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 人物列表
佚名 Yi Ming林志颖 Jimmy Lin周杰伦 Jay Chou
孙燕姿 Stefanie Sun王心凌 Cyndi Wong林俊杰 wayne,Lam JJ
信乐团 Xin Letuan刘德华 Andy Lau张靓颖 Jane Zhang
谭咏麟 Alan Tam邓丽君 Teresa Teng王菲 Faye Wong
蔡依林 Jolin Tsai张学友 Jacky Cheung屠洪刚 Tu Honggang
梁静茹 Fish Leong谢霆锋 Nicholas Tse游鸿明 Chris Yu
罗大佑 Lotayu薛之谦 Jacky梁咏琪 Leung Wing Kei
刀郎 Dao Lang黄征 Shawn Huang宋祖英 Song Zuying
范玮琪 Fan Weiqi萧亚轩 Elva Hsiao许巍 Xu Wei
李克勤 Hacken Lee吴奇隆 Nicky Wu罗志祥 Show
孙楠 Sun Man黄义达 Yi DA胡彦斌 Anson Hu
东来东往 Danny弦子 Xian Zi韩红 Han Hong
蔡琴 Tsai Chin温岚 Wen, Landy郑源 Jacky
王杰 Dave,Wang Chieh刘欢 Liu Huan陈楚生 Chen Chusheng
周传雄 Zhou Chuanxiongs.h.e孟庭苇 mai
汤潮 Tony齐秦 Chyi Chin陈小春 Jordan Chan
伍佰 Wu bai张韶涵 Angela Chang莫文蔚 Karen Mok
阿木 A Mu陈百强 Danny Chan范逸臣 Fan Van
花儿乐队 THE FLOWERS后弦 HOHO吴克群 Kenji Wu
周笔畅 Zhou Bichang李圣杰 Sam Lee小虎队 Xiao Hudui
方敏
现代中国 

阅读方敏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方敏长篇纪实文学《熊猫史诗》研讨会记录
  时间:2008年4月24日 地点:中国作协十楼会议室
  
  彭学明:首先我们请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功同志讲话。
  
  熊猫“天问”——在方敏《熊猫史诗》研讨会上的致辞
  陈建功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方敏长篇纪实文学《熊猫史诗》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举行。《熊猫史诗》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重点扶持项目,早就为我们所关注,出版后又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今天,诸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野生动植物保护界的朋友们以及新闻界的同志们聚集一堂,研讨方敏的这部新作。我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孜孜不倦,以艰苦的努力和严谨的创作完成这部力作的方敏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评论家、各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与方敏的交往,应该是在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事业开始的,而后,又因为同时热衷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越发熟稔起来。我记得两年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把我们发展成为“资深会员”,同时聘请我们分别作为15种濒危野生动物的代言人。在那个时候,方敏就因为一直钟情于大熊猫而成为它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表。说起来有些惭愧,因为方敏之代言“大熊猫”,实在是有点“天作之合”的味道,而我,最后成为了“扬子鳄”的代言人,却不是“自由恋爱”,而是“组织分派”—— 那天,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邀请15位作家去和诸多珍稀动物“速配”,我有公务缠身,忙得一塌糊涂。就在这忙乱中,居然忘了出席那个“速配大会”。事后高桦告诉我,方敏当然认领了大熊猫,赵大年认领了藏羚羊,张抗抗属虎,因此代言东北虎……那么我呢,由组织上“乱点鸳鸯谱”,把扬子鳄分配给了我。当时我说,天啊,就是那面目狰狞的扬子鳄呀!我得坦率地承认,尽管我随即就明白必须“有爱无类”,也一而再、再而三地代扬子鳄们呼喊说:“虽然我很丑,但我也很珍稀啊!”其实心里对方敏们还是有几分嫉妒。不过,今天,看看方敏为大熊猫写下的这洋洋数十万言,我不能不服气了。中国的大熊猫们有福了。正是这个方敏,用了整整十二年,二十多次深入深山老林,来到大熊猫中间,又殚精竭虑,为我们奉献出一部力作。如此的爱心,如此的敬业精神,是我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扬子鳄”必须向“大熊猫”致敬,向“大熊猫”学习,这是我要谈得第一点感受。
    尽管时间紧迫,我还是很认真地阅读了这部作品。掩卷而思,我忽然悟到,这固然是一本充满了情感和爱心的著作,却更是一本充满了理性的拷问和质疑的著作,这固然是一本妙趣横生、故事迭出的著作,却更是一本具有哲学高度的著作。我甚至想,它的题目或许叫《熊猫“天问”》更为恰当。因为作家借助大熊猫的物种演化史,讲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演化史,进而宣示了人类更为理智与科学的新的自然观。读过之后,我的确有面对一篇《天问》似的感觉。这部作品的锋芒所向,并不仅仅是那些贪婪的猎杀者,它指向了所谓“人类的原罪”。这种“原罪 ”,并不是基督教意义上的“原罪”,而是自有人类以来便推动我们走向大自然对立面的哲学。作家认为,自尧舜始,普天之下,莫非“人”土,人类必须深刻反省自己对大自然的冒犯和掠夺,重新寻找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重新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存哲学和大地道德中去寻找地球和人类的出路,大熊猫的福祉,也就是人类的福祉。应该说,我不敢对《熊猫史诗》中的每一个论点都予以赞同,有些见解还需要我慢慢理解,但它总的思考方向是值得称道的,对于人类重新审视、树立自己的价值观、自然观、世界观,具有特别的意义。
    同志们,我认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我们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化。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日益成为了我们关注的、或者说成为了我们不能不关注的话题。《熊猫史诗》的出版,相信会对我们民族的思索,会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后,我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期待方敏女士在创作领域继续开拓进取,不懈追求,为我们写出更多感人的、引人思考的篇章!
  谢谢大家!
  
   彭学明:刚才我们建功主席对方敏的《熊猫史诗》,从文学的高度进行了非常高的评价。现在我们请李青文副秘书长讲话。
  
   李青文:首先我代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的到会表示热烈的感谢,对方敏的艰辛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众所周知,大熊猫是全世界的活化石。方敏女士对大熊猫的关心、热爱,这本书确实充满了感情,我看了感觉非常好,不愧于是大熊猫的代言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大熊猫保护和生态保护的文学创作之中,给大家带来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这本呕心沥血之作《熊猫史诗》,在前后12年的时间里,她20多次深入四川山西等省的十几个大熊猫保护区,采访了多位大熊猫保护人物,记录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和大熊猫,通过讲述大熊猫物种三百万年的演化史,揭示出熊猫这一物种的兴衰,以及繁衍的变化,把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和史实,转化成有声有色的文学故事,让读者在有情节有冲突的故事中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种群特征,繁衍方式,发展历史以及现存状况等生物学知识。她把人类行为和其他物种关系上升到生态理论的高度,人们看到了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其它一切物种的家园,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必然导致恶化人类自己生存的环境,拯救濒危物种就是拯救人类本身。同时作品语言优美,风趣幽默,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这是第一部以文学形式讲述人类和熊猫关系史的著作,我相信每一位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读者都会喜欢这部作品,并会从中深受教育和启发。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要内容,野生动植物物种是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和人类未来的财富,一个物种一旦灭绝就不可复得,这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会将义不容辞地为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中来。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典型,努力为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宣传尊重自然,热爱生命,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和谐统一的文化观等等作出贡献。并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在此我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人士能够积极地支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为繁荣我们的生态文化,为更好地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作出更大的贡献。祝方敏女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谢谢大家!
  
   彭学明:刚才我们李副秘书长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对方敏的作品做了评价,并对我们发出了热切的呼唤。下面我们请重庆出版总编陈兴芜女士讲话。
  
   陈兴芜:大家上午好,今天能够参加《熊猫史诗》的出版研讨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在这里我代表重庆出版集碳向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各位参加会议的各位表示感谢。《熊猫史诗》是方敏女士十年磨一剑的著作,是第一部讲述人类史与大熊猫关系的作品,填补了国内乃至国际上此类创作的空白,为了完成这部作品方敏女士在12年的时间里多次深入大熊猫保护区考察、探访。挖掘了有关大熊猫的历史材料和相关的人物故事,为我们记录和讲述大熊猫的命运,并在书中深入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真。我们认为这在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在大力倡导共建和谐社会,实现为持续发展的当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重庆出版社一向热忱支持文学创作事业的发展,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以多种渠道出版了不少的文学书籍,特别是05年重庆集团转制以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更加注重贴近市场,打造精品,推出了例如《人间》等一大批优质的文艺类图书。此次能够与作家方敏合作出版这部《熊猫史诗》,为野生动物保护,为大熊猫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大熊猫是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一,方敏女士又是大熊猫的代言人。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与中国作协与全国各地的作家们加强合作,相互沟通,紧密联系,共同为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而努力。我衷心地祝愿此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我相信通过诸位专家的研读和认可,搭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熊猫史诗》一定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再次感谢大家!
  
