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人物列表
王鏊 Wang Ao(明代)刘基 Liu Ji(明代)都穆 Dou Mu(明代)
吕坤 Lv Kun(明代)姚士粦 Yao Shilin(明代)黄佐 Huang Zuo(明代)
王阳明 Wang Yangming(明代)黄省曾 Huang Shengceng(明代)章懋 Zhang Mao(明代)
温璜 Wen Huang(明代)方以智 Fang Yizhi(明代)吴讷 Wu Ne(明代)
袁了凡 Yuan Liaofan(明代)卜大同 Pū Datong(明代)戚继光 Qi Jiguang(明代)
龙正 Long Zheng(明代)张景岳 Zhang Jingyue(明代)李时珍 Li Shizhen(明代)
汪机 Wang Ji(明代)郎锳 Lang Ying(明代)沈继孙 Shen Jisun(明代)
项穆 Xiang Mu(明代)洪应明 Hong Yingming(明代)叶子奇 She Ziji(明代)
宋应星 Song Yingxing(明代)王廷相 Wang Tingxiang(明代)李贽 Li Zhi(明代)
李鼎 Li Ding(明代)湛若水 Zhan Ruoshui(明代)方绚 Fang Xuan(明代)
吕得胜 Lv Desheng(明代)李廷机 Li Tingji(明代)程登吉 Cheng Dengji(明代)
司守谦 Si Shouqian(明代)解缙 Xie Jin(明代)姚广孝 Yao Anxiao(明代)
王景 Wang Jing(明代)王栋 Wang Dong(明代)范立本 Fan Liben(明代)
髙拱 Gao Gong(明代)真空 Zhen Kong(明代)释智旭 Shi Zhixu(明代)
高拱 Gao Gong(明代)邵宝 Shao Bao(明代)袁袠 Yuan Zhi(明代)
周琦 Zhou Qi(明代)刘宗周 Liu Zongzhou(明代)王守仁 Wang Shouren(明代)
崔铣 Cui Xi(明代)曹端 Cao Duan(明代)陈建 Chen Jian(明代)
胡居仁 Hu Juren(明代)陈九川 Chen Jiuchuan(明代)黄绾 Huang Wan(明代)
潘平格 Pan Pingge(明代)王艮 Wang Gen(明代)陈献章 Chen Xianzhang(明代)
章世纯 Zhang Shichun(明代)聂豹(明代)罗汝芳(明代)
洪楩
明代  (?1545年)

话本小说 script for story-telling (in Song and Yuan folk literature) novel《清平山堂话本》

阅读洪楩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字子美,明代钱塘西溪人(今属余杭区五常)。曾官詹事府主簿。其祖父洪钟,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其父洪澄,正德五年(1510年)举人,官至中书舍人,翰林院侍制。他继承先祖书香门第的遗业,在其祖父洪钟“两峰书院”的基础上,购书藏书,扩大规模,在杭州城南的仁孝坊(俗称清平巷)构筑了“清平山堂”。后成为明嘉靖年间杭州著名的书坊。洪楩除了藏书,还专事校刊,其校刊大都为宋元古籍,既精且多,深受读者珍爱。洪楩在“清平山堂”刊刻的书卷主要有:《唐诗纪事》八十一卷,宋计有功撰,清平山堂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刊本。《新编分类夷坚志》五十一卷,宋洪迈撰,嘉靖二十五年刊本。《医药摄生类八种》不分卷,洪楩辑,嘉靖二十五年刊本。《六臣注文选》六十卷,梁萧统撰,唐李善等注,嘉靖二十八年刊本。《蓉塘诗话》二十卷,明姜南撰,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刊本。《路史》四十卷,宋罗泌撰,嘉靖间刊本。《清平山堂话本》嘉靖间刊本,收宋、元、明话本小说共六十篇(故又称《六十家小说》)。所收话本,以宋、元话本为主,部分为明嘉靖以前的话本。宋、元话本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白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明清小说的繁荣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代的小说、戏曲具有深远影响。宋、元话本到了明中叶,多数已经散失,洪楩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在所知保存宋、元话本最多的一部小说。此小说现存二十七篇,保存了宋人话本十三篇、元人话本六篇、明人话本八篇,“天一阁”有残本收藏。例如,其中所收的宋人话本《西湖三塔记》,记载了宋代杭州的民间传说,与后世流传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互有影响和补充;《合同文字记》是最早民间流传的包公断案的故事;在《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一篇中,首次出现了猴精“齐天大圣”的形象,对明代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有极大影响。至于《董永遇仙记》,后世的戏曲、传奇都以它为蓝本。清平山堂刊书重视书藉的刊刻质量,精于校刊,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洪楩所刊刻的《路史》、《文选》,当时的文学家田汝成作序称其“得宋本重刊,校锥精致,逾于他刻,且文雅有足称者。”清末杭州藏书刻书家丁丙对洪楩的刻书评价甚高:“馀事校刊,既精且多。”是世所公认的精刻本。
    

评论 (0)