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人物列表
蒋春霖 Jiang Chunlin(清代)朱彝尊 Zhu Yizun(清代)潘永因 Pan Yongyin(清代)
陈廷敬 Chen Tingjing(清代)仓央嘉措 Tshangs-dbyangs-rgya-mtsho(清代)普荷 Pu He(清代)
郑燮 Zheng Xie(清代)金农 Jin Nong(清代)恽寿平 Yun Shouping(清代)
汪士慎 Wang Shishen(清代)张大受 Zhang Dashou(清代)宁调元 Ning Diaoyuan(清代)
吴淇 Wu Qi(清代)李方膺 Li Fangying(清代)俞樾内子 Yu Yuenazi(清代)
俞樾 Yu Yue(清代)宋荦 Song Luo(清代)律然 Lv Ran(清代)
曹雪芹 Cao Xueqin(清代)纳兰性德 Na Lanxingde(清代)吕抚 Lv Fu(清代)
钱谦益 Qian Qianyi(清代)吴伟业 Wu Weiye(清代)顾炎武 Gu Yanwu(清代)
顾贞观 Gu Zhenguan(清代)陈维崧 Chen Weisong(清代)王士祯 Wang Shizhen(清代)
查慎行 Cha Shenhang(清代)袁枚 Yuan Mei(清代)黄景仁 Huang Jingren(清代)
龚自珍 Gong Zizhen(清代)黄遵宪 Huang Zunxian(清代)秋瑾 Qiu Jin(清代)
何文焕 He Wenhuan(清代)冯班 Feng Ban(清代)王夫之 Wang Fuzhi(清代)
孙涛 Sun Tao(清代)郭麟 Guo Lin(清代)杨夔生 Yang Kuisheng(清代)
万斯同 Mo Sitong(清代)毕沅 Bi Yuan(清代)汪楫 Wang Ji(清代)
汤球 Shang Qiu(清代)黄奭 Huang Shi(清代)黄以周 Huang Yizhou(清代)
张廷玉 Zhang Tingyu(清代)佚名 Yi Ming(清代)王秉滔 Wang Bingtao(清代)
白君琳 Bai Junlin(清代)李清馥 Li Qingfu(清代)陈芳生 Chen Fangsheng(清代)
孙星衍 Sun Xingyan(清代)朱伯庐 Zhu Balu(清代)章学诚 Zhang Xuecheng(清代)
谷应泰 Gu Yingtai(清代)高鹗 Gao E(清代)蒲松龄 Pu Songling(清代)
吴敬梓 Wu Jingzi(清代)李汝珍 Li Ruzhen(清代)醒世居士 Xing Shijushi(清代)
宁调元
清代  清(1883年1913年)

诗词《早梅 Early Mei》   

阅读宁调元在诗海的作品!!!
宁调元
  字仙霞,号太一,曾化名林士逸。东富人。幼受业于刘师陶。稍长入渌江书院,从院长吴德襄习训诂、考据。清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1903年7月),入长沙明德学堂第一期速成师范班。受教师黄兴、周震鳞、张继等思想影响,加入黄兴等组织的革命团体“大成会”、“华兴会”。三十年九月,华兴会筹划长沙起义失败后返回醴陵,倡办渌江中学。次年夏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法学。参与反对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的斗争,主张全体留日学生回国,以示抗议。
   光绪三十二年一月,与姚宏业等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接纳归国学生。不久回醴陵主持渌江中学校务,暗中与洪江会首领李香阁、龚春台联络,从事反对帝制革命活动。夏,加入同盟会。陈天华、姚宏业灵柩运回长沙,与禹之谟等首倡公葬烈士遗骨于岳麓山,遭湖南地方当局和豪劣迫害,逃往上海。八月下旬(10月上旬),孙中山自西贡到日本途中,船泊吴淞口。宁调元与陈其美、秋瑾等上船见孙中山,共商大计。后与傅熊湘等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后易名《汉帜》),针砭时政,宣传革命;撰文揭露王公贵族的腐败无能和卖国行径,批判梁启超“革命可以召瓜分”等谬论;主张采取革命行动推翻帝制。遭两江总督端方缉捕,再次逃亡日本,任《民抱》干事。
   冬,萍浏醴起义爆发,宁调元受孙中山、黄兴委派回上海,与秋瑾、陈其美、杨卓林等商议在湖南、江苏、浙江等省分头发动起义。回到湖南时,萍浏醴起义已经失败,只得折回上海。途径岳州时,被清军水师截捕,押解长沙监禁。
   光绪三十三年春,委托刘谦、李隆建军联络在湘同盟会员,重建同盟会湖南支部。三月,写诗贺《神州日报》在上海创办。十月,在《长沙日报》发表《论开国会之宜缓》,反对立宪派杨度等煽惑湖南学界联名要求“亟开国会”的主张。次年,爱国诗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在上海发起成立革命文学团体“南社”,致书宁调元,宁欣然应允,并在狱中撰写《南社序》,主张诗人作品应反映时代,揭露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又致书《民报》编辑章太炎,劝其以团结为重,顾全大局,不要辞去编辑职务,以免内讧,继续办好杂志。在狱中还以“此身一日尚存,即不可一日不致力于学”自勉,自订运动、读书、习字、作文四者为日课,持之以恒。狱中3年,共读书2000余种,作诗填词600首,是一生中文学创作最旺盛时期,人称“囚徒诗人”。正如诗作“铁锁锒铛带笑看”,庭讯多次,坚贞不屈。宣统元年(1909)冬,宁调元经各界人士和亲友多方奔走、周旋,由潭延*、龙璋等人联名具结,保释出狱。次年二月,应聘为北京《帝国日报》总编辑,刊文抨击时政,宣传革命。三年八月抵上海,恰逢武昌起义爆发。改赴湖南,都城谭延凯聘为秘书。
   南北议和成,宁调元去上海,参与发起组织“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回湘奔祖母丧。返回上海时,民社已与统一党等合并为共和党,反对同盟会的倾向更加明显。民国元年(1912)8月,宁调元登报脱离民社和《民声日报》,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对路事严加整治,成绩显著。
   袁世凯称帝野心日益暴露,宁调元辞去铁路总办职务,由粤至沪、皖、赣,与陈其美、柏文蔚、李烈钧等秘密协商,拟订讨袁计划。民国2年2月,由南昌密电谭延*等,指责袁世凯破坏共和,希望湘人团结一致,与各省协筹对付。宋教仁被刺,宁调元赶至上海会见孙中山、黄兴,主张武力讨袁。孙中山委任为秘书长。由黄兴派赴武汉,参与策划运动鄂军发难。
   6月下旬,黎元洪突然派兵查《民国日报》报馆,发现第二次革命有关计划、文告。6月26日,宁调元与熊樾山在汉口德租界宝贵旅馆同时被捕。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以反袁为主旨的:“二次革命”爆发。8月4日,袁世凯下令将宁调元“在鄂就近讯明,按法惩办”。9月25日,宁调元以“内乱罪”被杀害于武昌抱冰堂,年仅30岁。后归葬醴陵西山。北伐后,国民政府下令褒扬,称“先烈士宁调元,赋性英毅,学术湛深,早岁奔走革命,屡濒危难,矢志益坚。癸丑之役,联络长江各省密谋响应,尤著勋勤……”并拨款修墓建亭。于右任撰书碑文,柳亚子与傅熊湘编印《太一遗书》传世。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