   彭学明:现在我们请各位专家和老师自由发言。
  
   高桦:方敏是我的好朋友,二十多年了。二十年以前我陪着阵荣到山东满踏湖,那个湖非常非常污染,鱼都变形,都没有办法了。我陪着她去采访,然后写了一部叫《死河》,这是我第一次去采访的。后来我们就组织了环境研究会,逐渐就发展了很多作家协环境保护的东西。八年以前我又陪方敏,我们俩人到阿坝州待了差不多将近一个月,那时候我还年轻点,但是人家那边还是给我一个氧气枕头。我就是说方敏在创作这本书她是用了心血的,我在这儿主要是把她的艰苦给大家介绍一下。
   确实她很艰苦,她也岁数不是太小,也五十多岁了,我们刚一去阿坝州的时候人家给我们特别特别次的房子,我们俩进去以后又害怕又什么,当时我们俩人住进去吓得不得了,把门关上,窗户也堵上,后来第二天我气坏了,我拿着记者证找他们卧龙的领导,找他们书记,我说你们把我们当成什么人了,我们来给你们宣传大熊猫,你们把我们弄在那儿像要饭似的,最后给我们弄一个招待所。最起码这样能住下。头天晚上我们被吓的没有睡觉。后来就一个一个在阿坝州采访了很多的地方,最艰苦的地方是一个山坡里面,这个里面住的地方,要想上一个厕所都要跑好远,而且吃饭一盆面条放在那儿,苍蝇就是一层,你吃不吃都是它。所以那个环境是非常非常恶劣的,当时我是给世界自然环境基金会,给他们去求了三万块钱,我们俩人去搞的这个采访,我们采访的时候最艰苦的地方方敏自己去就是爬那个高山,让藏族的小伙子领着她,往山上爬。从早上起来爬到晚上回来,就是据看熊猫的脚印和粪便,就为了这两点她爬了一天,那是相当危险的。在阿坝州我们去了很多次这样的地方。
   后来又到秦岭,在秦岭的时候我实在去不了了,秦岭因为要过大山,就是她自己去的。所以她为了《熊猫史诗》是费了相当相当大的劲,那是辛苦得很。当时我们吃的是什么呢?我们到街上买点吃,还要守着那三万块钱,吃住都得用这三万块钱,所以我们女同志会过日子,我们当时是很紧张的。所以我就觉得她在第一次八年前开始采访的时候,那是相当相当辛苦的,但是她一点也不灰心,她是坚决要写下去。后来她从秦岭回来写了25万字,这些都是像科学性的东西。后来让张仲文看,张仲文说你这个拿出去人家不会看的,都是科学性的东西,后来就又连续改了几次,到后来她就又找了好多,像科学出版社这些又找了点钱,然后又去采访了。她碰到的钉子就没办法说了,她每碰到一个钉子就给我打电话,说高桦我又碰钉子了。比如她上林业局去,林业局公安就不理她,说他们要保密,人家就不给她采访。然后我说他不给你采访你就抱住他,但是后来又不敢。就是说她到处碰钉子,所以这十年当中方敏受了好多斤,原来没那么瘦,现在瘦了。在这十年当中确实很辛苦。所以我为什么要跟大家介绍一下她这个创作的过程呢。她参加熊猫的一些活动,她听说哪儿有熊猫,她就要去,到现在她和卧龙的张和平交了朋友了,就是开始给我们小破房的那个,现在交成了朋友。现在一直都支持她的。所以她经过几次修改以后,现在拿出来这本书,非常好。所以我觉得大家今天给她开这个研讨会是非常实在的,因为她这十年的辛苦不是一般的,一般的人写几年,写两年,甚至写三年写出来,她是十年磨出来的。所以我就觉得今天这个会开的真的非常重要。野生动物协会也很支持,像建功和我都是两重身份,建功是野生动物协会的副会长,我是野生动物协会的常务理事,今天我既是参加座谈会,又能代表野生动物协会,所以这个会我虽然腿疼,我还是坚持来了,因为方敏太不容易了。我就简单说这几句。
  
   彭学明:刚才高老师跟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方敏同志采访的艰难过程,我们再次向高老师也向方敏同志表示敬意。下面我们请大家自由发言。
  
   顾骧:很高兴参加这个研讨会,我同意这个看法,就是说方敏这个作品要从整个环境、生态文学这个角度来评价,生态和环境是文学一个全能的主题,也是一个永恒性的主题。我对生态文学作家抱有很大的敬意,如果说文学是一个民族是一个时代的智慧和良心的话,那么当今环境和生态文学更能体现这个精神。前几年文学市场上有几部畅销的书,有一条狼,有一条犬等,不管对这些作品评价如何,但是说明了对环境生态文学的重视。方敏在这个以前也写了多部的关于人和动物的作品,有中篇有长篇,所以她是多年来从事这环境和生态文学的值得尊敬的作家。今天到会的人各方面的评论家是群贤必至,所以我只能简单地说两点:
   一点就是在没有读这个作品之前我自己在揣摩,这个作品到底怎么写。提出一个熊猫是个动物,把熊猫作为观察的动物,这样就是一个叙事作品还是什么?还是一个纪实的报告文学?我自己也在琢磨。在我读了作品以后我觉得方敏这个书出得不错,出得挺好。就是说把关于熊猫知识的科普性和大熊猫的发现和保护的纪实性,和文学结合的比较好。她采取一个大熊猫的生物演化史,从700万年以前一直到今天,她不是一个学术性的表现,她是加以文学性的来展开。同时贯穿着写了若干人物,保护大熊猫的人物,几代的科学家。特别是写了大熊猫,写文学性的大熊猫,把大熊猫写活了,不是一个冷冰冰的一个生物性的大熊猫,她赋予了大熊猫有思想、感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她是采取了浮雕的等把这些组织在了一起。她对大熊猫赋予了文学的想象,这些也不是天马行空的,不是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个跟头就翻了十万八千里,她用文学的品德来写国宝大熊猫这么一个文学作品。
   第二个感受就是她的形而上的意识,刚才建功的发言谈了很深刻的意见。就是说她透过这个大熊猫的这个事情启发了我们很多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这个作品虽然写了是大熊猫,但仍然是人类的文学,就是通过这个作品可以提高和深化人们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有助于我们全民现代意识的提高,因为环境和生态意识是当今一种先进的、文明的时代意识,这个作品最终对形而上的意义很有价值。所以关于作品本身的很多发言我就说这两点。
   最后我利用这个机会说一说我对整个环境生态文学的看法和意见,因为你只有必须从这个角度才能更深认识方敏的著作。前两天我对她的作品翻了一下,我找出了一份05年1月份给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写的一份关于生态环境文学的意见,当时我写了两封,一个是关于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的关于抗战题材文学的意见,另外还有一份就是关于生态和环境文学的意见。
   在十五年前,世界银行的材料说全世界有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就占了十个。现在全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已经占到了16个。现在全国每天排放的污水总量达一亿多吨,90%的城市河段受到严重污染,一半的城镇和3.6亿人口饮水受到严重影响。环境和生态文明不仅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因为管理上的腐败现象这样一种人际问题的矛盾,我国已经将可持续性发展作为目标,但是我们现在也在面临着生存的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如何开展环境保护生态治理是一个拯救人类的大问题,是二十一世纪面临的全球性的大问题。这是一场绿色的变革,营造绿色文明需要弘扬绿色意识,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这是我们新世纪面临的一个迫切的文化问题。我们文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担负起应该担负的历史责任。六十年代末罗马俱乐部发表的文章的时候,标志着西方进入了环境保护的新阶段。我们国家整体的生态意识要落后于西方三十年。这些报告文学著作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人们环境和生态的观念,在我国近二十年来文学界一些有识之士,他们默默在环境和生态文学领域开拓,有的人长期劳作达二十年,他们创作了可喜的成就,文学是时代的智慧和良心,环境生态文学就是这样一个良心的体现,环境生态作家具有历史意识,可敬的社会责任意识,博大的人道意识。在现在这样的大潮下环境生态文学要求作家的品格就更为可贵,但是我们国家环境生态文学还很不发达,没有出现历史的冲击力,还要花很大气力去扶持、倡导。我建议国家应该设立一个环境文学奖,它的规格金额不下于茅盾文学奖。1995年曾在威海市召开过海峡两岸环境文学研讨会,到现在已经十年多了,希望能召开这样的大会。在作协指导下团结广大环境生态文学作家,积极开展工作。
   中国作协这几年来还是抓了不少环境生态文学,比如说方敏的《熊猫史诗》就是重点扶持的第一部作品,但是作为一种形式的需要来说,作为生态文学还需要花更多的力气来做工作。所以今天这个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我是很长时间没有出席这样的作品研讨会了,今天也是表示我一种态度和一种支持。谢谢大家!
  
