽勳章。
【內容提要】
1981年,職稱僅為講師的劉道玉被中央任命為武漢大學校長,是當時中國重點大學中最年輕的一位校長。劉道玉曾說:“我本不想做官,也就不怕丟官,那麽,就不會為’保官’而前怕狼後怕虎了,也就可以無所顧忌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了。”“我這個人最喜歡一個字,那就是’變’。有這個字,就有了創新的最大驅動力。”正是他的這種 “說話不留餘地,辦事不留後路”的個性,使他成為八十年代大學中的風流人物,也成就了武漢大學一度的輝煌。他首創並推行的一係列高教改革,如學分製、插班生製、導師製、轉學製、主輔修製、雙學位製等等,都為全國所矚目,從而使武漢大學成為當時教育改革領域上的急先鋒,甚至一度再現“北有北大、南有武大”的說法。電影《女大學生宿舍》中的校長路石就是以劉道玉為原型的。在十六年前,由於種種原因,銳意改革的劉道玉被突然免職,他像一個謎一樣從人們視野中消失。本書是劉道玉在沉默了十六年後第一次把自己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揭開了許多隱秘的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它將喚醒他們武大學子心中最美好的記憶,重回武大的黃金歲月,同時也是對彌漫在他們心中的“劉道玉情結”的最完滿的註解。作者畢生從事教育改革事業,他的許多改革措施和眼光具有前瞻性,他在書中保存了許多寶貴經驗與思索,如大學價值取嚮、高等教育模式、大學校長遴選等等,對於問題重重的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來說,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塑造靈魂的故土
一 8歲開始私塾蒙朧教育
二 小小的牛倌
三 棲人“檐”下的小學生活
四 冒名頂替的初考
五 《三人行》的風波
六 “假文憑”進高中
第二章 讀書到苦方覺甜
一 “亂點鴛鴦譜”——珞珈山之戀
二 “夢想劇場”——我的諾貝爾夢
三 “耐溫將軍”
四 “三點式”讀書法
五 通過俄語自學英語
六 在郭和夫的研究室學習
七 政治運動中的角色行為
八 諾貝爾奬牌擋不住丘比特神箭
九 “白手起傢”搞科研
第三章 莫斯科的526天
一 留蘇頂備部
二 第一列寧大街30A號
三 中將剋努揚茨院士
四 瑪莉婭老太太
五 緊張有序的留學生活
六 我在莫斯科惟一的夏天
七 “反修”戰士
八 “不受歡迎的人”
九 周總理的接見
第四章 “黑炮手”劫後餘生
一 發奮著書立說
二 暴風雨的前夜
三 李達“三傢村”
四 神秘的使命
五 提心吊膽的北京大學聯絡組組長
六 “不識時務”的“保皇兵團”司令
七 炮燈中央文革的“黑炮手”
八 第一次逃亡生活
九 虎口餘生
十 接受教育
第五章 撥亂反正當為先
第六章 改革大潮濤頭立
第七章 生不願封萬戶侯
第八章 不了的化學情結
第九章 山外青山樓外樓
第十章 夢魂縈繞係教育
跋
附錄:劉道玉生平要事年表
【前言】
自序在古今中外的文獻中,敘述那些“遠去的事”的傳記,是擁有相當數量的一類典籍,它們是傳承人類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傳記是兼有文學和歷史特點的作品,就人與事的生動描寫來說,無疑是指文學;論事實真相的記述,那當屬歷史。這正如俄羅斯作傢赫爾岑所說,回憶錄是要“通過一個偶然進入歷史道路的人來反映歷史”。傳記是人們比較喜愛閱讀的一類書籍,特別是對於那些正在長知識和立志成纔的廣大青少年——他們希望從中受到啓迪,尋求、藉鑒和獲得前進的動力。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從一個人所喜愛閱讀的書,便可以大致瞭解這個人的性格。一般來說,愛讀傳記的人,好奇心特別強;懷有遠大的理想,富有責任感;樂於學習和藉鑒他人的長處,重視人生的自我設計和自我實現。我很喜歡閱讀各類傳記,而且讀過國內外的許多名人的傳記。在我已閱讀過的傳記中,我比較喜歡的有兩本:一本是美國人哈格寫的《鮑林》,另一本是英國傳記作傢剋拉剋寫的《羅素傳》。前者傳主是著名的化學家,兩度諾貝爾奬獲得者,20世紀科學怪傑,揭示物質奧秘的巨擘,百折不撓的和平戰士;後者傳主是著名的哲學家,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西方文化巨匠,被譽為現代的亞裏士多德。這兩本傳記其傳主形象都能活生生地立體地呈現於我的腦際,我既為他們非凡的成就所折服,同時又為他們坎坷的經歷和不幸的遭遇而扼腕嘆息。在一般人看來,作傳似乎衹是名人們的事。這是無疑的,對於那些功成名就的科學家、政治傢、文學藝術傢、企業傢們來說,為他們立傳確有必要。但是,現在畢竟思想解放了,在文藝作品中,陸續出現了“百姓故事”、“庶民軼聞”和普通人的成功之道的記敘。這也是一類傳記,雖然它們不像名人傳記那樣光彩熠熠,但也無不折射出傳主的人生的光輝。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雖業未有成,但經歷卻倒有一些麯折。我早先從來沒有寫自傳的打算,也許是人老了,總免不了回憶往事,“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同時,我想保持積極的心態,想找一點事做,練練手筆,防止大腦退化,於是就萌發了寫這本自傳的想法。自傳是人生經歷的再現,做人要講真話,寫自傳也必須秉筆寫實,以“我手寫我口”,否則就不具有歷史的價值了。美國學者喬治·赫伯·米特,有一個最具影響力的觀點,認為人的自身是由我相當於英語中的Me和自我用英語字母I表示這兩部分表示。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由他的自身角色I——獨立行為和扮演的角色Me——角色行為所組成。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表現出來的往往衹是角色行為的我,而掩蓋了真實的獨立行為的我。我在着手寫這本傳記時,就確立了寫作宗旨:要寫一個完整的我,既寫角色行為的我又要寫獨立行為的我,既寫成功的我也要寫失敗的我,以還原自己本來的面目。我已屬於老年隊伍中的一員了,但我不想以長者自居,仍然想以一個曾是青年人朋友的身份,嚮他們敞開心扉,述說自己所經歷的人生的酸甜苦辣,讓一切關註我的人瞭解一個真實的劉道玉。如果你有機會讀到這本書,我請求你以獨立思考的態度對待它,因為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永遠需要培植和發揚的可貴的精神!
詩詠評價
詠劉道玉
學政改革勇爭先,
書生意氣恥為官。
一朝散發劃扁舟,
江湖任遊天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