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柳亞子 Liu Yazi(現代中國)瀋尹默 Shen Yinmo(現代中國)海子 Hai Zi(現代中國)
洛夫 Lo Fu(現代中國)舒婷 Shu Ting(現代中國)徐志摩 Xu Zhimo(現代中國)
席慕容 Ximurong(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食指 Si Zhi(現代中國)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北島 Bei Dao(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
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戴望舒 Dai Wangshu(現代中國)多多 Duo Duo(現代中國)
昌耀 Chang Yao(現代中國)嚮明 Xiang Ming(現代中國)孤夜賞雨 Gu Yeshangyu(現代中國)
離離 Chi Chi(現代中國)陳忠坤 Chen Zhongkun(現代中國)熊焱 Xiong Yan(現代中國)
絶壁孤俠 Jue Biguxia(現代中國)迪拜 DiBai(現代中國)祁鴻升 Qi Hongsheng(現代中國)
杯中衝浪 Wang XuSheng(現代中國)魯緒剛 Lu XuGang(現代中國)餘刃 Yu Ren(現代中國)
白琳 Bai Lin(現代中國)太陽島 Tai Yangdao(現代中國)秋葉 Qiu She(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周夢蝶 Zhou Mengdie(現代中國)鄭愁予 Zheng Chouyu(現代中國)
蘭語凝嫣 Lan Yuningyan(現代中國)劉華明 Liu Huaming(現代中國)陸華軍 Liu Huajun(現代中國)
離開 Chi Kai(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林泠 Lin Ling(現代中國)
商禽 Shang Qin(現代中國)羅門 Luo Men(現代中國)西川 Xi Chuan(現代中國)
歐陽江河 Ouyang Jianghe(現代中國)翟永明 Di Yongming(現代中國)楊煉 Yang Lian(現代中國)
張錯 Zhang Cuo(現代中國)田間 Tian Jian(現代中國)阿壠 A Long(現代中國)
紀弦 Ji Xian(現代中國)灰娃 Hui Wa(現代中國)馬驊 Ma Hua(現代中國)
覃子豪 Qin Zihao(現代中國)林亨泰 Lin Hengtai(現代中國)蓉子 Rong Zi(現代中國)
瘂弦 Ya Xian(現代中國)楊喚 Yang Huan(現代中國)羊令野 Yang Lingye(現代中國)
林徽因 Lin Huiyin(現代中國)白萩 Bai Qiu(現代中國)管管 Guan Guan(現代中國)
葉洪生
現代中國 

小說評論 Novel review《中國武俠小說史論》

閱讀葉洪生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評論傢葉洪生
  
  武俠讀者們通常不會對一個名字感到陌生,這個名字就是葉洪生。葉洪生不是武俠小說作傢,卻是一個很專業的武俠小說閱讀者和武俠小說評論傢。他對於武俠小說作傢和作品,有着十分全面的瞭解,寫了很多的介紹評論性文章,因而在武俠小說研究和評論領域,有一定的地位,甚至有人說他在該領域的地位與金庸在武俠小說創作領域地位相當。然而,他對金庸並不像大多評論傢那樣的推崇,試圖客觀而不獨推一傢,閱讀廣泛,旁徵博引,為武俠小說的讀者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