   刘茵:我觉得方敏是当之无愧的大熊猫代言人,天将大任,方敏成为大熊猫的代言人,她忠实地履行职责,把12年的年华献给了大熊猫。方敏以一颗赤子之心,以非凡的毅力,巨大的辛苦,激情投入,在熊猫的世界里漫游。她20多次深入川陕熊猫保护区,获得了大量的珍贵的材料,终于写出了宏大叙事的《熊猫史诗》。所以方敏是为熊猫写史立撰的第一人。后来者想要超越恐怕也不太容易。
   以下我想谈三点:
   第一点我觉得这本书的出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二十一世纪环境问题日益地突出了,前车可鉴,辉煌的文明可以因为环境的恶劣而衰落。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所以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大熊猫,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第二点,作者以文学的手法来写大熊猫,在作品中倾注了对大熊猫的感情。文学是人学,我觉得写动物也是写人的思想感情。在书里面方敏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关注大熊猫的命运。她和大熊猫亲近、熟悉,把熊猫当做朋友,和熊猫私语、对话、交流,所以书里面有许多拟人化的描写,写熊猫的美丽可爱,那也都是很生动的,比如她写到熊猫妙龄少女,身材修长,步态轻盈,什么青梅竹马,喜结良缘,恩恩爱爱,多子多福,这些都是给我们展现了大熊猫的美丽可爱。另外就是有些具体的描写比如对青青的描述,对英雄母亲英英的描述,都让人有一种亲近之感。作者还成功描绘了一系列保护大熊猫的功臣式的人物,比如德高望重的专家王孟虎等,对熊猫了如指掌的土专家颙琰格,人工繁殖的第一人,还有海归专家,还有对熊猫比自己的娃娃还亲的驯养人等等。这些对熊猫以及这些保护熊猫人的描写形象、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人和动物交流的真诚、感人。
   第三点,就是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纪实文学的特点就是非虚构性,方敏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深入扎实的调查采访,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在12年中,20多次深入川陕的大山密林,爬山越岭,实在不容易。方敏不仅采访了很熊猫有关的一百多个人,还和熊猫面对面地,零距离地亲密接触,这样她才获得了大量的翔实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正是这些生动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支撑着纪实文学的非虚构性。对比现在有些作者不深入采访,有的采访两小时就可以写出几万字,有的是依赖网上和书上的二手材料来写作。所以我觉得方敏的精神以及写作态度就尤其显得可贵,值得提倡和学习。昨天也看了章仲锷写的这本书的评论,写的是很好的。谢谢!
  
   章仲锷:方敏从事环境文学写作应该是先驱吧,《熊猫史诗》是奠定了基础。环境文学,国外有的把它做作公害文学,最有名的就是美国作家写的《不平静的春天》,我们国家从八十年代开始逐渐兴起了,而且成立了环境文学研究会,还出了环境文学的刊物。我认为从文学写作的个性和规律上看,过去有战争、爱情死亡是永恒的主题之说,现在因为添加了环境文学这一项方为全面。现在更要添上自然环境,过去强调写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人自身的也就是人的内心活动的关系,现在应该再加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道德的范畴看,过去说道德有三条,有社会、家庭、职业道德,现在还应该再加上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环境友好型的关系,既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融。作为地球人的理想就是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灵,包括动植物和谐共生,然而现实中的人类却以主宰者自居,为了一己私欲而摧残灭绝其他动植物,以至生态被破坏,环境被污染,珍惜野生动植物濒危,荒漠化加剧,人类遭到前所未有的报复。05年的红皮书报告,目前世界上有1.6万多种动植物濒临灭绝,难道我们还不感到惊悚震撼吗?环境文学应该是一部知识的宝库,在丰富和净化人的心灵行为方面发生影响,使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倾向和谐亲近。在提出全球化和树立科学世界观的今天,也要把建设生态文明、环境道德等,这应该是党的号召,生灵的阴德,文学的天职。随着生态环境文学创作的日益深化,在02年初创作的《熊猫史诗》就成为时代召唤和作家努力的重大收获,在写人的文学作品日益平庸化的当下,作家方敏花费12年心血,采访保护区和大熊猫亲密接触,修改六稿而成的几十万字的《熊猫史诗》就显得格外耀眼夺目。这是一部独特的有创意的关于国宝大熊猫的发源、演化,从史前一直到现在全面的巨著,从我的了解,它是文学作品确有科学和考古学科的现实缜密和认真,既是纪实之作又充满了和心灵的交融,又有着大熊猫详尽的详尽记录,有着纪实的报告性。又弘扬了文学作品的探索的特性。于思想深处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构筑了具有史诗性的著作。在语言上作者也有创意,散文式的笔法,跳跃式的语句,显得非常生动。如行云流水,鲜活形象,诗意昂然,这在书随处可见,富有幽默感也是其行文的特点,作者没有停留在反映客观的熊猫历史和生存状况上,不仅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上,而是从生态的角度对保护大熊猫的举措,不时发出尖锐的置疑,例如作者通过老板娘之口说啥是国宝?从熊猫的思想来发问。由此可见这是一部有独立思考的警示之作,是穿越时空和兼具批判意识的文学作品。该书在人物(动物)想象力的发挥上颇具功力,而且内心感情活动异常丰富,一些重点熊猫,如戴笠的倔强,青青的执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使大众喜闻乐见,作者还独具匠心,用讲故事的方式让每一个故事像一朵花,一朵朵展示,最后编写成具有史料性、思想性的著作。最近走进了各行各业的读者当中。也为我们领略和深层次的了解诸多动物的繁衍,提出了新的视角。当然这是人的思想感情道德取向的折射,但是毕竟扩大了外延和内涵,拓展了氛围和境界,其开创意识是非常可喜和值得肯定的。
   《熊猫史诗》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生态环境文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为人类以外的物种写史诗,把其他一种当成和人类一样的一种来表现,这是新的时代对当今作家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环境文学作家不但要懂得文学还要懂得科学,不但要有呼吁和歌颂还要让读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生动真实地了解到生态环境保护是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大事情。谢谢大家!
  
