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劉體仁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劉體仁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
一、每一詩文出 人競傳誦之——以詩會友
劉體仁是以詩名世的。《道光阜陽縣志》載:“每一詩文出,人競傳誦之。”這是對他詩作成就的頌揚。其詩多為詠物贈答之作,表現的是閑情逸緻,與宋犖、王士禎、汪琬、施閏章等相唱和。其《七頌堂詩集》收分體詩369首,有施閏章、徐乾學序。施序稱其“清雋遙深,自啓疆宇”;徐序稱其“雲蒸泉涌,豐容華贍 ”。王士禎《香祖筆記》稱:“康熙初,士人挾詩文遊京師,必謁龔端毅(龔鼎孳),次即謁長洲汪苕文(汪琬)、潁川劉公及予。”可見其影響。王士禎《池北偶談》雲:劉吏部公體仁詩,往往有風味,嘗有寄友人絶句云:“西湖小閣多晴月,好友同舟半是僧。寄語江南老桑,秋山紫蕨憶行。”公自編詩逸此,予為口誦之,公喜,以為予真能賞音也。此話道出了王士禎與劉體仁關係之密切,相互唱和已為常事。
劉體仁對詞亦有研究,其《七頌堂詞譯》論述了詞體的特點及創作的經驗,頗為深刻。否定了詞為“詩餘”說,指出“詞中境界,有非詩所能至者,體限之也。 ”當是詞學史上的最早境界說,為王國維“境界”說之濫觴。收入唐圭璋《詞話叢編》(中華書局1981)。謝桃坊《中國詞學史》(巴蜀書社2002)專章論述“劉體仁、王士禎、鄒邸謨的詞話”。
二、尺牘題跋 風味不減蘇黃——書畫兼工
劉體仁書畫兼工,尤其尺牘、題跋備受嘉許。俞劍華《中國美術傢人名辭典》(上海美術出版社1981)載其工詩文,善山水,蕭疏曠遠,寄興天真。傢常蓄畫師代為捉刀,故人每索畫輒柬之勿煩真作,並戲比其畫為兔毛褐,蓋真不如假。可惜已不見其畫作。王士禎《古夫於亭雜錄》雲:“故友劉吏部公體仁尺牘、題跋,風味不減蘇、黃。往與餘往復最多,今並佚失,偶從蠹簡中得其小札一通,書法、言語皆可寶玩,因付大兒涑藏。”《明清書畫傢尺牘》(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6)和《清代名人尺牘》(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均收有劉體仁手札,書法靈動自然,雋秀飄逸,天真爛漫之氣充盈紙面。
三、儼然近代之收藏賞鑒傢也——藏真鑒古
劉體仁於詩文、書畫外還富收藏、精鑒賞。汪琬《七頌堂識小錄序》雲:“悉取數千年來宗彝b洗書畫玩好之物,嘗所見聞者,披剝其工窳真贋,詮次成錄,儼然近代之收藏賞鑒傢也。”其子劉凡在《七頌堂識小錄後跋》中雲:“先君子性恬淡,唯喜搜羅典籍,別無他嗜。”《中國版刻圖錄》(北京出版社1960)載:傳世唐人集有兩個係統。一為十一行本,約刻於南北宋之際,今存駱賓王、李太白、王摩詰三集。一為十二行本,約刻於南宋中葉……與劉文房、陸宣公、權載之、韓昌黎、張文昌、劉夢得、姚少監七殘本,總約十八種。此十八種唐人集,元時為翰林國史院官書,清初為潁川劉體仁藏書,其時聞尚存三十種。《道光阜陽縣志》雲劉體仁“藏書兩萬卷,日手一編”。《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載:“其賞鑒則特精,所撰七頌堂識小錄一册……所記書畫古器凡七十四條,多稱孫承澤、梁清標諸藏傢物。蓋體仁當時與汪琬、王士禎為同榜進士(按:此有誤,汪與劉同榜,王晚三年),以詩文相唱和。而與承澤等又以博古相高,每條必詳其所藏之人與其授受所自,皆可以資考證。”梁同書曾手抄《七頌堂識小錄》册頁(中貿聖佳2004春季拍賣會拍品),足見其水平及影響。筆者藏有劉體仁識抄手式端硯,所識詩書俱佳,甚可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