  葉洪生發表了大量與武俠相關的文章,核心觀點集中收在他的《葉洪生論劍》評論集中。然而,他在《論劍》中所闡述的觀點,給人感覺十分古怪。難以讓人相信,一個有着如此聲望的評論者會有如此“專業”和“樸素”的研究素質和評論觀點。在所有有名氣的評論者中,立論如此“專業”和“樸素”者,唯有葉洪生先生一人而已。客觀的說,葉洪生的研究價值,體現在收集整理的資料上的,遠多於論述觀點上的。考慮到葉洪生的文章在很多武俠作品的前言中出現,也在諸如《今古傳奇》之類的刊物連載,雖然有自己見解的讀者未必會受到不良的影響,但本文還是希望澄清一些觀點。
  也許有人會說,你之所以覺得葉洪生的觀點古怪,是因為他對金庸和古竜的評價都不高,更沒有提溫瑞安、粱羽生和蕭逸黃易等,和絶大多數評論者不同。這說的其實沒錯,因為具有以上觀點的評論者實在罕見,但這還是表面現象,倘若他論述的有邏輯,不會讓人覺得他就沒有道理,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葉洪生的理論方式大有問題,甚至莫名其妙。古怪的地方還在於,葉洪生過於明明有一些文章是推崇金庸的,可是卻在這個評論集中顛覆了過去的觀點,不是變得客觀,而是矯枉過正,往另一個方向偏離了,因此覺得十分古怪。葉洪生說,“重新評價者——唯有《偷天換日的是與非》,評金庸成名作《射雕英雄傳》新、舊版本得失一文。此與少作《萍蹤俠影憶<射雕>》(一九七三年)大異其趣,判若雲泥!,標著筆者由幼稚走嚮成熟的思想覺悟。凡盲目崇拜金庸小說為“金學” 者,不可失之交臂。”能有意的反思自己過去的觀點,並産生新的想法,當然是好的,但是從這裏的語調和那篇文章本身(後當論述)看,葉洪生這裏說別人“盲目崇拜金庸”,分明是認為衹有他自己的觀點正確,別人的觀點都是幼稚膚淺的,崇拜金庸固然不對,但是他這裏崇拜自己的“進步”就更有問題。
  對於葉洪生的評論是“專業”和“樸素”的觀點,下面將逐個論述。
  讀了葉的介紹和評論,讀者們不能不嘆服於這樣一個事實:葉洪生先生真了不起,居然二十年如一日,閱讀了這麽多武俠作品,絶對當得上“專業”讀者二字。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像葉洪生這樣很可能受過高等教育,對現代創作理論有一些認識的知識分子來說,居然能夠在讀了這麽多的武俠作品之後,依然衹是站在純粹“武俠讀者”的立場進行評論。
  通常而言,武俠小說對一般人來說,尤其是文化層次逐漸提高的人來說,衹是一個階段,當然這樣的階段也不是必要的,很多人是並不讀武俠作品的。而過了這個階段之後,隨着知識面的擴大,就會對閱讀的作品有所取捨,不會去逐本的閱讀武俠作品。而倘若是出於專業研究的目的,那自然是需要閱讀,而這種閱讀,有時候就未嘗不是一種痛苦了。但那些專業的“讀者”,一般並不局限於武俠作品的閱讀,會相應的閱讀純粹一些文學作品和理論書籍,並用其中的一些文學觀、創作觀來印證武俠作品。
  一般來說,對有價值的武俠作品自身的分析,如其中的人物、情節等,比單獨研究武俠作品的風格和優劣更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葉洪生就作品本身的研究方向意義就不大,相反,對於大多數武俠讀者來說,他這種分門別類的指導閱讀的研究,是具有更大的實用性的。但讓人奇怪的地方在於,從大多數的評論者的論述中,都能看出武俠之外的東西,他們的評論是針對武俠但是高於武俠,對武俠讀者之外的群體也有一定的意義,對於武俠的進一步發展有一定的啓發性,對武俠讀者的提高閱讀層次也有一定幫助。而葉的評論,則是非常的“專業”,來源於武俠,針對武俠,就武俠論武俠,衹面嚮武俠讀者,從來沒有別的枝節。
  其實,葉洪生也偶爾引用一下現代的文學觀點,就現代的創作立場來做一些評論。但是這樣的結果是得到的直接結論是與他的觀點並不一致,這時他會加上一個“但是”,返回武俠小說的創作立場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如他對還註摟主作品的評價,就說《蜀山》,情節鋪張,橫生枝節與現代創作理論背離,卻又說不影響作品自身的價值。