   崔道怡:我发言的题目是国宝的卫士和歌者。大熊猫无论儿童还是老者都把它当宝贝,因为远古至今机缘巧合,它只存在在中国,所以大熊猫被视为中国的国宝,国际交往别具功能,它被选为世界公益组织的会标,被选为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但是对这宝贝的独特素质和历史变革,对这国宝的社会考察和科研成果,公众所知不多。不仅缺乏认识而且自毁佳作。相对文革九寨沟138只熊猫之死,幸亏周总理提问说国宝还有多少,启动了人类对大熊猫第一次全面探秘。然而纵有诸多科学著述,对广大非专业人士的知识仍有待于充实。而文学的形象性和抒情性能够更吸引人更感动人,可以更通俗更普及,更利于提高国民文明素质。于是别开生面,方敏谱写出了《熊猫史诗》。这部著作如编者所指出的是第一部以文学形式讲述人类和熊猫关系史的巨著,是全人类的启迪课本。书后附有参考读物。而它又是史诗,是方敏以诗的心态和笔触营运而成。在这部作品中读者不仅能增进对熊猫的全面认知,而且能感知生态文学内涵和灵性。原来90万年之前熊猫始祖和人类祖先就有了沟通。70万年前万物竞争中为生存发展,这种市肉动物改以食竹为生,30万年前熊猫和人共存共融。五万年前大雪崩中熊猫的始祖母救了人类的婴儿。一万年前智人为了求生无奈猎杀棕熊。五千年后人类迫使天神遁入深山老林,直到1869年被发现为新的物种。大熊猫人类之友,在被沦为濒危野生动物之后才有了自己的名字,而这就是生命繁衍的历史,适者生存。这就是物尽天择的悲剧。如果把这些都记录下来无非就是一些数据,天若有情天亦老,而天一项无情。它从不在意什么叫做悲剧,但是这些历史来到了作家的笔下便演绎成为生动的故事,活灵活现。方敏以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展开一幅画图,感慨人类和熊猫的情感。为这部科学的史诗,方敏跟随熊猫眼神的暗示遨游古于今。她受熊猫精神的感召,不辞千辛万苦为人类和关照全球当参照和向导。她把动物和人,把记叙和议论融为一体。这种写法,神话与史化二重唱,正是文学对科学艺术的展现,正是生态文学作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的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她还将去求索,这既是作家品格的写照,也是作品内涵的基调。如不是具有鬼斧那样的精神,方敏又如何要钻进深山老林。12年前翻山越岭,采访有关国宝的人士,搜集一百多个其中是不为人所知的国宝内幕。她与大熊猫零距离接触,我的故事刻划了一系列为保护大熊猫而奉献青春乃至奉献生命的科学家。在那里矗立着北京大学研究生的墓碑,他为保护大熊猫在秦岭坠崖而丧生。在那里回旋着熊猫真正的哀歌,那里也是猎杀与惩罚的记载,为探寻偷猎者的心态,作家访问了老二,老大和老三为挣钱扒了熊猫的皮,最后被定为死罪。方敏想给他们钱,但是不能给,因为他们是凶手,方敏不知道怎么好,贫困和猎杀会让你泪水连连。同样假如你是媒体,对人类的破坏自然你会义愤填膺,但是对人类的征服自然你照样会热情歌颂。于是方敏提出了要追根,这就追到了原罪,不受法律制裁的原罪,原罪人类到底有没有,原罪到底要不要救赎,如果不治原罪又会不会受到惩罚。以熊猫为例证发出了天问,怎么做才能取得天地万物和谐相处这个本真和途径。这也就把读者带进了哲学领域,文学与科学联姻,自然与社会结合必然产生哲学的命题。因此作为报告文学史诗当中的“我”的故事更具有凝重的分量,切实的价值。这正是生态文学作家的职责所在。在方敏的写作过程中党的十七大宣称建设生态文明,乃是中国共产党对子孙后代和世界负责的庄重承诺,一言九鼎,万古流芳,即将08年举办的奥运会也将是见证。在这个关键时刻《熊猫史诗》隆重出版。我觉得它可以说就是方敏向全世界交出的一份答卷,以便让更多的读者珍惜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以便让他们认知我国为促进生态文明作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因此作为大熊猫的代言人的方敏无愧为国宝的卫士,国宝的歌者。
  
   范咏戈:我个人读了以后我感觉到方敏同志12年的心血,终成正果。《熊猫史诗》称得上是回应时代召唤,题材独特新颖,文学描写充分的这样一部生态纪实文学的力作,我觉得这个作品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个就是它的题材优势,在于既关照现实更是带有前瞻性和根本性的。就是建设和谐社会人和自然怎么样共生共融,真实性和自然环境建立起友好型的关系,这虽然是十七大提出来的一个新的理念,社会的目标。当然作者在这个时候把这个作品,包括出版单位把这个作品推出来是一个积极的回应。同时也是今后很长一个时间内作为每一个地球人都应该思索的问题。它也理所当然地像战争爱情一样成为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其实作家早就应该思考和表现这个,我感觉到从这点上应该看到我们中国作家和世界上拉开的差距,不要说别的,我所了解的前苏联在七十年代就推出了《鱼王》,其实当时的苏联文学很多主题还纠缠在战争上面,但是这个时候就有一批考虑世界性主题了。我说这个例子就说明了方敏的创作,不光是她,还有一大批作家,提升了我们整个中国文学的进度,我觉得也可以这么说,这点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引起充分的重视。我就不多说了。
   第二,我感觉到作品有一个比较好的形态,这个形态是个文学形态。在新时期反映人和自然环境的纪实文学,报告文学也不少。像徐刚的《江河并非万古流》,赵宇的《第二国策》等等,这些大多数反映的是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有一些反映对其它物种侵害的作品,包括李全宝也写过《鲸伤》,还有《来自野生动物的呼唤》、《种群》等等作品,但是以大熊猫为对象来写史诗,这是唯一的,我感觉到这是熊猫保护题材方面集大成的一本书。它确实无愧于关于熊猫的史诗,因为它达到了这样几个一致,一个是远古观察和相像的一致,目光能够穿越时空。第二个就是揭秘性观察和文学思考的统一,里面看了很多确实有很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但是作者写作态度比较从容,并没有把笔力都分配给揭秘上,因为前段时间我们也开过一个作品研讨会,是关于质量打假的,当然我们是充分肯定了作家的采访,但是确实有的时候作者是停留在这个上面了,感觉到堆砌比较多。但是我感觉到在《熊猫史诗》当中作者的文学思考和叩问是很大胆的,有些直指当前的国策。这种锋芒也是构成了《熊猫史诗》力度的一个方面。因为它引发了很多长远的人类生存哲理的思考,就是人和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人类的再一次进化,也是另一场文明革命。
   第三我觉得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跨文体的写作。它既有科普价值,但绝不是一本科普作品,它是一本文学读物。这里面尤其可贵的是那种审视的目光和文化批判地意识。我感觉到正是这些长处形成了我们对报告文学写作上的一次冲击和一种拓宽。新时期报告文学大体上有三类,一类是结构性的报告文学,还有一类是像《熊猫史诗》这样的报告文学,还有一类是越轨性的社会性报告文学。读了《熊猫史诗》以后感觉到从内容到文体的规范都得到了一种彰显,就是说纪实文学表现了文学力和艺术张力。这个是有赖于《熊猫史诗》作者的力道。因为社会转型期,现实的生存状态,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全球意识和开创视野,文学传统和文学的发展,构成了现在的报告文学的文化生态,这个是功不可没的。当然也有一些缺憾,我个人看了以后,我觉得揭秘性还是不是特别地满足,起码我,就是对熊猫这个物种为什么它能够成为濒危的原因,我到现在也没有特别地搞清楚。这个书有些线索安排的比较多,也还有一些杂乱的感觉。但是总的来说应该对作者表示敬佩,对这本书表示充分的肯定和祝贺。
  
