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人物列錶
楊表正 Yang Biaozheng徐上瀛 Xu Shangying冷謙 Leng Qian
楊掄汪芝
徐宏祖
明代  (1586年1641年)

地理類 GEOGRAPHIC ATTRIBUTES《徐霞客遊記》

閱讀徐宏祖在旅游地理的作品!!!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明地理學家、旅行傢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徐霞客遊記》,開闢了地理學上係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係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近年,視徐霞客為遊聖,步徐霞客足跡,遊覽祖國大好河山已成為中國旅遊界的嶄新時尚。
  受耕讀世傢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尤鐘情於地經圖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遊生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8歲以前的紀遊準備階段。重點放在研讀祖國的地理文化遺産,並憑興趣遊覽太湖、泰山等地,沒有留下遊記。
  第二階段為28歲(1613)至48歲(1633)的紀遊前段,歷時20年,遊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臺、華山、恆山諸名山。但遊記僅寫了一捲,約占全書的十分之一。
  第三階段為51歲(1636)至54歲(1639)為紀遊後段,歷時4年,遊覽了浙江、江蘇、湖廣、雲貴等江南大山巨川,寫下了9捲遊記。
  徐霞客的足跡遍及今16個省、市、自治區。他不畏艱險,曾三次遇盜,數次絶糧,仍勇往直前,嚴謹地記下了觀察的結果。直至進入雲南麗江,因足疾無法行走時,仍堅持編寫《遊記》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萬字的《徐霞客遊記》。55歲(1640)雲南地方官用車船送徐霞客回江陰。56歲(1641)正月病逝於傢中。遺作經季會明等整理成書,廣泛流傳。
  
  附註:徐霞客的曾祖父——徐經——“會試泄題案”,一般說法是 與唐寅同路趕考的江陰巨富之子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傢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 是年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捲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並傳了出來。 唐寅和徐經到京城後多次拜訪過程敏政,特別在他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後唐寅還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序。這已在別人心中産生懷疑。這次又聽程敏政在考場這樣說,就給平時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幫人紛紛啓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泄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準程敏政閱捲,凡由程敏政閱過的捲子均由李東陽復閱,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徐經入獄後經不起嚴刑拷打,招認他用一塊金子買通程敏政的親隨,竊取試題泄露給唐寅。後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自己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獄後,憤懣不平發癰而卒。唐寅出獄後,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
  