  葉洪生的“專業”素質,還表現在他對於武俠作品的瞭解上,諸如江湖前輩的典故,各種武功的出處,各門宗派的來歷,都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境界,恐怕也是後無來者了,不能不讓人由衷的贊嘆佩服。然而這些,儘管葉洪生自己一再的強調如何的有意義,如何的重要,卻並不為一般的評論者所重視,原因在於,武俠中的武功描寫,原本虛幻的成分居多,讀者也很少深究,實下的創作更有淡化武功的趨勢,研究的意義自然也就小一些。
  以上幾點,是葉洪生明顯區別於其它評論者的地方。究其原因恐怕在於葉洪生對於武俠作品具有特殊的愛好,而這種愛好非常的執着,近乎於癖好,因此他雖然可能已經在內在裏認識到一些武俠之外的道理,卻不願意寫出來。而另一個原因,就是葉洪生有意的保持評論的這種“專業性”,因為這對於單純出於某一階段的讀者來書,是很有好處的。很多讀書人,最需要不是貌似高深的理論闡述,而是葉洪生這樣廣泛而不失偏頗的啓發性介紹。
  因此,所謂“專業”之說,可謂貶褒各半,但說到“樸素”,則是一個貶義詞,要說的也更多了一些。
  大傢知道,文學的創作和理學的研究不同,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創新。在理學裏,證明出一個定理,那麽這個證明的工作就已經完成,別人再用別的方法證明,意義都遠趕不上的一個證明;而在小說創作裏,同樣的題材和內容,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表現手法,有截然相反的藝術效果。大部分的時候,怎麽寫比寫什麽還要重要的多。但是葉洪生卻有自己的“樸素”觀點,他想要用近似與理學的方式來研究武俠,特別強調作品的內容和首創性,而忽視創作、文字、表現力所體現的閱讀價值。他自己這麽形容自己的立論,“筆者並不全然贊同十九世紀義大利美學大師剋羅齊(B·Croce)所謂‘藝術即抒情的直覺’;至少小說藝術不能如此看待。但個人的美感經驗的確受到‘直覺’影響;因此本文立論雖或不免重於主觀認知,總以歸納、比較、舉證、分析諸法作為客觀論據。’”事實上,他對於歸納、比較、舉證、分析這些方法的應用,顯得缺乏有深度的思考。
  葉洪生對武俠的定義就是按照這樣的邏輯來的,他認可“武俠小說”=“武+俠+小說”這個樸素的定義,本來不能說錯,可是他在研究分析武俠小說的時候有意把“武”和“俠”分離開來看,分別討論寫“武”和寫“俠”的得失,這樣對武功體係的設定,行俠仗義的情節,就要求的有些過分了,尤其是他對“ 武”的過分強調。有了一個嚴謹的武功體係,加上一個高尚的大俠,再加上一個精彩的故事,並不一定就能組合成一個好的武俠小說,其中文筆、表現手法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有機的從整體來分析纔成。
  葉洪生的“樸素”,體現在他樸素的“劫富濟貧”意識上。《論劍》成於1993年,介紹的武俠名傢有舊一些時候的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宮白羽、鄭證因、王度廬,新一些時候的有金庸、司馬翎、古竜、臥竜生、慕容美、上官鼎和高庸。固然那時候黃易還沒有出名,但以葉洪生的閱讀範圍,沒有可能不瞭解粱羽生、溫瑞安以及蕭逸等作傢,但是他有意不提。原因是他想隱含的告訴讀者,他們的水平不成,不如他列舉的那些作傢,因此沒有列舉的必要。比如他說“像司馬翎這樣的武俠作傢是可遇不可求的,鬼纔如古竜之‘求新求變’,與之相比亦不免流於淺薄無知,則古竜及身而絶後冒出的‘超新派’、‘現代派’武俠小說就更不足觀了”,這就用十分生硬的方式否定了溫瑞安的創作。再看他對金庸的評價,用的標題和寫別人的標題就不一樣,別人的都是明顯的褒義式標題,金庸的則用的是隱含的貶義的“‘偷天換日’的是與非——比較金庸新、舊版《射雕英雄傳》”,說是有是有非,但是其實對是說的不多,而且用了諷刺的筆法,如說推崇金庸的人“各方吹捧文字甚囂塵上,幾臻‘神話’地步”,是“一般讀者及泛泛論者”,是“人云亦云,不求甚解”,是“彷佛不如此便不夠文化水平”,是“盲目崇拜 ”,他要“打破金庸神話”,用大部分的文字論述金庸的作品《射雕》如何在有缺陷,更有很多挖苦的言語。這樣一來,風格明顯相似於金庸,而成就名氣相對較低的粱羽生,自然就沒有列舉的必要了。但相反呢,葉洪生對臺灣的作傢則十分贊賞,用了十分直白的贊揚方式,如他說司馬翎,“若論其諸作上思想深度、武學創見,不但可與當代香港武俠宗匠金庸一爭雄長,對臺灣後起‘新派’巨擘古竜之影響尤大”。