   程树榛:读了这本书感觉到非常新鲜,因为经常看一些报告文学作品,但是像方敏这样的作品能够这样吸引人,而且能够吸引我的兴趣,确实还是不多。原因我认为有这么几个:
   一个是,我们知道熊猫被称为国宝,它在物种当中是濒临灭绝的动物,但是唯独在我们中国它能够单独存在着,成为我们一种独特的,可以想人类显示我们中华民族一个方面的动物。我们很多人说也成为我们外交方面一个很有利的武器,虽然说起来可笑,但是现在成为中国的一种外交,这个也无可非议。比如送给台湾的大熊猫。所以我觉得对于大熊猫可以说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大熊猫怎么来的,它的成长历史,为什么现在它的生存状态变成这样的。虽然大家知道一些零零散散的,看一些资料,看了一些介绍,但是都不系统,都是片片断断,但是看了方敏的《熊猫史诗》之后才知道熊猫它的来龙去脉,它为什么会到今天这样一个生存状态。这个作品里面有很多,从远古至今熊猫的历史。包括从三江源的形成,到唐古拉山从这个远古时代写起,从人类的起源包括物种的起源,从这些的角度来写,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而且有很多东西是大熊猫与人类生存有关的故事,在这个作品里面都能够看到。我认为这本作品它的鲜明的特点就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地说出了熊猫生长、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读了这个作品以后感到一点不枯燥,感到非常生动,我对方敏的文笔是非常好的。有很多的是像散文诗一样,情节生动,引人入胜。这也显示出作家对生活观察的细腻入围与身后的功力。方敏在历时12年,她是12年磨了一本书,确实是下了苦工夫,刚才高桦同志介绍了,现在能这样深入生活这种作家已经不多了,她就能够这样,在生活当中跌打滚爬,不怕苦,所以工夫不负苦心人,她只有下了这样的苦工夫也才有这样的作品出来。作品里的语言优美,写景壮情都很到位。特别是在细微处引发出发人深思的哲理。很多地方她的很多地方看起来很细微,但是具有很深的哲理性。从这本作品当中你可以真正地感受到一种客观规律,就是物尽天择。
   很多地方有时候看起来就觉得像是叙述人的故事,但是回头一想还是在写熊猫,就是她把熊猫这个动物人格化了,这就说明了作者和熊猫零距离接触之后,而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熊猫的感情融入在一起,而且从这个感情出发,派生出很多的情节和细节出来。所以我觉得这部作品是非常成功之作。过去我们说战争和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现在我们这个永恒的主题又得加一条了,就是生态环境,这也是我们永恒的主题,这个永恒的主题现在刚刚开发,方敏是走在了前面,她自己走出了第一步,这一步虽然迈得很艰难,但是非常难得。因为现在说文学创新,我觉得这个也是创新,就是你在这个领域当中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出来,写出别人不知道的东西,这种也是创新,这种创新对扩展我们文学领域,使我们文学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表现出来它的丰富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当然我也有点小意见,不一定正确。就是我觉得这个作品这个篇幅还是有点长,长的原因就在于开头的部分写三江源、唐古拉山,包括这些山脉形成的历史,这些东西写得多一些了,这些东西当然可以写,但是不要写得多,因为有些东西和后面关系不太密切。而且后面一些东西还可以简练一些,这样就可以使这个作品更加充实。我同时对这本作品的出版也表示祝贺,对方敏同志能在这样一个领域当中给我们带来更多更丰满的精神产品,给我们来享受。谢谢!
  
   刘茵:这部作品当然很不错,但是我觉得如果结构再精细一些,选材再精一些,我觉得会更好。因为有些材料我觉得可能把有些主要的给淹没了。
  
   白描:这本书我是怀着极大的兴趣来阅读的,因为现在环保生态题材的文学作品现在越来越为我们中国作家所重视。但是在环保和生态题材里面的这些作品当中,直接以野生动物为我们记述和描写对象的作品,我们看到比其它方面的作品要少得多。我们现在看到河流污染,洪水泛滥,或者其它方面,这方面的作品很多。但是野生动物这方面我们现在还看得不多,特别是我们一直期待我们的国宝也是人类的一个非常珍惜的宝贝,大熊猫,这个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书写。我觉得读方敏这个作品感到,是我非常期待的作品,读了以后也非常使我兴奋得一个作品。特别今天也来了很多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读了这本书的时候我对他们肃然起敬了。
   这个作品我看了以后我有几个这样的特点,我一个比较突出的感受就是这个作品充满着一种柔软的丰沛的诗情,深邃的哲思,瑰丽的想像。就是大熊猫这么可爱,这么温柔,给人感觉那么美好,和人那么亲近,作家在动笔之前一定要确定一个调子,我觉得方敏在这点上,包括在纪实文学创作上她这个调子拿得非常好,掌握得非常好。她近似童话般的一些叙述的基调,当然她还有严厉的一面。比如像法官式的拷问,这就是作家深邃的哲思了。还有瑰丽的想像,比如对大熊猫这个物种它的演化的历史,我们读科普著作可能能看到、了解到一些,但是读文学作品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的阅读期待可能和读科普作品就有所不同了。我们要读到更多的感兴趣的东西,读到更多的具体描写的东西,这个里面就是科普著作里面不能想像,但是文学作品就可以想像,所以我觉得方敏她用了自己的想像弥补了许多历史的空白。她把这种想像连接成一条完整的熊猫生存演变的历史的信息链,很直观地提供给读者。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当然你这种想像不可能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那种想像。在这个里面我觉得方敏的想像是很有度的,就是她遵循了科学所给我们的一些定义,在这个范畴内发挥她的想像能力,她的联想能力。比如她动用了很多基于物种演化的知识,基于环境变迁的知识,基于考古学的知识,她用这些作为依托来展现她的想像,她填补了熊猫演化历史当中的很多空白,读起来非常有意思。
   正好一周前我还去参观了周谷店,我当时问这个动物的食物链的最顶端是什么,他们说是猎狗。我看那个猎狗的骨骼化石非常非常之大。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这种暖意,这种诗情况,这种想像构成了这部作品的文本基调。我觉得这点是很有意思的。我觉得在报告文学或者纪事文学创作当中,方敏对这个有新的贡献,就是她利用合理的想像,有些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严格来说是不能用想像,你必须用严格的手法把事实的面貌记录下来,但是有些题材,比如像大熊猫演化历史这个东西,谁知道?我们不知道。这个我觉得方敏她大胆地,而且把大量的想像加入到这个作品中来,我觉得我们责怪她说方敏这不是你调查,不是你采访得来的实际的东西,你这儿不准确,不应该这样,而相反我们对这点应该充分地肯定,因为她用这些东西给我们弥补了很多科学著作里面的一些缺失。或者说我们的知识没有能够提供给我们能达到那个想像的空间,她给我们读者提供出来了。当然我在写作报告文学唱作当中我也遇到这个问题,我也尝试了,我觉得这个是很难很难的。很多东西你必须要掌握,要不然你不敢下笔。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看到方敏记述到的对大熊猫的保护,我们后人做了多少工作,这是我们在能看到的,但是在这些东西之外可能她下的工夫可能还有更多,我们看不到的。比如说物种演化史,环境变迁史,甚至是考古学的一些知识。她不研究,她不掌握她不敢想象,这个可能是在作品的表面文字上我们是看不到的。所以在这点上,十几年的工夫,我认为她一定是读了这方面大量的一些著作,有大量的知识储备。
   方敏这本书我读起来,我觉得有这么一个特点,她这是一个重点扶持题材,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奉命创作的一个题材。你是大熊猫的代言人,你是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成员,你是重点扶持题材要去写的一个东西。但是她这个作品里面我们看不到一般的奉命创作题材的那种匆迫感。有很多著作我们会感觉到他奉命去写一个东西,看完之后我们就能明显感觉出来。但是这本作品里我感觉到作者感情很真切,十年磨一剑。这本书我觉得应该是当之无愧。这本作品里面我觉得方敏提出来得有些思想是值得我们沉思,不光我们作家应该沉思,整个人类都应该沉思,整个人类发展到今天,科技发展到今天都应该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比如她提出人类原罪的问题。在这点上我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停止阅读,我在这儿想,想了很多,生物目前变成这个样子,现在的科技发展到了如此不是让人欢欣鼓舞的地位,未来我们这个地球,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我们人类和地球上这么多生命,它的命运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谁也不敢预料。我们把地球破坏成这个样子,从人类未来发展来考虑,我最近想到这个问题,我是非常非常悲观,我感到非常可怕。今天必胜见到我还跟我说华南虎事件,我们人自身的罪孽,我们怎么去恕救它。我们把动物的生存权利剥夺了,把它们的居住地侵占了,一切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利益为最高利益。我们现在想起来了,又提出来怎么样治理环境,我们怎么样来保护野生动物,现在没有华南虎我们自己人为制造一个华南虎,给我们带来某一种鼓舞。这一切,包括野生动物协会你们这些工作人员,你们这些专家,提高努力将会写入历史,是非常非常可敬的,但是在目前这种科技浪潮,在这种科技主义,科技至上的这种背景下,方敏的努力,所有爱护野生动物爱护地球这些人的努力,我觉得都非常非常苍白。和这种科技主义,我都感到非常苍白。也许我很悲观地说,我们这种书是一种挽歌。我们现在每个人头上悬着3吨TNT。我们现在推进城市化进程,山里的一棵老树,一个好看的石头,都要把那个资源掠夺到城市来,都搬来挖来作为城市的一个景观。我们的房屋使用年限是70年,北京城这么多的水泥,70年以后往哪儿堆?房屋不用了这些水泥怎么消耗?所以我感到非常悲观,但是再悲观我们今天的呼声,我们今天讨论这本书,我们一些专家们,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我觉得都是可贵的,都是我们有良知的作家们应该大抒特抒的。
  
