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國 人物列錶
錢鏐
吳越國  (852年三月10日932年五月6日)
姓:
名:
字: 具美
網筆號: 武肅王
廟號: 太祖
籍貫: 臨安
開端終結
在位907年932年
天宝908年912年
宝大924年925年
宝正926年931年

詩詞《巡衣錦軍製還鄉歌 Tour Yi Jin Military legal system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cantus》   《沒了期歌 (said of misery or misfortune) to have no end cantus》   《句 sentence》   

閱讀錢鏐在诗海的作品!!!
钱镠
吳越王錢鏐,字具美,臨安人。唐末,以鄉兵討平劉漢宏、董昌,奄有十三州,建國稱王。好吟詠,通圖緯學,喜作正書。謚武肅。詩二篇。

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852年-932年)(鏐讀作“留”),字具美(一作巨美),浙江杭州臨安人。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創立人。

唐末跟從石鏡鎮將軍董昌鎮壓黃巢起義軍,任鎮海節度使,乾寧年間,擊敗董昌,占有兩浙十三州,後梁開平初年被封為吳越王。907年至932年在位期間,曾徵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並建立水網圩區的維修制度,有利於這一地區的農業經濟。932年逝世,葬安國縣衣錦鄉茅山。

生平

出身貧寒

錢鏐生於了臨安縣大官山(後稱功臣山)下的錢塢壠。父親錢寬,母親水邱氏,一傢以農耕打漁為生。傳說錢鏐出生時突現紅光,且相貌奇醜,父親本欲棄之,但因其祖母憐惜,最後得以保全性命,因此錢鏐小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義)。

錢鏐自幼不喜詩文,偏好習武,在16歲的時候就棄學販????。當時私販????料是官府嚴厲禁止的,但由於利潤極高,因此錢鏐鋌而走險,在杭州、越州(今紹興)、宣州等地販賣私????和糧食。這段販賣私????的經歷,練就了錢鏐體魄和膽略,也為他日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經濟基礎。

跟隨董昌

17歲開始,錢鏐苦練硬弓長矛,並讀些《孫子兵法》,史書稱其“善射與槊,稍通圖緯諸書”。到21歲時,他在石鏡鎮充當“義兵”,並將小名“錢婆留”改為大名“錢鏐”(其為金字輩,並取“留”字音,故改“鏐”)。由於錢武藝高強,受到石鏡鎮指揮使董昌重用,經過平定王郢、朱直管、曹師雄、王知新等叛亂之後,逐漸提拔為偏將、副指揮使、兵馬使、鎮海軍右副使等職。

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七月,黃巢起義軍進犯臨安。錢鏐以少敵多,巧妙運用伏擊和虛張聲勢等戰術,阻嚇了黃巢軍的進攻。880年,唐朝內亂四起,為保護地方安定,董昌、錢鏐聯合各縣民團,建立“八都軍”(臨安縣“石鏡都”、余杭縣“清平都”、於潛縣“於潛都”、????官縣“????官都”、新城縣“武安都”、唐山縣“唐山都”、富陽縣“富春都”和竜泉縣“竜泉都”),次年,錢鏐授“都知兵馬使”,並註意團结各都力量和下層頭目,還將其弟錢????、錢鎰、錢鏵、錢鏢,以及兒子錢元璙、錢元瓘等人安插到部隊中擔任將領,從而將八都軍逐漸培養成堅強的嫡係部隊。

平定兩浙

唐末、五代時期所稱“兩浙十四州”,包括現在浙江全境和江蘇長江以南部分地區。七五八年,江南東道下屬的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共有十四州,其中除去潤州和常州,再加上福建的福州和臨安縣的安國衣錦軍,共為一軍十三州,號稱“十四州”,便是錢鏐創立的吳越國的大致範圍。

開疆拓土(875年-896年)

自討伐王郢起,錢鏐身經百戰,先後與劉漢宏、董昌等地方主要軍閥作戰,最終平定了兩浙範圍內的敵對勢力,建立了鞏固的地方割據政權。

882年7月起,占據浙東的義勝軍節度使劉漢宏發兵西進,欲並吞浙西。董昌、錢鏐率八都軍在錢塘江邊禦敵。由於出奇製勝,加上利用江上夜霧遮掩,錢鏐突襲敵營,獲得首勝。之後,又在江幹、富陽、諸暨、蕭山西陵等地屢敗劉軍。最後,劉漢宏親自督戰,率十萬大軍與錢鏐在蕭山西陵一帶决戰,結果被錢擊潰,劉本人易裝成屠戶逃跑。這一次西陵大捷,是錢鏐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戰果,據說,從此錢鏐將西陵改名為西興至今(現錢江三橋又名“西興大橋”)。

此後,劉漢宏仍不斷騷擾浙西,導致董昌和錢鏐决心徹底平定浙東之患。886年10起,錢鏐僅用了2個月左右的時間,就率軍攻剋越州,並將潛逃被捕的劉漢宏斬於會稽街市。此後,錢鏐為杭州刺史,董昌升任浙東觀察使、檢校太尉、隴西郡王等職。

董昌其人昏庸殘暴,野心日增,隨後就即位稱帝,國號大越羅平,改元順天。895年2月,唐朝封錢鏐為浙東招討使,令其討伐董昌。但錢鏐起初感念董昌提攜之恩,猶豫不决,但董昌卻聯合淮南楊行密偷襲蘇州、杭州,最終使得錢鏐下定决心,攻剋越州。董昌在被押付杭州途中,心存慚愧,投江自殺。從此,錢鏐基本控製兩浙,並於896年10月,被授為鎮海、鎮東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897年8月,鑒於錢鏐招討董昌有功,唐昭宗特賜金書鐵券於他,免其本人九死或子孫三死,這件鐵券後經宋代陸遊、明代劉基等人為其寫跋,還呈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明太祖和清高宗等五位帝王御覽,也曾遺落民間,現保存於浙江省博物館。900年,為了表彰錢王的功績,唐王朝派人取錢鏐畫像,懸於凌煙閣。