  說到葉洪生“劫富濟貧”意識的根源,不太可能他就看不到溫瑞安、粱羽生等人一些作品裏的明顯的過人之處的,可能是他不願意說吧。就一個活躍了這麽多年的武俠評論者,自然會和一些作傢有所交往,而大傢熟悉了,像比較誰比誰寫的好的話題,就不好直說了,誇誰不誇誰的,也有個選擇。因此也有下面的一點,他的評論缺乏對作傢水平的比較。
  葉洪生的“樸素”,體現在一種原始的閱讀觀,沒有從較高的立場裏對武俠作傢作出層次上的區別,這樣,對讀者就有一定的誤導性了。下面舉個並不很恰當的例子。
  在我最初讀武俠的時候,先接觸的是粱羽生和金庸,後來有一天,我看到陳青雲的《名劍風流》,還有署名上官鼎的《風雷扇》,看得十分過癮,廢寢忘食,覺得好的不得了,比起粱金二位的要更精彩一些,後來又看到古竜的《九月鷹飛》,覺得更加精彩,倒不是因為真的看到它的好處,而是有些情節沒有搞明白,潛意識裏覺得寫的那樣“深奧”,一定是好的,又看了溫瑞安的《神州奇俠》,也十分欣賞。那時候我身邊有一些看武俠的人,互相交流,但他們看的都沒有我多,於是我就給他們講,寫武俠寫的好的不光是粱羽生和金庸,還有好多其它的作傢,也都是很好的。當時別人都覺得我懂得多,有見識,也跟着讀了很多的類似的小說,也覺得很好。可是,過了那個階段,我們就知道當時的看法是不對的,武俠小說應該有個層次的問題,可是我們當時都認識不到,因此讀了很多無用的書。可是,我現在覺得知道了一些,我就會告訴一些年輕的讀者,什麽書應該讀,什麽書沒有看的必要。
  葉洪生的論述方式,就有一些不加區別的意味了。確實,他所列舉的那些作傢和作品對於武俠來說,都有一定的價值,但在層次上還是有高下的。好比單獨看江南七怪的武功招法,精彩的很,但看不出他們的武功到底有多高,但是和全真七子比較,就有質的差距,而全真七子和五方奇人比較,又差了很多。葉洪生的評論,就好比把讓他們每人演練自傢武功,一般不懂高深武學的人可能覺得韓小瑩和孫不二最厲害,那就是很大的誤會了。
  這裏並不是說葉洪生本身閱讀層次低了,衹是他把很多作傢、作品混在一起不加層次區別的評價方式,對讀者來說,衹見樹木不見森林,衹見土石不見高山,從長遠看,是有些不負責任的。葉洪生的觀點,對那些作傢,對那些作品,對武俠市場來說,都是有好處的,但是對讀者,就沒有本質的好處了。這似乎還涉及到評論者對誰負責,立場是否客觀的問題了,還有地域偏見和評論道德的問題在裏面。
  上面說的“劫富濟貧”,不夠完全,葉洪生並不是完全沒有比較的,衹是他比較的方式,得出的結論都十分有問題,因此需要重點說說。
  大傢知道,練了武功不等於就是高手,同樣的武功,不同的人練習差別很大,可是葉洪生的論述就是認為高手的差別主要在於練什麽武功,而不是修為的高低。比如他論述司馬翎比古竜甚至金庸都高明,大致就說司馬翎的武學體係既有招法,又講究氣勢,而金古則各側重一點,因此金古都是一,衹有司馬翎是二,二就比一大一倍。葉洪生的評論,對於金竜作品體現的文化底藴、人性關懷、藝術手法等高層次的價值衹字不提,衹是一味在細枝末節上大做文章。看下面一段文字:
  “筆者認為,《射雕》最大的敗筆尚不在於上舉諸例,而是側寫王重陽千裏迢迢遠赴大理,一心要把“先天功”傳給段皇爺,以便死後‘留下一個剋製西毒歐陽鋒的人’(新30回)。但奇的是,既然‘先天功’如此厲害、如此緊張,且有關武林劫運;何以王重陽不傳門徒‘全真七子’,而要捨近求遠去授予日理萬機的段皇爺呢?作者對此異乎常情的舉措,毫不理會,反而硬幹到底!於是通篇但見全真七子武功平平,連連敗北;除‘天罡北斗陣’外,沒有任何師門絶藝足堪自保(按:丹陽子馬鈺的“三花聚頂掌法”也是虛張聲勢)。其違反武林常規,莫此為甚!即令起王重陽於地下,亦哭笑不得!”
