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 人物列表
余光中 Yu Guangzhong(现代中国)佚名 Yi Ming(现代中国)李叔同 Li Shutong(现代中国)
赵超 Zhao Chao(现代中国)钱穆 Qian Mu(现代中国)柏杨 Bai Yang(现代中国)
岳南 Yue Na(现代中国)易中天 Yi Zhongtian(现代中国)林语堂 Lin Yutang(现代中国)
赵柏田 Zhao Baitian(现代中国)陈舜臣 Chin Shunshin(现代中国)子金山 Zi Jinshan(现代中国)
王利器 Wang Liqi(现代中国)马非百 Ma Feibai(现代中国)落花散人 La Huasanren(现代中国)
朱谦之 Zhu Qianzhi(现代中国)王明 Wang Ming(现代中国)马叙伦 Ma Xulun(现代中国)
刘武 Liu Wu(现代中国)欧阳竞无 Ouyang Jingmo(现代中国)道源法师 Dao Yuanfashi(现代中国)
广化法师 An Huafashi(现代中国)袁闾琨 Yuan Lvkun(现代中国)岑仲勉 Cen Zhongmian(现代中国)
夏岚馨 Xia Lanxin(现代中国)胡适 Hu Shi(现代中国)王蒙 Wang Meng(现代中国)
梅朝荣 Mei Chaorong(现代中国)李勇 Li Yong(现代中国)成君忆 Cheng Junyi(现代中国)
刘绪义 Liu Xuyi(现代中国)张海鸥 Zhang Haiou(现代中国)余秋雨 Yu Qiuyu(现代中国)
曾仕强 Ceng Shijiang(现代中国)张晓杰 Zhang Xiaojie(现代中国)于丹 Yu Dan(现代中国)
孔健 Kong Jian(现代中国)王立群 Wang Liqun(现代中国)李零 Li Ling(现代中国)
徐晋如 Xu Jinru(现代中国)杨昊鸥 Yang Haoou(现代中国)马骏 Ma Jun(现代中国)
赵林 Zhao Lin(现代中国)孔庆东 Kong Qingdong(现代中国)方尔加 Fang Erjia(现代中国)
钱文忠 Qian Wenzhong(现代中国)姚淦铭 Yao Ganming(现代中国)李刚田 Li Gangtian(现代中国)
马明达 Ma Mingda(现代中国)杨泓 Yang Hong(现代中国)钱绍武 Qian Shaowu(现代中国)
崔乐泉 Cui Lequan(现代中国)赵世民 Zhao Shimin(现代中国)黄朴民 Huang Piaomin(现代中国)
颜世安 Yan Shian(现代中国)止庵 Zhi An(现代中国)冯时 Feng Shi(现代中国)
白云翔 Bai Yunxiang(现代中国)南怀瑾 Na Huaijin(现代中国)刘德江 Liu Dejiang(现代中国)
王志
现代中国 
籍贯: 湖南衡阳

阅读王志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阅读王志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籍贯湖南衡阳。
  1986年在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3年后在该校文艺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1989年被分配到湖南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做新闻记者,在湖南电视台工作期间,曾被下放到郴州地区电视台锻炼一年半,并被借调到深圳有线电视台做记者。
  1994年2月进入中央电视台,在《东方之子》节目中任记者和主持人。
  1996年2月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在《新闻调查》栏目中任记者和主持人。
  2002年5月开始筹建《面对面》栏目。
  2003年1月在《面对面》栏目中任制片人、主持人和记者。
  在《东方之子》工作期间,王志分别于1994年、1995年、2002年三次获得中国电视新闻一等奖;1996年在“金士明”杯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中获得新闻奖金奖。
  