保衛鞏固(896年-919年)

錢鏐在平定了兩浙內部的敵對勢力後,基本停止了大規模的徵討。但由於三面受敵,仍經歷了多次邊境保衛戰,有時還將戰鬥延伸至江西的信州(今上饒)和虔州(今贛州)等地。其主要對手就是淮南軍閥楊行密和內部的“徐許之亂”。

錢鏐和楊行密的關係時而友好,時而敵對,體現出五代十國亂世的特點。雙方的衝突共持續了三十年,其間錢曾出兵援助楊擒斬孫儒、安仁義等叛逆,並正式通婚,但也因董昌之戰等發生過激烈的戰鬥。最後通過兩次衣錦軍保衛戰和一次浪山江水戰,纔結束了雙方的敵對狀態。從此兩浙地區進入休養生息的安定建設階段。

902年,錢鏐剛被封為越王不久,其部下的徐綰和許再思起兵叛變,使錢鏐大傷元氣。最後錢鏐支付了二十萬緡犒軍錢,並派兩個兒子作為人質,纔使得叛軍撤兵。這次內亂後,錢鏐吸取了教訓,治國更為謹慎。

907年,後梁封錢鏐為吳越王,吳越國自此創建。

保境安民(919年-932年)
位於西湖柳浪聞鶯處的錢王祠正門

結束了與周邊敵對勢力的戰爭後,錢鏐開始轉嚮對內的大規模經濟和文化建設。890年,錢鏐開始着手建設杭州城,先後建造了夾城、羅城和子城,城區範圍的四至分別是:南到六和塔;東至侯潮門和艮山門一綫;北達武林門;西臨涌金門和清波門一帶。錢鏐在客觀上為杭州成為日後南宋的都城打下了基礎。

錢王還在城內開鑿水井(據說杭州的百井坊巷原有99眼,就開鑿於此時),建設錢塘江堤,為杭州的飲水淡化問題,做出了很大貢獻。此外,錢鏐及其繼承者崇信佛教,前後修建了不少寺院佛塔,使杭州在當時就有“佛國”之稱。其中著名的靈隱寺、淨慈寺、昭慶寺等寺院,以及雷峰塔、六和塔、保俶塔、閘口白塔和臨安功臣塔等都是在吳越國時期興建或擴建的。

錢鏐在內政建設上的主要成就體現在修築海塘和疏瀎內湖上。910年起,錢鏐上書後梁朝廷,指出“目擊平原沃野,盡成江水汪洋,雖值幹戈擾攘之後,即興築塘修堤之舉。”,並開始着手修築錢塘江沿岸石塘。由於錢江潮汛,工程進展睏難,後錢鏐以竹器填以巨石,纔奠定了基礎。當時修築的石塘,從六和塔一直到艮山門,長33萬8593丈。此外,錢鏐還重點抓了疏瀎西湖、太湖和鑒湖等工作。當時他設置了7000名撩湖兵,專門從事西湖的開瀎工作後代的蘇軾也是在參考了錢鏐治湖的經驗上,纔開始大規模疏瀎西湖。

由於錢鏐在其晚年堅持保境安民政策,不參與軍閥混戰,而且對內統治相對廉潔清明,使得這一時期杭州的發展超越了中原地區的許多大城市,成為東南地區的經濟中心。

後世評價

後世一般對錢氏評價較高,認為他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保障了民衆安居樂業的局面。主要有:
“時維五紀亂何如?史册閑觀亦皺眉。是地卻逢錢節度,民間無事看花嬉!”——北宋·趙抃
“錢立國,置營田數千人於鬆江,闢土而耕,…民老死無他纏纍,且完國歸朝,不殺一人,則其功德大矣!”—— 明·朱國楨

目前在西湖南岸,建有錢王祠,供後人瞻仰錢王業績。


1. 錢元璉
2. 寧國公 錢元璣
3. 雲國公 錢傳瑛
4. 金華宣惠王 錢元懿(錢元聲)(錢傳儔)
5. 永嘉侯 錢元璲
6. 廣陵宣義王 錢元璙
7. 世宗 錢元瓘
8. 余姚侯 錢傳
9. 大彭侯 錢傳球
10. 金華侯 錢傳
11. 錢元(玉亢)
12. 錢元琢
13. 錢元璞
14. 新安侯 錢傳璛(錢傳琇)
15. 霅國公 錢傳璟
16. 錢元璫
17. 錢元珣
18. 錢元
19. 錢元琛
20. 錢元瑾
21. 扶南侯 錢元球
22. 淮陰侯 錢元珦
23. 吳興侯 錢元琳
24. 錢塘侯 錢傳璞
25. 靜海軍節度使 錢元祐
26. 錢元裕
27. 刺史 錢元弼
28. 寧明王 錢元璝
29. 錢元璠
30. 錢元勖
31. 錢元禧
32. 蘇州刺史 錢傳蒨
33. 溫州刺史 錢元邧
34. 錢元圭
35. 駙馬都尉 錢傳(錢傳珍)
36. 鎮海軍節度副使 錢傳瓘
37. 巒州刺史 錢傳琰
38. (失名)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