  徐霞客 千古奇人徐霞客
  
  “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臥南暘(yang揚)。”
  在江蘇省江陰縣城南四十裏,有個村莊名叫南陽岐,村南有座古老的石橋。這副對聯就是刻在橋椽上的。對聯的意思是說曾經有位霞仙居住在石橋的北邊,如今霞仙雖然已經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就象彩虹一樣,永遠飄在南陽岐的上空。這裏的霞仙指的就是徐霞客。人們為什麽這樣稱頌他呢?這要從徐霞客的經歷講起。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號。他出生在江蘇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傢。祖上都是讀書人,稱得上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願為官,也不願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遊覽欣賞山水景觀。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遊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遊名山大川。十五歲那年,他應過一回童子試,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築了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他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容,別人問起,他都能記得。傢裏的藏書還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還到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他衹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父母在,不遠遊”,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沒有準備馬上出遊。他的母親是個讀書識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勵兒子說:
  “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你出外遊歷去吧!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怎麽能因為我在,就象籬笆裏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傢園,無所作為呢?”徐霞客聽了這番話,非常激動,决心去遠遊。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遊冠,肩挑簡單的行李,就離開了家乡。這一年,他二十二歲。從此,直到五十六歲逝世,他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徐霞客在完全沒有政府資助的情況下,先後遊歷了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十六個省。東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雲南的騰衝,南到廣西南寧一帶,北至河北薊縣的盤山,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更可貴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連騎馬乘船都很少,還經常自己背着行李趕路。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僻壤,或是人跡罕見的邊疆地區。他不避風雨,不怕虎狼,與長風為伍,與雲霧為伴,以野果充饑,以清泉解渴。他幾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嘗盡了旅途的艱辛。
  徐霞客二十八歲那年,來到溫州攀登雁蕩山。他想起古書上說的雁蕩山頂有個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頂去看看。當他艱難地爬到山頂時,衹見山脊筆直,簡直無處下腳,怎麽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罷休,繼續前行到一個大懸崖,路沒有了。他仔細觀察懸崖,發現下面有個小小的平臺,就用一條長長的布帶子係在懸崖頂上的一塊岩石上,然後抓住布帶子懸空而下,到了小平臺上纔發現下面鬥深百丈,無法下去。他衹好抓住布帶,腳蹬懸崖,吃力地往上爬,準備爬回崖頂。爬着爬着,帶子斷了,幸好他機敏地抓住了一塊突出的岩石,不然就會掉下深淵,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斷了的帶子結起來,又費力地嚮上攀援,終於爬上了崖頂。還有一次,他去黃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當地人告訴他有些地方積雪有齊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無法上去。徐霞客沒有被嚇住,他拄了一根鐵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勢越來越陡。山坡背陰的地方最難攀登,路上結成堅冰,又陡又滑,腳踩上去,就滑下來。徐霞客就用鐵杖在冰上鑿坑。腳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緩慢攀登,終於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驚奇,因為他們被大雪睏在山上已經好幾個月了。他還走過福建武夷山的三條險徑: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雲岩的千仞絶壁和接筍峰的“雞胸”、“竜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時,已是日頭將落,下山尋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懸的荊棘,“亂墜而下”。他在中嶽嵩山,從太室絶頂上也是順着山峽往下懸溜下來的。徐霞客驚人的遊跡,的確可以說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後,無論多麽疲勞,無論在什麽地方住宿,他都堅持把自己考察的收穫記錄下來。他寫下的遊記有二百四十多萬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來的經過後人整理成書,就是著名的《徐霞客遊記》。這部書四十多萬字,是把科學和文學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書”。
  徐霞客的遊歷,並不是單純為了尋奇訪勝,更重要的是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尋找大自然的規律。如他對福建建溪和寧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嶺和馬嶺分別為建溪和寧洋溪的發源地,兩座嶺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兩條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長,而寧洋溪短。徐霞客經過考察,找出寧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結論。“程愈迫則流愈急”,也就是說路程越短,水流越急。這個地理學上的著名結論,就是由徐霞客通過實地考察得出來的。他在山脈、水道、地質和地貌等方面的調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對許多河流的水道源進行了探索,象廣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蕭、彬二水,雲南南北二盤江以及長江等等,其中以長江最為深入。浩蕩的長江流經大半個中國,它的發源地在哪兒,很長時間都是個謎。戰國時期的一部地理書《禹貢》,書中有“岷江導江”的說法,後來的書都沿用這一說。徐霞客對此産生了懷疑。他帶着這個疑問“北歷三秦,南極五嶺,西出石門金沙”,查出金沙江發源於昆侖山南麓,比岷江長一千多裏,於是斷定金沙江纔是長江上源。由於當時條件的限製,徐霞客沒能找到長江的真正源頭。但他為尋找長江源頭,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後很長時間內也沒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國傢派出考察隊纔確認長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鼕的沱沱河。
  徐霞客還是世界上對石灰岩地貌進行科學考察的先驅。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岩分佈很廣泛。徐霞客在湖南、廣西、貴州和雲南作了詳細的考察,對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詳細的描述、記載和研究。他還考察了一百多個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聽說有個飛竜岩,就請當地的和尚明宗引導,帶着火炬去考察。飛竜岩是個巨大的洞穴,麯麯折折,洞裏有洞,洞內又是坑又是水,很難行走。徐霞客全不顧及,一直深入進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幾次勸他回去,他都不聽。直到火炬快燒完了,他纔戀戀不捨地往回走。他沒有任何儀器,全憑目測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學。如對桂林七星岩十五個洞口的記載,同今天我們的地理研究人員的實地勘測,結果大體相符。徐霞客去世後的一百多年,歐洲人才開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稱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學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學上的貢獻很多。除上述所說,他對火山、溫泉等地熱現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對氣候的變化,對植物因地勢高度不同而變化等自然現象,都作了認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對農業、手工業、交通的狀況,對各地的名勝古跡演變和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也都有生動的描述和記載。他的這部奇書,在文學上的價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說是優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後一次出遊是在1636年,那時他已五十一歲了。這次他主要遊歷了我國的西南地區,一直到達中緬交界的騰越(今雲南騰衝),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鄉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還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標本。臨死前,他手裏還緊緊的握着考察中帶回的兩塊石頭。
  徐霞客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在科學事業上奮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後人永遠學習的。
     
  
  徐霞客志在四方
  
  一個雨後放晴的夜晚,停泊在湘水之中的一艘客船上,乘客們在連綿好些日子的阻雨之後,看到了皎潔的明月,觀賞月光下的山形水色,精神頓覺爽朗異常。正當乘客們盡興之後上床休息時,忽然喊殺聲驟起,一群強盜竄上船來,一時火炬亂晃,刀光劍影交錯,大難降臨船上。這時,衹見一個人飛身跳入水中,逆流而行,躲進了別的船裏。
  這個跳水的人,年約五十開外,身材修長,看上去精力旺盛,行動敏捷。他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號,明萬歷十四年 (公元1586年)出生在江蘇省江陰縣。他的祖上曾經做過官。在明代,知識分子要做官,就要按照政府的規定讀儒傢經典四書五經,並參加考試,即所謂“科舉”,考試所作的文章也得遵循政府規定的八股形式,超出規定的範圍就不會被選取,也就是“落第”。因此,大多數知識分子都走上了死讀經書,硬作八股文的道路。知識分子的思想被緊緊地束縛住,學術風氣死氣沉沉。徐霞客也曾參加過八股考試,但失敗了。此後,他便决定不再走考試做官的道路,决心進行自己感興趣的地理考察事業。這一抉擇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它意味着與當時流行的社會風習的决裂,是要有勇氣和膽識的,而且還要承受一些守舊的人的譏笑和指責。徐霞客堅定地這樣做了,他的家庭,特別是他的母親有力地支持了他,她說:“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哪能讓兒子像籬笆中的雞,車轅下馬,被睏着呢?”
  徐霞客從小就對四書五經不感興趣,他喜歡讀地理、歷史和遊歷探險方面的書,嚮往着“問奇於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在參加科舉考試失敗後,便埋頭專心攻讀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學著作。但是,他並不是把前人的著述當作一成不變的經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識的同時,進行獨立思考。在攻讀中,他發現前人著述的內容,很多是歷代沿襲,轉抄自較早的地理學著作,很少有人進行實地的考察。因而,有的地理著作記述錯了,也被照抄照搬,以訛傳訛。前代的人錯了,後代的人也跟着錯。他對前人著作中的不少問題,提出了大膽的懷疑。例如關於長江的源頭問題,在被認為是經典地理著作的《禹貢》中,說是“岷山導江”,後來不少人都沿襲這一說法,徐霞客提出了為什麽長江比黃河長,而長江之源那麽短,黃河之源卻那麽長的疑問,認為《禹貢》上的說法是解釋不通的。為了搞清祖國河山的真實面貌,徐霞客决定親身進行實地考察。
  