   何西来:我把我要表达的意思说一下。第一就是关于这本书的书名,我还是赞成现在方敏用的这个名字《熊猫史诗》,刚才建功在一开始就提出来是不是叫《熊猫天问》,他是从一个更高的哲理的层次上提出来的这么一个建议。这里面有这样的成份,有方敏的思考,有我们现在在熊猫的保护以及由熊猫的保护引发出来的这些问题,有很多实际上是无解的,所以要问谁呢?问人的原罪,但也不简单地就是人的罪。于是乎建功提出来了问天,大家都知道《天问》是屈原的原作,屈原提出来那么多的问题,到现在能不能把那些问题都很好地回答,实际上是回答不了的。但是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是史诗,我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太好了。史诗我们只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早期,世界上有名的史诗有希腊的,荷马的两大史诗,有印度的两大史诗,以前世界上说中华民族是没有史诗的,这主要是指汉诗,但是这个结论能不能下,专家也还无定论。但是藏族有史诗,蒙古族有史诗,维吾尔族也有史诗,这些现在都已经是事实了。关于动物,特别是一个动物,熊猫。写一部关于它的文学著作,而命名为史诗,我觉得这是第一部,因为熊猫只有中国才有,因而也是从有人类以来的第一部,此前没有。
   第二就是从这一点说,给这本书一个评价,我觉得怎么评价高都不过分。因为是第一部,那《熊猫史诗》是不是符合史诗要求品格呢?我觉得既然是开创,她现在树立起来的就是一个她所理解的熊猫史诗所拥有的品格。她把这个历史往前推了几十万年,产生划分成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她花而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故事,然后又有衔接,我觉得在这点上从一个文学作品来看,构成了一个它的基本的品格。她也不仅仅是充满了暖意,这是一方面,充满了瑰丽的想像,但是她在开头的时候写始祖父,始祖母,写他们为了获得传宗接代权,与熊猫打斗,本身这个还是充满了阳刚之气的。所以我觉得从史诗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是史,一个是诗。从诗的这个角度来看我赞同刚才很多人说的,就是它像一部散文。我觉得方敏作为一个作家,以诗性的眼睛来写她自己所要完成的史诗。
   关于纪实和虚构问题,我还是倾向于是纪实性很强的作品。方敏也写过小说,她原来都写过很多像《大灭绝》这些,都是小说,但是这本书当中有想像的部分。这个想像的部分跟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怎么样在文体上找到衔接点,这个我比较赞成刚才说的,史前这部分是不可能有作家去采访的,她得到的材料只能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这个化石也就是只有在周谷店,她所根据的就是古生物学家,古人类学家等他们研究的成果,根据科学研究的成果来进行合理的想像。她那是虚构,简单地说是虚构,我觉得也不确切,应该叫做合理的想像,因为在纪实文学当中可以根据所有的材料进行必要的想像。事实上报告文学也离不开想像,即使你去采访,他告诉你那天我在什么地方有一个树,但是在那个树下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都是需要去填补的。所以对史前这个阶段,我觉得应当做小说读,我们可以作为童话或者是神话来读。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的神话,他就说古希腊的神话,既是古希腊人的历史,也是古希腊人的神教。所以我觉得熊猫前史的想像,是可以的,允许的。我一向认为报告文学就是不能虚构,这个口子不能开,但是应当可以想像。科学家也需要想象力,不然就没有科学的那种假说。因此科学家头一个要看的是有没有科学的想象力,所以我觉得这都证明了这一点,因而我赞成说这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在写作当中有一种张力,有一种对这个文体的扩展的必要想像。
   第二点,我觉得这是一部方敏特点非常突出的作品,能够看出来她把这个作品融合为一个整体,我看了以后,那么多的材料,那么多的场面,那么多的人,那么多有性格的熊猫,怎么样融合成一个艺术的整体,你看了以后,至少我看了以后我不觉得这些材料特别散乱,就是不能够形成一个东西,我还觉得看了以后还是有艺术的整体感。结构基本上是流畅的,从史前到现在的跳跃。文心雕龙当中说到创作规律的时候,他说作者可以思接千载。方敏这里是思接几十万载,在这样一个范围之内来支撑她的想像,靠什么?就是靠作家的创作主体的力量,靠她的心。她在后面,最后她说到有这样两句话,说到她自己,不仅是用脚丈量,而且是用心去感受。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作品当中你可以看到,里面写到有在滏葶,在陕西写到小精灵,小精灵也不是熊猫,这个小孩就是流着两根鼻涕,她就用纸给小孩擦,小孩闻到那个纸很香,小孩要求把纸都给她,但是方敏她有不能把所有纸都给他,给了他方敏自己就没有纸了。然后笔锋一转就写到熊猫了,然后一转又回来了,所以写得非常自如。报告文学家,纪实文学家实际上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采访就是写作,是很多体力劳动在一起的,它也是要深入到第一线去。吃的是一样的饭。刚才说落一层苍蝇,但是也要啃咸菜疙瘩。一方面作者确实是到第一线去了,里面有写到王梦虎这些,都是非常感人的,今天这位主人公也到我们现场来了。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完成史诗,史诗之所以是史诗就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叙事。而是叙事主人公把自己写进去,马克思每一年都要读一遍希腊的悲剧和史诗,所以他才能够对古希腊史诗有那么高的见解,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这里可以看出来作者的这种大的气度,她是在与熊猫的接触当中,采访当中,把自己整个生命都贡献给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熊猫的,从专家学者一直到饲养员,一直到管理人员,把他们对熊猫住的那个房子清扫的那些细节,她都收到了自己的眼里。因而就有一种,就是我们现在需要的一种胸怀。人类的原罪实际上就是她自己的一种感受,对熊猫现在的这种濒危的处境,作为人类你现在实际上你做的这些也带有原罪的救赎,你是救赎熊猫,实际上你拯救的是你自己的灵魂。就是说我们现在对待熊猫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拯救我们自己的灵魂,不仅仅是救护熊猫,在救护熊猫的同时用拯救我们自己灵魂的这种精神来对待。而且里面她特别讲到了天恩地德,大家知道在我们中国传统当中提法是天恩祖德,她在这个地方提的是天恩地德。天恩地德提出是以猫为本,在她这里面写了以猫为本,她对着的另外一边就是以人为本,当我们提以人为本的时候,以人为本的概念最初提出是不包括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实际上是跟西方现在的工业文明,在工业文明的初期,中世纪以后工业文明发展的初期作为一个号召提出来人的旗帜,人的觉醒,人的价值,是以人为核心的。但是以人为中心本身有排他性,因而当我们写生态文学的时候我们也还要考虑的一个补充因素,就是不能够整个世界都完全以人为中心。当然我们人现在是处于中心,人处于征服整个自然的位置,但是人需要救赎,以人为中心必须得要补充上别的。但是整个世界如果都搞成以猫为中心也不行,但是管猫的人当然应该以猫为中心,那些为猫为服务的人当然以猫为中心,所以只能把我们以人为本的概念扩展到和谐的,开阔的人类胸径的领域当中去。我觉得刚才白描,把这个提手旁换成反犬旁就是白猫了。他比较悲观,他觉得这是挽歌,我觉得不要这样。熊猫现在也摆脱了几千年来下行的路线。还有方敏最后写到那个熊猫珍珍,最后珍珍还是死了,但是这些专家还是想到它能够独立发展。所以我觉得这个应该是熊猫生命的史诗,我觉得我们应该以一种乐观的眼睛来看待现在人和自然的和谐,来探求我们生态文学的发展,而方敏就是做了这样一个榜样。
  
