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人物列表
柳开
宋代  宋(947年1000年)

诗词《楚南伟观楼 South Chu Great wonder Building》   《讽虞嫔诗》   《句 sentence》   《句 sentence》   《磐石 monolith》   《塞上 Stuffed》   《与姪柳瀛》   《袁姬哀辞》   《赠梦英诗》   《赠诸进士 Various gifts 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   更多诗歌...

阅读柳开在诗海的作品!!!
  字仲涂,曾名肩愈,字绍元,自号东郊野夫,又号补亡先生,大名(今属河北)人。太祖开宝六年(九七三)进士,任宋州录事参军。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九七九),擢赞善大夫。历知常、润二州,拜监察御史。雍熙二年(九八五),坐事贬上蔡令。三年,复授殿中侍御史。后为崇仪使,知宁边军、全州、桂州。真宗即位,加如京使,知代州、忻州。咸平三年徙沧州,道病卒,年五十四。有《河东先生集》。《宋史》卷四四○有传。柳开诗,《河东先生集》中仅存五首,另从他书辑得三首。
  
  [北宋初期的散文理论与创作]
    北宋作为一个新兴的权力高度集中的王朝,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建设便显得必不
  可少。这种需要反映于文学,首先在最具有实用性的散文领域表现出来,因此在北宋初
  就出现古文运动的复兴。只不过,这里也存在两种略有分歧的派别。一派以柳开、穆修
  为代表,是纯粹把复兴古文作为复兴儒道的手段,而另一派以王禹偁为代表,虽强调
  “道”的至高地位,但对于“文”仍有相当的重视。
    柳开(947—1000),原名肩愈,字绍元,意思是继承韩愈、柳宗元;后改名开,
  字仲涂。他自己解释改名、字的用意是:“将开古圣贤之道于时也,将开今人之耳目使
  聪且明也,必欲开之为其涂矣,使古今由于吾也。”(《补亡先生传》)他是以维持道
  统不堕的一代新教主自居。穆修(979—1032)字伯长,他比柳开小三十多岁,但思想
  与柳开很相似,也是以继承韩柳的文道合一的古文传统为己任。
    柳开、穆修都曾尖锐批判晚唐五代以来流行的骈文。柳开说,这些文章“华而不实,
  取其刻削为工,声律为能”(《上王学士第三书》),穆修说,“今世士子习尚浅近,
  非章句声偶之辞不置耳目,浮轨滥辙,相迹而奔”(《答乔适书》)。
    这种批评即使也有一点积极意义,但他们所要引导的方向,却是另一个更严重地束
  缚文学生机的极端。他们的主张大体是崇道与尊韩。“崇道”的旗号说来是历史很悠久
  的了,但具有文学爱好的人,总是要把这一理论原则的内涵多少加以扩充,以便为文学
  的审美性质与抒情性质留下余地,自刘勰至韩愈等都是如此。而柳开、穆修的“崇道”,
  则完全限制在宣扬封建政治与道德准则的范围,甚至他们对儒家之道的理解也没有什么
  新鲜的东西,所写的议论说理之文,只是些枯燥的说教。“尊韩”当然是和“崇道”联
  系在一起的,所以他们又把韩愈作为文学家的一面完全忽略了,而把他作为道学家的一
  面加以强调,如穆修说:“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叶古人之风,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
  杂。”(《唐柳先生集后序》)其实这和韩、柳的情况都是不尽相符的。在文章风格方
  面,由于他们没有韩柳那样的才气和个性,只是很机械地反骈文而行,人为地搞得参差
  不齐、古朴生僻,因而很难吸引人。所以,他们的主张在当时并不受欢迎。柳开叹息说,
  他本以为自己“立身行道必大出于人上而遍及于世间,岂虑动得憎嫌,挤而斥之”
  (《再与韩洎书》);穆修也说自己的古文被人视为“语怪”,被人“排诟之,罪毁之,
  不目以为迂,即指以为惑”(《答乔适书》)。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youth扫校)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