  這段論述應該不會使人覺得王重陽該對金庸哭笑下得,倒是使人感覺葉洪生的論點大有偏頗之處,對於每個人天分資質的區別,擇徒施教的理論,缺乏最基本的理解。由此倒真讓人懷疑,他對於武俠作是真傢的不能區別層次,真的在於他看不到表述的境界高低。大傢可能覺得這裏對葉洪生的職責有些過分,但是倘若看看葉洪生的“上舉諸例”就會有所體會了。
  諸例包括:“降竜十八掌”寫的不周全;“雙手互搏”與還珠樓主《蜀山》的“兩心神功”相似;“彈指神通”出自白羽《十二金錢鏢》;“蛤蟆功 ”白羽層寫過是騙術,金庸寫的沒有道理;“落英神劍掌”取名不妥;聲波剋敵還珠樓主也寫過,金庸不是首創;“鐵掌神功”和“九陰白骨爪”煉功方式不科學;《九陰真經》問題多多,強調舊版射雕層有《九陰真經》是達摩所寫之說,又用大段文字論述道傢無“九陰”之說,得出書名不妥,應為《六陰真經》之類的結論;“華山論劍”衹是比武而沒有“論”,也沒有比“劍”,因此取名不妥,是藉用《蜀山》中“峨嵋鬥劍”的效應;五方奇人的高低對比不嚴謹;“一陽”出自道傢典籍,不應是佛門武功;等等。
  以上列舉,衹是葉洪生的論述中關於武學的一部分,其它關於情節的細小破綻也列舉了很多,占用了文章的大半篇幅,就差沒有列舉錯別字了。通常,這樣的論述通常被普通讀者用來自娛自樂的,很少用以否定金庸的創作,專業一些的評論者更不會用。像葉洪生這樣事無巨細的挑出來,而又一本正經的用大段文字加以列舉,實在是十分下乘的評論手法,有學識的讀者看了,除了佩服葉先生“武學”的淵博之外,也未會免覺得很可笑。更有些過分的是,葉洪生批評《射雕》,陳列的論據,列舉的“破綻”,大部分都是出自於舊版《射雕》,這就讓人十分的不能接受了。他自己是在那個時代過來,讀了舊版,發現一些問題,就非要給今天的讀者“補課”,說別人“多據新版‘金庸作品集’(修訂本)來高估金庸的小說藝術成就”,因此他要澄清誤會,言下之意,頗有揭露金庸“真面目”的意味。難道金庸修訂自己的作品,就是功力不到傢的表現不成?讀者莫非還要去閱讀舊版作品來“不高估”金庸作品嗎?實在不能不讓人覺得葉是“愈加之罪,何患無詞”了。
  此外,葉洪生對待不同的作傢,論述的方式和得到的結論也大相徑庭,他對金庸等人如此的苛刻,對別人卻都十分的寬容,並市場斷言某作品中某處的描寫,比起金庸筆下的某處,更加精彩等等。他對司馬翎的贊美已經達到了比“金庸迷”贊美金庸更誇張的地步,“實令人嘆為觀止如”(形容司馬翎的武功描寫),如“文字技巧圓熟,推陳出新,幾臻無懈可擊之境,其小說藝術剛柔並濟,已可與金庸頡頏矣”,“筆法、佈局、意構及武學境界甚至凌駕金庸、古竜,自梁羽生以下更毋論矣”,“試問金庸、古竜小說可有如此理解與認識?”,“司馬翎小說藝術精杪,洵非他人可比”等等;同時指責金庸“《射雕英雄傳》塑造的‘俠之大者’郭靖傻頭傻腦,心地善良,幾乎全無人性衝突可言,而且‘笨’到那等地步,如何能修習參悟上乘武功?”,同時還指摘古竜的“新派”文字,斷言古竜的武道思想,僅得吉川英治的皮毛,而司馬翎則“非吉川所及”。