  遊歷生活
  
  從22歲起,徐霞客開始了遊歷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間,他先後四次進行了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相當於現在的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19個省、市、自治區。在三四百年前,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徐霞客遊歷了如此廣阔的地區,靠的完全是自己的兩條腿。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令人贊嘆不已了,便何況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險灘呵。不難想象,他要經歷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隨時有喪生的危險。這從中也可以看到,徐霞客獻身大自然的决心是如何大,意志是如何堅強。徐霞客的考察探險活動,持續進行到公元1640年他55歲的時候。當時,他正在雲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陰老傢,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說,徐霞客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祖國的地理考察事業。
  徐霞客在遊歷考察過程中,曾經三次遭遇強盜,四次絶糧。上面說的湘江遇盜,跳水脫險的事,便是發生在公元1636年他51歲時的第四次出遊中。這次出遊,他計劃考察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出遊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強盜,他的一個同伴受傷,他的行李、旅費被洗劫一空,他自己也險些喪命。當時,有人勸他不如回去,並要資助他回鄉的路費,但他卻堅定地說:“我帶着一把鐵鍬來,什麽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屍骨呀!”徐霞客繼續頑強地嚮前走去。沒有糧食了,他就用身上帶的綢巾去換幾竹筒米;沒有旅費了,就用身上穿的夾衣、襪子、褲子去換幾個錢,……重重的睏難被他踩在腳下,他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更為可貴的是,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麽勞累,都要把當天的經歷和觀察記錄下來。有時跋涉百餘裏,晚上寄居在荒村野寺之中,或露宿在殘垣老樹之下,他也要點起油燈,燃起篝火,堅持寫遊歷日記。他先後寫了2000多萬字的遊記,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地理考察記錄。可惜的是,他的日記大部分已經散佚,現存的《徐霞客遊記》,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這僅存的40萬字的《徐霞客遊記》,仍然嚮我們展現了他廣阔範圍的考察記實,特別是邊遠地區的地理風貌。
  
  獲得的成果
  
  在世界上,從來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付出的代價愈多,收穫也就愈大。徐霞客艱苦卓絶的地理考察活動,終於結出了豐碩的科學成果。
  徐霞客通過親身的考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材料,論證了金沙江是長江的正源,否定了被人們奉為經典的《禹貢》中關於“岷山導江”的說法。同時,他還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瀾滄江等許多水道的源流,糾正了《大明一統志》中有關這些水道記載的混亂和錯誤。他認真地觀察河水流經地帶的地形情況,看到了水流對所經地帶的侵蝕作用,並認識到在河岸凹處的侵蝕作用特別厲害。他還註意到植物與環境的關係,觀察在不同的地形、氣溫、風速條件下,植物生態和種屬的不同情況,認識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緯度對氣候和生態的影響。對溫泉、地下水等,徐霞客也都有一定的科學認識。
  在徐霞客對地理學的一係列貢獻中,最突出的是他對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係統考察的地理學家。歐洲人中,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廣泛考察和描述的是愛士培爾,時間是公元1774年;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係統分類的是羅曼,時間是公元1858年,都比徐霞客晚了一二百年以上。
  徐霞客不僅對地理學有重大貢獻,而且在文學領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寫的遊記,既是地理學上珍貴的文獻,又是筆法精湛的遊記文學。他的遊記,與他描繪的大自然一樣質樸而綺麗,有人稱贊它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這一點也不過分。讀他的遊記,使人感到是一真與美的享受。大自然雨、霧、晴、晦的千變萬化,山、水、樹、岩的千姿百態,再現在徐霞客的筆端,仿佛使我們也隨着徐霞客的足跡,跋涉奇峰峻岩、急流險灘,置身於祖國的秀麗山河之中,為之陶醉,為之驕傲,心中油然升起對祖國的無限深情。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