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人物列表
杨慎 Yang Shen(明代)董越 Dong Yue(明代)徐宏祖 Xu Hongzu(明代)
张岱 Zhang Dai(明代)张源 Zhang Yuan(明代)许次纾 Xu Cishu(明代)
田艺蘅 Tian Yiheng(明代)周高起 Zhou Gaoqi(明代)李实 Li Shi(明代)
顾山贞 Gu Shanzhen(明代)陈贞慧 Chen Zhenhui(明代)刘佶 Liu Ji(明代)
顾岕 Gu Jie(明代)费信 Fei Xin(明代)马欢 Ma Huan(明代)
倪谦 Ni Qian(明代)文林 Wen Lin(明代)刘昌 Liu Chang(明代)
郑朴 Zheng Piao(明代)萧洵 Xiao Xun(明代)湛若水 Zhan Ruoshui(明代)
严从简 Yan Congjian(明代)张燮(明代)黄仲昭(明代)
沈榜 Shen Bang(明代)刘侗 Liu Dong(明代)王士性 Wang Shixing(明代)
徐弘祖 Xu Hongzu(明代)韩邦靖 Han Bangjing(明代)陈士元(明代)
赵秉忠(明代)潘季驯 Pan Jixun(明代)黄衷(明代)
魏焕(明代)马麟 Ma Lin(明代)艾儒略 Ai Rulue(明代)
曹学佺 Cao Xuequan(明代)朱孟震 Zhu Mengzhen(明代)邝露 Kuang Lu(明代)
任洛 Ren Luo(明代)释隐元(明代)李昭祥 Li Zhaoxiang(明代)
冯可宾 Feng Kebin(明代)万邦宁 Wan Bangning(明代)屠本畯 Tu Benjun(明代)
闻龙 Wen Long(明代)陈师 Chen Shi(明代)罗廪 Luo Lin(明代)
黄龙德 Huang Longde(明代)钱椿年 Qian Chunnian(明代)
陆时雍
明代 

诗歌评论 poetry comment《诗镜总论》

阅读陆时雍在诗海的作品!!!
  字仲昭,桐乡(今属浙江)人,崇祯六年(1633)贡生。
    陆时雍,字仲昭,桐乡(今属浙江)人,崇祯六年(1633)贡生。《诗镜》是陆时雍编选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分为《古诗镜》三十六卷、《唐诗镜》五十四卷,选评汉、魏、六朝至唐代之诗。所选以朝代分,唐诗则分为初、盛、中、晚四部分。每位作者名下都有小传,所选诗每首之后大都有评语。而卷首则有《总论》约一百二十则,评论《诗经》至晚唐的诗人和作品。《总论》和书中的评论,有许多中肯深入之语,有些是他对诗学理论的阐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评价颇高,称“其采摭精审,评释详核,凡运会升降,一一皆可考见其源流,在明末诗选之中,固不可不谓之善本也”。其《总论》部分,后人别出单行。
    《诗镜总论》提倡自然清新的风格,认为“真素”是诗人所能达到“最上一乘”。“真素”一词,原出《世说新语·德行》篇,其意指生性坦率,真诚无饰。他又引《诗经》中“穆如清风”的诗句,反对刻意雕琢的做法。指出无论是构思、立意,还是遣词、造句,如果违背了自然,那就会走向反面。
    《诗镜》一书中使用最多的是情与韵这两个概念。认为“情真”与“韵长”二者即“足以尽诗之道”,反复强调韵对于诗的重要性,把韵看作是诗的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是诗的生命所在。他以音乐为喻,说明韵就是要象钲磬那样,余音绵绵,悠然不绝。这就要求在抒发感情之时,不能一泻无余;在描写景物之时,不必过分刻画;总之,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读者在讽咏回味中受到感染。他还具体论述了韵与其他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他对“俗韵”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剖析,所论不仅是对历来诗歌创作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对当时诗坛上各种不良倾向的针砭,如“故而不变”等是针对七子派末流而言,“放而好尽”等是针对公安派而言,“巧而过斫”等是针对竟陵派而言。同时,他对各派理论的长处也都有所吸取。他承袭了七子派尊奉汉、魏、盛唐的观点,吸收了公安派自然本真的主张,于竟陵派则融合其以灵动求浑朴的方法。正是在批判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他自己的以情韵为宗的诗论,对后来“神韵说”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于“意象”的论述。他反复强调意与象要融洽,不能偏枯;意象要鲜明深度,不能隐晦浅露;要虚圆,不能凿实呆板;要有独创性,不能蹈袭模拟。他深入地分析了情与意之间的差别,反对以意为诗,认为在诗中表现离开了象的意,正是许多作品失败的重要原因。这是针对宋代以来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所造成的弊端而言。他指出“诗不待意”、“意不待寻”,倡导那种一本自然、即兴而成的创作态度,反对在诗中表达抽象的意愿、思想、观点,也反对在艺术上作某些刻意地追求。
    《诗镜》是以发展的眼光来评论古代诗作的。他指出,诗风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诗人本身的才质更直接关联。他推崇汉、魏、盛唐,贬抑中、晚唐,尊古作而轻律体,观点与七子相似。但他对七子派剽窃模拟的弊端却大如批评。不仅指斥七子派末流,而且对七子本身及其理论中的缺陷,都给以批评。他关于“诗家惯开门面”的批评,同后来王夫之“立门庭者必饾饤”的论述先后呼应,表现出他们对明代诗家好立宗派、因此给诗坛带来严重弊端的强烈不满。(赵永纪)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