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人物列表
周晴川 Zhou Qingchuan(元代)张翥 Zhang Zhu(元代)白朴 Bai Piao(元代)
张可久 Zhang Kejiu(元代)韦居安 Wei Juan(元代)方回 Fang Hui(元代)
金履祥 Jin Lvxiang(元代)刘玉 Liu Yu(元代)鲜于枢 Xianyu Shu(元代)
邵亨贞 Shao Hengzhen(元代)倪瓒 Ni Zan(元代)吴西逸 Wu Xiyi(元代)
张雨 Zhang Yu(元代)乔吉 Qiao Ji(元代)马致远 Ma ZhiYuan(元代)
刘秉忠 Liu Bingzhong(元代)周德清 Zhou Deqing(元代)司马九皋 Sima Jiugao(元代)
徐失名 Xu Shiming(元代)王恽 Wang Yun(元代)赵孟頫 Zhao Mengfu(元代)
无名氏 Mo Mingshi(元代)王冕 Wang Mian(元代)元淮 Yuan Huai(元代)
冯子振 Feng Zizhen(元代)陶宗仪 Tao Zongyi(元代)释善住 Shi Shanzhu(元代)
郭钰 Guo Yu(元代)萨都剌 Sa Doula(元代)刘因 Liu Yin(元代)
关汉卿 Guan Hanqing(元代)狄君厚 Di Junhou(元代)范康 Fan Kang(元代)
高文秀 Gao Wenxiu(元代)金仁杰 Jin Renjie(元代)宫天挺 Gong Tianting(元代)
孔文卿 Kong Wenqing(元代)王实甫 Wang Shifu(元代)孟汉卿 Meng Hanqing(元代)
尚仲贤 Shang Zhongxian(元代)石君宝 Dan Junbao(元代)张养浩 Zhang Yanghao(元代)
刘致 Liu Zhi(元代)张可久 Zhang Kejiu(元代)贯云石 Guan Yundan(元代)
卢挚 Lu Zhi(元代)郑光祖 Zheng Guangzu(元代)高明 Gao Ming(元代)
纪君祥 Ji Junxiang(元代)郑廷玉 Zheng Tingyu(元代)张国宾 Zhang Guobin(元代)
岳伯川 Yue Bachuan(元代)杨梓 Yang Zi(元代)武汉臣 Wu Hanchen(元代)
王伯成 Wang Bacheng(元代)李文蔚 Li Wenwei(元代)李直夫 Li Zhifu(元代)
吴昌龄 Wu Changling(元代)王仲文 Wang Zhongwen(元代)李寿卿 Li Shouqing(元代)
张柔
元代  (1190年1268年)
字: 德刚
籍贯: 易州定兴

  张柔(1190~1268)
  蒙古时期中国中原地方武装首领之一。蒙古汗国将领,字德刚。易州定兴(今河北定兴河内村)人。1213年蒙古军南下中原,河北大乱。张柔聚集乡邻亲族数千家结寨自保,金当局任为定兴令,官至中都留守兼知大兴府事。1218年与蒙古军战于狼牙岭,兵败被俘,降于蒙古。任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1232年,奉调伐金,随速不台围汴京(今河南开封)。汴京守将降,张柔独至史馆运走《金实录》和秘府图书;又访耆旧望族,护送北归。1234年,张柔入觐窝阔台汗,升万户,兼管军民,成为独据一方的汉军首领之一。1243年,大帅察罕调张柔镇杞县。1254年,移镇亳州。1259年从忽必烈攻鄂州。忽必烈北还,令张柔领蒙古汉军留驻白鹿矶待命。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即大汗位,诏班师。二年,张柔献《金实录》于朝廷,以年老致仕,受封为安肃公。至元三年(1266),又起用为判行工部事,营建大都。四年进封蔡国公,明年卒,子十一人。子弘略袭父职,任顺天路管民总管、行军万户,李璮叛乱后被解除兵权;九子弘范,领益都淄莱万户,伐宋有功,官至蒙古汉军都元帅。
  张柔生平简介
  张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下面是《中国通史》中关于张柔的记载,是我在查找张柔相关资料时找到的,文字篇幅较多,可以略过。但是,其中对张柔的描述极其生动传神,推荐一读。
  张柔,字德刚,金末元初易州定兴河内人,世代务农。《元史·张柔传》中记载,张柔“少倜傥不羁,读书略通大义,工骑射,尚气节,喜游侠”。