又如他說古竜的短句“在相當程度上破壞了文理與文氣,若斷若續,令人時生錯愕之感。這也正是古竜小說卻始終不能達到‘情景交融’境地的主因。”,他這樣說原本不是完全的沒有道理,可是轉到論述慕容美的時候,就來了個大轉變,極盡贊美之能事了。看下面的文字:
  ——
  鏘!第十九響。
  鏘!第二十響。
  夜風蕭蕭,好似每個人都在顫抖。
  鏘——“闖榜!”
  啊!啊啊!一片驚嘆聲,此起彼落。
  ——
  葉洪生評論道,“像這樣的‘新派’分段,誰曰不宜?”,嚴格說,這已經不是評論了,是說你成你就成,說你不成你就不成的“論斷”。
  ——
  遍地菜花黃如金的四月過去了。
  榴花似火耀眼紅的五月過去了。
  滿園清香稀疏碧的六月過去了。
  楓葉初染半山秋的七月也過去了。
  現在是丹桂飄香的八月。
  ——
  對慕容美的這段文字,至少單獨看來,看不出什麽特別出色的地方,然而葉洪生的論斷則是這樣的:“以上引文假若不如此分段兩連成一氣;又若襲用通俗小說套語——所謂‘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豈非無趣己極!由是乃知慕容美之‘新’固不同於古竜之‘新’,而其敘事風格之美實在臥竜、諸葛、司馬等‘三劍’之上。錯非他略遜於描寫兒女柔情及武功打法,恐金庸亦將避其出頭地!”
  更有甚者,葉洪生贊美司馬翎“寫蕩婦淫娃亦為當世一絶”,“其妙筆奇豔,活色生香,此又金庸、古竜輩之所不及”,論斷說“這也是一種寫實筆墨,衹要拿捏分寸。便無傷大雅。若特意回避,反因‘著相’而落下乘。”其論點實在讓人覺得古怪的很,恐怕不是別人落了“下乘”,倒是他自己的言論有失檢點了。
  從上面的文字大傢可能已經看出來了,葉洪生論述的“樸素”,還表現在強詞奪理,論斷生硬上,而其部分論點之荒謬奇特,已經到了可笑的程度。
  最後一點讓人奇怪的是,葉洪生的跋裏自述說,“顧半生操觚,寫過小品、雅文、劇評、政論無數;卻從未有像這一次整理舊作、翻製新篇之大破大立,幾至心力交瘁者。原因無他,不外自我要求過高,力求‘推陳出新,更上層樓’而已。但要做到這八個字,又談何容易!”
  對這段話,讀者自由感受。自以為持平而論,葉洪生的心血和成果值得尊敬,但是他花二十年的時間,讀這麽多的武俠作品,最後得到這樣一本《論劍》的總結,又有如此之高的自我評價,實在是讓人覺得悲哀,不光是為他的“專業”和“樸素”,更是為武俠作品自身的地位:葉洪生如果真的成為了武俠研究的 “泰鬥”人物,武俠恐怕真的是被有才識的學者忽略了。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