   傅溪鹏:方敏同志不管怎么样很早以前就认识,很早以前就知道她在写熊猫。我有两个感想:
   第一钦佩作家。第二钦佩作家的创作作风。
   方敏可以说她把她12年的年华、经历甚至她的感情全部都投入到熊猫身上了,尤其是感情,这点我觉得她对熊猫的感情,一个作家对创作对象的感情,这种投入是少有的,不多见的。刚才范咏戈说到生态环保说了一大串名单,全都是男士。我也就想到现在我们从事生态环保的女士作家很少,就那么几个,小说作家可以在天空上自由翱翔,报告文学作家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所以这么艰辛的作品一个女作家来创作,我其它也不多说了,我就表示敬佩。
   我对她的创作手法是很钦佩的,在纪实文学创作运用这样的拟人化,浪漫的表现手法。而且她是亲自进入到熊猫生活的地方,然后又挖掘了那么多史料,那么多的前人的科研成果,然后用文学的手法,而且用第一人称这种表现手法,把自己落到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然后带动读者去回顾历史,回顾熊猫的演化过程,一直到为熊猫的研究事业作出贡献的很多很多这些专家、学者。所以这样使读者更觉得一种亲切感,一种如同自己到了这个地方,尤其写到历史上那些演化的故事,包括对熊猫有很多贡献的这些专家,到中国的这些西方的专家,尤其是戴维神父,这么一些故事,使读者很有一种新鲜感,这种表现手法可以增强读者的一种阅读兴趣,也就是可读性、文学性,把史料写活了,把现实生活写活了。但是有一条,纪实文学的真实性的问题,我相信方敏同志对史前、史后这些熊猫演化的这些想像,这些童话式的描写,这些故事,她应该是有很坚实的科学史料根据,否则的话她这种想像,甚至写了很细很细的故事情节,这样的话这个跟小说的想像应该是有所区别的。纪实文学尤其是报告文学,这种真实性和小说创作的真实性,因为方敏在这个创作上我觉得提出来一个新的问题,这种史料、科学根据的这种想像,这种细节描写,是用感情心理描写,它的真实性有多少?因为这个东西,我们参加了很多作品的研讨会,好像这种问题似乎还是第一次碰到。所以在这方面方敏在这本书里有很多自己的创新。另外这个创作手法的问题我就提这么个看法。我就不多说了。
  
   贺绍俊:第一个我向方敏致敬。第二点我就是表示感谢,因为她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也触我思考很多东西,她实际上是写的熊猫的自然演化史,她叫史诗。我觉得她在写这样一个史诗的过程中,她有自己的思考,我觉得她的东西也触我思考了很多东西。实际上保护熊猫可以说是人类的生态哲学的问题,这个是人类进入到反省人类文明造成的破坏,然后再有一个哲学的递进。但是我感觉实际上方敏她同时也在反思生态哲学本身,这点我觉得是很可贵的,包括她最后的原罪。实际上这些东西也触我想到很多东西,因为我对生态哲学也是非常感兴趣的。首先我就在想熊猫意味着什么,现在熊猫已经不仅仅是个物种的概念了,它也是一种象征,也是人类思想发展到一个时段的标志,就是我们已经进入到认识自我,认识人类文明自身的这样一个标志,但是它背后叙述的主指仍然是人类,就像她的书中有一句话“ 假如我们不保护熊猫,让熊猫这个物种灭绝,我们就要成为千古罪人”,她的归结点还是千古罪人。当然拯救大熊猫还是拯救人类自己,她的核心还是在人类自己。实际上说到底她还没有摆脱人类中心这样一个思考的基础。我在想熊猫实际上是一种食性高度特化的一种动物,这是大自然多样性的一种产物,就是这两个世纪以来,人类已经发现的物种应该是有150多万种了,证明这个大自然是非常多样性的,但是它同时平均每个小时都有一个物种在消失,每年有上万种生物离我们而去。这个东西是很复杂的,不仅仅是人类文明造成的恶果,这是个大自然的规律,在人类产生之前地球就告诉我们实际上是有很多很多的物种都在毁灭,包括恐龙,我觉得这个生和死本身是个大自然这样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生命是可贵的,实际上死亡也是可贵的,也是大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拯救大熊猫?实际上这已经变成一个象征了,背后可能还是人类中心主义在主宰着我们的思维。为什么要拯救大熊猫?因为熊猫是明星,是大国宝。一个不知名的物种我们会不会去拯救?包括我们小时候非常熟悉的萤火虫,实际上这种物种基本上就灭绝了。北京科学家做了调查,香山附近还有萤火虫,冬瓜是萤火虫致命的东西。所以我就想到很多,包括我读这本书也是在进行反思。
   我是非常感谢方敏这本书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思考的基础,当然我对她的论原罪我也不是非常认同。因为她在追求人类自身的原罪,那么这个伦理原则还是一个生命的伦理原则,就像我刚才说的,大自然的规律并不是说所有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意义,生命的灭亡可能也是大自然的规律之一。包括人类自身的发展,可能背后真正在主宰的还是这个大自然的规律,而不是人类自身。所以人类自身的消亡可能也会成为这个大自然的规律之一,所以这个论原罪这个基础还是一个生命的问题。这个我也没想好,我觉得她这本书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思索的基础。
   第二个我想强调一点,解决我们谈生态主要是谈自然生态,其实自然生态也离不开社会生态,甚至我们可以说社会生态危机才是今天自然生态危机的一个根源。可能基于这点,她才去采访那个老二,实际上老大老三他们猎杀大熊猫已经被判了刑的,但是她在写到老大的那个儿子也读不上书,那么贫困,包括老三那个呆傻的儿子。我在想,实际上这两个男孩能不能说他们也是濒危动物,他们就没有大熊猫那么幸运,没有人来拯救他们。当然这是一个社会生态的问题了,实际上社会生态可能是自然生态危机的根源之一。当然方敏没有在这点上追求下去,但是实际上她触及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很发人深省的。
   我就谈两点,就是建议或者叫不满足吧。就是她写这个熊猫用了一种文学化的方式,这样很可读。但是我想有一些科学的依据可能会更好,比方说对远古大熊猫拯救了人类这样的细节,但是这个可能应该有一定的科学的依据,比方说我们挖掘的化石,或者科学家的一些猜想。因为我在想熊猫这个物种它的特点就决定了她是远离人类的,就是说可能在她的自然演化史中它跟人类毫无关系,包括人类的祖先,可能都是毫无关系的。所以在人类文明这样一个过程中间也没有留下熊猫丝毫的痕迹。你中间甚至有一点有那个意思,就是在某一段时候人类都可能把熊猫当作图腾的东西,实际上我感觉应该是没有发生关系的,从熊猫这样一个物种的特点,我个人是这样感觉的。假如你这么想像的话,如果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如果把它给提出来,我觉得可能就会更好一点。
   第二个这肯定是一个小错,就是你在写要向中央打报告说熊猫的这种环境的危机时候,你说要直接写给国家主席,看他管不管。当时是文革,1970年,那时候是没有国家主席的,而且国家主席甚至是林彪事件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要不要设国家主席。我想这个不是给国家主席写信,或者是给中央或者是给毛主席写信。仅就这个小问题,我就说这些。
  