  1211年蒙古代金后,特别是1214年五月金帝自中都(今北京)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后,河北在战乱中盗寇蜂起,张柔聚族党数千家,结集在西山东流寨,选壮士进行自卫,从此形成一股远近闻名的地方势力。
  金朝为了抵御蒙古,竭力笼络河北地方武装。金中都经略使苗道润先授张柔为定兴令,后升他为清州防御使,后又遥领永定军节度使,又兼雄州管内观察使,权元帅左都监,行元帅府事。
  1218年六月,苗道润为贾瑀所杀,张柔檄召苗氏部曲于易州军市川集会,决意复仇,得到拥戴。金廷闻知,即任张柔为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本路经略使,行元帅事。
  正当张柔集绪军队讨伐贾瑀时,蒙古大军已进入紫荆关。八月,张柔率军迎战于狼牙岭,马蹶被执,遂以众降,仍受任旧职。
  接着,张柔作为蒙古的部将,攻下易州(今河北易县)、安州(今河北安新西南)、保州(今河北保定)、雄州(今河北雄县)。贾瑀盘踞孔山抵抗,因往山下汲水之道被切断,终于投降,张柔遂剖贾瑀之心以祭苗道润。
  这年冬天,张柔徙治满城。金真定帅武仙会兵数万来攻,张柔大军不在,帐下仅数百人,竟以老弱妇女登城虚张声势,亲率壮士出敌后大破攻城金军,并乘胜攻克完州(今河北完县)。
  第二年春天,张柔进而攻拔祁州(今河北安国)、曲阳和定州(今河北定县)。攻打定州时,张柔与武仙之将葛铁枪战于新乐(今河北新乐东北)。他临阵颔中流矢,击落二齿,仍拔矢而奋战获胜。武仙遣藁城令刘成进攻,张柔生擒刘成而后释放。武仙又会兵攻满城,张柔亲自登城拒战,再中流矢,但仍带伤击败攻城敌军。
  到这年八月,张柔再次大举进攻,控制了深冀以北、真定以东三十余城以及许多山寨,于是“威名震河朔”。在满城,张柔“定列数条,劝民修治耒耜,树艺桑麻”,恢复了这里的农业生产,将这里建成自己的可靠地盘。在他的治下,数千驱口被释为良民。
  1232年张柔参加伐金,升任汉军万户。张柔对部众说:“吾用兵,杀人多矣,宁无冤者。自今以往,非与敌战,誓不杀也。”围攻汴京,张柔军在城西北,金兵屡出接战,他横戈单骑陷阵,所向披靡。当金帝渡河企图进围卫州时,张柔等在沤麻冈(长垣西北)击败金兵,迫使金帝返回黄河以南。
  1233年正月,金帝奔归德(今河南商丘),崔立以汴京降,张柔入城,于金帛一无所取,唯独进入史馆,取走《金实录》并秘府图书,并访求耆德及燕赵故族十余人卫送北归。接着,他参与进攻归德,金帝又奔蔡州(今河南汝南)。攻破蔡州城时他的军队率先攻入。
  金亡后,张柔入朝,窝阔台大汗表彰了他的战功,授以金虎符。
  1235年春,蒙古大举伐宋,兵分中、东、西三路南下。这年十月,窝阔台第三子阔出(又作曲出)所领中路军攻下枣阳时,张柔夺外城并绕出敌后立功。
  1239年,张柔奉命以本官节制河南诸翼兵马征行事,河南三十余城均属他管辖。在此后近二十年间,他为蒙古守卫河南南部与安徽西北部的防线,并不时出击威胁宋军。
  1240年,诏令张柔等八万户伐宋,攻占寿州(今安徽凤台)。
  1241年,保州升为顺天府,但张柔率军驻于杞县(今河南杞县之南)。1240至1242年间,张柔不止一次从淮河中游渡河进略安丰(今安徽寿春)、和州(今安徽和县)、滁州、扬州等地,迫使南宋竭力加强战略要地安丰的守备。
  1244年,宋军收复寿州,但第二年,又被察罕与张柔的军队夺回。攻下寿州后,张柔欲留兵守城,察罕不从。在泗州(在今江苏盱眙隔淮河之北)战胜宋军后,其部下夹谷显祖得罪反诬,张柔一度被执留北方,但得到大臣们的辩白保护而度过危难。此后,张柔仍驻杞县,不断进扰淮西与淮东一些州县,对南宋的东线构成威胁。
  1251年,蒙哥即汗位后,张柔仍为军民万户。
  1254年,他奉命移镇亳州(今安徽亳县)。亳州四面皆水,他在这里“葺民居,建府第,城壁悉甃以甓,又为桥梁,以通归德,人民坌集,商旅舟车往来,如承平时”。他还在这里修复孔子庙,设学授徒。
  1259年,蒙古大举伐宋,张柔列于中军,从忽必烈渡江,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张柔奉诏班师。但1262年忽必烈讨伐李璮之变时,仍召张柔与弘略率军出征。
  至元三年(1266),加张柔荣禄大夫,判行工部事,主持大都的城建,张弘略也佐其父为筑宫城总管。
  四年,张柔进封蔡国公,第二年去世。
  元元初汉人勋臣中,张柔与史天泽一样,都被称为“拔都”(英雄)。据载,后来忽必烈曾说:“史徒以筹议,不如张氏百战之立功也。”后赠太师,谥武康。延祐五年(1318),加封汝南王,谥忠武。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