  1999年,王志参与制作的电视节目《生命》获得了亚广联特别奖。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在2003年1月11日开播,几周内它的收视率便在它所属的《东方时空》新闻栏目中名列前茅。按一般规律,一档新栏目得到观众的认可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但是,由于“非典”肆虐,《面对面》栏目的记者们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了钟南山、代市长王岐山以及奋战在抗击非典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节目及时深刻,社会反响强烈。《面对面》栏目的制作者以及主持人王志也因此在播出仅4个月便让全国的电视观众更快地认识了他们。
  2003年结婚,妻子是同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迅。有一子,名字叫王法。
  ●198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9年:进修该校文艺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毕业当年被分配到湖南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做新闻记者
  ●在湖南电视台工作期间,曾到郴州地区电视台锻炼一年半,并被借调到深圳有线电视台做记者
  ●1994年2月:进入中央电视台,在《东方之子》节目中任记者和主持人
  ●1996年2月: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在《新闻调查》栏目中任记者和主持人
  ●2002年5月:开始筹建《面对面》栏目
  ●2003年1月:在《面对面》栏目中任制片人、主持人和记者
  在《东方之子》工作期间,王志于1994年、1995年、2002年三次获得中国电视新闻一等奖;1996年在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中获得新闻奖金奖。2003年,因为在“非典”期间所做的系列报道而为大家广泛接受。2004年,王志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
  2008年10月22日上午王志抵达云南省丽江市,将挂职该市副市长一年。
  主持风格:
  ●用“人”来解读新闻
  从《面对面》开播到现在,王志已经与胡润、牛群、刘子亮、洪昭光、孙渤、刘姝威、钟南山、王岐山等十几个人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它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的第一个长篇人物访谈节目,脱胎于《新闻调查》和《东方之子》,但又不同于这两档节目,它的节奏与主题都发生了变化。王志说:“《面对面》追求的是用‘人’来解读新闻,记录历史。通过记者对采访对象进行一对一长篇专访的节目样式,完成对新闻人物身上新闻性和新闻背后人的魅力的挖掘。因此,我们主要是在节目中体现谁?知道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面对面》的新闻素材有10%来自于《新闻调查》,其余是他们的“独家”。王志认为“独家”除了确实自己发现的新闻之外,还有另外的一层意思:“就是在别人说过的话题上再寻找到自己的角度。如果记者没有这样的本事,那也就不能再干这行了。”
  ●新闻刺激带来快感
  做新闻节目对于王志来说并非难事,王志做新闻已经做了十几年了,他手握着文艺美学研究生的毕业证书从校门走出来,就进了湖南电视台干起了新闻。王志的简历很简单,他在湖南电视台干了一阵新闻后,来到央视《东方之子》做主持,后来又来到《新闻调查》。去年他开始筹建《面对面》,和采访对象面对面地交流是王志梦寐以求的事。王志说:“做新闻社会反响大,符合我的个性,我觉得做新闻是个很不错的职业,至今我还没发现什么事比新闻更吸引我。”
  每个人对快乐的认识不一样,王志认为。当他从做新闻的幕后走到台前,他只觉得换了个工种。前台的要求不一样了,面对采访对象,他要绞尽脑汁让他的采访对象在他的提问下滔滔不绝地说出他的故事,这个过程非常刺激。“这种刺激过后,你会听到一些反响,特别是听到观众、领导对节目认可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快感。”
  ●采访市长大获支持
  《面对面》在四月做了五期“非典” 节目,包括采访了代理市长王岐山。王志说这个时期的节目是超常规运作。《面对面》本来是周播节目,但在“非典”时期,《面对面》没有了这个限制,一个星期连续播出了五期节目。王志说:“采访王岐山市长那期节目,从动了这个念头到播出仅用了24小时。许多人问我是不是市长要做这期节目?其实这是我们争取来的机会,我感觉在当时情况下,市民需要市长出现,想了解市长的想法。通过联系,我们得到了市长的支持。但是,也有没想到的,我们原计划做一个直播节目,采访很多人,其中包括王岐山市长。我们打算问市长3个问题,采访时间共15分钟,结果节目一做起来全变了,不仅变成了一档专访市长的节目,还有原来的3个问题变成了30个问题,时间也由15分钟延长到50多分钟。”
  
  ●质疑是揭示真相捷径
  观察《面对面》节目中的王志,你会发现王志给人的感觉是言辞犀利、思维敏捷,眼神里既有审视也有诚恳,被访者往往也比较配合,观众在看节目时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度过了45分钟。作为一名记者可能体会更深,与这些采访对象对话,王志面临的压力一定很大。王志说:“我不愿仓促上阵,如果我还做到了沉着应战,只能说明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扎实。做这样的主持人,不仅动嘴,还要动脑,不仅用眼,还要用脑进行过滤。”
  一档电视节目,只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说话,这样的节目靠什么吸引观众呢?王志说:“没有任何修饰的谈话节目,只能靠语言吸引观众,让观众在听到这些语言的时候感到刺激,想往下接着听。”王志的采访风格被同行们称作“质疑”风格,他自己对此也表示同意。“我觉得只有语言的张力能吸引观众,质疑是我提问的方法,我和被采访人之间,我永远都是个配角,我首先要倾听,再提出问题,我还要在倾听时想办法用我的问题配合他讲出他们内心的故事。我认为质疑是揭示真相的捷径。”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