   季红真:我和方敏是相识多年,因为共同的兴趣,她写的所有东西我都看了,我就非常认真地看了这部书,首先我要祝贺方敏,成果大大的,第二个是了不起。这部书让我非常非常震惊,作为多年的老友我还得对她刮目相看。我认为这是一部启示录,就是她这样交叉的文体,就是花而家族的故事和“我”的故事这样的交叉。我觉得这样的文体,这样的结构,具有开创性,以前没有人这样用过,而且这样本身就昭示了人是怎么样进入历史,特别是怎么样进入文化史,和怎么样进入自然史。所以这种文体我觉得就是很成功。另外以动物为主的叙事,写到史诗的规模这也是前无古人的。这个书里面由于这样的结构,虽然讲述的是一个物种,熊猫,就是熊猫的迁徙,它的演变,他的濒危这样的漫长的过程。但是它启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再一个就是我其实没有参加过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去年刚参加了,但是我参加过很多自然环保的行动,但是也是敲边鼓这样的活动,所以对环保这样的问题也应该说是思考时间比较长了,所以她这种启示,这种人和自然关系的启示录,而且是充满诗情的启示录。人和自然的关系,我觉得这个跟以人为本不矛盾,你要以人为本,首先要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正如19世纪后期,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发展的时候,当时恩格斯写了一篇文章就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人类对自然界的每次进军,都受到了大自然疯狂的报复。他写的例子就是小亚细亚这块的农民把树都砍了来作为耕地,结果现在这个地方都变成了不毛之地。还有一个就是罗马的俱乐部,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是杞人忧天,但是很快自然界的报复就来了。所以我觉得方敏她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她的思想核心是动物的伦理,这个是方敏和整个国际思潮非常接触的地方。方敏能够写出来,我觉得这个知识结构实在是太宽广了,而且是最早的保护生物学,所以这也是我对她非常佩服的一点。
   第二点,我认为这是一部忏悔录,就是它是像耶稣一样,方敏是替全人类向动物忏悔,向自然忏悔,向所有的生物忏悔。在这个忏悔录里面,我认为这是中国所有的生物学作家思想触角最深入的作品。因为整个西方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人文、艺术的思潮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方敏不仅是批判了现代文明,同时还置疑了人类文明,就是关于火的发现。她说因为人类发现了火使人类从天地和谐共生中走了出来,使人类获得了特权,这个特权使人类不断膨胀,然后又不断毁灭。因为我们从神话里面可以看到很多,所以有些是天造孽,有些是人造孽,比如居里夫人,她发现镭的时候,她觉得可以利用这种物质来接触人身体的病痛,结果这种物质被运用到了原子弹上面。但是方敏这种忏悔有一种民族本位,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带来普遍的恶果,是由所有人类共同承担的,所以她这个原罪论里面前面就说到很多非常恐怖的事件,都是由于人的恶行。所以她的这种原罪意识是建立在恐惧,就是对于人类罪恶恐惧的前提之下,这个恐惧是被惩罚的恐惧,虽然法律没有制裁但是要受到自然的制裁。
   第三点,就是说她通过科考写出了一些非常丰富的生命形态,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小精灵的故事,老庄的故事等等,而且一开始是从和熊猫天地和谐写的。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她非常明确提出,不是猎杀导致贫困,而是贫困导致了猎杀,所以这个也是非常鲜明的一个特点。而且这里面包括,就是在环保问题上她所寻找的思想资源、文化资源,除了西方的还有中国传统的,这点很重要。我们有的博士说中国人对动物从来没有平等的态度,从老庄的孔孟一直到现在,这个都是不平等的。所以在她的作品里面洋溢着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的气息,我不能说现实里面我们达到了这种境界,但是她的作品里面有这种气息。我觉得这个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作品的容量非常之大。
   最后我提一个意见,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里面的原始人怎么生存,就是他挖番薯,番薯绝不是那个时候的物种,番薯是徐光启带过来的。所以原始社会肯定没有。就这个。
  
   王梦虎:逼上梁山。小范是我的铁哥们,我们两个在一起工作很多很多年,一直在一起。所以他的脾气不好,我的脾气也燥。所以他的办公室墙上要写上两个字,要忍,我见他我说你就好好忍着点吧。我就不忍,我不在墙上写忍,该说就说,管他呢,我说了一辈子也没有把我怎么样,活得照样好,还是要讲。
   参加这个会是我这一辈子第一次参加这种类型的会,三个单位,特别是作家协会,我以前没有沾过边,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这个是我们同行的一个协会,我也出席过他们单独的会,说一个狂妄的话,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是我和陈建华一手成立起来的,最后他们成立好了就把我们踢到一边去了,这是咱们中国特色。重庆出版集团这个我也没有接触过,这种三个单位联合的搞一个研讨会,研讨方敏的纪实文学巨著《熊猫史诗》,我是第一次参加。所以给方敏电话上我就讲,我参加这个会,新媳妇上轿就带四个字,两个字就是见识,看这种场面是怎么回事,后两个字就是学习。我达到目的了。见识了,通过上午这么多有名望的,这个家,那个家,都是家,确实是学了不少东西。所以我的感想这个研讨会是研讨这本书,确实是研讨了,发言的各个家们都是在咏诗,所以既是研讨会,形式又在咏诗。后面又是一个名角的歌唱会,我听着好听。因为他们用词,语言的阴阳顿挫,曲调的婉转,我确实觉得是比名家唱歌,据说一个唱歌的女的唱,或者男的唱,唱一首歌要给他好多好多的万,所以就成了大腕了,但是我就爱听今天这个形式的歌。
   具体到方敏这个书,我不会评价,只能说一句话,首先涉及到熊猫这个问题来说,她是尊重历史的,这个我觉得就是科学,搞科学的的人不顾历史随着时代变迁脑子也变了,语言也变,那他就是墙头草。我们国内天天都可以遇到这种事,马路上可以遇到,会议室也可以遇到,我在林业部干了37年,退休以后又在野生动物协会打工打了的11年,现在我就彻底成了老百姓了。但是我仍然关心我从事一辈子这个野生动物这方面的事情,几十年,真正接触野生动物的动物,就像方敏把我们的遐想,一下子把我们带到多少万年以前去品尝一下熊猫的历史,呼啦又把我们拉回来摸摸熊猫的头。具体的评价,刚才大家评得那么深刻,给我确实很大的启示,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我今年76周岁,只要明儿还活着,咱们明儿还学习。就这样。
  
   范志勇:首先我代表世界自然基金会,第一感谢方敏能够拿出一部呕心沥血的力作,第二我要感谢重庆出版集团能够慧眼识珠出版这样一部比较冷僻的著作。第三也感谢中国作协能够为这样一部比较偏僻,但是的确是很重要的,但是又不被人们受到太多关注的这么一个作品召开这样一个座谈会。
   第二句话我想说的是这样的作品太少了,这样的作品非常地需要,这样的作品的确能给人以启迪,和给人以思考。
   我再想说的第三句话是现在到了目前为止大熊猫的保护依然处在严峻的地步,中国现在濒危的物种数量仍然在继续增加着。目前大熊猫在保护过程之中,原有的一些威胁和因素尚没有完全消除之前,现在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大熊猫的保护威胁因素仍然在继续发展着,而且愈演愈烈。我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作个简单的注释,就是方敏著作里面说的这些人和这些事情,知识方面的东西,应该说我都是知道的,或者写到的这里面很多人我都是非常熟悉的,但是的确方敏比我在这个方面作出的更大贡献,就是她把这些东西通过一个巧妙的组合,她在艺术上的创作,能够体现出一种大众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这个历史,能够看到这个里面的问题,能够思考问题。说这类作品太少了,我们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曾经支持过帮助过方敏做了一些大熊猫采风过程中的一些调查,我们仍然希望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对一些科学方面的知识了解,我们仍然可以给一些方敏的支持。还有就是我们现在需要对这些问题引起高度的关注,我们做这些事情并不是靠我们喊几个口号就能解决得了这些问题的。这些问题是必然要产生的,随着人类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怎么做呢?我们应该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通过我们对自己的活动,如何符合可持续发展,如何把我们自然界的资源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如何在这个方面做一些协调。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可能就能解决有些问题,但不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方敏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的平台,和给我们提出了一些这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我就说这些。
  
   方敏:首先感谢大家来参加这个会,而且坚持了那么长的时间,我用非常短的时间把我两点感想说一下:
   第一点我的《熊猫史诗》写了12年,让我坚持下来的是一个信念,就是我要让全世界,全人类都了解熊猫,懂得熊猫,热爱熊猫。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外形和形态憨态可掬,也不仅仅因为它们濒危珍贵,也有它们的现在有着比人类更加顽强和不屈的精神。刚才很多专家都说到原罪,写原罪确实是像他们说的,就是采访老二回来我足足一个月没有动笔,而且每天早上写完就是想着为什么,最后终于想到了原罪。就是老二给我的震撼太大了,我整整一个月没有动笔,所以咱们大家今天都这么关注原罪,我这一个月的心理的痛苦历程也没有白费。第二个就是这12年来我一直生活在熊猫的世界里,特别是我当上了熊猫的代言人以后我对于一切热爱熊猫的人我都把他们当成朋友,所以今天我在这里要说一句感谢你们。
  
   彭学明:还是那一句老话,还有很多专家老师没有机会发言,再次向各位专家老师表示歉意。今天天气非常好,阳光灿烂,在这样的时间我们开了方敏《熊猫史诗》作品的研讨会,感到很快乐。各位专家和学者,在百忙之中参加研讨会,对方敏的作品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大家一致认为方敏的作品是现实与历史的影像记录,是人类与自然的哲学笔记,是文学与生命的灵魂对话,是既文学、科普、史诗的好作品,这个作品能更多地引起我们对自然、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关注和思考。更多地唤醒我们对自然的热爱、珍惜和保护。研讨会开得很圆满,很成功,我们再次感谢我们的各位专家和老师、学者,特别是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这个会议为保护我们动物和自然作出巨大贡献的几位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专家和老师。我们也盼望有更多的作家和评论家来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关注我们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命运并且进行思考,为我们更多的动物代言,为自然代言。谢谢大家!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